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汉字源流字典

实用字典的最佳典范——《汉字源流字典》特色举例

《汉字源流字典》引领你走进一个个故事中,使你亲历一个个汉字的演变史。你再也不会为识记汉字的死记硬背而发愁,再也不会为错别字而苦恼。

  “末”上横长,“未”上横短,为什么?
  木、本、朱、末是一组相关字。“木”(P64)是象形字,甲骨文字形为

,象枝叶、茎干、和根俱全的树形。从字形看,“本”与“末”显然都与“木”(树)有关。“本”(P139)的本义是树根,所以在“木”根部加上一短横,作为指事性符号,表示所指的是根部。“末”(P130)则是在“木”顶部加上一长横,作为指事性符号,强调所指的是树梢。
  “未”(P131),从字形看,显然也与“木”有关。“未”是象形字,甲骨文字形为
,象树木枝叶层层重叠繁茂形。树木的枝叶当然是越往上越收缩,所以“未”字上横当然要短些。树木枝叶繁茂,必然会使树下因遮蔽而昏暗不明,所以可以引申表示“没有”“不曾”;未来当然也是不明、看不清的,所以又可表示将来。为了表义更明显,昏暗不明之义后来便另加“日”组成“昧”来表示。

  “真xiàng”的“xiàng”,用“相”还是“象”?为什么?
  “相”(P802),甲骨文字形为

,是会意字,从目视木(树),表示察视树木适合做什么。上古先民在树上筑巢而居,此“相”正是观察选择合适的树来筑巢的写照。“相”由最初的相木,后发展为相人(相面)、相马等许多含义。这种察视,不单是观察外部形态,而是着重在事物外观与事物内在情况的联系,所以真相、长相、站相、病相、相貌、相片、照相等,当然都要用“相”。
  “象”(P1288),是象形字,甲骨文字形为
,是大鼻子象的形象。由于大象的样子(有一个长鼻子)特别突出,不会和任何事物混淆,所以就用“象”字表示有形可见之物,侧重表示的是事物的可见的形状,样子,因此,气象、景象、印象、现象、形象等,当然都要用“象”了。
如此一来,“真相”的“相”还会误用“象”吗?

易混、易误字词辨析

  《汉字源流字典》对于古今义有所差异的汉字,以及现在约定俗成的某些用法的由来进行了讲解,使读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对于现代汉语中容易混淆的字词的异同进行了辨析,引导规范用字,消灭错别字。

  门、户的区别(P42):
上古建筑,单扇的称“户”,堂内的屋子各设有“户”,与堂相通;
双扇的称“门”,院落、里巷等区域设有“门”。

  犬、狗的异同(P68):
古代大狗叫“犬”,小狗叫“狗”,现在二字含义混同。“狗”一般用于口语,可以单说;“犬”带有文言色彩,用于合成词,不单说。

  查、察的用法(P802):
  查访:指调查打听;????? 察访:指通过观察访问进行调查。
  查看:指观看检查情况;??? 察看:指细看了解情况。
  检查:指查看找问题;???? 检察:指审查犯罪事实。
  考查:指用一定标准检查衡量; 考察:指实地调查观察了解真象实质。
  侦查:指对罪行进行调查确认; 侦察:指为弄清敌情进行的活动。

  作与做的异同(P452):
  “做”是“作”的后起俗字。古代“作”是入声,“做”是去声,二字不同音,现在有些方言里仍不同音。普通话这两个字音同,意思相近,有时通用,如“作伴”与“做伴”,“作东”与“做东”,“作声”与“做声”。二字用法的主要区别是:抽象意义的动词,如:作废、作对、作弊、作画、作曲;书面色彩重的动词词语,如:作罢、作怪、作战、振作;成语,如:装模作样、弄虚作假、作奸犯科;多音节名词的构成成分,如:作用、合作、著作,等等都用“作”。意义比较具体的、有身体动作义的动词,如:做饭、做衣服、做家具;口语色彩较通俗的动词,如:做工、做事、做客、做生日,等等都用“做”;有的成语也用“做”,如:白日做梦、小题大做。“作为”中的“作”不能用“做”。

  唯、惟、维的异同(P1241):
  “唯”本义为应答,“惟”本义为思考,“维”本义为大绳。作为文言助词,三字口语相通,如:“进退惟谷”现在一般写作“进退维谷”,“维妙维肖”现在一般写作“惟妙惟肖”;在表示“单”“只”的意义上,“唯”与“惟”相通,现在一般写作“唯”;在表示“思考”的意义上,“维”与“惟”相同,现在一般写作“维”。如今,“唯”还用于“唯物”“唯心”等词语中;“惟”则主要用于“惟妙惟肖”;“维”则主要用以表示维系、保持、多维、思维等义。

——————————————————————

一部解渴的字典

  在这里,我向大家推荐一部字典——《汉字源流字典》。
  对我而言,总觉得与它相见恨晚。个中原因,要从我的职业生涯说起。我一生工作四十个年头,二十五年做语文教师,十五年当编辑,哪个职业,都离不开和文字打交道。尤其是做教师的时候,如果手头有这样一部字典,我至今不会留下这么多的遗憾甚至愧悔。记得刚当小学老师,教一年级的学生,当时不会字形分析,没法由浅入深,只有死教硬记,学生的学习少了多少乐趣呀,我也没少费力气。
  现在好了,有了这部字典,老师们就能够从汉字源流入手进行文字教学。如“既”“即”二字,是最易写混的。但如果从字源上分析,左边都是一碗饭之形,“即(

)”是一个人口对着饭,表示正要吃,正在吃。这样“即”所表示的是正在进行时,表示“即刻”“立即”,也就很清楚了。
  “既(
)” 是一个人扭头大嘴朝外张,表示吃过了,吃完了在打嗝。那么,“既”所表示的是完成时,如“既往不咎”“既成事实”,谁还会写错呢?
  再如“步”,很多人总爱多写一点,如果我们能看到这个字的原始形态(
)是人的两只脚印,多一点就成了六趾,自然也就不会多写了。显然,这种教学效果不但是事半而功倍的,而学生学习起来也会是兴趣盎然的。
  再如“工”字,前人或解释为“矩”型,或解释为“示”的变体,都与甲骨文、金文字形不合,无从索解。验之所有从“工”取义的字,像“巧、巨、式、功、红、巩、攻、筑”等,都不能得到合乎情理的解释。编者据甲骨文(
)、金文(
)字形,再参验古老的干打垒的筑墙方式,将“工”解释为古人筑墙用的石杵之形,上边是木质横把,下为石质杵头。这样,“工”字为什么能表示使用筑杵干活的建筑工人及有技术的其他工匠,表示建筑工程及一切工程,表示各种生产劳动及工作,表示精巧、擅长、技巧及工夫等含义,就都能得到合理的解释了。而所有从“工”取义的字为什么或与捣击,或与事功,或与法规,或与技巧等义有关,也就迎刃而解了。
  这部字典还有不少其他字典没有的长处。如义项从古至今的都有,一部在手,就可阅读古今所有书籍,实在方便而难得。
  我们的汉字,是优美的表意文字,它跨过漫长的时间,它越过广袤的空间,它负载着远古时代先民生活的丰富信息,它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载体。只有从源流上理解了字形字义,我们才能对汉语古籍体现的古人的思想有更接近、准确的理解,才能进一步谈到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在这方面,这部字典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通往认识汉字并进而向古代文化登堂入室的道路上,《汉字源流字典》就像一个得力的向导,引领着我们步入那辉煌而神秘的殿堂。田娟华(华夏出版社编辑)

