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三章 唯物辩证法(二)

(一)两种发展观


  人类思想史中,从来就有关于世界发展的两种见解,一种是形而上学的发展观;一种是辩证法的发展观。这两种发展观的区别何在呢?

  形而上学的发展观


  形而上学,亦称玄学,在历来的思想中,占着统治的地位,这种哲学的内容,是说明他们所谓处于经验以外的事物,即论绝对体、论实质等等的学说。在近代哲学中,所谓形而上学,是用静的观点去观察事物的一种思想方法,把世界一切事物的形态和种类看成是永远不变化的。这种思想,统治于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由于阶级斗争和科学发展的结果,到了现代,即十九、二十世纪,辩证法的思想就一日千里地走上了世界舞台,但形而上学却又以庸俗的进化论(庸俗的、即谓鄙陋的、简单的)的形态,顽固地对抗着辩证法。
  所谓形而上学的与庸俗进化论的发展观,概括说来,是说发展就是数量的增减,外力的推动,场所的变化。一切事物及这些事物在人的思想上的反映,都是永远如此的。事物的特性,是事物原来就有的,不过开头取萌芽状态,后来进到显著的地步而已。说到社会的发展,他们就认为是某些永远不变其性质的特点之增长和反复。这些特点,例如资本主义的剥削、竞争、个人主义等等,就是在古代奴隶社会,甚至原始野蛮社会,都可以找得出来。说到社会发展的原因,就用社会外部的地理、气候条件去说明它。这种发展观,从事物外部去找发展的原因,反对事物因内部矛盾引起发展的学说,它就不能解释事物之质的多样性,不能解释一种质变化到他种质的现象。这种思想,在十七、十八世纪是自然绝对不变论(机械唯物论),在二十世纪是庸俗进化论(布哈林的均衡论)等。

  辩证法的发展观


  主张从事物自己里头,从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关系里头,去研究事物的发展,即把事物的发展看做是事物内部必然的、独立的、自己的运动,即事物的自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在外面而在内面,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任何事物内部都有这种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运动与发展。
  这样看起来,辩证法的发展观,反对了形而上学的与庸俗进化论的外因论,或被动论。这是清楚的,单纯的外部原因只能引起事物之机械的运动,即范围之大或小,数量之增或减,不能说明世界上事物何以有性质上的千差万别。事实上,即便是外力推动的机械运动,也要通过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植物动物之单纯的增长,也不只是数量的增加,同时就发生性质的变化,单纯增长也是矛盾引起的发展。至于社会的发展,同样主要地不是外因而是内因。许多国家在差不多一样的地理气候条件下,各个国家发展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却非常之大。设同一个国家罢,在地理气候并没有变化的情形下,社会变化却是很大的。地球各国都有此种情形。旧俄帝国变为社会主义的苏联,单纯封建的闭关锁国的日本变为帝国主义的日本,封建的西班牙正在变化到人民民主的西班牙,这些国家的地理气候并没有变。几千年封建制度的中国是变化最少的,然而近来却起了大变动,正在变化到自由解放的新中国去,难道中国今天的地理气候同数十年前的有什么两样?很明显的,不是外因而是内因。自然界的变化,由于自然界事物内部矛盾的发展。社会变化,由于社会内部矛盾的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之间的矛盾,推动了社会的前进。辩证法排除外因吗?并不排除的。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鸡蛋因得适当温度而变化为鸡子,但温度不能使石头变为鸡子,因为内的根据不同。帝国主义的压力加速了中国社会的变化,也是通过中国内部自己的规律性而起变化的。两军相争,一胜一败,所以胜败,皆决于内因,胜者或因其强,或因其指挥无误,败者或因其弱,或因其指挥失宜,外因通过内因而引起变化。1927年资产阶级战败了无产阶级,是通过了无产阶级内部的(共产党内部的)机会主义而起作用的。一个阶级或一个政党要引导革命归于胜利,依靠自己没有政治路线的错误,依靠自己政治上组织上的巩固。中国东北沦亡,华北危急,主要由于中国之弱(1927年革命失败,政权不在人民手里,造成了内战与独裁制度),日本帝国主义乃得乘机而入。驱逐日寇,主要依靠民族统一战线执行坚决的革命战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这是苏东坡的名言。“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这也是孔夫子的实话。一个人少年充实,他就不容易感受风寒;苏联至今没有受日本的侵袭,全是因为他的强固;雷公打豆腐,拣着软的欺了,全在自强,怨天尤人,都没有用,人定胜天,困难可以克服,外界的条件可以改变,这就是我们的哲学。
  我们反对形而上学的发展观,主张辩证法的发展观。我们是变化论者,反对不变论,我们是内因论者,反对外因论。

