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秋收起义是继续革命成功的典范
1927年后,因为根本利益问题,新老右派等国民党反动派叛变革命,国民党左派没有能力领导革命!

总之国民革命结束了,国民党整体迅速堕落成为一个官僚、反动又极其腐败的罪恶机构!

那还要不要继续革命呢?谁能继续革命?谁成成功继续革命!


第一部分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霹雳震天、红旗漫卷。

  打出鲜红党旗,唤醒劳苦大众

  由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原因,南昌起义打的仍是国民党左派的旗帜,起义后成立的政权也还是称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秋收起义则不同,虽然1927年8月21日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任务与策略的议决案》中仍强调:“中国共产党应当组织工农暴动于革命的左派国民党旗帜之下”。

毛泽东通过从武汉到长沙几天来的所见所闻,了解到国民党军队对工农运动的残酷镇压,群众对国民党的看法已完全改变,便向中央写信说:

“我们不应再打国民党的旗子了。我们应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子,……国民党的旗子已成军阀的旗子,只有共产党的旗子才是人民的旗子……国民党的旗子真不能打了,再打则必会再失败”。

我们应该“立刻坚决的树起红旗”,“只有共产党的旗子才是人民的旗子”。

这正是老旧势力不再革命,新的代表人民利益的组织,继续革命的典范!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秋收起义毅然抛弃国民党的旗帜,公开喊出“暴动打倒国民政府”、“农民夺取土地”、“平分土地”等口号,

首次“坚决的树起红旗”,表明确切意义上的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公开“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子”,对于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唤起千百万工农群众认清国民党反动面目,团结起来参加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具有极重要的政治意义和鼓动作用。

  矫正前进方向,开辟农村阵地

  按照马列主义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工作重心在城市,首先举行城市武装起义,占领中心城市,然后向农村推进,这就是“城市中心”的革命道路。

中国共产党开始也是以城市为中心,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发动了在中心城市举行的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秋收起义原计划也是以攻占长沙为目标,但均遭失败。

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部队退往文家市后毅然决定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前进,在农村开辟新的革命阵地,迈出了以农村为中心、走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第一步。
  
秋收起义引兵井冈山,在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建立新的革命阵地,毛泽东成功的斗争实践和理论创造,很快影响了许多从事武装起义和革命斗争的领导人。

远在苏联的刘伯承读了毛泽东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后感慨:

“它打开了我的眼界。看来,中国革命的前途是光明的,增加了我的信心。”

在湘南暴动给敌人以沉重打击后,朱德毅然决定“找毛泽东去!”

彭德怀早在平江起义之前就关注井冈山的斗争,平江起义后,他提出要以井冈山为旗帜和榜样,果断地决定向井冈山进发。

其他各地大大小小的武装起义也在实践上开始了这种探索和学习。

  “支部建在连上”,落实党的领导

  1927年9月底,秋收起义余部在江西永新县三湾村进行改编,决定在部队中建立各级党的组织特别是把党支部建在连上,初步确立了党对军队领导的原则。

1927年10月15日,毛泽东在酃县(今湖南炎陵县)水口叶家祠亲自主持我军历史上首次连队建党活动。

“支部建在连上”是使党组织坚强有力的根本组织措施,是红军能够“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坚持艰苦卓绝斗争的强大组织保障。

后来井冈山根据地面临严重敌情,更因敌人封锁而出现严重经济困难,“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
  
“支部建在连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地位,保障了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性质以及作为“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的作用,提高了人民军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国共合作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军中的组织,没有很好地抓住基层士兵。

南昌起义虽是我们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但当时也“没有把党支部建在连上,而是把支部建在团上。

这样,党的领导就没有达到士兵,没有达到全部队,所以经不起严重的考验”。三湾改编将党支部建在连上,就使红军连一级的党支部成为第一线的坚强战斗堡垒。

  实行民主制度,面貌焕然一新

  三湾改编还规定在军队内部实行民主制度,完全改变旧军队的不平等状况。

官长不许打骂士兵,士兵有开会说话的自由,连、营、团三级成立士兵委员会,建立新型官兵关系。

经济公开,士兵管理伙食,从军长到伙夫,除粮食外一律吃五分钱的伙食,发零用钱,两角即一律两角,四角即一律四角。

这些办法,士兵很满意,特别是新来的俘虏兵,感觉到白军和红军是两个世界。“同样一个兵,昨天在敌军不勇敢,今天在红军很勇敢,就是民主主义的影响。”

