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雷子人 | 山水本色,渐行渐远

雷子人题字:山水圈

山水本色,渐行渐远

诗人杨克曾问我:排除生理反应等其他因素,纯就画家个人的色彩直觉而言,菜青虫、蜈蚣、七星瓢虫、蜜蜂、蜘蛛,你喜欢谁的颜色?作答:如果是图片,将它们转换成色谱,我会都喜欢,因为我是画家。如果我不是一个画家,我会喜欢七星瓢虫,因为它让我心里最安全。我努力排除“生理反应等其他因素”,我理性地选择蜘蛛,因为我最不能确定它的颜色倾向。

1-1、青山未老菜根香2022年

儿时生活在乡村,菜青虫、蜈蚣、七星瓢虫、蜜蜂、蜘蛛等等都是常见之物,放大看大多是因为它们找上门来,或被驱赶或被误杀,只因为它们多为“害虫”,蜈蚣和蜘蛛尤甚;菜青虫偷食蔬菜,把好端端的叶子啃得漏洞百出惹人嫌;蜜蜂虽然会采蜜,穷孩子们也难得享用,反倒因顽皮捅了蜂窝被蜇伤而遭人恨;七星瓢虫虽然乖巧,却并不懂得互动,对顽劣的村娃儿们而言同样不受人待见。等等,乡村可见的小生物何其多呢,在大画家的笔下皆被描绘成了“栩栩如生”,那些可恨可恼的本性全然被转化为可爱了。有了情、有了态、有了念,山水风物皆是人所为,亦生出了人间是非和山水文章。物是人非事事休,物因人非平添愁。

2-1、虚舟(局部)纸本水墨46cm×230cm2022年

《庄子·山木》:方舟而济于河,有虚船来触舟,虽有惼心之人不怒。

2-2、溪岸纸本铅笔18.5cm×21cm2021年

鸭子知春早,燕子衔泥忙。仲夏,天边的云多姿多彩,有时如奇峰怪相,团团卷卷,垂落苍穹,有时细如薄丝,飘若似仙。酷暑田埂水浅,打盹买夏眠,鱼儿晒肚惹人怜,徒叫打鱼人闲。风无边,烈日炎,只许留梦在枕边。

儿时对南方秋的印象同样是肤浅的,不是因为南方无秋的景色,实乃少年不识秋韵几何。偶尔蹿出几只小黄鼠狼,摇落稻穗令庄稼人恼恨,陌上秋阳,爽朗一片,乡村的秋不是写在伤感里的,而是种在地里。

南方冬季不长,阴冷又寒凉,家家却少锁窗闭户,门环在风中作响,不知是将寒催暖还是将暖还寒。下雪的日子很静,村外冬山如眠,踏雪人稀,鸦雀嘎嘎,犬吠声远。唯有冬春时节,年味总会或早或晚给清净寒门捎来欢喜记忆。

3-1、谷雨(局部) 青花瓷画稿之一 111cm×336cm 2023年

3-2、谷雨(局部) 青花瓷画稿之二 111cm×336cm 2023年

渼陂村位于江西省吉安市东南部,赣江支流富水河南岸,古为庐陵县纯化乡七十六都,现属吉安市青原区文陂乡管辖,是文陂乡政府所在地。

新千年年初,村东北,富水河上游曾架设过一座独木桥,连接着渼陂与瑶湖二村,南岸即渼陂一侧遗存着古河运装卸码头,码头西侧为一开间吊脚凉亭,内空不大,朝北开有一个诺大的圆,几乎占据了整面墙,向河面敞开,将木桥和对岸的风景收留进来,宛如宋画扇面,有“莺歌燕舞”或“风雨归舟”意境,与渼陂大多数老房子的门额、檐墙残存着的风雅墨香竞相仿佛。木桥一端是黛瓦残墙的村舍,另一端是阡陌纵横,柴门碧野。开春,河水盈盈,花木幽幽,鹧鸪声声,鸡犬相闻。入秋,木桥高出水面数米,阳光日暖,河水潺潺而下,村民挑担荷锄往返于两岸,撩着古村的晨曦与黄昏。

