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各年龄段需要培养的性格习惯
(2012-01-18 09:57:19)
标签: 育儿
分类: 3—6岁幼儿学前教育
各年龄段敏感问题汇总
在孩子身上,永远没有小事,一件不好的小事可能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极大的障碍,而一件好的小事,可能会帮助孩子健康的面对世界。
一.1-2岁
1.分离焦虑:来源于亲子依恋,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1岁的孩子对妈妈的依恋比较严重,当妈妈离开时,孩子会产生焦虑,不安,这时家长最忌讳的就是偷偷离开,这样孩子发现找不到后会更加得恐惧,而且家长也不能跟孩子一样焦虑不舍,这样会加剧孩子得不舍,家长可以直接告诉孩子去上班,并主动承诺回来的时间,给孩子安排些好玩的游戏,书中《妈妈,我爱你》专门是讲的这个问题,会让孩子感到熟悉,并且给告诉家长正确的引导方法。
2. 恐惧情绪:这个年龄段孩子会对于一些没见过的玩具产生恐惧,家长要适当让孩子正确认识,而不是马上拿开,躲避接触,不然会失去探索的机会,丧失个性,在生活中还是尽可能的给孩子提供些新事物让孩子接触。《这是什么东西》专门是针对于这类问题的引导。
3. 陌生人焦虑:随着孩子的成长,1岁的时候自我意识已经完全形成了,孩子自己可以区分哪是亲人哪是陌生人,因此在接触陌生人的时候孩子会有缺乏安全感的表现,躲闪、不让人碰不让人抱、哭等,都是正常现象,家长不要强迫孩子接触,要适当的给与安抚,并且在给孩子安全感的同时告诉孩子别人不会伤害他,在家人的保护下适当得让孩子和其他人接触。
4.口欲:1岁左右的孩子很容易咬书,不仅是书,什么东西都喜欢往嘴里放,这种现象叫做口欲,家长应保证宝宝接触的玩具的清洁,选择写撕咬不坏的书,我们的书纸质很厚很硬,不容易被孩子撕坏扯坏,所以安全性和使用性较高。
5.自我意识:孩子到了1岁左右,自我意识开始发展起来了,意识到了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此开始表达自己的需求,会主观的表示要什么东西,满足不了的时候孩子会闹脾气,扔东西,这也是属于孩子正常情绪的宣泄,想吸引家长的注意,1岁的孩子很容易转移注意力,因此当孩子发脾气时可以试图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绝对不能冷处理,否则会让孩子失去安全感。同时这个时候孩子应该尽可能的满足,避免以后孩子手紧,吝啬。但是如果孩子的选择是不安全的,那么家长带她亲自尝试比讲道理更容易让孩子接受。《我要穿这一件》就表达的是这个意思。
6.物品依恋:这个年龄段的部分孩子开始会对一些玩具产生特别的感情,不管干什么都抱着某种玩具,这也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家长应多关注孩子,多跟他一起玩,用一些其他的玩具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布奇的波波熊》就表现的是这个道理。
7.父子亲情:孩子平时跟妈妈在一起的时间一般比较多,爸爸可能平时工作比较忙,孩子方面顾及的比较少,但是在孩子自我意识成熟阶段,爸爸的作用还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妈妈的性格比较温柔细腻,而爸爸的性格比较坚强勇敢,因此父母双方是不可相互代替的,不然对于孩子的性格形成会有相应影响,因此家长不能忽略孩子成长中任何一方的重要性,《爸爸回来了》讲的就是爸爸跟孩子相处的故事,可以引导宝宝对爸爸的感情。
8.表达爱:在孩子自我意识萌芽阶段,感受爱和表达爱是至关重要的,《我喜欢你》讲述的故事很简单,就是告诉孩子亲亲抱抱都是表达喜欢的方式,让宝宝看过故事后有一个榜样的作用引导他模仿,宝宝会亲亲抱抱家人,朋友,邻居…这样的孩子从小会表达自己的喜欢,也比较容易获得他人的喜欢,在这种环境下成长,对于孩子情商和社会性的发展会有很大好处。
二.2-3岁
1.       同伴交往:孩子在这个年龄段经常会出现跟同伴争抢玩具,自己玩自己的,不愿意一起玩的情况,因为这个年龄段孩子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争强玩具比较常见,强迫分享会起到反作用,有的时候看似两个孩子在一起玩沙土或积木,但其实也是平行游戏,也是自己玩自己的,这时候是提前打好基础的阶段,当孩子和同伴出现冲突时家长不要有过高要求,应该正确引导,可以适当的多提供交往的机会,但是要了解孩子这个时期的特点,可以通过一些游戏来让孩子一起参与,为以后的同伴交往奠定基础。《一起玩,更有趣》里会有专门的说明,引导家长正确的方式方法。