实行军内民主,使官兵们精神振奋,面貌焕然一新。

一位连长(陈毅安烈士)在给妻子的信中写道:

“我天天行军打仗,钱也没有用,衣也没有穿,但是精神非常的愉快,较之从前过优美生活的时代好多了,因为是自由的,绝不受任何人的压迫;同志之间亦同心同德,团结一致。”

正如毛泽东所说:“红军的物质生活如此菲薄,战斗如此频繁,仍能维持不敝,除党的作用外,就是靠实行军队内的民主主义。”

军队内部的民主制度“是破坏封建雇佣军队的一个重要的武器”,从而将红军建设成为一支“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成为区别于一切单纯打仗的旧军队的新型人民军队。

  初创红军纪律,人民拥护欢迎

  工农革命军来自人民,为了人民。

人民军队的本质决定了,人民子弟兵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人民的利益秋毫无犯。为了维护群众利益、密切军民关系并争取群众支持,三湾改编后,毛泽东向干部和战士讲话,宣布行军纪律:

说话要和气,买卖要公平,不拿群众一个红薯。在起义部队行将抵达井冈山茨坪前夕,毛泽东又召开大会,提出了人民军队最早的三项纪律:

行动听指挥,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要求部队官兵严格遵守这些群众纪律。

三个月后,毛泽东又向“分兵以发动群众”的下乡官兵进行纪律教育,宣布了工农革命军最早的“六项注意”:

还门板,捆稻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不拉伕、请来伕子要给钱,不打人骂人,后来又增加“洗澡避女人”和“不搜俘虏腰包”两项内容。

这就是秋收起义和井冈山时期初创、后来逐步发展完善、使人民军队受到“人民拥护又欢迎”的克敌制胜重要法宝之一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革命纪律是人民军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体现。毛泽东亲自领导下确定的革命纪律,“将革命军人如何对待人民群众,用最具体、最简要的语言固定下来。多少年来,它一直指导着每一个指战员的行动。”

将士们哪怕冻饿交加,也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哪怕病痛雨淋,也不私入民宅。

后来人民军队能够“保卫祖国永远向前进”,靠的也是“全国人民拥护又欢迎”。

“军民团结如一人”生动亲密局面的形成,秋收起义和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手订的红军纪律功不可没。

  遇挫百折不挠,矢志英勇奋战

  秋收起义举世闻名,可它并不是一般人想象中的一路凯歌行进、捷报频频。早在起义发动阶段,毛泽东就被国民党民团抓住并要押他去民团总部处死,幸得他机智逃脱。

起义初期,三个团先后失利,原定攻打长沙的计划未能实现,部队由5000多人减少到1500余人。

配合起义的农民暴动也未能实现对长沙的包围。几支失利部队会合文家市后,在转向罗霄山脉进发到达芦溪时,再遭敌军袭击,总指挥卢德铭壮烈牺牲。

直至上井冈山前夕,起义部队还在遂川大汾镇遭地主武装突袭,队伍被打散。

这一路的挫折对指战员们是极严重的考验。

但毛泽东面对困难,一往无前,鼓舞斗志,率先垂范。

在浏阳张家坊被抓并与死神擦肩而过后,仍选择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文家市转兵和三湾村改编时,毛泽东激励大家:“总有一天,我们这块小石头,要打破蒋介石那口大水缸。”

在芦溪又惨遭严重受挫时,毛泽东再次向部队讲话,要求指战员不要怕行军困难,不要怕暂时受挫,要看到光明。

正是因为毛泽东和起义部队一往无前、愈挫愈奋,终以百折不挠精神将红旗胜利插上井冈山,并由此坚定走上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新道路。
  
中国共产党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通过农村包围城市这条适合国情的革命新道路,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

秋收起义在一些主要或重大问题上给中国革命伟业和人民军队建设作出重要探索。

其中继续革命且取得成功(尤其是先失败,后通过长期曲折艰难历程,最终逆转成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特征! 