——————————————————————————————

★ 1+1≠2! 集古汉语和现代汉语字典功能与一身:《汉字源流字典》作为一部通用汉语字典,是将古汉语字典和现代汉语字典功能的完美融合。在查阅某个字的时候,一次性解决使用上的问题,既节省了金钱,更节省了时间和精力,大大提高了字典的实用性。
  ★反映汉字最本质的信息,学习汉字将无比轻松:每个字的解析都包括字形、构造、本义、演变和组字这几项,这是汉字在几千年的传承中形成、积淀下的东西,已经成为汉字本身的组成部分。这些信息使我们很好的认识汉字,就好像拨开云雾见到阳光一样,能够真正的掌握汉字内在的逻辑,进而轻松的识记汉字。
  ★规范的解释汉字意义和用法:无论是义项的解释还是例句的选取,都经过了严谨的分析、考证,不会给读者的使用带来迷惑和麻烦。
  ★克服“以字解字”、“循环释义”的问题:目前的辞书大都存在“以字解字”的现象,即以该字构成的词去解释字义。还有的地方则“循环释义”,在诸多概念中转了一圈,又回了到起点,结果原来的疑惑没有解决,可能又产生了新的疑惑。这些在词典中可能难以避免,但确实给使用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因此,我们作了大量的工作,尽力使每个义项的解释清楚明了,不需要反复的查找。
  ★陈列古字形并提供插图,回归汉字“望文生意”的本真 :甲、金、古、篆等古字形的完整展示,一千余幅演绎汉字造字本义的生动插图,结合构造分析与义项演变脉络,呈现汉字数千年辗转的全息影像,引领读者体悟先人造字心路,感受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望文生义”背后所反映的就是一种直觉思维。而直觉思维恰恰是我们东方人的主要思维方式,所以中国人善于察言观色,善于联想,善于顿悟。
  ★解析汉字本义,呈现汉字最初的含义,展示汉字发展之源 :本义是汉语字义系统之源,汉字的本义是指古人在造字时的本来意思。“一字多义”是汉字的主要特点,但本义只有一个,其它的意思都是由“本义”衍生或引申出来的,因此在使用时应该首先抓住这个词的原始义,这对于正确的理解、把握字义的引申脉络和发展流变的历史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汉字源流字典》深入把握汉字构造规律,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以甲、金、古、篆为依据,考之以汉字的现实,参之以文化传统,验之以民间习俗,通过对含有共同偏旁汉字的梳理和对同源字内部联系的分析,解读出合乎实际和情理的原始本义。不是像市面上有些工具书为了方便学生记忆,进行“戏说”式的讲解,可能将人引入误区。
  ★梳理汉字义项的演变关系,掌握汉字本身一脉相承的衍生信息 :汉字的演变不仅仅是形体上的演变过程,其本义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具有了不同的引申变化。有的字保持着本来的意思,也有的本义逐渐为引申义所取代,因此掌握这种演变关系对于汉字及相关字的学习很有帮助。对所有汉字及构成汉字基础的所有偏旁部首从源至流的系统解说,梳理了汉字各个义项之间、汉字与汉字之间的关联,剔除了历史变迁、时代更迭、多文化融合等因素附着于汉字身上的冗余信息,清晰展现汉字绵延数千年的演变脉络与文化本真。
  ★显示每个汉字的组字能力,有效提高识记汉字的效率 :汉字的基本笔划为(一丨丿乀丶折提钩乚)八种笔划,统称为形根。是汉字组成的最基本元素。由基本的形根可以组成各种汉字及汉字的偏旁(字根,部件),汉字就是我们的祖先用这些基本的形根,通过他们的想象力,组合成能表达意义的象形文字,然后再用一些已有的象形文字互相组合成新的字,表达新的意义。如用“鱼”与“羊”组成“鲜”字。“日”和“月”表达“明”的意义。:汉字是随着人们对自然的不断认识增长而不断向前发展,人们对自然了解越多,为了表达这些概念,汉字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由于中华民族极富想象力,且汉字经历几年来的不断演变,故而所造出的汉字的偏旁和汉字数量十分巨大。但是掌握了汉字在组成其他字时的规律,识记大量的汉字就会变得很容易了。
  ★贯通古今,完整提供汉字的使用方法 :弥补了现代义项普遍缺失和古今义项涵义差别的缺憾,既能看到古今义项的差别,更能掌握汉字古今义在演变发展中形成的联系,从而更好的使用汉字。
以“父”字为例:“父”,象形兼指示字。甲骨文 ,金文,篆文。字形都是手中持有石器时代的石斧的形状,表示石斧的意思。因此,“父”的本义应为手持石斧。这是“父”字最初的意思,读fǔ,而其他意思都由此引申演变而来。石器时代,石斧式重要的生产工具,也是兵器,是权利的象征,由生活中主事的长者执掌。因此,“父”被引申,指“古代对老人的尊称”。而后,在年龄上泛化,又引申为对所有“有才男子的美称”。进而范围更加扩大,引申为“从事某种行业的人”。在古人的观念中,天地衍生万物,作为尊称的“父”也引申指“天”。“父”在流传的过程中产生了第二个读音fù。这时“父”的意思已经引申为“对男性长辈的通称”,也有的用作“古代天子和诸侯对同姓亲族的称呼”。后来,“父”的意义范围缩小,专门指“父亲”。这也是目前“父”字最常用的固定意义。由于父亲所蕴含的养育、教育的含义,“父”也就被用作“雄性”;“宗教中对神职人员的尊称”以及“对某一领域开创者的尊称”。
  再以“秀”字为例:“秀”字列出的意思有“谷类植物抽穗开花”;“草木的花”;“树木高,繁茂”;“清丽,美好”;“优异,出众”;“优异的人才”;“聪明”;“宋明间对官僚子弟和有财势者的称呼”;“彩绣”;“光秃”;“表演,展示”以下几项。在这些义项当中,“谷类植物抽穗开花”;“草木的花”;“树木高,繁茂”;“宋明间对官僚子弟和有财势者的称呼”;“彩绣”;“光秃”这几项意义是古代义项,只在于古代文献中使用。而“聪明”;“表演,展示”是后来衍生出的含义,只用于现代汉语中。还有“清丽,美好”;“优异,出众”;“优异的人才”这些在古代汉语中存在,并一直沿用至现代汉语中的意义。
  这样,按照字义由本义进而引申、演变发展的顺序来排列的义项,将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义项和谐完整的呈现出来,而义项具体的使用可以从义项后面附列的例子来体现。

