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日细读《增广贤文》,说话做事必有方寸 (154.好言难得,恶语易施)
原创 日月书心lcs 日月书心 2022-12-07 16:16 发表于北京
收录于合集#增广贤文218个
154.好言难得,恶语易施。
【译文】
(生活中)不容易听到好话,恶毒的言语却很容易说出来。
【品读】
我们在日常生活也常常听说甚至常常领会“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我们对他人说话,如馈人物品,口出恶语,不但伤人,而且最终还会返回到自己身上。反之亦然,别人对我们恶语相加,不但我们会受伤,他迟早也会付出应有的代价。正所谓“口是伤人斧,言是割心刀;出言要有尺,戏谑要有度”、“伤人三分,自损七成”。责人不必苛尽,得理仍须饶人,凡事不必做尽,留些余地是为较佳的处理途径。
我们为什么不能好好说话?
不能好好说话,不能简单地用一句情商低来概括。人生不论处在何种境遇中,都要学会忍辱、包容,不要恶语相向。有的时候、有些话,不仅仅是泼(脏)水,简直就是在扔飞刀。
一、父母的打击:教育or精神攻击(凌迟)?很多家庭没有表达感受和需求的教育,也缺乏这种习惯和素养。很多父母认为管教孩子就应该严厉,很多家长笃信“棍棒出孝子”、“不打不成才,不骂不成器”、“打是亲、骂是爱”。很多家长,就像《红楼梦》里的贾政,当面一定要板起面孔不能夸奖,经常打压。在这种气氛下,取笑、挖苦,也就潜入日常,成了他们的习惯,而且很少自知。很多父母还有“我生养你了,你要听我的”这种特殊的结构,缺少积极的倾听和反馈;父母很容易将自己的性格缺陷、生活压力、各种烦恼,转化成粗暴的讽刺与羞辱。这也很容易形成恶性循环,代代相传。这在生活中屡见不鲜。比如脱口秀新晋“女王”鸟鸟,她就说小时候考了一百,刚想开心一下,妈妈说别嘚瑟;考了99,妈妈就会说我说什么来着。再比如阿加西,著名的网球运动员,小时候有一次拿了最佳运动风尚奖,自己心里觉得很酷,但是对父亲却只能说自己不喜欢,一点都不喜欢。父亲接过奖杯,狠狠地摔在地上,还觉得不解气,又把大一点的碎片摔得更碎。我们可以想象那些幼小的心灵在承受怎样的压力。
沈阳市心理研究所对青少年犯罪者研究后发现,很多人都曾在童年时经常遭遇父母的语言打击,“猪脑子”“废物”“怎么不去死”“就知道吃”“丢人”“是人都比你强”……语言暴力的伤害隐蔽且持久,具有很强的“传染力”:一个人“不好好说话”,一家人都会“不好好说话”;父母语言暴力 ,孩子长大后也习惯语言暴力。二、好好说话是反本能的脑科学的研究结果告诉我们:我们有三重大脑:本能脑、情绪脑和理性脑。面对冲突、竞争时,情绪脑告诉你,要感到愤怒,要以牙还牙;或者感到悲伤,博得同情。而理性脑则告诉你,要好好说话,要积极寻求解决方案。然而,大脑的特性决定了情绪脑的力量远远大于理性脑(引自《认知觉醒》、《思考:快与慢》):1)我们的大脑里大约有860亿个神经元细胞,而本能脑和情绪脑拥有近八成,所以它们对大脑的掌控力更强。2)情绪脑的运行速度极快,至少可达11 000 000次/秒,而理智脑的最快运行速度仅为40次/秒,相比起来简直弱极了,并且理智脑运行时非常耗能。由此可见:理性脑力量小,速度慢;情绪脑力量大,速度快。进而可知理性思考、好好说话是一件非常难的事。
三、挫折容易引发攻击
戴维·迈尔斯在其经典名著——《社会心理学》——中提到过一个“挫折-攻击”理论。大意是当我们预期得到满意的结果、却在现实中遇到阻碍时,就产生了挫折;而挫折总会导致某种形式的攻击。语言攻击就是其中一种。值得注意的是,攻击行为不一定会直接向挫折源释放;当知道别人(一般是力量强、地位高的人)会对攻击行为反对、惩罚时,我们会克制直接的报复,将敌意转移到另一些安全的目标上。转移目标就是我们熟知的“踢猫效应”。四、攻击行为的社会学力量
戴维·迈尔斯在《社会心理学》还指出人类可以习得攻击的回报(P286):儿童一旦成功地使用武力胁迫了其他儿童,他很可能会越来越富于攻击性。给我们的启示是,情绪化表达是会上瘾的。当我们通过情绪化表达尝到了甜头,会进一步强化情绪化表达的本能。对亲人恶语相向的不利影响小,对方也很少还击,经常会让步,我们慢慢便会习以为常。工作后发现占据优势地位的人,也很难好好说话。比如不少老板,常常会采取责骂的方式和员工沟通,因为员工缺乏反击的能力,也很少会反击。大多数人在家庭、社会、文化的影响下变得具有攻击性。中央综治办和中国少年研究中心,曾在全国范围内对1000多名普通未成年人进行了调查分析,在家里被“经常骂”的孩子不良性格特点最为明显,有25.7%的孩子“自卑”,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暴躁”。当孩子无法从负面情绪里解脱时,就可能走向伤害别人的道路。这也就造成了下面的困局:我终于成长为恶龙,心灵终于化为深渊。怎么办?
