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美的分权做得好,是因为达到了一种平衡
本文首发于2023年6月
今天,我们重发一篇适合与《美的分权手册如何落地?》连贯阅读的文章《美的分权做得好,是因为达到了一种平衡》,希望对你有启发。
以下是这篇重发文章的正文。

最近,我在帮几家企业做分权管理的辅导。
服务过程中,发现有些高管对分权的认识,更多还是停留在非黑即白的判断层面,导致落地时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这与美的做分权的思路存在不小的差异。
今天,我们通过对比的方式,来重新理解一下美的分权的成功之处。

 
01.

失败的分权,失败在哪里?


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
张总就任总裁半年以来,和我说的最多的一个字,就是“忙”,而且形容自己的脑细胞快要用完了。
他说,这家公司和上一家完全不同。
这家公司下属各个单位、各个部门都特别注重请示汇报,而且在请示汇报过程中,还有不少事项需要张总当场做决策。
比如,有些展会活动要不要参加,有些产品价格调整到什么价位,有些人员的特聘要不要经过他面试……
类似事情,虽然他也明确了一些统一操作的方法,但仍然层出不穷。他知道自己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他不能陷入日常事项的决策中,而应该留更多时间做战略思考。
为此,他专门指定总裁办,牵头制定了各类事项的分权审批流程。
《分权手册》实施后,很多事项各部门确实都不再找他了,相应的汇报也少了很多。大家都相安无事,但似乎每天也没有那么多战略需要他思考。
张总和我表达了他的担忧,说这种担忧不是突然闲下来的不适应,而是感觉在相安无事的表象下,隐藏着一种仅会按部就班、照章办事的呆板,很多问题也都随之沉没了。
我非常同意他的担忧,因为我也看到了同样的情况。
我问他当时做分权管理的思路是什么,他说就是让总裁办找了一份美的的《分权手册》作参考,直接照着做了,说到具体思路,就是干起来再说,先僵化嘛。
我们再看另一个案例。
我第一次见杨总,看到他很年轻,就猜他会不会是二代接班,后来的交流证实了我的想法。
但和很多人印象中的二代不同,他不仅学过很多管理方面的课程,而且做事雷厉风行,非常敢于变革,只要看到好的管理方法,就想着怎样立刻用起来。
谈到分权管理,他说他是真的非常愿意分权,并不想什么事情都跑到自己这来,所以在年初的时候,做了很大胆的分权。
但现在发现,有些元老级干部在一些事情上,还是要按原来的方式让他决策;而有些新引入的干部,确实遵守了分权的规则,但是权力给了,事情却搞不定。
他感觉之前的分权做得不成功,没有达到他的预期,正在考虑是不是干脆收一些权力上来。
两个案例看完,不知你作何感想。
对于那种我们说“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反面典型,明眼人都能看出是走了极端。
但我看到的现实情况是,做分权的企业并不都是走向两个极端,而更多地是处于这种中间状态:既不会乱到拥兵自重、造反起义,又没有达到独立自主、自我驱动。
上面两个失败案例的根源,是因为仅仅把分权当成了一种逐层审批的管理工具,而没有形成闭环的分权管理机制。
站在分权的层面做分权,这还是工具思维,仅仅是完成了一份手册、修改了一些审批流程,这样带来的进步当然不会太大,而且还埋下了一些隐患。
比如说,第一个案例中,张总是把很多审批事项做了分权,但各单位各部门的汇报并不能因为分权后,就马上大幅减少。
因为,不是说决策少了,就可以不用汇报。
工作汇报这件事,并不仅仅是为了做决策,很多时候也是在听取思路、发现问题、考察人才、深入研讨、激发思考。
张总所说的战略思考,很多也要来自于和各单位各部门的不断沟通中,这就是为什么张总会产生“相安无事下的担忧”的原因,因为这种极其必要的沟通,被他们所做的分权给消弭于无形了。
再说第二个案例的问题。
我们一说到“分权”,更多人从字面上就把关注点放到了“分”上,第一时间想到的也是“怎么分”,这就是一个误区。
第二个案例中的杨总,就掉进了这个误区。
而且,通过他所说的“一上来就做了很大胆的分权”,更能看到他掉得还挺深。
要不要分权、要不要大胆分、多分点还是少分点、统一分还是有所区别的分,这些问题都不因为“老板愿意分”就能马上做到,而是要根据企业的管理现状、干部的认识和能力、战略方向和目标等多方面综合权衡后,再进行具体的操作。
说到这里,我想起当初学打羽毛球时,教练说的一番话,那个教练是从广东省专业队退下来的。
他说,“你们刚学打球,就是在用手打球,只会用手挥拍去击球。而好的运动员,是用脚打球,能做到提前跑位站位。顶级运动员,是用头脑打球,根据当天的状态、场地的风向、对手的特点、每一个回球的质量等多个方面,来决定每一个击球的动作。”
我想,在做分权这件事上,也是同样道理。
《分权手册》的参考就是一个“球拍”,对所有人都一样,但初做者只是用手打,好一些的在用脚打,只有真正理解的人才会用头脑打。

 
02.

美的做分权,成功在哪里?