  ★例句丰富,经典。据有代表性,贴近教材,适合初高中及大学教学:例句选取的原则以充分反映义项的含义为基础,照顾到初、高中学生学习课本中的文言文以及应对高中、大学入学考试的需要,有对课本涉及内容的解释,同时从经典典籍中进行筛选出经典句子。这样选出的例句既能满足课堂学习,又提高了文言文阅读的能力,对考试的篇目也有一定的了解。
  《汉字源流字典》的例句选择范围极其广泛。上至先秦时代的“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三传”(《公羊传》《毂梁传》《左传》),“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和《道德经》《庄子》《荀子》《墨子》《楚辞》等经典古籍。下至世界上最早的传记文学《史记》,影响深远、取材广泛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我国最早的断代史《汉书》、《后汉书》以及众多的脍炙人口、优美怡情的汉赋名篇、唐诗宋词元曲,“四大名著”(《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言”“二拍”,讽刺小说的典范《儒林外史》。
  另有最早的字典《尔雅》,现存最早的军事专著《孙子兵法》,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最早的旅游地理文学《山海经》,第一部严密而有体系的文学评论专著《文心雕龙》,最早的文言志人小说《世说新语》,最早的文言志怪小说《搜神记》等。
  涉及大量民俗、文化方面信息,使本书在作为字典的同时具有高度的阅读性,令每位读书之人爱不释手。
  下面简单的列出几个:颉(P1366):用于人名“仓颉”,亦名苍颉,史皇氏,今河南省南乐县吴村人。以仰观苍穹之变,故称苍颉。相传为黄帝的史官,生有“双瞳四目”,是汉字的缔造者。如今多认为他主要是把流传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
  粽(P1753):本义为粽子,古称“角黍”,用苇叶、竹叶或柊叶包糯米,以线绳扎成三角形,煮熟后食用。传说是为祭屈原投汨罗江(五月五日)而发明的。端午节民间有吃粽子的习俗。
  觚(P1473):本义为古代酒器。长身细腰,口部呈大喇叭形,底部呈小喇叭形,腹和圈足上有棱。多用青铜制成,盛行于商代和西周初期。
  禊(P1668):本义为祓祭,古人消除不祥的一种祭祀。一般在春秋两季于水边举行,阴历三月上旬巳日修禊最为盛行。泼水节或其遗俗。
  说到“女”字,大家都不会陌生吧。曾经有人打趣地说,这么一个字就涵盖了地球上一半的人口。虽然只是戏言,但是足见这个字的重要地位。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个“女”字。
  在甲骨文中,“女”字的字形是这样的(图),【构造】中指出“甲骨文象女子柔顺交臀跪坐形,当为未嫁之女,是上古抢亲习俗的写照,如今少数民族的抢婚及普遍的哭嫁即其遗迹。”什么是抢婚呢?跟女子这样的静坐有什么关系呢?
  抢婚习俗的由来,一般认为是古老的掠夺婚(也称劫夺婚、抢劫婚)的遗存或变异,是早期人类的一种比较原始的婚姻形态,也是古代部落间为增加人口用战争手段掠夺妇女的一种野蛮和强制性的婚姻形式,这种婚姻形式曾普遍流行于各个民族。在《易经》中不止一处提到“匪寇,婚媾”,就是对古代抢婚习俗的形象描述。这也是偶婚向一夫一妻制过渡的重要标志。关于这种习俗的形成原因说法各异,难得统一,但是其在某些地区的曾长期存在着。“将嫁女三日前,(女家)执斧人山伐带叶松,于门外结屋,坐女其中。”这是《滇南杂志》中的记载,描述就是某少数民族的抢婚制度。如今在边远地区,尚能找到许多抢婚的鲜活资料。
  哭嫁这个风俗一样是自古就有的,顾名思义就是出嫁前女子向在家亲人哭诉衷肠。现在某些地方仍有留存,方式各地还是有所差别。
  那我们再来看这个“女”字,就不难理解了。女子端坐是等待男子抢夺自己,或者正向嫁人哭诉衷肠,这都是未出嫁之前女子才能做的事情。其实,这个字的本义就是未嫁的女子。出自《关雎》的那句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便告诉我们,美丽善良的姑娘啊,正是君子的好对象。
说到了“女”字,我不免想起了另外的这个“婚”字(图)。
  【构造】中指出“最初原本作昏,篆文另加义符女,成了从女,昏声,昏也兼表黄昏之意。古代婚礼常在黄昏举行,这是关古抢婚遗俗的写照,到后来则被理解为‘阴来’。”
  《白虎通》云:“婚姻者,何谓也?婚者昏时行礼,故曰婚。”为什么婚礼一定要在黄昏举行?这还是与古代的抢婚习俗有关。因为是使用暴力抢亲,有夜幕掩护自然更容易得手。随着社会发展,这种婚姻形式在中原早已消失,但于黄昏时分举行婚礼的习俗却在许多地方保留下来。至今某些地区仍然保留黄昏举行婚礼的习俗。
  “婚”字的本义为女方,即妻子一家。从字面上我们不难理解,就是指黄昏成亲仪式中女子的一方。古代家族联姻,女方妇家为婚,男方婿家为姻。《说文》指出“婚,妇家也,礼娶妇以昏时。……姻,婿家也,女之所因,故曰姻。”所以,两性之合俗谓“婚姻”。可见这个次还是有很丰富的内涵,也体现了古代先祖的生活方式。
  其实关于由“女”字而来的还有很多字。例如女子旁加一口,便是表顺从人指令的“如”字;女子坐在宀(房子)下,便是一副静如处子的样子,这便是表平静稳定的“安”字;女子持帚,说明女子正拿着扫帚打扫,是主妇的模样,当然就是表示已婚女子的“妇”字。关于这样的字还有很多,相信每次查阅字典的时候,都会有新的发现和感受。
  区区的“女”字和“婚”字,就道出了这么丰富多彩的文化习俗和深厚博大的历史背景。可见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灿烂瑰丽。由此可见,我们呈现给大家的不仅仅是一个字的含义和使用,还有字背后的故事,还有几年前的文化祭奠。我们为您打造的是一本全新意义的汉语辞书,是一本可以给您呈现无数珍贵剪影的历史画册。

————————————————————————————

一部现代版的“说文解字”

★ 1+1≠2! 集古汉语和现代汉语字典功能与一身:《汉字源流字典》作为一部通用汉语字典,是将古汉语字典和现代汉语字典功能的完美融合。在查阅某个字的时候,一次性解决使用上的问题,既节省了金钱,更节省了时间和精力,大大提高了字典的实用性。
  ★反映汉字最本质的信息,学习汉字将无比轻松:每个字的解析都包括字形、构造、本义、演变和组字这几项,这是汉字在几千年的传承中形成、积淀下的东西,已经成为汉字本身的组成部分。这些信息使我们很好的认识汉字,就好像拨开云雾见到阳光一样,能够真正的掌握汉字内在的逻辑,进而轻松的识记汉字。
  ★规范的解释汉字意义和用法:无论是义项的解释还是例句的选取,都经过了严谨的分析、考证,不会给读者的使用带来迷惑和麻烦。
  ★克服“以字解字”、“循环释义”的问题:目前的辞书大都存在“以字解字”的现象,即以该字构成的词去解释字义。还有的地方则“循环释义”,在诸多概念中转了一圈,又回了到起点,结果原来的疑惑没有解决,可能又产生了新的疑惑。这些在词典中可能难以避免,但确实给使用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因此,我们作了大量的工作,尽力使每个义项的解释清楚明了,不需要反复的查找。
  ★陈列古字形并提供插图,回归汉字“望文生意”的本真 :甲、金、古、篆等古字形的完整展示,一千余幅演绎汉字造字本义的生动插图,结合构造分析与义项演变脉络,呈现汉字数千年辗转的全息影像,引领读者体悟先人造字心路,感受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望文生义”背后所反映的就是一种直觉思维。而直觉思维恰恰是我们东方人的主要思维方式,所以中国人善于察言观色,善于联想,善于顿悟。
  ★解析汉字本义,呈现汉字最初的含义,展示汉字发展之源 :本义是汉语字义系统之源,汉字的本义是指古人在造字时的本来意思。“一字多义”是汉字的主要特点,但本义只有一个,其它的意思都是由“本义”衍生或引申出来的,因此在使用时应该首先抓住这个词的原始义,这对于正确的理解、把握字义的引申脉络和发展流变的历史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汉字源流字典》深入把握汉字构造规律,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以甲、金、古、篆为依据,考之以汉字的现实,参之以文化传统,验之以民间习俗,通过对含有共同偏旁汉字的梳理和对同源字内部联系的分析,解读出合乎实际和情理的原始本义。不是像市面上有些工具书为了方便学生记忆,进行“戏说”式的讲解,可能将人引入误区。
  ★梳理汉字义项的演变关系,掌握汉字本身一脉相承的衍生信息 :汉字的演变不仅仅是形体上的演变过程,其本义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具有了不同的引申变化。有的字保持着本来的意思,也有的本义逐渐为引申义所取代,因此掌握这种演变关系对于汉字及相关字的学习很有帮助。对所有汉字及构成汉字基础的所有偏旁部首从源至流的系统解说,梳理了汉字各个义项之间、汉字与汉字之间的关联,剔除了历史变迁、时代更迭、多文化融合等因素附着于汉字身上的冗余信息,清晰展现汉字绵延数千年的演变脉络与文化本真。
  ★显示每个汉字的组字能力,有效提高识记汉字的效率 :汉字的基本笔划为(一丨丿乀丶折提钩乚)八种笔划,统称为形根。是汉字组成的最基本元素。由基本的形根可以组成各种汉字及汉字的偏旁(字根,部件),汉字就是我们的祖先用这些基本的形根,通过他们的想象力,组合成能表达意义的象形文字,然后再用一些已有的象形文字互相组合成新的字,表达新的意义。如用“鱼”与“羊”组成“鲜”字。“日”和“月”表达“明”的意义。:汉字是随着人们对自然的不断认识增长而不断向前发展,人们对自然了解越多,为了表达这些概念,汉字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由于中华民族极富想象力,且汉字经历几年来的不断演变,故而所造出的汉字的偏旁和汉字数量十分巨大。但是掌握了汉字在组成其他字时的规律,识记大量的汉字就会变得很容易了。
  ★贯通古今,完整提供汉字的使用方法 :弥补了现代义项普遍缺失和古今义项涵义差别的缺憾,既能看到古今义项的差别,更能掌握汉字古今义在演变发展中形成的联系,从而更好的使用汉字。
以“父”字为例:“父”,象形兼指示字。甲骨文 ,金文,篆文。字形都是手中持有石器时代的石斧的形状,表示石斧的意思。因此,“父”的本义应为手持石斧。这是“父”字最初的意思,读fǔ,而其他意思都由此引申演变而来。石器时代,石斧式重要的生产工具,也是兵器,是权利的象征,由生活中主事的长者执掌。因此,“父”被引申,指“古代对老人的尊称”。而后,在年龄上泛化,又引申为对所有“有才男子的美称”。进而范围更加扩大,引申为“从事某种行业的人”。在古人的观念中,天地衍生万物,作为尊称的“父”也引申指“天”。“父”在流传的过程中产生了第二个读音fù。这时“父”的意思已经引申为“对男性长辈的通称”,也有的用作“古代天子和诸侯对同姓亲族的称呼”。后来,“父”的意义范围缩小,专门指“父亲”。这也是目前“父”字最常用的固定意义。由于父亲所蕴含的养育、教育的含义,“父”也就被用作“雄性”;“宗教中对神职人员的尊称”以及“对某一领域开创者的尊称”。
  再以“秀”字为例:“秀”字列出的意思有“谷类植物抽穗开花”;“草木的花”;“树木高,繁茂”;“清丽,美好”;“优异,出众”;“优异的人才”;“聪明”;“宋明间对官僚子弟和有财势者的称呼”;“彩绣”;“光秃”;“表演,展示”以下几项。在这些义项当中,“谷类植物抽穗开花”;“草木的花”;“树木高,繁茂”;“宋明间对官僚子弟和有财势者的称呼”;“彩绣”;“光秃”这几项意义是古代义项,只在于古代文献中使用。而“聪明”;“表演,展示”是后来衍生出的含义,只用于现代汉语中。还有“清丽,美好”;“优异,出众”;“优异的人才”这些在古代汉语中存在,并一直沿用至现代汉语中的意义。
  这样,按照字义由本义进而引申、演变发展的顺序来排列的义项,将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义项和谐完整的呈现出来,而义项具体的使用可以从义项后面附列的例子来体现。

