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世上知善恶的,是极少数

微信公众号“大阴阳论”(ID:dayinyanglun)首发,专注佛、道、易、王阳明的高品质原创。

前两天发了《大道之则:好人,未必比得上恶人》一文,从一个侧面探讨了善恶的问题。无论从留言还是从我的社群【大阴阳社】的反馈来看,大家对这个话题的反应还是很热烈的,这个问题是很多人所关心的——真心向道者,必会如此。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在社群里多次说过,善恶是一个大问题,是一切学问所立基的关键处之一,这点诸位自可求证于诸子百家、历代先贤和西方大哲。这又是为什么?因为人的所有修炼,都可归结为内心之守和世间之行两点,而这两点非常多的时候依靠的正是对善恶的理解、领会和判断。

可惜的是,世人对于善恶问题一向缺乏正面的看待和深入的剖析体认,以为这是显而易见、无须讨论的,于是对善恶的理解就落在了表面和浅薄,其内心品质和行为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大阴阳社】众社友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大量的探讨,很多社友的提问和回答都极有质量、极具启发,所以特精选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看了这些讨论,你也许才会了解,我为什么说这世上知善恶的,是极少数。

另外,有意入社的朋友,可关注公号后在后台回复“社员”了解详情。

1、恶人知道他是恶人吗?

@闹闹orz

前几天被人误解严重,有口难辩,这个时候虽然比以前好,但仍然放在心里好几天,思虑很重,只不过没有原来那份怒气了。

@谭无稽

心中化,事上磨。

@闹闹orz

怎么看待老好人?

@谭无稽

伪。

@闹闹orz

最近对善恶认识还不够深入,昨天看了你的文章,依稀明白。但恶人知道自己是恶人么?他作恶的理由如果在他看来是善,那他还会有恶报么?这个理由如果是他笃定的价值观呢?

善人减寿是因为心重,能理解;恶人如何向善,以及因果报在恶人这里是怎样的机制,还是有疑惑。

@谭无稽

不会。若依阳明良知说,所有人在良知处的体察是无异的,只有明晦不同。他举的例子是贼也知自己不对,说他是贼他还扭捏。所以他那样做了,不是善恶不分的缘故,是私意绑架。

@闹闹orz

像我说的那次事件,虽然对方很多人对我有误解,我也觉得辩解已经徒然,但也不觉得他们是恶人,但会觉得很可惜,他们也总有一天会明白。但就是有种怜惜的感觉一直萦绕不去,这是好为人师么?怎么解除呢?

@谭无稽

能容就是慈悲,不容则是我慢,看是哪个。一切之解,皆依觉察。

@子曰

凡慕富贵、忧贫贱、欣戚得丧、爱憎取舍之类,皆足以蔽吾良知之体,而窒塞其用。若此者,如明目之中而翳之以尘沙,聪耳之中而塞之以木楔也。其疾痛郁逆,将必速去之为快,而何能忍于时刻乎?

2、照顾自己感受是对自己的善,那么和有私心如何区别?

@灵虚君

善过了头,不顾自己感受,就是伪善,也就是纵恶。比恶人本身还恶。还时常念叨为何别人如此对待自己,问天问地觉得好人无好报。

我觉得一个人得先懂得自己爱自己,善待自己的感受,才能泽福身边的人。

@闹闹orz

顾及自身感受和有私怎么区别?当然我知道不能极端,这个度是否有很好的方式来把握?

善待自己而伤害别人的情况下,是该如何?

@龙·德坤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闹闹orz

若己所欲呢?自己不想做的不想发生的当然不能给他人施加,现在的问题是,我想做的对自己好,但不一定对他人好,那做还是不做?不做就是不善待自己,做就可能伤害他人,所以做是善、还是不做是善?

@谭无稽

昨天那篇文章的主题是:善人不自害,恶人不害人。各有所针对。真正的善待自己,则落在心中无事,而不是有利自己。如此,这些问题不就不存在了么,不就成为在自己身上下工夫了么。

真到了事上,心中无事是善待自己,既然无事就随顺别人,同时也善待了别人。如此便是两全的中道法啊。

@闹闹orz

我若做了自己坦然,心中无愧,是善;我若做了,心中放不下耿耿于怀,是恶。我若没做,心中不挂念,很坦然,是善;我若没做,心中耿耿于怀,是恶。这样么。

@吴声川

过多执著于立场反而看不清本来面目。

我们受传统理学影响,经常认为好心办事就应该受到尊重,有好报,结果经常好心办坏事,因为违背事物本来的规律。

所以要包容,多观察少立场。

@蒋煜

稻盛先生说:小善大恶,小恶大善。

3、何为超越善恶的善恶?

@山人

第一,普通人朴素的善与恶,就是善与恶,不能捅破的,要小心呵护。这个本身有习俗,有自然,有漫长的时间积累下来的东西。

第二,在这个外面,不能废的是“王”(具体时空的王,本身亦大)确立的“善与恶”,这是礼法的善与恶,即便是圣人、哲人,诸如老子、孔子、苏格拉底、耶稣,也不轻易废掉这个,他们在这里降下身段,才是真明白善恶。

第三,再找一层,那就是“天命”了。孔子弟子冉伯牛,入“德行”门,晚年却染奇怪的病,孔子并没有说善人不好,而是感叹善人背后的“天”,都无法看清,“斯人有斯疾也”。颜回早夭,夫子哭之恸,却也是把这件事看成是自己与天的关系。“天丧予”。绝不会把善人的遭际,执为有,执为不可承受。岩头乃禅宗最高级别的人,后来受黄巢兵变,死于非命,却一点半点没有逃逸,知道自己早在这些“劫难”之外。用一点看得到的“善终”,确立善的标尺,这是乡愿(在民可使由之的老百姓,是可以这样的)。

