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食品 保健品 药品,别再傻傻分不清

1记者:保健品和食品之间有何区别?

付萍:普通食品是一日三餐食用的粮食、肉、禽、蛋、奶、蔬菜、水果、糖果、糕点和饮料, 包括生鲜农副产品和加工食品 (散装食品和预包装食品) 。它们没有特定的服用量的要求, 也没有区分适宜人群和不适宜人群。从营养的角度看, 普通食品强调的是营养成分, 比如预包装食品包装上强制标示营养标签, 方便人们选择适宜的食品。预包装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由SC (“生产”的汉语拼音首字母) 和14位阿拉伯数字组成。

保健品是保健食品的通俗说法, 它是食品的一个种类, 包括营养素补充剂和功能性保健品两大类, 是用于补充人体缺乏某些营养素或改善健康指标的特殊食品。

功能性保健品的原料来自于食物原料、药食两用食品, 以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以下简称“国家食药总局”) 公布的可用于保健食品的原料、新食品原料, 以及食品中有益于健康的功效性成分。



目前我国有27类功能性保健品, 在对组方的合理性进行研究, 完成毒理、卫生学、稳定性检测, 经动物实验和人群试食进行功能验证, 证明有效, 并且通过国家食药总局组织的严格的专家审评, 获得批准文号后, 才能上市。

国产营养素补充剂经各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备案方可生产, 进口的则由国家食药总局备案;强调特定的保健功能, 有规定的食用量和特定适宜人群。

人们之所以会对普通食品和保健食品分不清, 是因为很多保健品原料本身就是食品, 比如大枣、枸杞子、莲子等。当作为普通食品时, 如何吃, 吃多少与自身需求有关。但作为保健食品时, 原料经提纯、加工、浓缩而成, 富集了某些功效成分, 或者将不易加工的原料进行加工, 以方便食用。其用量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要求, 配伍应合理, 有明确的适宜人群和不适宜人群, 确保长短期食用安全, 且能达到声称的功能效果。

2记者:保健食品和药品如何鉴别?

付萍:大家可以在国家食药总局官网 (http://www.sda.gov.cn) 查询, 还可通过药品和保健食品的批准文号进行鉴别。药品是“国药准字H (或Z、S、J、B、F) +8位数字” (H代表化学药品、Z为中成药、S为生物制品、J代表进口药品国内分包装、B代表具有辅助治疗作用的药品、F则是药用辅料) 。药品有详细的说明书, 明确标示治疗什么疾病, 处方药必须由医生处方, 非处方药可由医生处方, 也可以自行到药店购买, 目的是治疗或辅助治疗某种疾病, 明确标示其毒副作用。

保健食品的批准文号有两种, 一种是国家食药总局的国食健字G (J) , G指国产, J为进口;一种是国家卫计委的卫食健字 (卫食健进字) , 规定在包装或标签上方必须标有保健食品“蓝帽子”的特殊标识, 下面有“保健食品”字样, 再下面是批准文号 (如下图所示) 。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上应有明确的食用量、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等说明。



3记者:市面上所售阿胶糕、龟苓膏、猴头菇饼干等属于哪一类?是否如广告宣传那样, 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付萍:这要区分对待, 市面上的阿胶糕和龟苓膏有些属于普通食品, 有些是保健食品;目前市面上所售的猴头菇饼干均为普通食品。食品不具有药用价值, 是不能宣传功效的, 但可以进行营养

比如高钙饼干, 只要钙含量达到了“高钙食品”的要求, 就可以严格按照营养标签法进行健康声称——“钙有利于骨和牙齿健康”。

这一点是人们最容易被误导的地方, 很多人把“钙有利于骨和牙齿健康”理解为可以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 商家正是利用这种模糊概念打擦边球。再比如, 低能量食品更适合希望控制体重的人, 但并不等于低能量食品可以减肥。

要鉴别它们, 可以通过国家食药总局网站进行查询。也可以从外包装上区别:保健品有通过国家食药总局审查批准的保健食品的特殊标识——蓝帽子。

4记者:保健食品能替代药品吗?

付萍:保健食品不能替代普通食品, 它不以补充能量、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为目的。保健食品也不能取代药品 (包括非处方药) 的治疗作用。其中的营养素补充剂是为了补充人体容易缺乏的微量营养素 (维生素和矿物质) ;功能性保健食品则用来调节身体机能, 改善健康指标, 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 它们均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

比如维生素C, 既有非处方药维生素C (100毫克/片, 是一种药品级的化合物抗环血酸, 加辅料压片制成) , 又有营养素补充剂维生素C泡腾片 (可以是食品级的化合物抗坏血酸, 也可以是天然食品提取而成) 。前者作为疾病治疗的辅助药, 原料为化学合成, 不考虑口感口味;后者是用来保健的营养素补充剂, 是特殊食品, 要考虑口感、口味和剂型, 原料可以是化学合成, 也可以从天然食品原料中提纯。

同样是维生素C, 有不同的选择。如果外出旅游, 路途上蔬菜水果特别少, 需要补充维生素C, 那么就可以每天补充1克维生素C, 可以口服10片维生素C小白药片, 也可以喝一杯从针叶樱桃里提取出来的维生素C泡腾片冲的饮料。两者效果基本一样, 但前者成本极低, 后者因不同的制作工序等, 成本则高出几十倍。这里基本没有效果差别和安全性的问题, 而是不同情况下的选择和消费体验。

最后提醒大家, 保健食品的使用有特定适宜人群, 且有规定的食用量, 所以不能单纯认为它对非适宜人群无害。但保健食品也不像药品那样具有毒副作用, 如果按照规定的食用量、特定人群食用, 则不会给人体带来危害。

什么是非适宜人群?

比如维生素A、E软胶囊, 明确适宜人群为成年人, 不适宜人群为4岁以下婴幼儿 (因为胶囊的剂型不适合婴幼儿) 。但却没说明儿童和青少年是否适宜, 那么5~17岁的孩子能用吗?答案是不知道, 这就是所谓的非适宜人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识别特医食品与保健品
请走出保健品的误区
【食事药闻】带我们重新认识一下保健品吧!
别拿保健品当药吃
为什么保健品要比药贵很多
别把保健品当药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