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个农村人投资纽约地产的感悟

一个农村人投资纽约地产的感悟

 

冯仑演讲实录

 

2001年,拉登“强拆了”美国世贸中心,美国要重建,于是我们获得机会,在这栋541米高的大楼的最顶楼,做了一个“中国中心”。12年来,我飞了60多次纽约,获得一些体会,与大家分享。

 

第一个体会,就是我到纽约以后,包括所有的海外投资人,都面临着相当于我们刚从乡下到城里的生活体验。这种生活体验大体上包括三件事,第一就是什么都不会。大家从乡下到城里,就好像一个乡下妞儿嫁到城里做媳妇,发现洗头水都这么贵,热水洗澡更贵,马桶抽水水费也贵,什么都贵,但是这就是城里人的生活。

 

在纽约做投资,律师费每天都不得了。所有的律师每天一出门就掐表,在路上的时间都要算我的钱。我们跟他讨论业务,我说话的时间他也收钱,所以就是贵。所以,大家在纽约投资,一定要有大概投资预算加一倍的心理承受力。

 

第二个体会就是投资纽约地产,复杂、矫情。乡下人可以随地大小便,挖个坑埋了,进了城,那叫不文明,有伤风化,所以提上裤子还得跟警察讨论讨论,这个事情该不该办,你觉得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但进城了,要在指定的地方办。所以在纽约,所有的行为都必须按照当地的法律来。

 

纽约的人均年GDP6万美元,它有很多特殊的要求。比如说凡是跟皮肤接触的地方,一定只能用美国的材料。我们当时想用中国的材料,便宜点,不行。因为美国人对生活质量有更高要求。另外,所有的工人只能用工会的工人,只能8小时工作,而且,中间喝咖啡的时间必须保证。特别是在装修上,成本的60%是人工。所以我们在最后所有的发展项目中一算帐,不断去“褶子”。比如你设计一个房子,里边设计的特漂亮,达到漂亮效果,人工成本就高。所以,现在能理解美国为什么室内都这么简单,要尽量把褶子都去了。

 

在美国,现在所有的建筑都要做绿色建筑,绿色的建筑平均售价比不绿色的要高10%—15%,所以你的建筑不达到绿色标准,你就不可能有客人,至少不可能有特别有影响力的跨国公司进入。但是在这一点上,要加多少成本?一般成本至少加15%—30%,做到白金级。

 

第三个,客户对好东西的要求特别高,而我们这些村里人不知道好东西的标准是什么。如果你是米其林标准的餐厅,盘子的光洁度,不能粘,甚至温度都有要求,这是标准。我们在原世贸大楼的楼顶上做了中国中心,我们做高级用餐,俏江南有兴趣,最后发现太矫情,太复杂,要求太高,弄不了。后来新加坡的人接手做了,他们有国际化的管理餐厅经验。所有中国人到纽约做房地产,大体上都有这三个心理上的体验,第一贵,第二矫情,事多,第三服务标准高,对方的客户要求太具体,太仔细。

 

在纽约投资地产的三种模式

 

第一个模式,财务投资模式。SOHO张欣做的就是这种模式,在一个成熟的写字楼里带有租约,在经济周期下行时,以低的价格买一个楼,管理还是原来的团队,继续收租。

 

这种财务投资模式风险最小。我刚才讲的这三件事,它都有道理。因为你就是买,买的时候有点律师费,剩下的事,包括运营管理,原来都有成熟的一套办法,不需要投资人额外去花钱。所以这种成功率相对比较高。只要你周期算得准,就OK了。

 

第二个模式,开发模式。这是万科在做的事情。开发只要你的合作伙伴找对,问题不大。万科现在的两个合作伙伴,汉斯在北京(楼盘)做了公园大道,对中国的地产比较熟悉。另一个合作伙伴在中国有七个项目,这两家公司熟悉中国的开发商思维,在当地又是大佬,所以万科的合作风险不大。万科用它一贯的竞争优势,再找到好的合作伙伴,就能够成功。绿地也是第二种模式,但绿地目前没有固定的当地牛逼的合作伙伴。

 

第三种模式,房地产空间的经营。我解释一下这种模式,房地产是干什么的呢?一句话,是创造最有价值的固定的空间。郭广昌和我们一个模式,是拥有空间,结合经营。价值不在制造上创造出来,而在运营当中创造出来。

 

