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纪录片《张謇》第二集:由士入商



  这里正在举办的是一个名为“花里藤中”的绘画展,这是南通籍书画名家的系列展览之一,也是持续多日的艺术南通博览会其中的一项活动。举办画展的展馆是一百多年前的厂房,市民们漫步于这些高大老旧的厂房空间,欣赏现代艺术风格的作品,两个时空融合于此。


  这片名为1895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区域,在2011年11月8日正式对外开放,是南通文化创意产业汇聚之地,也是南通新兴旅游区、历史文化保护样板区。这里保存着大量的近代工业遗产和居住建筑群,南通希望把文化血液注入工业遗产,重现唐家闸的昔日风华。


  这里是南通近代工业的发源地,近代中国工业城镇的典范,也是南通城市现代化的肇始。


  这一切都始于张謇在1895年的勇毅和激情。


  1895年春天,南通。状元张謇在京城待了不足五个月,因为父亲去世,按照帝国时代的惯例,他必须回老家为父亲守制。至亲之人的离世,国家的创巨痛深,同时袭来。



  2月24日这天,张謇接到当地官府的公文,时任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的张之洞,奏请朝廷任命张謇总办通海团练。此时,大清帝国在与日本的战争中败局已定,创办通海团练的目的,是防备日军南下,巩固海防。


  很快,最沉痛的消息传来了。曾经远东第一、世界第八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辽东战场上,清军全线崩溃。1895年3月20日,北洋大臣李鸿章作为全权代表在日本马关的春帆楼和日方开始停战议和,并最终在4月17日签订了《马关条约》。发生在两个迈向现代化的东亚国家之间的战争,以中国割地赔款终结。


  战败击碎了虚骄,也激发了斗志。色彩斑驳的历史从这一年开始,旧制纷纷解体,改造国家的滔滔新潮,将孕育一批前所未有的转型人物。


  身在南通的张謇,把自己关在书斋里,他愤懑地抄录着《马关条约》的条款,在日记中字字泣血,“合约十款,几罄中国之膏血。”


  由于中日合约达成,团防已无必要。收到张之洞的撤防公文后,张謇在半个月内便结束了团防事务。



  1895年夏秋,张謇数次去江宁两江总督府拜访张之洞。他们谈论国家面临的危亡困境,探讨这个民族的未来。他们谈商务,谈开辟海门的荒滩,谈至兴浓,两人常常边吃饭边谈天。两位当世英才,他们彼此引为同道,决定要穿过废墟,走向国家的更新。


  《马关条约》有一条让张之洞和张謇都极为忧虑。按照条约规定,未来日本人可以在内陆设厂,制造土货。张謇意识到这将造成“以我剥肤之痛,益彼富强之资”的严重后果。


  正是这样的一个条款,让两个惺惺相惜的晚清英才成就了一场旷世合作。张謇为张之洞起草了《条陈立国自强疏》,系统阐明了救亡主张,其中最重要的是开办实业和普及教育。


  在苏州市姑苏区,这片融合中西建筑风格的老建筑群,是晚清时期苏州商务局筹办的苏纶纱厂旧址。苏纶纱厂拥有从英国进口的先进设备,投产初期就有2200名工人,年产粗纱1.4万件,是苏州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民族工业企业。而这个纱厂的创办人,是同治十三年的状元陆润庠。



  科举时代名分最高的读书人,转而投身工商业,这就是两江总督张之洞天才式的顶层设计。


  1895年秋天,张之洞奏请朝廷,派遣张謇、陆润庠和丁立瀛分别在南通、苏州和镇江设立商务局,制造土货来抵御日本人的经济蚕食。


  其中张謇是1894年状元,陆润庠是1874年状元。状元办厂,无疑噱头十足,对于传统意识会是一次有力的撞击和革新。


  在甲午战争之前,张謇的主要经历是参加科举和厕身幕僚,并未涉足新式工商业。


  伟大的使命感和卑视商业的传统观念,在张謇内心的天平上来回移动。作为一个状元出身的从六品京官,他对经商办厂从无经验因而有着多重顾虑;作为一个有着经世济民理想的读书人,他又不甘书生为人所轻。


  最终,天平移到了责任感一边。张謇在委身商海和维护圣道之间,找到了一个契合点。



  南通地处长江入海口北岸,这里的土壤平坦肥沃,再加上充足的光照和丰沛的雨量,自然条件十分适宜棉花生长。南通的纺织业有着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这里的蓝染技艺、通州土布都蜚声全国,有着“时闻机杼声,日出万丈布”的美誉。


  张謇决定凭借南通的纺织业基础筹办纱厂。


  经过实地考察,张謇将工厂的厂址选定在通州唐家闸镇,并为纱厂取名为“大生”。这个名字来自《易经》“天地之大德曰生”。他希望自己创立的纱厂能够实现济世救民的初心。


  大生纱厂采取股份制,最早定为官招商办,但筹股并不顺利。一年后,因为本地人不了解新式企业,上海的商人也毁约而去,张謇只筹到了不足5万两的股银。


  此时,又发生了一桩变故,署理两江总督的张之洞回任湖广总督。最有力的支持者离开,这让张謇极为担心,新任总督能像张之洞那样全力支持张謇的事业吗?