第二部分

秋收起义继续革命的历史见证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修铜一带不停留,便向平浏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沉,霹雳一声暴动 

图/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和向井冈山进军路线图

● 起义之前 ●

○ 八七会议 ○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之后,中国共产党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于8月7日在湖北汉口召开了一场紧急会议,史称“八七会议”。

这次会议是中共历史上一次重要的转变,它完成了两个任务:一是在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思想在中央的影响,明确“政权是从枪杆子中取得的”(毛泽东语);二是把土地革命作为党的中心任务,从此,领导农民革命成为党的工作重点。“八七会议”后, 中央临委续补委员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回到湖南,准备改组中共湖南省委,并领导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

○ 安源军事会议 ○

1927 年 8月底至9 月初,毛泽东受党中央的委派,在江西省萍乡县安源张家湾主持召开了有起义地区党的负责人和军事负责人参加的部署秋收起义的军事会议。会议确定了军事行动和工农暴动具体方案,以及暴动的日期,成立了军事领导机构 “前敌委员会”,毛泽东任前委书记。会议决定将驻安源、修水、铜鼓的部队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下辖三个团。同时决定起义部队以萍乡、安源为退路:“无论如何不能放弃萍安,使敌人断绝我们的退路”。

● 起义爆发 ●

9月9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工农革命军分别从修水、安源、铜鼓等地出发,向长沙进击,先后占领了醴陵、浏阳县城和平江的龙门厂、浏阳的白沙、东门市等地。秋收起义队伍第一次打出了中国工农革命军军旗,确定旗底为红色,象征革命,旗中央的五星代表中国共产党,五星内的镰刀斧头代表工农,旗左边白色套管上是“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字样。

图/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面军旗的诞生

(照片为位于江西修水县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旧址内部展陈)

9 月 10 日,毛泽东同志以前敌委员会书记的身份,在铜鼓县萧家祠召开了三团排以上干部会议,传达了“八七”会议精神和中共湖南省委的决定。在此期间,毛泽东创作了著名诗篇《西江月·秋收起义》。

图/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指挥部旧址

毛泽东诗词《西江月·秋收起义》展览

图/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旧址门楼

图/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旧址内的毛泽东卧室

图/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旧址西面

● 向井冈山进军 ●

然而,由于当时革命形势已处于低潮,敌强我弱,加上群众缺乏作战经验,新收编的第四团在战斗中又临阵叛变,致使起义军受到严重挫折。

○ 文家会师 ○

9月14日,毛泽东在湖南浏阳东乡上坪召开紧急会议,以前委书记的名义通知起义各部队到浏阳县文家市镇集结。9月15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第三团回师江西铜鼓县排埠镇,团部驻扎于铜鼓县排埠万寿宫。在此阶段,毛泽东做出放弃攻打长沙的重要决定,转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坚持武装斗争,发展革命力量。

图/文家会师旧址 图源:新华社

○ 三湾改编 ○

9月20日上午,起义部队离开文家市镇向南进发。9月23日,起义部队在芦溪镇遭反动军队伏击,损失数百人,总指挥卢德铭牺牲。9月25日,起义部队冒雨攻克莲花县城。9月29日,起义部队到达湖南永新县三湾村时已不足千人。

当天晚上,毛泽东在自己的临时住所“泰和祥”杂货铺召开了前敌委员会,决定对部队进行整编,确立了“党指挥枪”的原则,建立了士兵委员会的民主制度,这就是著名的“三湾改编”。这是中国共产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 

○ 向井冈山进军 ○

10月3日,整编后的起义部队离开三湾村,向井冈山进军。10月27日,起义部队到达罗霄山脉中段井冈山的茨坪(在山上,茅坪相对而言在山下),从此,开始创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秋收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它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解决了缔造一个在党的绝对领导下的人民武装力量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建成一支具有一往无前精神、能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的新型人民军队。” 

秋收起义相关革命文物遗存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相关革命文物遗存跨越湖北、湖南与江西三省。

仅列举部分有一定代表性的相关革命文物遗存:

○ 八七会议会址 ○

八七会议会址,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武汉市江岸区鄱阳街139号(原汉口三教街41号),是1927年8月7日党中央举行紧急会议的地方。会议由瞿秋白主持,这次会议是中共历史上一次重要的转变,它完成了两个任务:一是在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思想在中央的影响,明确“政权是从枪杆子中取得的”(毛泽东语);二是把土地革命作为党的中心任务,从此,领导农民革命成为党的工作重点。毛泽东在会议上作了重要讲话,指出“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 秋收起义安源军事会议旧址 ○