我们原来做预算的时候,我们没有考虑绿色,后来一看边上高盛已经是金级,那我们只能做白金级。所以我们把中国中心新楼都改造绿色环保的。我们的边上有一个国际金融中心,改造的面积没有郭广昌那么大,已经花了一亿多美金,帝国大厦改造成绿色环保的,花了一亿美金。所以我们碰到的就是贵,整个在空间经营上我们非常简单。

 

再一个困难是经营。比如写字楼,全中国在纽约写字楼的租户中,中资企业租的所有的面积,加起来不超过十万平米,我们大概是2万平米的空间,复星集团差不多是16万平米的空间,都要面临经营,所以我们只能以当地市场为主,面临的问题就是经营这一块,这也是现在遇到最大的困难。

 

总体来看,这三种模式在纽约,财务投资的模式要买对周期,开发的模式要找对伙伴,经营的模式要舍得花钱。举一个例子,我在“中国中心”有一层是俱乐部,俱乐部装修要上档次,一平米要七八千美金,但装修后以后客人到底来多少,在这个时候还是不精确的,我们经常纠结。

 

另外,设计非常重要。吃饭是社交的媒介,既然要社交,空间的特殊设计和特色风格,才能吸引客人。所以设计是最重要的,光一个灯光设计都几百万。所以现在我们在那做餐饮,不是为了让大家简单吃饱,得有空间的风格,用这个来吸引当地居民,挑战非常大。

 

总之,在美国有这三种模式,如果大家第一次去投,建议采取第一种模式。如果有点开发能力,找到好的合作伙伴,可以做第二种模式。但是尽量避免第三种模式,因为这个东西就像村里的人能管好国贸,我不相信。

 

中国人在海外投资房地产,优势是钱多人少,决策快,拍脑门快,所以美国人现在知道,这个楼卖给中国人,老板上去拍板就行,不需要看那么多东西。所以我们比较建议大家用前两种模式去做。

 

我们当时少不更事,比较年轻,12年前,我们跟拉登较个劲儿,你拆了我们建,而且要把中国中心放到最高。现在是面子上做到了,里子能不能做到最高境界?一年能赚多少钱?最后发展怎么样?还要拭目以待,还希望大家今后去纽约的时候去看看。

 

中国住宅地产的青春期已结束

 

对今后中国地产市场的看法,大家都很关注。先打个比喻,人到青春期后,才开始有性别角色,男的往左,女的往右,各去各的地方,各穿各的衣服,各说各的话,各交各的朋友。青春期后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不长个了,但此刻不等于弯腰驼背,中国的房地产现在就处于青春期当口。

 

在这个当口,第一,住宅和非住宅已经明显分开,住宅是住宅的事儿,住宅以外商用是商用的事儿,现在已经分得很清楚了,这就是一个转折的标志。

 

第二个,从住宅来说,青春期刚结束,不长个了,我认为这个大周期的拐点已经到了,今后大规模的市场规模性的扩张,靠规模取胜已经越来越难。

 

这种转折在全球成熟市场上有四个标志,简单说,第一个,人均GDP要过8000美金,8000美金之前是规模增长,过了8000美金住宅建筑物饱和。第二个,新房和旧房的交易要11。第三个就是人口的增量,如果人口的增量停止了,市场就饱和了。第四个标志就是资本市场,资本市场给开发公司5—7倍的PE,所以西方人开发公司都不上市,股价还不如净资产高,上什么市。资产经营类的公司给管理类的公司15—20倍的PE,第三个模式的PE就是REITS,不动产金融大概给20—30倍的PE,互联网金融给的是30倍起。

 

基本上,住宅青春期结束了。接下来住宅类的地产公司要么转型,要么退市,基本上就是这几种情况,但这是一个正常的情况,就相当于青春期过了,原来的衣服就不能穿了,原来的玩具就收起来了,但这不等于是失败,这是一个成功的过程。但是另外一个方面,住宅以外商用不动产现在是刚刚开始发育,比如说物流地产、健康不动产等,开始在差异性和服务商竞争。

 

总之,我们现在对中国地产的判断实际上就是,住宅的青春期结束了,但是,其他的非住宅正在发育当中,开始了新的青春期的过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冯仑:去纽约投资,好比乡下人进城
每日房地产简报 | 悉尼豪宅买得值!2020价格上涨4% 超越温哥华、纽约和迪拜
预见未来:产品的未来趋势
【社会责任报告(1)丨万科地产】创新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模式,做城乡建设与生活服务商(2018)
绿色主旋律 科技地产诠释行业发展新模式
【锐观察】全城只卖成品房,家装漆路在何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