(二)形式论理学的同一律与辩证法的矛盾律


  上面说了形而上学的发展观与辩证法的发展观,这两种对于世界观上面的斗争,就形成了思想方法上面形式论理与辩证论理的斗争。
  资产阶级的形式论理学上有三条根本规律,第一条叫做同一律,第二条叫做矛盾律,第三条叫做排中律。什么是同一律呢?同一律说:在思想过程中概念是始终不变化的,它永远等于自己。例如原素永远等于原素,中国永远等于中国,某人永远等于某人。它的公式是:甲等于甲。这一规律是形而上学的。恩格斯说它是旧宇宙观的根本规律。它的错误,在于不承认事物的矛盾与变化,因而从概念中除去了暂时性相对性,给与了永久性、绝对性。不知事物同反映事物的概念都是相对的变化的,某一原素并不永远等于某一原素,各种原素都在变化着。中国也不永远等于中国,中国在变化着,过去古老封建的中国同今后自由解放的中国是两个东西。某人也不永远等于某人,人的体格思想都在变化着。1925—1927年的蒋介石不等于1927年以后的蒋介石,现在以后的蒋介石又将不等于以前。思想中的概念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客观事物在变化,概念的内容也在变化。事实上永久等于自身的概念,世界上一个也没有。
  什么是矛盾律呢?矛盾律说:概念自身不能同时包含二个或二个以上互相矛盾的意义,假如某一个概念中包含了二个矛盾的意义,就算是论理的错误。矛盾的概念,不能同时两边都对,或两边都不对,对的只能是其中的一边,它的公式是:甲不等于非甲。康德曾举出如下四种矛盾思想:世界在时间上是有始终的,在空间上是有限度的;世界在时间上没有始终,在空间上亦无限度。这是第一种。世上一切都是单纯的(不可再分的)物性组成的,世上没有单纯的东西,一切都是复杂的(可以再分的)。这是第二种。世上存在着自由的原因,世上没有任何的自由,一切都是必然的。这是第三种。世上存在着某种必然的实质,世上没有必然的东西,一切都是偶然的。这是第四种。康德把这些不可调和的,互相反对的原理,名之曰“二律矛盾”。但是他说这些只是人的思想上的矛盾,实际世界里是并不存在的。依照形式论理学的矛盾律,这些矛盾乃是一种错误,必须加以排除。但是实际上思想是事物的反映,事物无一不包含着矛盾,因之概念也无一不包含矛盾。这不是思想的错误,正是思想的正确。辩证论理的矛盾统一律,就在这个基础上面建立起来。只有形式论理排除矛盾的矛盾律,乃是真正的错误思想。矛盾律在形式论理学中只是同一律之消极的表现,作为同一律的一种补充,目的在于巩固所谓概念等于自身,甲等于甲的同一律。