秋收起义安源军事会议旧址,第六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现有国保单位合并,归入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旧址。秋收起义安源军事会议旧址位于萍乡市安源区张家湾村,有2层楼房4栋,平房7间。1927 年 8月底至9 月初,毛泽东受党中央的委派,在江西省萍乡县安源张家湾主持召开了有起义地区党的负责人和军事负责人参加的部署秋收起义的军事会议。秋收起义安源军事会议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会议,是中国工人运动同农民运动、武装斗争紧密结合的标志。

○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旧址 ○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旧址,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旧址位于铜鼓县永宁镇定江东路487号,原系萧永翁祠,俗称萧家祠,晚清建筑,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1927年9月10日,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同志由安源抵达铜鼓第三团团部——铜鼓县城萧家祠,召开三团干部会议,宣布起义的领导机构和军事行动计划,部队统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下辖三个团,以形成三路会攻长沙的态势。

第三团作为主力军承担中路作战任务,由毛泽东直接指挥。

其间,毛泽东创作了《西江月·秋收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统率机关前敌委员会旧址是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的重要历史见证,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和纪念意义。

○ 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

师部旧址 ○

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旧址,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为修水县商会会馆,始建于清末民初。旧址正门前外院为练兵场。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爆发当天,驻修水县城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师部和第一团官兵全副武装来到县城紫花墩操场集合。修水秋收起义部队第一次打出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旗帜——中国工农革命军军旗,各地武装起义部队也陆续设计打出了与秋收起义部队相似的军旗。此后,中国工农革命军(后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的军旗样式曾作过多次修改,但组成军旗的基础图案(五角星、镰刀、斧头或锤子)和鲜红的旗色一直没有改变。

○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部旧址○

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部旧址(凤巘书院),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旧址位于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义宁镇凤凰山路80号,原为凤巘书院,建成于1865年,因其位于修水古城凤巘门西南,坐落在古宁州八景之一的凤巘朝阳景点处,故取名“凤巘书院”。秋收起义前夕,部队战士每天在此“三操两讲”,进行紧张的战前训练。书院前面的大操坪是指战员们经常训练和集合的地方。1927年9月9日,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师部和第一团在这里举行了隆重的授旗仪式,第一次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鲜艳红旗。

○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三团回师

铜鼓旧址○

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三团回师铜鼓旧址为第五批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旧址位于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排埠镇永庆村,原系“万寿宫”。1927年9月15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第三团回师铜鼓排埠,团部驻扎于此。9月17日,因一团未能及时赶来会合,毛泽东率三团继续向南转移,直至进军井冈山。期间,毛泽东曾指示部队,下乡访问群众,并在万寿宫戏台召开了群众大会,宣传革命真理。毛泽东在万寿宫经过三天两夜的认真思考,彻底放弃了攻打长沙的计划,确立了由进攻城市转向农村进军的思想,为我党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 秋收起义文家会师旧址 ○

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旧址位于浏阳县城东南51公里。1927年9月14日,毛泽东在湖南浏阳东乡上坪召开紧急会议,以前委书记的名义通知起义各部队到浏阳县文家市镇集结。秋收起义队伍于19日集结于湖南浏阳文家市。当晚毛泽东在此主持召开了前敌委员会会议,决定向罗霄山脉中段进军。翌日,部队在操坪举行会师大会。会后,开始向井冈山进军。旧址原为文华书院,有前殿、文昌阁、后殿、东斋、西斋等建筑物。2019年公布了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的增补点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项目,包括刘家祠堂、围山书院、上坪会议旧址、江口陈家祠堂、积谷仓、彭家大屋六处革命旧址。

○ 三湾毛泽东旧居 ○

三湾毛泽东旧居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井冈山革命遗址的组成部分。位于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三湾乡三湾村,原名“协盛和杂货铺”。

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三湾,在这里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决定对部队进行整编,确立了“党指挥枪”的原则,建立了士兵委员会的民主制度。

三湾改编确定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保证了我军的无产阶级性质,从政治上、组织上奠定了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是中国共产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

只有如此创新继续革命才能成功!后人必须警醒!