2.     秩序敏感期:秩序感是指儿童会严格地遵循一定的规则和顺序。宝宝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无所适从,孩子在这个年龄段会出现秩序敏感期,什么东西放在什么位置,每天都干什么事,孩子一定非要遵守相应的规律,因此建议家长在2岁前每天跟孩子有固定的阅读时间,不是为了学什么东西,而是让孩子在经历着段敏感期的时候养成相应得阅读习惯。有秩序的生活,还能稳定孩子的情绪,建立良好的生活规律。因此,家长正好可以好好利用这段秩序敏感期,培养宝宝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样,在这个秩序敏感期里,宝宝可以得到最好的发展,在成长的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情绪调节: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情绪控制初步开始,家长要在孩子高兴时,除了有正常表现外,还应适当引导孩子分享意识,在孩子生气闹脾气时帮助孩子正确宣泄不满,因为气质是天生的,但是性格是后天养成的,家长应避免在人前说孩子,以免伤害孩子自尊心。《会说话的身体》主要告诉家长怎么向情商高的方向引导。
4.       容易拒绝:2岁是孩子第一反抗期的出现,孩子会毫无原因习惯性地拒绝,面对孩子的反抗期最忌讳的就是跟孩子对着干,可以换一种方式来表达想让孩子做的事情,或者给孩子一些选择,让孩子的注意力在选择上,不给孩子说不的机会,但是任何一个故事都不是帮助孩子改正克服这些问题,而是给家长正确的引导方法。《不,我不要》专门引导家长针对反抗期的孩子可以运用的一些方式方法。
5.       入园焦虑:孩子上幼儿园的开始,又会出现一段与分离焦虑相似的情景,这是因为孩子对幼儿园没有相应的认识,在独自面对陌生人时会有相应得恐惧,而且去幼儿园之后又打乱了孩子日常生活的一些规律,因此孩子会出现相应的不安,因此家长在让孩子去幼儿园时一定要让孩子对幼儿园县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以及心理准备,这样可以降低孩子的不安全感,《你好,幼儿园》专门是对于要上幼儿园的孩子设计的,让孩子入园之前可以对幼儿园有一个充分的认识,让孩子又相应地憧憬,来降低孩子的焦虑情况。
6.       延迟满足: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对孩子是无益的。让孩子学会等待与延迟满足,是一生幸福的基础,这个年龄段孩子开始出现任性的情况,要干什么要买什么家长都必须答应,不然孩子就闹脾气,针对于独生子女的现状,家长很难保持什么原则,一般都比较容易妥协,但是这样溺爱的情绪就会增长起来,因此针对于独生子女这种问题,我们会引导家长用延迟满足的方法,适当拉长孩子等待的时间,不让孩子那么轻易的得到,这样不仅可以缓解孩子的任性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耐心。那些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能延迟满足的孩子,拥有更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更大的成功机会。但是,延迟满足不是单纯地让孩子学会等待或压制欲望,而是一种克服当前困难,获得长远利益的能力。让孩子在延迟满足中学会克制、学会期待。《好想好想吃了它》会告诉孩子想得到一些东西需要耐心的等到,也指导家长一些正确的方法。
7.       双向安全意识:2岁这个年龄段孩子爱到处跑,安全意识比较弱,家长对于看紧孩子以免走散的问题更多的时强调自己,一定要看好孩子,不让他离开自己的视线,但是我们认为,需要让孩子也有相应得安全意识,这样万一发生意外孩子也知道该怎么办,家长也能知道孩子会怎么办。《走丢了怎么办》就是告诉家长平时应该灌输孩子一些安全意识,万一找不到妈妈不能跟陌生人走,要原地等妈妈来找等。。。
8.       嫉妒情绪:嫉妒,害羞等情绪都是在喜怒哀乐四种基础上的更高级的情绪,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成熟的表现,现在独生子女家里疼得比较多,因此对于家人给别的孩子的一些关注容易让孩子产生嫉妒的心理,嫉妒心理不管对哪个年龄段的人都有着负面的影响,因此家长早期要比较关注,尽可能的给孩子相应的安慰,并且要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尽可能的降低这种情绪,《妈妈是我的》专门是针对这方面相应得引导,可以建议家长作为参考。
9.       性别意识:2岁是性别意识萌芽阶段,是形成人格意识的重要阶段,因此要重视父亲的重要性,选择跟孩子性别相匹配的衣服颜色,玩具,不要打扮的过于中性。《我做爸爸,你做妈妈》专门是针对男孩女孩方面的引导。家长一定要特别重视孩子这个时期的发展。
10.   自我评价意识:1岁时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到了2岁,孩子开始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这个时候孩子的自我评价意识是依靠周围人对他的评价而产生的评价,你说他好,他就认为自己很好,你说他不好。他就会觉得自己真的不如别人,因此家长这个时候应该帮助孩子建立正却得自我评价意识,夸他要明确的告诉她哪好,批评他要明确的告诉她哪不好,《我喜欢自己》就是引导的孩子正确认是自己,这对于以后建立孩子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