后来独木桥消失了若干年,最终被一座结结实实的钢混大桥取而代之,富水河岸从此无复“潇湘”画卷。

4-1、渼陂早春(局部1)布面丙烯80cm×50cm×5 2014年

4-2、渼陂早春(局部2)布面丙烯80cm×50cm×5 2014年

4-3、晓烟釉上彩瓷画123cm×96.8cm 2021年

4-4、枯水期的库区纸本铅笔18.5cm×21cm 2021年

大寨曾经是中国农业战线的一面红旗。伴随着时代变迁,昔日为生存而战的“愚公”们大多西游或正在老去,狼窝掌保留着少部分作为旅游观光的梯田,战天斗地的故事淹没在日渐葱绿的虎头山里。接待过无数“学习大寨”身影的空间悄然暗淡,直至消失。不久前,大寨镇镇政府对面沿街部分破旧院落和山坡上的老烟囱也一并被拆除变成了空地,拟建的项目因故夭折,空地变成了整齐的杏树林,引来了爱啼叫的鸟和流浪的猫。夜幕降临时,路灯照亮之外的星空泛起了青蓝。

大寨的荣光仍然是“可视的”,昔日风貌若隐若现,像虎头山上的岩石和新植,有的也在演化和再生,对趋于安静的今日大寨而言未来会不会仍将勾连某种臆想。

5-1、大寨-1纸本墨笔19cm×25.5cm2022年

钢筋水泥无情物,暂作顽石留人间。

5-2、大寨-2纸本墨笔25.5cm×19cm2022年

挖沟排管弯弯道,忽见昔日移山人。

5-3、大寨-3纸本墨笔25.5cm×19cm2022年

不怨门前无诗意,他日瓜熟叶盖房;乱石但作登山步,风高日暖又斜阳。

5-4、大寨-4纸本墨笔25.5cm×19cm2022年

烟消云散花落处,退耕还林人不休。

5-5、大寨-5纸本墨笔25.5cm×19cm2022年

果熟无人摘,放眼云舒卷。

5-6、大寨-6纸本墨笔19cm×25.5cm2022年

草长任鸟飞,农人折枝笑。坡高车行急,对影难相照。

5-7、大寨-7纸本墨笔19cm×25.5cm2022年

原本粗犷的后山被打理成了大寨干部学院后院。

5-8、大寨-8纸本墨笔25.5cm×19cm2022年

佛光普照香客少,寺前草盛稻苗稀,石径通幽无觅处,花开静寂疫讯随。

1992年第一次从北京坐火车去新疆,途径敦煌、兰州、哈密、火焰山、乌鲁木齐、高昌、天山等等,像是去西天取经,却只记下了一些影影绰绰的片段。

2018年先后两次再往阿克陶,乘飞机时间缩短了,同样舟车劳顿,因为是大新疆,试着将沿途的风景一帧一帧收藏起来。

黑牦牛对外来客并不一定友好,尤其是对那些贸然闯入它们领地的陌生人。置身在雪域高原,人格外渺小,且不及天上的飞鸟和牛羊从容。面对大风景,强光、重彩、冰川、草原、荆棘、砂石,以及原住民的日常,与文人画里定义的崇高、粗旷、辽阔、苍凉相距甚远,若非久居,纵情书写难免是浅表的,若识新疆需要反复提问“何处是新疆”。

6-1、新疆-1纸本铅笔18.5cm×21cm2018年

6-2、新疆-2纸本铅笔18.5cm×21cm2018年

6-3、新疆-3纸本铅笔18.5cm×21cm2018年

6-4、新疆-4纸本铅笔18.5cm×21cm2018年

6-5、新疆-5纸本铅笔18.5cm×21cm2018年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景德镇有鳞次栉比的烟囱,是作为古老瓷都最典型的象征物,翻卷的浓烟任由风雨调戏,窑工们坚守在炉火前,精美的“china”就这样日复一日在云烟供养中演绎,续写着一幕幕日常神话。