  ★例句丰富,经典。据有代表性,贴近教材,适合初高中及大学教学:例句选取的原则以充分反映义项的含义为基础,照顾到初、高中学生学习课本中的文言文以及应对高中、大学入学考试的需要,有对课本涉及内容的解释,同时从经典典籍中进行筛选出经典句子。这样选出的例句既能满足课堂学习,又提高了文言文阅读的能力,对考试的篇目也有一定的了解。
  《汉字源流字典》的例句选择范围极其广泛。上至先秦时代的“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三传”(《公羊传》《毂梁传》《左传》),“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和《道德经》《庄子》《荀子》《墨子》《楚辞》等经典古籍。下至世界上最早的传记文学《史记》,影响深远、取材广泛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我国最早的断代史《汉书》、《后汉书》以及众多的脍炙人口、优美怡情的汉赋名篇、唐诗宋词元曲,“四大名著”(《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言”“二拍”,讽刺小说的典范《儒林外史》。
  另有最早的字典《尔雅》,现存最早的军事专著《孙子兵法》,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最早的旅游地理文学《山海经》,第一部严密而有体系的文学评论专著《文心雕龙》,最早的文言志人小说《世说新语》,最早的文言志怪小说《搜神记》等。
  涉及大量民俗、文化方面信息,使本书在作为字典的同时具有高度的阅读性,令每位读书之人爱不释手。
  下面简单的列出几个:颉(P1366):用于人名“仓颉”,亦名苍颉,史皇氏,今河南省南乐县吴村人。以仰观苍穹之变,故称苍颉。相传为黄帝的史官,生有“双瞳四目”,是汉字的缔造者。如今多认为他主要是把流传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
  粽(P1753):本义为粽子,古称“角黍”,用苇叶、竹叶或柊叶包糯米,以线绳扎成三角形,煮熟后食用。传说是为祭屈原投汨罗江(五月五日)而发明的。端午节民间有吃粽子的习俗。
  觚(P1473):本义为古代酒器。长身细腰,口部呈大喇叭形,底部呈小喇叭形,腹和圈足上有棱。多用青铜制成,盛行于商代和西周初期。
  禊(P1668):本义为祓祭,古人消除不祥的一种祭祀。一般在春秋两季于水边举行,阴历三月上旬巳日修禊最为盛行。泼水节或其遗俗。
  说到“女”字,大家都不会陌生吧。曾经有人打趣地说,这么一个字就涵盖了地球上一半的人口。虽然只是戏言,但是足见这个字的重要地位。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个“女”字。
  在甲骨文中,“女”字的字形是这样的(图),【构造】中指出“甲骨文象女子柔顺交臀跪坐形,当为未嫁之女,是上古抢亲习俗的写照,如今少数民族的抢婚及普遍的哭嫁即其遗迹。”什么是抢婚呢?跟女子这样的静坐有什么关系呢?
  抢婚习俗的由来,一般认为是古老的掠夺婚(也称劫夺婚、抢劫婚)的遗存或变异,是早期人类的一种比较原始的婚姻形态,也是古代部落间为增加人口用战争手段掠夺妇女的一种野蛮和强制性的婚姻形式,这种婚姻形式曾普遍流行于各个民族。在《易经》中不止一处提到“匪寇,婚媾”,就是对古代抢婚习俗的形象描述。这也是偶婚向一夫一妻制过渡的重要标志。关于这种习俗的形成原因说法各异,难得统一,但是其在某些地区的曾长期存在着。“将嫁女三日前,(女家)执斧人山伐带叶松,于门外结屋,坐女其中。”这是《滇南杂志》中的记载,描述就是某少数民族的抢婚制度。如今在边远地区,尚能找到许多抢婚的鲜活资料。
  哭嫁这个风俗一样是自古就有的,顾名思义就是出嫁前女子向在家亲人哭诉衷肠。现在某些地方仍有留存,方式各地还是有所差别。
  那我们再来看这个“女”字,就不难理解了。女子端坐是等待男子抢夺自己,或者正向嫁人哭诉衷肠,这都是未出嫁之前女子才能做的事情。其实,这个字的本义就是未嫁的女子。出自《关雎》的那句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便告诉我们,美丽善良的姑娘啊,正是君子的好对象。
说到了“女”字,我不免想起了另外的这个“婚”字(图)。
  【构造】中指出“最初原本作昏,篆文另加义符女,成了从女,昏声,昏也兼表黄昏之意。古代婚礼常在黄昏举行,这是关古抢婚遗俗的写照,到后来则被理解为‘阴来’。”
  《白虎通》云:“婚姻者,何谓也?婚者昏时行礼,故曰婚。”为什么婚礼一定要在黄昏举行?这还是与古代的抢婚习俗有关。因为是使用暴力抢亲,有夜幕掩护自然更容易得手。随着社会发展,这种婚姻形式在中原早已消失,但于黄昏时分举行婚礼的习俗却在许多地方保留下来。至今某些地区仍然保留黄昏举行婚礼的习俗。
  “婚”字的本义为女方,即妻子一家。从字面上我们不难理解,就是指黄昏成亲仪式中女子的一方。古代家族联姻,女方妇家为婚,男方婿家为姻。《说文》指出“婚,妇家也,礼娶妇以昏时。……姻,婿家也,女之所因,故曰姻。”所以,两性之合俗谓“婚姻”。可见这个次还是有很丰富的内涵,也体现了古代先祖的生活方式。
  其实关于由“女”字而来的还有很多字。例如女子旁加一口,便是表顺从人指令的“如”字;女子坐在宀(房子)下,便是一副静如处子的样子,这便是表平静稳定的“安”字;女子持帚,说明女子正拿着扫帚打扫,是主妇的模样,当然就是表示已婚女子的“妇”字。关于这样的字还有很多,相信每次查阅字典的时候,都会有新的发现和感受。
  区区的“女”字和“婚”字,就道出了这么丰富多彩的文化习俗和深厚博大的历史背景。可见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灿烂瑰丽。由此可见,我们呈现给大家的不仅仅是一个字的含义和使用,还有字背后的故事,还有几年前的文化祭奠。我们为您打造的是一本全新意义的汉语辞书,是一本可以给您呈现无数珍贵剪影的历史画册。