  排中律是什么呢?排中律说:在概念之两相反的意义中,正确的不是这个就是那个,决不会两个都不正确,而跑出第三个倒是正确的东西来。它的公式是:甲等于乙,或不等于乙,但不会等于丙。他们不知道事物同概念是发展着的,在事物同概念的发展过程中,不但表现其内部的矛盾因素,而且可以看见这些矛盾因素的移去、否定、解决,而转变成为非甲非乙的第三者,转变成为较高一级的新事物或新概念。正确的思想,不应排除第三者,不应排除否定之否定律。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矛盾着,照排中律说来,正确的不是前者,就是后者,不会是没有阶级的社会;然而恰好社会进化的过程不是停止于阶级斗争,而要走到无阶级的社会中去。中国同日本帝国主义矛盾着,但我们不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也不赞同中国独立后同日本处于永久敌对的地位,而主张经过民族革命及日本国内的革命,把两个民族进到自由联合的阶段去。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同无产阶级的民主主义的对立也是一样,它们的更高一级是无国家无政府的时代,经过无产阶级民主去达到它。形式论理的排中律,也是它的同一律的补充,只承认概念的固定状态,反对它的发展,反对革命的飞跃,反对否定之否定的法则。
  由此看来,整个形式论理学的规律,都是反对矛盾性,主张同一性,反对概念及事物的发展变化,主张概念及事物的凝固静止,是同辩证法正相反对的东西。
  形式论理家为什么这样做?因为他们在事物的联系以外,在事物不间断的相互作用以外去看事物,即在静止中看事物,不在运动中看事物;在割断中看事物,不在联系中看事物。所以他们以为承认事物及概念中的矛盾性及否定之否定的关系,是不可能的,而主张了死板凝固的同一律。
  辩证法则不然,在运动中联系中看事物,和形式论理学的同一律针锋相对,主张了革命的矛盾律。
  辩证法认为思想上的矛盾不是别的,乃客观外界矛盾的反映。辩证法不拘泥于两条原则外表上似乎相冲突的情形(例如康德所举的四条矛盾原理及上面我所举的许多矛盾思想),而透视到事物内部的本质中。辩证法家的任务,在于做那些形式论理家所不做的工作,向着研究的对象,集中注意于找出它的矛盾的力量、矛盾的倾向、矛盾的方面、矛盾的定性之内部的联系来。客观世界与人的思想都是动的、辩证的,不是静的、形而上学的。革命的矛盾律(即矛盾统一法则)在辩证法中所以占据着最主要的位置,理由就在这个地方。

  全部形式论理学只有一个中心,就是反动的同一律。全部辩证法也只有一个中心,就是革命的矛盾律。辩证法是否反对事物或概念的同一性呢?不反对的,辩证法承认事物或概念之相对的同一性。那末,辩证法为什么要反对形式论理学的同一律呢?因为形式论理学的同一律,是排除矛盾的绝对的同一律。辩证法承认事物或概念的同一性,说的是同时包含矛盾,同时又互相联结;这种同一性就是指矛盾之互相联结,它是相对的、暂时的。形式论理的同一律既然是排除矛盾的绝对的同一律,它就不得不提出反对一概念转变到它概念,一事物转变到它事物的排中律。而辩证法却把事物或概念的同一性看作暂时的、相对的、有条件的,而因矛盾的斗争引导事物或概念变化发展的这种规律,则是永久的、绝对的、无条件的。因为形式论理不反映事物的真相,因此辩证法不能容许其存在。科学的真理只有一个,这真理就是辩证法。


(三)矛盾的普遍性


  这个问题,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过程中;其二是说,每一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这就叫做矛盾的普遍性或绝对性。
  恩格斯说:“矛盾就是运动”[4]。列宁对于矛盾统一法则所下的定义,说它就是“承认(发见)一切自然(社会和精神也在内)现象和过程中的相互排除的对立倾向。”[5]这些意见是对的吗?是对的。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之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因此,这一法则,是最普遍的法则,适用于客观世界的一切现象,也适用于思想现象。它在辩证法中,是一个最根本的、最具有决定意义的法则。
  为什么说矛盾就是运动?恩格斯的说法,不是有人反驳过了的吗?这是因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矛盾的学说,变成无产阶级革命之最重要的理论基础,因此,引起了资产阶级理论家之拼命的攻击,总想推翻恩格斯这个“运动即矛盾”的定律,举起了他们的反驳,并且搬出了下述的理由。他们说:实在世界中运动的事物,是在各个不同的瞬间,经过各个不同的空间点,当事物处于某一点时,它就占据那一点,到另一点时,又占据另一点。这样,事物的运动是在空间和时间上分成许多段落的,这里没有任何的矛盾;如有矛盾就不能运动。
  列宁指出这种说法的全部荒谬性。指出这种说法,事实上把不断的运动,看成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许多段落,许多静止状态,结果是否定了运动。他们不知事物处于某一个新位置,是因为事物从空间的某一点走到另一点的结果,即运动的结果。所谓运动,就是处于一点,同时又不处于一点。没有这一个矛盾,没有这个连续和中断的统一,动和静,止和行的统一,运动就根本不可能。否定矛盾,就是否定运动。一切自然、社会和思想的运动,都是这样一种矛盾统一的运动。
  矛盾,不只是简单的运动形式(例如上述的机械性的运动的基础),而且也是世界一切复杂的运动形式的基础。