穿城而过的昌江从未干涸,宿雨初晴,呵呵,沿岸山峦像极了“米氏云山”,站在得雨园的工作室露台,能见渔舟唱晚,亦仿佛能参拜图画高人。

后来对岸青山里多出了数座高耸的大烟囱,是新世纪火力发电厂的装机配置,无论昼夜晴雨、春来暑往,浓烟总会任性喷涌,遮云蔽日,虚拟出另一番云烟图景。若是赶巧在梅雨季,恰逢河水一夜暴涨,浑黄的河面总会散满逃生不及的生物,或者自上而下裹挟飘零的百姓家什,火车穿行,嘶鸣声回荡在山间,“桃花源”仿佛在移动。青山默语,不远处的墓园和火葬场分外肃穆。

7-1、昌江岸(局部1)纸本水墨长卷2015年

7-2、昌江岸(局部2)纸本水墨长卷2015年

7-3、移动的桃花源(局部)木板综合材料243cm×594cm2022年

新版《一河两岸》是发生在今天的艺术的故事,置于屏风前的电脑里存有倪瓒于1371年绘制的《虞山林壑》,其全景图则平躺在倪瓒面前,画面上方的山峦因为强烈的透视被挤压变形,远处原本空旷的湖面几近消失,居于画面两侧的现世男女与倪瓒及其仆人同框,重屏等器物被重新叙事分配。

以传统之名的“风景再造”不过是对这位14世纪伟大艺术家精神世界的再想象。红线背后的倪瓒淡然相忘于江湖,面对全新的物理空间以及与之匹配的世俗趣味,或许一向自视清高的他需要怀疑与他并不同行的人生。

8-1、一河两岸纸本设色247cm×375cm2013年

倪瓒对山水的观看视角大多体现在他经营的“一河两岸”图式结构中,空无的水将山阻隔,山亦因空无而凸显,静谧至极。倪瓒在自己主笔、王蒙续补的《松石望山图》(又名《松下独坐图》)题有“独坐古松下,萧条遗世音。青山列屏障,流水奏鸣琴,安得忘机士,与我息烦襟。幽情寄毫楮,跫然闻足音。”大抵也是古代高士们引山水为知音且较为普遍的做派。或说是,古代文人不同程度地与山水达成了某种互为镜像的默契。

董其昌曾以略带自嘲的口吻坦承:“日临树一二株,石山土坡,随意点染,五十后大成,犹未能作人物舟车屋宇,以为一恨。喜有元镇(即倪瓒)在前,为我护短,否则百喙莫解矣。”检视董其昌和倪瓒的主要山水画创作,同样都鲜有人迹。

9-1、拟龙眠莲社图局部纸本水墨245cm×158cm2023年

9-2、金汤(局部)纸本设色96cm×178cm2022年

古代文人假借图画山水修身养性,将自我投射其中,他们乐意把自己幻化为心仪的理想人物,像画中人一样纵情山水,有可能是画作者一己私欲,抑或是为了平衡现实与虚拟世界的心理落差,从这个角度看山水画或许就不只是绘画本体问题。

古人是因为什么“发现”了山水和山水画?从看山到写山,以至把山看作自己,把自己看作山,进而游山玩水,比兴附会,其过程曲折、浪漫且神秘。山水被“发现”意味着人可以主动地游离在山水之外。

在看起来也都是“风景”的《一河两岸》《米氏云山》《鹊华春色》《移动的桃花源》《金汤》《虚舟》《光明顶》《云镜》等等虚拟景观中,除却追慕古意还能做点什么呢?好像有什么在引诱我们靠近,又有些东西在与我们渐行渐远。

(文/雷子人)

10-1、米氏云山(局部)木板综合材料240cm×480cm2023年

10-2、鹊华春色青花瓷画稿56cm×110cm×22023年

10-3、光明顶(局部)青花釉下彩115×336cm2023年

10-4、光明顶(创作稿局部)木板综合材料195cm×720cm2024年

10-5、云镜(局部)纸本设色240×200cm2024年

10-6、沧浪青花瓷画44cm×400cm2021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元代绘画中的九位大家
这位有洁癖的画家,笔下也纤尘不染
“元人冠冕”赵孟頫书画臻品20幅
宋·米友仁《云山墨戏图卷》欣赏
【国画艺术】明代. 董其昌秋兴八景图册 上海博物馆藏
一言不合就出家,163件四僧巨作惊艳故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