————————————————————————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辨析古义的区别以及易混淆字、词的异同,规范汉字使用
  门、户的区别: 上古建筑,单扇的称为“户”,堂内的屋子各设有“户”,与堂相通。双扇的称“门”,院落、里巷等区域设有“门”。
  晋与进的异同: 二字在向前、上升意义上古代通用,如“晋见、晋谒、晋级、晋升”等词中的“晋”也可用“进”。“晋级”“晋升”现在一般用“晋”,大概出于趋雅避俗之心理。
  练、炼的异同:“练”本义为为加工生丝或丝织品,使变得柔软洁白,引申指简洁,故用作“简练”“洗练”“凝练”,都含有简明、扼要的意思,此义不用“炼”。“炼”本义为用火加热除去杂质,使变得纯净或坚韧,故用作“锤炼”“磨炼(现在一般不写作“磨练”)”“锻炼”,都有接受考验的意思,此义不用“练”。
  象、像、相的异同: 三字都有外观形态、样子的意思。“象”指自然界或人物的形态、样子,如气象,印象。 “像”指用比较、模仿的方法制成的人或物的样子,如画像,图像。“相”侧重指外观形态与事物内在情况的联系,如真相,相片。
  片段、片断的异同: 两个词都指某一整体的一部分。 “片段”侧重指相对完整的一部分,如:该故事自成片段。 “片断”侧重指零碎、不完整的一部分,如:一些片断的感想。
  查与察的用法:
  “查访”:指调查打听;“察访”:指通过观察访问进行调查。 “查看”:指观看检查情况; “察看”:指细看了解情况。 “检查”:指查看找问题;“检察”:指审查犯罪事实。 “考查”:指用一定标准检查衡量;“考察”:指实地调查观察了解真象实质。 “侦查”:指对罪行进行调查确认;“侦察”:指为弄清敌情进行的活动。
  百科全书式的通用字典——示例:古代文化常识与现代实用信息
  先秦诸子
  子(P52):指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而得名),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尊为“至圣”“万世师表”。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其学说、主张以“中庸”“仁”“恕”为核心,比较集中地见诸于《论语》中,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地影响。
  孟(P759):用于人名,孟轲(公元前372年—前289年)。字子舆,鲁国邹(今山东省邹县)人,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师承子思,继承并发挥了孔子的学说和思想,主要主张有“仁政”“王道”,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后世尊为“亚圣”,与孔子并称为“孔孟”。他的著作《孟子》有七篇传世,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直到清末,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
  老(P224):用于人名,老子(约公元前600—前500)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省鹿邑县东)厉乡曲仁里人。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学说的创始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其学说的核心是“道”,在他所著的《老子》(《道德经》)中作了详细的阐述,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和制约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
  墨(P1817):用于人名,墨翟,世称墨子,也指其所创立的墨家学派。墨子,名翟,战国初期鲁国人,一说为宋国人。曾习儒学,后另立新说,聚徒讲学,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并与儒家在当时并称显学。其核心思想是“兼爱”(无差别地爱社会上一切人),主要观点有尚贤、尚同、节用等。墨家同时也是一个有严密组织和严格纪律的团体,最高领袖称为“巨子”,成员称为“墨者”,可以“赴汤蹈刃,死不旋踵”。墨子的思想主要反映在《墨子》(又称《墨经》《墨辩》,墨家后学汇编而成)一书中,原书共71篇,现存53篇。
杨(P391):用于人名,杨子,战国初期哲学家杨朱及其学术派别的简称。杨朱是魏国人,反对儒、墨,主张贵生,重己,其见解散见于《庄子》《孟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书。
  战国七雄
  齐(P311):古国名。公元前11世纪,西周封品尚(姜太公)于齐,国都营丘(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春秋时为五霸之主,战国时为七雄之一。辖境为今山东省北部和东部一带,汉以后仍沿称为齐。
  楚(P1557):周代诸侯国名。立国于荆山一带,建都丹阳,故又称荆。后建都于郢。战国七雄之一。故地在今湖北、湖南一带,强盛时势力达到安徽、江苏、浙江等省部分地区。公元前223年为秦所灭。
  燕(P1859):周代诸侯国名。一指战国七雄之一的北燕。姬姓,周召公奭之后。故地在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一带,建都蓟(今北京市)。后为秦所灭。
  韩(P1382):战国七雄之一。战国时晋大夫韩氏与赵魏分晋,列为诸侯,建都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公元前230年为秦所灭。故地在今河南中部、山西东南部。
  赵(P781):战国七雄之一。在今山西北部、河北西部和南部一带。
  魏(P1940):古代诸侯国名。开国君主魏文侯,名斯,是毕万后代,和赵、韩一起瓜分晋国,建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北)。公元前403年被周威烈王承认为诸侯,是战国七雄之一。故地在今河南省北部、山西省西南部。
  秦(P978):周代诸侯国名,后为战国七雄之一。故地在今陕西、甘肃一带。公元前221—前206年,秦始皇嬴政统一七国,建都咸阳。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天文历法
  极(P390):引申指北极星,地球北极指向的天空中的一颗亮星,中国古代称为勾陈一或北辰。实际上是包括三颗星的聚星,距天球北极很近,差不多正对着地轴,从地球上看,它的位置几乎不变,可借以辨别方向。由于岁差,北极星并不是永远不变的某个星,现在是小熊座α星,到公元14,000年,将是天琴座α星(织女星)。将北斗星勺头边上的两颗星用直线连起来向勺口方向延长约五倍的距离,就找到了北极星。
  阴(P343):用作“阴历”,指太阴历,是根据月亮圆缺的周期制定的历法。以月球围绕地球运转一周为1月(约等于29.53天),12个月为1年。其特点,历月的长短依据天象而定,平均值大致等于朔望月,大月30日,小月29日,与四季寒暑无关;历年的长短是历月的整倍数,1年354天或355天,和回归年无关。因朔望月较之回归年易于观测,远古的历法几乎都是阴历。但阴历无法正确表现对人类生活影响最大的季节变化,故现存的历法中几乎已无阴历,只有伊斯兰历一种。我国的农历(一种阴阳历)也俗称阴历(但不是一回事)。   阳(P345):用作“阳历”,指太阳历,是根据地球围绕太阳运转的周期制定的历法。其特点,年的长短依据天象而定,平均长度约等于回归年(365.2422天),平年365天,4年置一闰,闰年366天;月的长度则是人为规定,和月相盈亏无关,由于一个回归年的十二等分约为三十天半(30.4368天),近似一个朔望月(29.5309天),所以阳历把1年也分为12个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2月份为平月28天(闰年29天)。阳历每一个历年中的月份、日期都与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较好地符合,如春分点永远在3月21或22日,故比阴阳合历能更准确地反映出四季寒暖变化的情况。现今世界大多数国家通用的阳历创始于罗马,后经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命人修订,而成为目前所用的阳历,故也叫格列历。公历是阳历的一种。也指公历的统称。
  夏(P1017):用作“夏历”,指中国的传统历法,是一种阴阳历。因始制于夏代,故名。用十二地支纪月,冬至日所在月为子月,以×月为年首正月叫作“建×”;用天干地支搭配纪年,六十年周而复始。夏正(正月)建寅,殷商建丑,周建子,秦建亥。至汉武帝时又恢复成夏正,沿用至今,所以都可称为夏历。俗称农历、阴历,也叫旧历(因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国采用公历相对而称)。其特点,既重视月相盈亏的变化,又兼顾二十四节气反映季节的变化特征(便于农事),历月的平均值大致等于朔望月(29.5309天),大月30天,小月29天,每月以月相为起迄(一年中哪一月大、哪一月小不固定);历年的平均值大致等于回归年(365.2422天),平年12个月,全年354天或355天,比回归年平均约少10天21时,需19年置7闰,闰年13个月,全年384天或385天。也指农事方面使用的历书。
  赤(P372):用作“赤道”,地球表面的点随地球自转产生的轨迹中周长最长的、与地球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圆周线(长约40700公里)。地球赤道面通过地心垂直于地轴将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是划分纬度的基线,赤道的纬度为0°。将地球赤道面延伸同天球相交的大圆称为天赤道。
黄(P1187):用作“黄道”,地球一年绕太阳转一周,以地球为参照,则可看成太阳一年在天空中移动(视运动)一圈,太阳的这种视运动路线叫作黄道。它是天球(为便于研究天体,假想以空间任一点——一般为观测者——为中心,以无限长为半径所作的球)上假设的一个大圆圈,即地球公转轨道在天球上的投影。黄道与赤道成23°26′的角,相交与春分点和秋分点。
  立(P190):用作“四立”,特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立”即开始的意思,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农业意义为“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立春日,北斗指向东北,太阳黄经为315度;立夏日,北斗指向东南,太阳黄经为45°;立秋日,北斗指向西南,太阳黄经为135°;立冬日,太阳黄经为225°。公历上分别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四立”表示的是天文季节的开始,从气候上说,一般还处在上一季节。
  分(P99):用作“二分”,即春分、秋分的简称。“分”即平分的意思,“二分”既表示是春或秋季的中分点,又表示一天时间白昼、黑夜平分。春分日,北斗指向壬,太阳黄经为0°;秋分日,北斗指向已,太阳黄经为180°,公历分别在每年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这两天太阳直射在赤道上,南北两半球昼夜长短相等。其后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分别北移和南移,春分后北半球昼长夜短,秋分后北半球昼短夜长。
  至(P252):用作“二至”,即夏至、冬至的简称。“至”意为极、最,“二至”表示天文上夏、冬二季的极致。夏至日,北斗指向乙,太阳黄经为90°,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中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北半球白昼达到最长,故又叫日北至、日长至,北半球开始进入炎热季节;其后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白昼渐短而黑夜渐长。冬至日,太阳黄经为270°,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26′),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故又叫日短至,北半球开始进入数九寒天;其后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北移,北半球白昼渐长而黑夜渐短。这两日统称至日,公历上分别在每年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左右。