第三部分

在湖南省浏阳市秋收起义纪念馆,坐落着一尊标志性的雕塑,雕塑上书“光辉起点”四个大字。纪念馆广场中一尊红色雕塑也让人印象深刻——雕塑中间有两只巨手,一只紧握枪杆向上,代表“枪杆子里出政权”;另一只托举着一把燃烧的火炬,代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这些作品展现的,是中国革命之路探索与确立的过程,而秋收起义正是这一过程中的关键一步。

平地惊雷,白色恐怖下的奋力一击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的秋收起义爆发。这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是中共党史军史上的三大起义之一。

时光回溯到1927年。彼时,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无数先烈遭到迫害,白色恐怖笼罩全国,革命事业正处生死存亡之际。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回到湖南,改组湖南省委,筹备和策划秋收起义。

9月初,毛泽东在安源张家湾召开会议,确定部队建制和名称,计划9月暴动。9日,5000余人的起义部队分别从江西修水、安源、铜鼓出发进入湖南境内,准备合攻长沙城。

当时起义部队一路向西挺进,目标直取省城长沙。但由于反动派军事力量过于强大,起义部队兵力薄弱分散等原因,进攻省会长沙的目标未能实现,秋收起义遭遇挫折。

一锤定音,中国革命的生死抉择

1927年9月19日,起义队伍退守文家市。是继续攻打长沙还是实施战略转移?前委会发生了激烈争论。

当时,退守文家市的工农革命军的人数大致1500多人,面对的却是几十倍的敌人,敌强我弱、敌大我小,再次攻打长沙,无异于以卵击石。毛泽东根据当时形势,主张放弃原定进攻长沙的计划,保存实力、坚持革命斗争。

在中国革命史上,文家市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讲解员邱烨介绍,正是在这里,毛泽东提出: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去,到湘粤赣省边境去,坚持农村武装斗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从此,中国革命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光明大道。中国革命的战略转折点就此出现,文家市点燃的“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

燃烧壮大,革命人的坚守与牺牲

文家市转兵,在紧急关头挽救了工农革命军,是中国革命发展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转折点。

战斗仍然在持续。

9月20日,在文家市里仁学校操场召开了1500多人的会师部队动员大会,毛泽东作了重要讲话。1927年10月27日,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几经奋战,艰苦跋涉,抵达江西井冈山茨坪,开始了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斗争,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不断燃烧壮大。

在秋收起义纪念馆,寻淮洲的故事引人瞩目。这位少年将军生于湖南浏阳,15岁投笔从戎,参加秋收起义,此后追随毛泽东艰苦转战,18岁便担任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师长。1934年在激战中不幸负伤牺牲,时年仅22岁。

他“雪夜夺枪”的故事广为流传。党史专家马海鹰介绍,1928年1月初,秋收起义部队驻扎在遂川县城。离遂川城15公里的卢土豪家有10条枪。当时的团长张子清安排有“小参谋”之称的寻淮洲带领20人去把枪弄过来。寻淮洲认为人去多了容易暴露,危险大,不如他一个人去,目标小。获张子清同意后,寻淮洲冒着大雪,深夜摸进卢的房间,用枪对准卢土豪,低声命令:“别动!我是工农革命军,要借你的10支枪用用。按我说的把枪收拢来送出村去,可保你平安。”卢土豪见寻淮洲是个瘦小的“孩子”,三番五次耍花招,寻淮洲严厉地说:“你再不老实,我就开枪。枪一响,外面埋伏的3个排的战士冲进来,到时候你人枪两空。”卢土豪无可奈何,只得把枪送出村外。天亮时,寻淮洲踏着茫茫白雪,将10条枪交到了团部,战友们都说他“小参谋”成了“大英雄”。

“继续革命”,是秋收起义最好的写照。

回望“继续革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与坚守从未改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追寻红色足迹,重温井岗精神”骑游江西、湖南路书、攻略
每日名胜|江西·秋收起义修水旧址群
毛泽东诗词注释手迹年代背景二
这两支武装都未赶上南昌起义,却随秋收起义部队走上井冈山
“井冈山会师”究竟是天意使然,还是人为促成?
这也是历史——列宁斯大林与中国的那些事(34)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