  1896年秋,张謇在两江总督府拜见了张之洞的继任者刘坤一。这位湘军宿将也是当时的高层精英之一,思想开明,熟悉洋务。因此张之洞实业救国的构想在刘坤一手中得以延续。这是张謇的幸运。



  1897年,一批来自西洋的纺纱机,总计2万锭,被运到了通州。这是张之洞在5年前为湖北织布局购买的机器,一直闲置在上海的码头。官府将它们折价50万两白银作为官股的部分。


  在张謇的设想中,他想办一个纯粹的商办企业,这将有别于此前洋务运动中的“官督商办”企业。然而由于筹资极不顺利,只能改为“官商合办”。


  这些锈迹斑斑的机器,虽然零件残缺不全,锈蚀严重,但毕竟带来了希望。


  官商合办解决了一半的资金问题,但张謇并未因此而轻松,为了筹齐余下的另一半股份,他多次往来于南通和上海两地。在纺织行业低迷的情况下,筹股并不顺利,为了筹钱,张謇不惜求助于道观的香火钱和慈善团体的捐赠,甚至当凑不齐旅费的时候,他不得不以状元身份卖字筹钱。那段时间,他时常在日记中感叹“通厂筹款,垂成而败”,“通厂筹款迄不谐”。


  就在张謇奔忙苦恼之际,一百多公里以外,陆润庠的工厂已经开始运转。陆润庠的成功,让张謇倍感鼓舞,他过江参观苏纶纱厂,汲取继续坚持下去的信心。


  1898年,两位守制期满的状元分别回京销假。陆润庠放弃对苏经、苏纶两厂的经营。他重新回到官场,此后以逊清遗老而终。张謇也面临着再度踏足官场的诱惑。


  此时,帝都暗潮汹涌,维新运动呼之欲出。这也唤醒了张謇内心治国平天下的渴望。这个尚未彻底完成角色转换的状元,又一次在办实业和从政之间举棋不定。


  维新变法刚刚开始四天,帝党核心人物翁同龢就被突然罢黜。恩师翁同龢被迫离开权力中心,对张謇也是一个重大打击,他的政治前景变得晦暗不明。


  1898年7月1日,张謇到火车站为翁同龢送行。门生故旧数百人云集,不少人痛哭失声。悲怆的离别,昭示着这场变法即将以悲剧终结。皇权的翻云覆雨手撩拨着这些心怀天下、却随时可能被碾为齑粉的读书人。


  翁同龢的离开让张謇彻底断掉了和旧官场的脐带。他在日记中写到,“读书卅年,在官半日,身世如此,可笑人也。”他婉辞了京师大学堂教习的职位,以经办纱厂尚未完工为由再次向翰林院请假,离开了北京。


  回到南通,张謇一门心思放在大生纱厂的创办上。资金仍然是最大的问题。


  以致于张謇甚至一度想引入外国资本。


  情急无奈之下,张謇试图将工厂租给上海的巨富,最终没有达成协议。他拖着疲惫无力的脚步,徘徊在泥城桥惨淡的路灯之下,难道绝意仕途、实业强国的梦想,也要像肥皂泡一样幻灭了吗?


  关键时刻,在好友、大生董事沈敬夫劝说下,张謇决定用现有的棉花纺纱,再卖纱买棉花,维持生产运转。1899年5月23日,大生纱厂开车。至此,筹备44个月的大生纱厂终于艰难开张了。


  张謇以“魁星”作为商标。魁星,是古代星宿名称,是主宰文章兴衰的神,在读书人心目中,魁星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这对一个状元办的厂,再合适不过。


  1899年10月24日,张謇再一次来到江宁两江总督府。这是一次气氛欢快的见面。对于刘坤一给与的称赞,张謇并不居功,他只用一句话总结了几年来的万千艰辛,“苦是要吃的,亦无所怨。”



  大生纱厂的开工让张謇彻底完成了身份的转变。通扬运河边的唐家闸将是他新的生命历程开始的地方。大生开工7年之后,就在这里,将会竖起一座牌坊。“利用厚生”四个字时时提醒张謇创办实业的初衷。而这座中式牌坊的矗立,昭示着南通这座小城在中国东南的辉煌崛起。


  第三集《实业救国》预告:


  一位叫顾永祥的南通人搜集了五十多张大生集团的股票,这些股票见证了一个人和一个时代的创造力。创办大生纱厂,张謇就在南通引入了股份制公司结构方式,此后又创办通海垦牧有限公司,建分厂,办交通,从零起步创造了南通近代产业链,他相信实业兴盛是改造这个国家的灵丹妙药。上承经世致用的儒家传统,同时接纳工业文明的世界潮流,他是第一代真正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謇:最“失败”的状元
兴办实业致力教育的办厂状元张 謇
《张謇》五、开办纱厂
国运兴衰中的“实业之父”:张謇与涩泽荣一
每日荐书20210902
每一辈人都有他们的杰出︱差一点,他就让国货提前100年火遍全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