——————————————————————

汉字通易经 教育要先行

10月26日,谢老师和中国当代字圣萧启宏老师一起在北京教育部行政中心,为全国第22期教育局长培训班的学员,分享了中国汉字通易的原理和对复兴中国文化的重大意义。

萧启宏老师创立汉字起源易经的理论,并著有《汉字世界》一书。用易学的分析方法,对汉字的本源、规律及应用,作了全面系统的研究,提出了“汉字不仅是记录汉语的文字符号,而且是负载着古代科学知识和文化观念的全息标志”这一观点。内容广博精微,形式通俗易懂。对于汉字的理论开拓,提高大众的文化水准,进而对于中华文化的基本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谢老师在这次的培训班上,用《汉字是人类文明的法典》为主题从四个方面和教育局长们分享了汉字文化的魅力,深入浅出的说明了四个原理:

1·汉字来源于自然的规律,

2·汉字是人类行为的准则,

3·汉字是人类道德的依据,

4·汉字是人类命运的缩写。

谢老师用“人”“和”二字形象的说明了这四个原理:

“人”:

代表天地(天地之德)
上面横代表向左撇,下横代表向右捺;人是有天地日月精华演变而成。

代表男女(阴阳之交)
向左撇为男人,男儿当自强不息;向右捺为女人,女子要厚德载物;男女阴阳交合产生人类。

代表夫妻关系
男女互相依靠支撑成人类,男的头部向上顶天立地,女的头偎依在丈夫的胸膛, 依靠他又支撑他而共同组成了以夫妻关系为主导的人类。

代表做人的准则

人是互相支撑的社会群体,所以成人的标志是站立起来,只有站立起来的人,才可以去帮助别人。(宁可站着死决不跪着生)

代表做人的德行
人的基本德行是仁爱忍让人没有仁爱之心,没有忍让之度,就不是一个文明的人。

做人要感恩
为父亲,为母亲;感恩天地父母;牢记做人的三个标准:

孝敬父母 尊敬师长 利己利他

“和”:

代表粮食与人口
左边为粮食,右边为人口,人类有了粮食才能生存下去。

代表和谐社会的根本
人类要和平和谐共存,人口和粮食的分配问题是根本问题;由此发展为人口和资源财富的占有与支配是人类动乱的根本原因。

代表丈夫和妻子
左右结构的字,左边代表丈夫,右边代表妻子;丈夫有义务种庄稼养家糊口;代表女人代表妻子代表家人。

代表家庭和睦的关系
家和万事兴”, 左边丈夫是是种庄稼的劳动者,右边妻子是唠叨说话的指挥者。 五行属五行属的五行关系,老婆管老公是天经地义的事;树木没有刀修正不能成,但砍得太过树就会砍死。

通过二位老师的通俗明理,激情兴奋的演讲,使参加学习的教育局长们共同认识到你:学习继承,发展创新中华文化是我们的义务和使命。

——————————————————————

漢字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读《漢字世界》有感

人类从发明文字,并用文字来指導社會生活,就进入了文明时代。中华民族是最早发明文字的民族之一,古有“萬古文明漢字起”的谚语。我们与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埃及并称为东方四大文明古国。如今其它民族的古文字早已送进了历史的博物馆,唯有中国漢字五千余年,一脉相承,流传至今,这是文明的奇觀。

  人類遠古文明留下的文物遗迹,马亚人的神坛、埃及人的金字塔、希腊人的神廟、犹太人的哭墙、中国人的万里长城,早已失去了当年的荣耀,只留下一些石头,诉说着人间正道是沧桑。

  漢字的情况却不同,她永不风化,永不解體,永远固守着有生俱来的信息。以她历久不衰的史實告诉人们:中华文化是講道理的文化,漢字本身是载道明理的文字。有理走遍天下,是颠覆不破的真理。

  (一),漢字五千年中的三个里程碑。

  第一个里程碑,倉颉依据易理造漢字

  《易·传》曰:“上古结绳而治,后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盖取诸夬。”这句话经典地指出,上古时代是个结绳记事,没有文字的蒙昧时代。后来出了聖人,聖人根据易的原理发明了漢字,并用漢字来指導社会生活。在没有文字的时代,指导人類生存的是“巫”,無巫不成村。有了文字,指导人類生活的便是文字了。