  生的过程,同它相反的死的过程,不可分的联系着,这不仅在各种有机体的生命中,或有机体内细胞们的生命中,都是如此。新与陈之代谢、生与死之更迭,这一矛盾统一的运动,是一切有机体的生活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这种矛盾,生命现象是不能想象的。
  机械学中,任何一种“动作”,都带着内部的矛盾性,引起“反动作”,没有反动作,动作就无从说起。
  数学中,任何一个数量都带有内部的矛盾性,都可能成为正数与负数,整数与零数。正数与负数,整数与零数,组成了数学的矛盾运动。
  化学中分化化合的矛盾统一律,组成了化学变化的无量的运动,没有这一矛盾,化学现象就不能存在。
  社会生活中,任何一种现象,都带有阶级的矛盾性,劳动的买卖如此,国家的组织如此,哲学的内容也是如此。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的根本规律。
  战争中的攻守、进退、胜败,都是矛盾现象。失去一方,他方就不存在,双方斗争而又联结,组成了战争的总体,推动了战争的发展。
  人的概念之每一差异,都应把它看作客观矛盾的反映。客观矛盾反映人主观的思想,组成了概念的矛盾运动,推动了思想的发展。
  党内不同思想之对立与斗争是经常发生的,这是社会阶层的矛盾在党内的反映。党内没有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思想斗争,党的生命也就停止了。
  不论是简单的运动形式,或复杂的运动形式,不论是客观现象,或思想现象,矛盾是普遍地存在着,矛盾存在于一切过程中。
  说到这里,有人要说:可以承认恩格斯同列宁的原则,矛盾即是运动,矛盾存在于一切过程中。但是所谓每一过程中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那就未必然罢?不是德波林等人明明说过,在每一过程中并无所谓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吗?按照德波林的说法,矛盾是存在的,但只存在于过程发展之一定阶段上,不是一开始就在过程中发现。根据德波林,过程的发展循着如次的阶段:开始是简单的差异,随后发生对立,最后成为矛盾。这种公式究竟是对的,还是错的呢?
  这是错的。所谓矛盾的普遍性,不但存在于一切过程中,而且存在于每一过程之一切发展阶段中,这才是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的矛盾律。根据德波林一派,矛盾不是一开始就在过程中出现,须待过程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那末,在那一瞬间以前,过程发展的原因不是由于内在矛盾即过程的分裂,而是由于外在原因了。这样,德波林回到形而上学的外因论、机械论去了。拿这种见解去分析具体问题,他们就看见在苏联的条件下工农之间只有差异,并无矛盾,完全同意于布哈林的意见。在分析法国革命时,他们就认为在革命前,工、农资产阶级合组的第三等级中,也只有差异,并无矛盾(郭列夫[6]的说法)。他们不知道世上的每一差异中就已经包含着矛盾,差异就是矛盾。劳资之间,从两阶级发生的瞬间起,就是互相矛盾的,仅仅没有激化而已。工农之间,即使在苏联条件下,他们的差异就是矛盾,仅仅不会激化成为对抗,不取阶级斗争的形态,不同于劳资间的矛盾,这是矛盾的差别性,而不是有无矛盾的问题。矛盾是普遍的、绝对的,存在于一切过程中,又贯串于一切过程的始终。新过程的发生是什么呢?乃是旧的统一和组成此统一的对立体,让位于新的统一和组成此统一的对立体,新过程就代替旧过程而发生,新过程包含着新矛盾,开始它自己的矛盾发展史。
  过程之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列宁指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模范地应用了这个原则。他指出,这是研究任何过程所必须应用的方法,列宁自己也正确地应用了它,贯彻于他的全部著作中。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首先,分析资产阶级社会(商品社会)之最单纯的、最普遍的、最根本的、最经常的、最日常的、数十亿万回被人亲眼看见的关系——商品交换。在这最单纯的现象之中(资产阶级社会的细胞之中),暴露了现代社会之一切矛盾(或一切矛盾的胚芽)。从那里开始的叙述,把这个矛盾的发展(成长及运动),这个社会的发展,在其个别部分的总和上,自始至终地指示于我们。”
  列宁说了上面的话之后,接着说道:“这正是辩证法的一般的叙述方法或研究方法。”[7]
  好,我们不用读桐城派的古文义法了,列宁告诉了我们更好的义法,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研究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十八、青年就是青年——形式论理学与辩证法
人类文明的伟大转折点
【笔记】西方哲学(第六卷)黑格尔(2)
同一律、不矛盾律和排中律、与辩证法的基本知识
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关系的若干问题探析
论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的两个内在缺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