三.3-4岁
1.       克服任性:所谓任性,是指孩子对自己的需要、愿望或要求毫不克制,抗拒成人的管教,不按照成人的要求去做。一般说来,孩子由于心理发展还不成熟,自制力差,对许多事情缺乏认识和判断能力,多少都有点儿任性,而3~4岁的孩子会表现得特别突出。这是因为,3~4岁的孩子自主意识得到发展,渐渐在形成自己的思想,什么事都不愿意按照大人的指示做,想表现自己是独立的。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发展现象。现在的独生子女普遍比较任性,因此家长在生活中,面对孩子的任性,家长要保持冷静,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在平时应尽量用一些榜样性的教材作引导,《我不要变成小魔怪》专门是针对于孩子任性作的榜样教育,让孩子看后感觉到情节比较熟悉,在孩子出现此类问题时家长可以将故事引申到生活中,给孩子一个提醒。
2.       亲社会行为:帮助他人,安慰他人,同情他人,理解他人,分享意识统称为亲社会行为。冲突是帮助孩子“去自我中心”的关键要素冲突和矛盾,让孩子的世界里不再只有自己的观点和喜好,促使他们慢慢了解“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从而学会与人相处、妥善处理问题、承担责任,更重要的是学会宽容和欣赏别人。,因此家长面对孩子和小伙伴的一些冲突尽量不要亲自出面,而是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比较好的方式方法,这样可以锻炼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尽量的帮助孩子体会他人的感受,给与他人理解与帮助,对孩子来说,具体的体验比抽象的说理更能发展他们的社交能力。书中引导此方面的故事很多,家长要适当的引申到生活中,在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起相应得引导作用。
3.       遵守约定:孩子独立意识增强,开始喜欢跟家长作些约定,例如看电视只看多长时间,吃饭之前不吃零食,但是自我控制能力不强,不容易说到做到,当孩子打破约定的时候家长应该如何引导我们认为非常重要,遵守约定需要孩子具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他们需要学会服从规则, 抵制诱惑。 3-4岁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虽然有限,但已经得到了初步的发展。家长可以利用这个年龄段孩子自主性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特点,与孩子一起制定约定,并督促彼此都遵守约定。《说到做到我最棒》专门针对这个问题会有相应得方式方法。
4.       克服消极情绪:让孩子拥有乐观向上的性格是每个家长都希望的,毕竟让孩子拥有良好的心态才可以让孩子积极地面对人生中的任何问题,因此从小家长就要重视这个方面,平时发生的一些事情,可能没有孩子预想的那么好,当出现问题时孩子可能会出现一些消极的情绪,因此家长在此时应该注意给与正面的鼓励,以及帮助孩子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孩子换个角度想问题,往积极的方面引导,建立自信,从而让孩子可以乐观的面对问题。
5.       学习习惯:不同的家长针对于早教的目的是不同的,但是所有的家长都希望孩子比别人强,  但是并不是现在多学一个字多学一个单词就可以让孩子更优秀,我们认为学习的本身在这个年龄段并不是最重要的,而学习的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会让孩子受益终身,因此在这个年龄段我们非常重视孩子这些方面,添加了12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例如,培养孩子计划性,做事情之前提前做准备,培养孩子仔细观察能力,学会细心观察,教会孩子注意倾听,抓老师说话的重点等,可以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6.       关爱父母:现在的独生子女大多是6围1的模式,因此家里所有的宠爱都集中到了孩子身上,家长往往忽略了自己,因此,要引导孩子从小对于家长关爱的意识,《爱的味道》里,通过妈妈生病,布奇主动关心妈妈来唤起孩子对于父母的关爱意识。
7.       发现天赋:3岁各种兴趣班开始招生,为了发现孩子的天赋家长往往开始给孩子报很多兴趣班,但是很多只是孩子一时兴起,并不是真正喜欢的,《最喜欢做的事》引导家长如何发现孩子天赋,避免盲目投资报很多兴趣班,因为那样既是资金浪费也会给孩子带来了过多压力!