  史籍记载:“倉帝,名颉,号史皇氏,姓侯岡,黄帝時史官。龍颜侈侈,四目靈光,上天作令,爲百王憲,實有睿德,生而能書”(《白水县志·明史》《倉颉与倉颉廟》)。倉颉造字之后,出现了“天雨粟,鬼夜哭”,万民匍匐在地,顶礼寞拜的壮观场面。古代中國一直有“敬惜字纸”的傳统。

  漢字成:“法度以出,礼乐以兴,刑罚以著,为政立教,领事办官,一成不外。于是,天地之蕴尽矣”(同上)。为什么说“法度以出”?漢字,就是法呀。“法”字用“水去”的变化来说明。水,平衡就稳定,偏斜就倾泻。执法的水准、水平,就是一豌水端平;水,变化在度,零度变成冰,百度变成气,人的意志不能干预。用法的艺术,就是忠于法、掌握度。法音通罚,犯法遭罚,谁也逃避不了。平时做事要分對错,就从“對错”二字看:“以善为業,把握分寸”,“對”也;“昔事时过,今做出错”(金与今,同音意通),错也。离开文明,就无标准。

  《易·传》上讲:“百官以治,万民以察”,有了漢字之后,百官把漢字作为办理政务的根据,万民把漢字作为指引生活的向导。语言文字成为人類活动的理论和方法,字怎么写理就怎么講;話怎样说事就怎样做。社会从由巫主宰的社会,变成由文明指導的社会。这便是中華文明的开端,也是人類文明的起点。

  漢字之巧而入藝術之境,象形、會意、谐音,得意而忘象,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形而上道宗教事,形而下器科技门,中解人事致信用,文以载道语通神。漢字负载了易學明理者象,主宰者理,对待者数,流行者气的信息,铸成了载道明理之法身。漢字就是文明通天塔,是人類文明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第二个里程碑,东漢许慎作《说文》

  漢字3000年后,傳至東漢,经过篆隶,随世递变,很多文人已经不認識漢字了。这时我國河南郾城出了一个“五经无双”的许叔重,他根据西漢刘歆的“六书”理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着手整理漢字。

  从公元100年至公元121年,用了22年时间。博综篆籀古文之体,贯彻“六书”之旨,因形见义,分别部居,以他生平最经心用意之作,著成我國历史上的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许慎言:“文字者,经藝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故本立而道生,知天下之至,啧而不可乱也。”大清皇帝康熙评价说:“自《说文》以后-----其传而未甚显者,尚十百家。-----曾无善兼美具,可奉为典常而不易者”(《康熙字典》序)。可见“自《说文》以后”,历代虽有新的字書层出不穷,汗牛充栋,但没有一部是“可奉为典,常而不易者”。唯有《说文解字》才是一座承上启下的里程碑。

  历史學家评论:中華文化,毁于暴秦,得益《说文》,正是有了《说文》,文字得解,五經得傳,这才有了中華文明五千年的傳承。

  第三个里碑,萧启宏作《漢字世界》

  倉颉根据易理发明漢字,给人類留下一部“垂法立则,为百王憲”的文明法典。但因《说文解字》陷于“六書”俗套,未解漢字通易之秘。倉颉造字一直被视为神话,聖人發明的漢字渐被后世文人混入的異體字、简化字衝淡了人们文字即恒定眞理的神聖觀念。

  20世纪末,脚板朝前长,金钱人人想的拜金主义思潮盛行,人们离开漢字文明越来越远,社會問题越来越尖锐复杂。在社會學界发出“谁来拯救漢语”的呼吁,广大学者发起“抢救漢字运动”的历史背景下,中國出了一个被誉为:当代字聖的漢字學家萧启宏。

  萧启宏曾受著名天文學博士劉子華先生的委托,研究漢字与易经的关系。他历经20年的研究与实践,創立了漢字通易经的學说,定义漢字是:“摩写宇宙萬物物名及其事理的全息符号”。发现“字形藏理,字音通意”是漢字的总规律;“同形同宗,同音意通”是漢字的总联系。依据漢字的性质和规律,发明“分科集群,综合演绎”的漢字全息高效教學體系,解决了漢字教學的千年瓶项。发明“學習六百,控制六萬”的漢字计算机处理系统,解决了全部漢字进入计算机的難题。编著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型工具書《漢字世界》,把漢字推举到易理哲學的高度,开創了漢字講話的新时代。

  (二),第三里程碑实现的历史超越

  《漢字世界》在《说文解字》基础之上,发生了哪些翻天揭地,继往開来的巨大变化呢(看下列10字例):
  牛字和午字:
  牛字,《说文解字》“象角头三封,尾之形”。(注:作象形文字解。)
  《漢字世界》牛字:“十人一牛,古称牛录”。(注:十个人顶一头牛,古代軍隊最底层的编制,十个人为一个牛录,就是根据牛字来的)。
  午字,《说文解字》“牾也,五月陰气午逆,陽气冒地而出”。
  《漢字世界》午字:“人过日子,过十入午”。(注:一日之内,十点前为早,十点后为午。分出上午、中午和下午。牛字和午字,是同形同宗的)。
  商字和贸字:
  商字,《说文解字》“从外知内也,从冏章声”。《漢字世界》商字:“在外旁望,在内兑商”(注:商字,外面是个旁字,里面是个兑字头。告诉你经商,先做“旁”观者,看清市场,在内要八口说圆,经商有方,说了“兑”现,信誉为尚。这才是经商之道)。
  贸字,《说文解字》“易财也,从贝卯声”。《漢字世界》贸字:“卯時易财,贸字观点。”(注:卯为时间,贝为金钱。时間就是金钱,就是贸字的观点)。
  说字和话字:
  说字,《说文解字》“释也,从言兑,一曰谈说”。《漢字世界》说字:“说指语言(从言),说了兑现(从兑)”。(注:不能兑现的话不要说)。
  话字,《说文解字》“合会善言也”。《漢字世界》话字:“舌面之言,出口便算”。(注:话一出口,就要算数)。
  輕字和重字:
  輕字,《说文解字》“轻车也,从车,巠声”。《漢字世界》轻字:“乘車路徑,人自覺輕”。(注:人乘车不负重,路径走车路,人自然覺得轻)。
  重字,《说文解字》“厚也”。《漢字世界》重字:“千里为重,人不轻松”。(注: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任重而道远,重是人的感觉)。
竞字和竟字:
  竞字,《说文解字》“彊语也,一曰逐也,从言从二人”。《漢字世界》竞字:“立兄为竞,竞赛上進”。(注:兄弟伙都成家立业了,长兄要作为榜样,立兄为竞,鼓励先進,激发上進。競是竞的異體字。兢字成立,相克相遇,都会战战兢兢)。
  竟字,《说文解字》“乐曲尽为竟,从音从人”。(注:把竟字归为音部)。《漢字世界》竟字:“竞中见一,终知究竟”。(注:竟字与竞字,有同形同宗、同音意通的联系,“竞”中见一,“竟”也。一出来了,二、三、四都清楚了,终知究竟)。
  《漢字世界》把对漢字的解读,一方面推举到易理的哲学高度,弄清它的性质;另一方面又把漢字作为一个整體,弄清它的联系。恢复了漢字博大精深,智慧無限,光彩照人的至尊形象。把倉颉依据易理造漢字的神话,变成了现实。《漢字世界》也纠正了《说文》的局限或偏差,翻开了漢字聖文明的新篇章。(再看下列10字例):

  1、人字与化字:
  人字,《说文解字》“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漢字世界》人字:“撇捺互撑,站立为人。人音通仁,仁义为本”。(注:做文明人的标准是講“仁义”)。
  化字,《说文解字》“教行也,从匕从人”。《漢字世界》化字:“人生七窍,开窍开化”。(注:以“人生七窍”,纠正“从人从匕”的说法)。