一、提高情绪反应的阈值,不主动攻击别人
中国人有句老话:一个巴掌拍不响。因此,我们对自己的内心要“防意如城”,和人说话时要“守口如瓶”。守口如瓶,不仅仅是保守秘密,不东家长西家短,还包括自己的情绪要牢牢控制住,不轻易出口伤人,不到万不得已不说脏话、不出恶语。情绪脑又强又快、情绪化表达难以避免,这是进化的结果,我们无能为力。我们最好的办法就是提高情绪反应的阈值,让情绪没那么容易发生。其实生活中大多数的事,都没到我们需要在意的地步,你发脾气反而平白损耗时间和心力。二、提高自己的“抗击打”能力
我们往往高估了自己在别人心中的位置,以为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对别人有所影响、会被别人评价。其实,在高速发展的今天,很少有人关注你。不然不会有那么多人,挖空心思、苦心经营去当网红。我们还是会常常受到伤害。西方有句话:“Every day bad things happen to good people(坏事也会发生在好人身上)”。这时,很多人会自责;其实大可不必。你就想象成走在路上被一只狗平白无故吠一声。狗吠你,是你的错吗?显然不是。当然,踢它一脚、骂它几句会让你当时的感受好一点,但你的状态真的好了吗?因此,对很多事情置之不理是最好的应对策略,若你还是气不顺,写写日记、自己剖析一下事件的前因后果,很多时候就释然了。或者采取下面马歇尔·卢森堡的建议。三、马歇尔·卢森堡的《非暴力沟通》
(图片来源于网络)
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在《非暴力沟通》中说:长久以来,我们治理社会的基础都根植于人性本恶的想法,所以会用教育和暴力来控制天性,还会用惩罚或者奖励来支配人的行为,总是倾向于忽视别人的感受和需要,从而在沟通中扭曲异化。马歇尔·卢森堡提出4个步骤,提高沟通的质量:
1、对话情绪不是压制情绪、也不是顺其自然,而是与心中的那个“愤怒”、“伤心”的我展开对话:“你好像情绪不太好,可以说说吗?”2、准确描述继续向情绪的“我”提问:“难怪你会这样生气了,你现在是什么感受?”“你是因为他对你态度不好吗,还是说事情做得令你不满意?”“可以具体讲讲他是怎么做的吗?”通过以上三个问题,引导情绪小人将自己模糊的感受清晰化,并准确描述事情细节。你对情绪描述得越清晰,就越能掌控情绪。 3、部分肯定了解事情的始末后,我们再圈定哪些是可接受的,哪些是不可接受的。针对不可接受的部分,我们要明确质疑和否定。4、解决问题在安抚好情绪的“我”之后,我们就可以回到问题上,可以跟理性的“我”对话了:“你可以具体说说你的诉求吗,你觉得我们怎样才能解决问题?”四、随机应变——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每个人的情绪脑和原始脑始终是自主运转、自主感知(如呼吸、心跳,喜怒哀乐),既不愿意接受个体自身理智脑的“指挥”,更不会愿意接受他人的“指挥”。只有在适当的情绪、氛围下,相应的“抵触力”和“防御力”变弱,情绪脑和原始脑能够做到接受“指挥”,最终在个体自身理智脑的认识、认知下做到并做好。因此,不是我们不会好好说话,而是要正确认识到情绪脑和本能脑的自主运转、自主感知,并善于利用其清晰明确、及时满足的特性以改变交流方式,在“隐瞒”和“哄骗”情绪脑与本能脑中发挥理智脑作用。卡耐基也在《人性的弱点》中告诉我们不用批评、抱怨、指责;生活中与人沟通当尽量站在对方的立场,少用“我以为”“我认为”“我想要”等以我为主的话语。
【链接】
你的话应该像黑夜的星星,不应该像除夕的爆竹——谁稀罕那彻宵的爆竹呢?而沉默有时更有诗意。                                  ——朱自清 《沉默》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太上感应篇》言谈悦人心,是为最吉祥。                          ——《佛说吉祥经》宁吃过头饭,不说过头话。【链接2】
人类的大脑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本能脑、情绪脑、理智脑
(图片来源于网络)
1、本能脑(也叫爬行脑)也被称为“鳄鱼脑”,这一阶段主要是为了生存需求,没有情绪、没有理性,所有的判断完全凭借本能,比如,遇到危险躲避或者战斗,遇到食物就捕猎。人的很多行为也是来自本能脑,比如饿了就想吃、困了就想睡,完全受本能控制。换句话说,本能脑用于控制生理需求。
2、情绪脑(也叫猴子脑)随着不断进化,哺乳动物开始登场,为了更好的适应环境,它们又出现了情绪,比如,我们养的宠物狗或者猫,它会根据我们的心情做出反应,来取悦和照顾我们,这也是人类喜欢它们的原因。
3、理性脑(也叫人类脑)人类在食物链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凭借着聪明的大脑打败了所有的动物: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解决问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本能脑、情绪脑、理性脑三者是如何关联的
理性 VS 感性
学会用理智脑来处理各种突发事件,而不是用本能脑和情绪脑
真正的学习成长,不是一味地努力,而是......
不想跳出舒适圈,是你的错吗?
认识大脑,从我做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