8.       独立性:独立性就是指人不依赖外力,不受外界束缚,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的独立性对于他们的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独立性强的孩子,适应能力强,当面对环境中出现的各种新事物、新关系、新变化时,不但能够保持稳定的情绪,而且能够表现出主动、积极的探索倾向,较快适应新环境和认识新事物。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却很少给孩子机会让他们独立去尝试,总认为孩子还小或因为他们做得太慢而帮孩子做这做那,不让他们动手。这样反而会抑制孩子自主性的发展,使得他们渐渐养成对父母的依赖。慢慢地,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就会感到不知所措,不能积极主动地想办法去克服困难,而是习惯性地依赖别人的帮助。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教育方法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一生。请鼓励孩子生活自理,让他们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创造让他们独立尝试解决问题的机会,并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使他们逐渐学会做各种事情、面对各种人。
四.4-5岁
1.  善始善终:4-5岁是幼儿好奇心与求知欲十分旺盛的时期,他们很愿意挑战各种新奇的任务。然而,他们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还比较短,只要出现新鲜的事物或想法,他们的注意力就会发生转移。所以,这个年龄的幼儿做事往往不够持久。做事有始有终,这是幼儿需要发展的重要品质,将会对幼儿今后的成就产生巨大的影响。幼儿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或尝试创造性的想法时,往往能够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所以,家长应把握这样的教育契机,做到顺应他们的兴趣,重视他们新奇的创意,提供灵活、自由的时间,不要随意打断他们的活动。另外,平时要注意引导幼儿从头到尾地做事情,使他们从中获得成就感,进而帮助他们养成做事有始有终的良好习惯。
2.  抗挫折能力:培养孩子抗挫折能力,针对独生子女尤其重要,以免以后接受不了失败,受不了打击。家长需要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困难我不怕》就是讲述的这个方面,告诉家长日常生活中如何鼓励孩子,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即便遇到挫折也给与充分的安慰和鼓励,让孩子拥有乐观的性。
3.  是非观念:做错事的时候怎么办,家长首先不要责骂,要给与正面的教育,因为4岁是 建立孩子是非观的敏感期,家长应该借助孩子犯错的时候趁机培养孩子的是非观念。平时,家长应尽量减少使用指责和惩罚等负性强化手段。相反,当孩子做得好的时候,要及时给予孩子表扬,多一些正性强化,可以促进孩子是非观的形成。当孩子做得不好的时候,家长可以在维护孩子自尊心的同时,给孩子讲道理,同时给孩子一个认错和改错的机会,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克服因犯错而引起的恐惧心理,敢于诚实地面对并改正自己的错误。
4.  建立自信:孩子在这个年龄段通常会出现一些没有自信的情况,在幼儿园里不敢表现,觉得别的小朋友比自己强,害怕别的小朋友笑话自己做得不好,这个时候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增强自信心,勇于表现自己,培养孩子乐观的精神,面临困难时要保持良好心态,鼓励孩子坚持到底,战胜困难。《大胆表现我最棒》专门是针对这种问题给与相应得引导。
5.  自我控制:4-5岁的孩子正萌发出最基本的自我控制能力,开始能够在成人的实际帮助下控制自己的行为。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最基本的自我控制就是抑制冲动行为,比如想吃零食、想要别人的玩具等等。孩子的不能遵守约定,任性等问题都来源于自我控制能力差,自我控制能力很重要。因为,我们完成各种事情、协调与他人的关系、适应现实社会,都需要具备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家长要着重培养,自我控制主要从培养孩子自觉性,自制力,坚持性,延迟满足这些方面体现,家长可以给孩子适当的提供机会,同时要提高这方面的意识,并且学会正确的引导方法,利用移情作用教育孩子,《我的嘴巴回来了》专门是针对这个问题的,孩子容易受故事感染,家长要注意引申到生活中去。