  2、存字与在字:
  存字,《说文解字》“恤问也,从子才声”。《漢字世界》存字:“有子即存,存指时间”。(人有孫子、物有種籽,还存在世上,时间上还在延续,存也)。
  在字,《说文解字》“存也,从土才声”。《漢字世界》在字:“有土即在,在指空间”。(万物既存即在,在什么地方?在地球上,有个具體的位置,在指空间)。

  3、位字与倍字:
  位字,《说文解字》“列中庭之左右谓之位”。《漢字世界》位字:“立人有位。位置留起”。(注:有作为的人,才有社会地位。第一条就是要自立。)
  倍字,《说文解字》“反也,从人咅”。《漢字世界》倍字:“各位人口,增长成倍”。(注:各“位”须知,粮食增长是加法,人口增长是乘法,有“倍”字为证。)

  4、差字与羞字:
  差字,《说文解字》“贰也,差不相值”。《漢字世界》差字:“羊工比牛,知羞认差”。(注:差不差是比较出来的,丑牛强,犟;羊工弱,差。)
  羞字,《说文解字》“进献也,从羊所进也。从丑,丑亦声”。《漢字世界》羞字:“羊比丑牛,认差知羞”。(注:因为羊工差,与丑牛比,真是现丑了,知差而感到羞。差字与羞字,同形同宗。羞与进献无关,“珍羞”一词是文人误用)。

  5、武字与承字:
  武字,《说文解字》“楚庄王曰:夫武定功戢兵,故止戈为武”。《漢字世界》武字:“正弋为武,止一武術”。(从止戈为武,到正义为武,纠正了千年的谬傳,回归了武字的本义。)
  承字,《说文解字》“奉也,从手”。《漢字世界》承字:“有子即承,承上启下”。(注:承字,《说文》归于手部,《漢字世界》归于子部。有子才有人继承,子上面加二字,二是古上字,意为承上,水往下流,外面来个水形,表示启下。结束了千年的承字部首归属的纷争。)

  (三),第三个里程碑意义重大而深远

  2007年4月19日萧启宏先生的《漢字世界》,在人民大会堂“漢字全息工程”启动仪式上隆重面世。一些人高度称赞萧启宏先生为“当代字聖”,而同时也不泛批评者。有专业的学术期刊登载学者文章,说萧启宏缺乏基本的文字学常识,他对漢字的解释是望文生义、牵强附会、生拉活扯、故弄玄虚。其根本的一点是他抛弃了传统的“六书”理论,一律作“字形藏理,字音通意”的漢字通易解。

  在记者问起萧启宏对这些批评的态度時,他对不同意见的批评者非常理解,淡淡地说:漢字是遗産还是包袱?争论了上百年。由于漢字是聖人的作品,我个人修行水平有限,理解不透,解释不明肯定是有的,但是,我对漢字是怀着恭敬心的。如果有那么一天,人人都恭敬漢字,按照漢字的文明要求做人做事,文明社会就名符其實了。

  我们在充分肯定《说文解字》的同时,还要看清《漢字世界》的划时代变化。在全中華儿女中,開展漢字文明复興的再學習活動(看以下一些字例):

  1、逼字和迫字:
  《说文解字》逼,近也,从辵畐声;迫,近也,从辵白声。
  《漢字世界》逼,“富人丢家,出走被逼”(注:富人不带家,光身走在路上,那是被逼的呀)。迫,“明知白走,仍走被迫”(注:明知此路白走,但是仍然要走,那是被迫的。迫音通破,家破落魄的处境)。

  2、近字和遠字:
  《说文解字》近,附也,从辵斤声;遠,遼也,从辵袁声。
  《漢字世界》近,“斧长咫尺,走步靠近”。遠,“人猿叩别,越走越遠”。

  3、趣字和趁字:
  《说文解字》趣,疾也,从走取声;趁,邅也,从走珍声。
  《漢字世界》趣,“走着去取,很感兴趣”。趁,“珍惜時间,早走趁机。趁音通乘,乘机便利”。

  4、超字和起字:
  《说文解字》超,跳也,从走召声;起,能立也,从走巳声。
  《漢字世界》超,“走去应召,一路赶超”。起,“自已要走,必然起立”。

  5、筍字和版字:《说文解字》筍,竹胎也,从竹旬声;版,判也,从片反声。
《漢字世界》筍,“竹子出土,一旬为筍”。(注:一旬十天,十天后筍变为竹,吃不动了)。版,“反片为版,正印需反”。(注:这是制版印刷的原理)。

  可见,萧先生按照“字形藏理,字音通意”解漢字,是规范严紧,自成體系,自圆其说的。难怪老一辈专家学者张岱年、张志公、袁晓園、銭伟长、杜松寿、谢冰心、刘子华、任继愈、周有光、冯征、汤一介、王宗伯等等,都给予他极高的评价和认可。张志公先生写道:“其磨砺之功,实属罕见”。

  北京巿六位著名特高级教师许嘉琦、杨丽娜、朱雅雯、葉多嘉、趙玉琦、林宝珍集体评价萧先生的漢字教學具备“四性”:哲理性、实用性、生动性、易学性;“四有利”:有利于识字教学、有利于启发思维、有利于文化学习、有利于学生发展。

  北京先后自愿采纳萧先生漢字教学體系的五十余所小学,在给政府的报告中写道:建国五十年来,----从口诀识字,看图识字,注音识字,分散识字,集中识字,韵语识字,到字族识字,字理识字,我们的摸索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唯萧先生丰富精妙的设计把我们的识字教学带進了识字博知,识字开智,识字育人的更高竟界。开辟了一条具科学性、文化性、规律性、探索性的民族之路。

  萧先生说,我来自云南哀劳山区,(解放前)那里是无字之乡,我虽然曾得到胡愈之、王力、杜松寿这些国际大家的细心辅导,但必竟不是科班出身,难免会有疏漏,还请弥补。但是对待漢字,人人都要恭敬。文化、文明,从识字起。

  《漢字世界》从自然法则到社会人生,从百科哲理到修行門径都作出天人合一的合理解释,是一座用之不竭,取之不尽的智慧宝藏。

  《漢字世界》诞生在中華文化复兴的偉大时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光荣和骄傲。为发挥漢字对人類文明進程的指導作用,提供了有理、有利、有力的保障。它的廣泛傳播和应用,必然再造一个聖文明的輝煌時代。(《汉字世界》萧启宏专栏 http://www.hanziwang.com/hzdjt_xqh02.htm )

萧启宏:中国书画家研究会教授;原国家科委中国人才资源开发基金会未来人才教育工程部主任。华夏文化纽带工程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华孔子学会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陕西仓颉文化研究会名誉顾问。著书有汉字启示录系列丛书《汉字通易经》、《从人字说起》、《信仰字中寻》、《中国汉字经》、《汉字世界》、《国学童子功》及《汉字开智之路》系列,《新编百家姓》、《启宏全息码·全汉字系统》等著作。
  2007年4月《中国人才》第四期封面,以领军人物的形象刊登了他的事迹。中央电视台于2008年2月13日《东方时空东方之子以:萧启宏·让汉字说话》为题,向全世界报道了萧启宏教授的汉字研究成果和他在汉字研究中的最高学术地位,被誉为当代字圣。

释“养”(吴春生)

中国的文字与服饰

阝乃神梯(半夏)

释“械”(周晟)
释“句”(刘恒友 陈顺芝)

“甪”音义及相关考(陈明富)

汉语玉石及玉器命名特点新探

战国简文“诰”字考辨(刘莉)
“告”字本义考(李玲玲 刘精盛)
试析李方桂邪母上古音构拟的“同一标准双重构拟"问题(李琴)
追本溯源源流并重——关于《汉字源流》第三章《汉字初文》的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汉字网
逃之夭夭中的夭用的是本义。甲骨文字典说字——夨 夭
《汉字源流字典》带你深入认识身边的汉字
330.新书推荐:高中生文言精解一本通
刘琳:《说文解字注》古今字字际关系例释
陈亦民:如何学好汉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