美的做分权,成功在哪里?
成功之处在于,美的的分权,达到了一种平衡。
达到了什么平衡?
达到了高层控制与分层自治的平衡。
熟悉美的分权的人,应该都听过美的有个 “十六字分权方针”,就是“集权有道、分权有序、授权有章、用权有度”。
这十六个字里面,有十二个字都是说分权和授权的事,说“集权”的只有四个字。
但请注意,虽然说“集权”只有四个字,但这四个字却是排在首位的。
这样的排列顺序,实际上就表达了谁在前谁在后的原则。
“集权”在前,也就是要先把控制权说清楚,把哪些权力是不能分的说清楚。
集权有道,要实现的就是有效的高层控制。
高层控制,要做的就是身为1号位也好,作为集团管控也好,首先保证安全底线,保证战略方向,保证组织有效。
在确保有效的高层控制的前提下,再看如何最大限度地实现分层自治。
美的集团之下,有五大业务板块;每个业务板块之下,有各事业部和公司;事业部之下,有的还有子公司或分公司。而每一层都通过逐层分权的方式,实现分层自治。
这种分层自治,其自治权主要体现为经营权。
我在《从集权之痛到分权之美——美的如何用分权把企业做大?(二)》一文中,曾列出了10种日常经营权,以及9种必须去到高层控制的非经营权,这里就不再写出来占篇幅了。
不过要强调的是,有效的高层控制,不能单一理解为仅是9种权限的集权,还体现为对各层级信息数据和经营动态的随时掌握。
也就是说,高层控制要做到“上帝视角”,即使很多事项不去到高层审批,即使各层级不主动汇报,也能做到了如指掌、洞若观火。当然,不汇报是不可能的。
美的早期的时候,为了做到这一点,更多是通过财务报表、信息报送、经营分析会、各种述职汇报等方式,来掌握事业部的经营动态。
2015年实现数字化1.0之后,从集团到事业部打通了流程和数据,基本可以做到实时掌握全面数据了。
特别要说的是,经营分析会、各种述职汇报等面对面沟通的方式,并没有因此减少。所以,高层控制的有效性,是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高层控制越是有效,就越可以加大分层自治。
当然,高层控制与分层自治的平衡,必然是一种动态平衡。
其动态体现为两方面:
一方面是时间线,随着市场的变化和企业的发展,高层控制的方式和分层自治的权限是需要不断调整的,美的每半年推出一版《分权手册》,原因就在此。
另一方面是组织线,集团对下属经营单位的分权范围,也可以理解为各层级、各部门自治权限的边界大小是有所不同的,也就是说不是一刀切的分权方式,而会根据经营单位的发展阶段、管理成熟度甚至总经理的管理能力,来调整其自治权的大小。
时间线和组织线的动态调整,根本目的还是要达到高层控制与分层自治的平衡,而且是一种想方设法符合企业当前实际、并能加快发展的平衡。

 
03.

美的做分权的操作思路


接下来,谈谈美的做分权的操作思路。
我们从两个层次来说。
第一个层次,就分权本身来看,操作思路是六个字:“控制分”与“坚持分”。
先说“控制分”。
看了前面所说的分权平衡中的高层控制,这里就很容易理解了。
控制分,就是在有所控制的前提下去分权。
分权,是要做到权责匹配。
但分权绝不是弃权,不是丢权,不是动不动就全权负责。
再说“坚持分”。
虽说要“控制分”,但美的在分权的大思路上,始终是在坚持分,并没有因为中间出现过一些问题而走回头路。
分权过程中,有过调整,也有过优化,但从没放弃过。这从美的一直采取事业部制的管理模式上,可以看得出来。
第二个层次,要上升到管理机制上来看,操作思路是:先有责任与目标,再有分权与配套。
分权本身不是管理的目的,而是为了让其他人能更好地承担责任,完成目标。
所以,责任和目标是先于分权的,而不能未明确责任和目标,就直接做分权。这也是前文两个案例中,张总和杨总所犯的同样的一个错误:分权,更多只是为了减轻工作量,只是为了少管事,结果分权并没有带来更多的贡献。
美的不会先谈分权,始终都是根据你承担多大责任,要完成什么目标,再给你分配相应的权力。
如果是销售公司,就给与销售方面的权限。
如果是制造工厂,就给与生产管理方面的权限。
如果是事业部这种典型的利润中心,就给与研产销等一系列影响利润的经营权限。
分权是用来匹配责任的,而不是用来减轻责任的。
这里必须要多说一句,在美的,承担责任不仅仅是在其位谋其政,更重要的是要完成具有挑战性的目标。
为了完成挑战性的目标,仅仅分权到位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相关的配套,比如奖惩。
奖惩的明确性与力度大小,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着分层自治的各经营体,会如何运用手中的权力。
年初有目标、年底有奖惩、中间有分权。
这才跳出了分权本身的局限,开始向建立管理机制出发。

 
最后的话
为分权而分权,只能是失败的分权。
美的走出了分权的怪圈,取得了分权的成功。
其成功在于,达到了高层控制与分层自治的动态平衡。
从美的分权的操作思路来看,“控制分”与“坚持分”是不变的方向,“前有目标、后有奖惩、中间有分权”是将分权纳入了管理机制的建设中。
你的企业是否在推动分权管理呢?
还有哪些不同但又有效的做法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分权手册与流程管理
《国家主权与地方自治》前言片段
价值百万的管理圣经,错过了,不是出丑就是出局-头条网
企业管理中的集权与分权问题
企业管理|企业管理的集权与分权
优秀企业文化的两个基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