9.       换位思考:4岁的孩子开始学会了换位思考,之前一直是以自己为中心的,这时候是理解他人的第一步,但是经常会出现好心办错事的情况,比如像帮助妈妈干活但是却给妈妈添了乱,帮了倒忙,遇到这种情况家长首先要理解孩子的做法,并给与安慰,然后再告知孩子考虑不周全的地方,而不要否定孩子,以免打击孩子的积极性,这个时候是培养孩子站在他人角度考虑问题习惯的最佳时期。《对不起,朋友》专门是讲述的是孩子好心办错事的问题,会给家长一些相应得启示。
10.   乐观精神:乐观是指在面临困难时,具有愉快而充满信心的状态,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乐观的人能看到事情积极的一面,即使遇到让人沮丧的事情,也能够微笑地面对,期待更有利的结果。心理学实验证明,正常情况下,孩子在4岁时就具备了面临困难培养乐观品质的条件。他们能够靠想象力和对未来的展望,忍受当前的不适应;能够听得懂和相信大人的劝告,进而调整自己的需要,4~5岁是培养孩子乐观品质的最佳时期。乐观是可以在生活中培养的。首先,家长在遭遇困难时是否能乐观面对,这对培养孩子的乐观品质至关重要。其次,在孩子遭遇困难时,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坚持到底,并提供必要的帮助,训练孩子应对挫折的技能,让孩子体验到经过努力克服困难带来的成就感。在这个过程中,乐观的品质会自然而然地建立起来。只有让孩子学会用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时,他的未来才会充满阳光。
五.5-6岁
1.  自我肯定:5岁以后,孩子不再轻信成人的评价,开始寻求自我肯定。在与成人和同伴的交往过程中,幼儿逐渐形成对自己的某种看法,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自我评价,他们也更希望得到成人和同伴对自己的承认与赞赏,希望自我获得肯定,而积极的自我肯定能使幼儿自信、快乐地成长。每位幼儿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充分利用幼儿追求自我肯定这一特点,欣赏孩子的每一个长处,激励孩子不断进步。
2.  接纳新朋友:5~6岁的孩子自主性逐渐增强,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来结交新朋友,并常常将外貌特征作为重要的判断标准。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孩子也开始在合作游戏和日常交往中,逐渐了解他人的内在品质,逐渐发现同伴的优点,并能在这一基础上重新接纳和认可对方,在日常生活中,家长需要引导孩子以诚恳耐心的态度去认识同伴,引导他们学会以换位思考、“共情”的方式去理解同伴,避免因外貌特征而产生偏见或歧视。同时,家长还可以适时地肯定孩子的同伴,深化他们对同伴的认识与接纳程度。学会理解、善于接纳他人能帮助孩子发展纯真美好的友谊。
3.  师幼关系:师幼关系是一种特殊的,极具情感色彩的教育关系,它不仅对孩子的学习造成影响,而且对孩子的自我意识情绪情感等身心各方面的发展都有重大影响,那些感受到老师支持和温暖的孩子更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对自己更自信,因此良好的师友关系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十分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一方面要帮助孩子消除在与老师交往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消极感受,鼓励引导孩子体会老师的关爱,让孩子学会轻松面对老师。
4.  领导才能: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自我表现心理越来越明显,在与同伴一起进行群体活动的过程中,一些幼儿会积极表现出一定的决策才能,协调能力,责任意识,以及创新思维等,使自己的领导才能崭头露角。研究认为,孩子在群体活动中所表现的领导才能,比智力或血液成绩更能准确的预测他们未来的成就,发现和培养孩子的领导才能,可以促进他们社交能力的发展,并使他们的分析,创造,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与成人不同的是,孩子的领导才能并非由权利因素决定,而是更强调幼儿与同伴之间的有效合作和交往能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生过度以自我为中心,怎么办?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幼儿小班新生入园家长会发言稿
从现在开始,全面备战小升初! | 小升初
情商培养
一岁宝宝有自己的意识了不该做的事不让他做就爱发脾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