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医美供求关系研究:这70年发生了什么?

行业观察

按照教科书定义,供求关系,是一定时期内,社会提供的全部产品、劳务、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包括质的适应性和量的平衡。


供求关系有三种状态:供不应求、供大于求、供求均衡,顾名思义很好理解。


那么,医美行业供求关系,就是一定时期内,医美行业提供的全部产品、劳务、客户需要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包括质的适应性和量的平衡。


进一步拆分,质的方面有:法律法规(政策),医生/美容师/经管营人员(人力),医学/产品/设备(上游),商业模式/营销/服务(机构),消费方式/消费力/行业认知(消费者)。量的方面有:机构数量,人才数量,产品/设备数量,消费者数量


那么,中国医美行业供求关系到底是怎样?我们需要从时间/历史维度、政策、人力、上游、机构、消费者等多个维度分别分析,才可以得到更接近事实的答案,而不能泛泛地说“现在医美机构开得太多,供大于求了。”


今天,我们先从时间/历史维度,看看中国建国70年以来,医美行业的供求关系发生了什么?


文 /《美业观察》 龚伟 发自成都


中国医美供求关系历史演变


▷ 建国以来,中国医美行业笼统上看经历了以下4个阶段:


1949~1998年:供求形成

1999~2009年:供不应求

2010~2014年:供求均衡

2015~2018年:供大于求(似乎是这样,后文有详细分析)


    1949~1998年


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中国医美经过50年缓慢发展期。其中,公立医院的烧伤整形科和皮肤性病科,分别培育了中国最早一批整形外科医生和皮肤美容医生。1957年,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成立(北京八大处);1961年,张涤生院士在广慈医院建立整形外科(上海九院整形外科前身)。


▷ 这个时期,中国医美从无到有,供求关系开始一点点形成。


    1999年


1999年前后,中国医美正式商业化和市场化。其中,以北京伊美尔、四川华美为代表,民间资本开始建设独立医美机构,而不再选择承包医院科室的方式。


▷ 民间资本能开设独立医美的前提是,1994年卫生部颁布《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将“医疗美容科”列位医疗机构的“一级诊疗科目”。同时,在《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里规定了“美容医院、医疗美容门诊部、医疗美容诊所等设立标准。(医疗机构标准经过23年使用,在2017年发布了更新版)


    2000~2009年


中国医美供不应求,基本上医院一开业,通过简单推广,就能获得大量客户。


因为医生忙于手术,没法接待源源不断前来询问的客户,所以“咨询师”这个岗位被创造出来。同时,医美营销也开始进行,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韩国整形”。一方面,这个时期韩流在中国兴起,中国人对韩国明星展示的韩国生活充满各种想象;另一方面,中国整形机构基于“外来和尚好念经”,纷纷大力宣传推广韩国技术、韩国医生、韩国整形。两方面综合起来,持续长达10年的市场教育,让中国消费者大脑里被植入了“韩国整形好”的认知。如今一提起“整形”二字,中国人下意识就会想到“韩国”二字,这也充分展现了韩国国家品牌输出能力。


2002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19号)——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施行,该办法对医疗美容、医疗美容机构给出官方定义:


医疗美容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塑。 


医疗美容机构指以开展医疗美容诊疗业务为主的医疗机构。


▷ 至此,中国医美行业的法律法规基本齐全。


    2010~2014年


中国最早一批专注微整形、皮肤美容的轻医美机构出现。轻医美的出现,打破了过往医美机构面积大、投资大的惯例,几百平的医美机构出现,使得医美投资门槛大幅降低,加上投资者对医美行业盈利能力的认可,中国医美机构数量呈现出井喷态势。


同时,随着微博兴起,港台明星把“瘦脸针、玻尿酸、光子嫩肤”等词语带到大陆,老百姓日常交流中涉及医美的内容大量增加,整形不再是讳莫如深的话题。


再加上中国人均GDP突破5000美金,老百姓手头越发富余,微整形需求同样快速崛起。中国医美供求关系趋于均衡。


    2015年


随着玻尿酸从3000元/支的定价断崖式变成980元/支,中国医美开启了明显的价格战。此外,医美平台APP出现,促进了医院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对称,也加剧了竞争。同时,非法医美遍地出现,将行业搅得天翻地乱。


中国医美似乎一下子进入了供大于求的状态。


    2016年


中国医美行业突然成为风口,朗姿、苏宁环球等A股企业进来大举并购。朗姿以5亿估值收购米兰柏羽和晶肤两个品牌,创下中国医美机构的史上最贵并购案。中国医美人一边为行业受到资本关注而感到激动,一边为可能进一步加剧的市场竞争感到紧张。


这一年起,医美机构遇到越来越多难题:供大于求、残酷价格战、互联网让价格透明、非法医美冲击、消费升级群体出现,让早些年习惯粗放经营的医美机构手足无措,利润下滑、亏损、转让、倒闭开始出现。


而另一面,用互联网思维经营的年轻医美机构和医生IP机构,抓住消费方式转型的机会逆市而上,快速在年轻人群里崛起。供应能力不合格的医美机构,逐渐被清出市场。


    2017年


▷ 资本停下在医美行业的步伐,风口戛然而止。市场竞争继续加剧,中小机构或主动或被迫走上市场细分道路。这一年,整个行业充满着一种“停滞感”。


    2018年


▷ 随着成都市政府打造“医美之都”政策出台,随着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在2000公里外开出成都八大处,医美行业的停滞感被打破。与此同时,大量医美机构开始挂牌出售,头部医美机构并未停下扩张脚步。



以上,就是中国医美70年来的大致发展历程。从1999年算起,短短20年时间就历经了供不应求 → 供求均衡 → 供大于求的过程


事实的探索


▷ 中国医美真的供大于求了吗?


不是。


▷ 准确地说,中国医美到了今天,在整体“量”上是供大于求,机构数量多、价格战、机构大批出售等都是证据。但是,在局部“量”上,依然供小于求,例如医生、优秀经管营人才、更优质的产品等,都是不够的。再例如,在一二线城市,医美机构数量或许太多,但在三四城市还远远不够。


▷ 而在整体“质”上,显然是供小于求,中国医美有太多可以提升质量的潜力还未使出。中国医美想要做大做强的目标,“做大”可以说已经实现(全球前三大医美市场),“做强”才刚刚开始(知识产权、营销水平、服务质量、医生数量、从业者素质)。


▷ 中国医美行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能简单定义供求关系。后续文章中,我们将从医美行业法规、医美产业链、医美人力资源、医美消费者演化等方面,从局部分析中国医美行业的供求关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医美行业发展大趋势:越来越多的名医将跨出体制
真正的美来自坦荡而丰富的灵魂
郑涵文:促进医疗美容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医疗整形,就该好好“整整”了
2016年医美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最新
富三代名媛隆胸去世后,我去深挖了整形黑产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