约伯对上帝牢骚满腹,上帝说,你老是惦记那一点善,我对大地奠基时,你在哪里?这一层,背后才是善与恶之上的善,与善与恶之上的恶。

由这里得一个不二法门,再返回最初的那个朴素的善与恶,还得去隐恶扬善。

恶人也劝其子为善,善人不劝其子为恶。积寸为尺,累尺为丈,小善也即大善之本,甚至没有大善,就是只有小善而已。此之谓“圣人垂衣”,此之谓“上德不德”。

@蒋煜

止于至善,心安理得之善,过了便是私欲机巧。

@山人

嘉善而矜不能。即便真的能心安理得,最好把心安理得也藏起来。

@蒋煜

是的。

一减再减,减到无相。

@Ej

把心安理得藏起来,不是吝法吗?

@山人

不是,心安理得还有可能化为我相我执,根子是有为法。退藏入密,是把有为法,化为无为法。

@Ej

密不通过相,怎样能够引人入胜呢?

@山人

层层密密皆是相,非相之相。

4、作恶而成善果,是善是恶?

@man

我以前想过一个关于善恶的问题,抛出来大家论论:

如果一个杀人犯,杀了小孩一家,小孩经此劫难却最终磨出了超人的品性,有能力度化众生也度化了诸多恶人。

那么我们把这个时间拉长了来看,那个杀人犯究竟做了善事还是恶事,还是无关善恶?

@谭无稽

恶。善恶在心,勿论因果。

@man

我想说的是论善恶是否应该加入时间和空间来考虑,我站在个人、家庭、国家、天地的角度来看待,得出的结论都不一样。

@谭无稽

从天道角度看,最终只能是无善无恶、善恶圆融。而落到一个人,落到具体的事,则看的只能是发心和因缘。发心和因缘应对,则自有道在。这就是无善无恶和知善知恶、为善去恶的通达。

谁知道那个成为超人的孩子,之后的善恶呢?所以你这个问题就算在时间上也还是设限的,不设限的话推论下去就是善恶不测,也就是我说的无善无恶。理上就是如此。但人心入了无边道境,所住的就永远是当下,既是当下就看眼前因缘;这心又是包容性的,发心上又自然是慈悲于人。这就是我说的看发心和因缘。

@山人

他这个问,看起来思考善恶合理,其实是问因果。

@man

那我能以因果来定善恶吗?

@山人

原谅我绕一点来说这个问题。

孔子著春秋,儒家讲“善善恶恶”,即把善恶两个端口标出来了。善善恶恶,两个端口都立极了,人的作为,放进去一看就知道了。

憨山说《春秋》因果之书。即把二百四十二年的善善恶恶,看成无限链条的因果。用因果看善恶,要三个条件:第一,圣人心佛心(能救赎一切恶);第二,因果透亮(因果链足够长);第三,庄子说的不将不迎(无为法)。

杀人,当然是恶。(此处不可能再推之。)而杀人者造一孤儿,此孤儿将来无数无边可能,亲人被杀当然是因。而孤儿修成正果,度尽众生:化用生活里一切阴,而修一个纯阳。他可以抵消和度那个杀人犯的恶,却不能改变那个“具体的恶”。

《金刚经》有“我于往昔节节肢解时,不生嗔恨”。这是说善“修忍辱波罗蜜”,从成佛的角度,这个最后的东西,因为了明因果,于是超越善恶。

因果需不昧,善恶需超越。

@龙·德坤

因缘果报。不能离开因离开缘,谈果谈报。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

@山人

坤德兄补充得对,往前端,也是无限的。因缘果报,确实是要加前面。

不过,如果他是在这里借因果说善恶,不切掉也不可。

孔子在二百四十二年上划一个分界,有极深极深的道理。前面有界限,没有界限,真的很不同。

@山人

维摩诘经、金刚经、禅宗、密宗,这些东西与中国文化能交融,有一个东西,就是“人弘道”,一定可以把所有过去“背负得起来”,是谓大乘也。划一道线,打包起来。所有一切善善恶恶都与我有关,从我这里流淌。

这个气度真是雄阔而浑厚。

5、杀一人可救万人,杀还是不杀?

@谭无稽

若一大德,临到眼前,杀一人而可救万人,杀还是不杀?这个问题触及善恶根本,有兴趣的可以探讨下。

@山人

南泉斩猫,“道得即救得此猫”,无人能道。南泉于是杀猫。

后赵州回,南泉举以问赵州,赵州脱履置头顶,不答而出。

南泉曰:汝前日若在,即救得此猫。

赵州如何“道得”的?

第一,不从南泉老和尚的东西里走,不入这个局。老和尚你自己杀自己救(因果不昧)。

第二,不从一与万、不从杀与救上走,还有一个无杀无救处,要从无杀无救处走(出)。

第三,赵州脱履置头顶,出。把头顶放回脚下,把脑里的东西扳回来,菩萨行在细行里、在足下,要杀要救,杀伐决断,在各自手里。不要在这些搞脑子的东西里。

如果看到一个人在高铁要引爆炸药,我当然会拼命杀了他。即便如此,我不能因为我救万人而抹去杀一人之事实。前者是善恶,后者是因果。

@谭无稽

心不杀而实杀。不过结尾有点异议,出离善恶,无谓因果。

因果是法则,却不是困缚。

@山人

道人说的是大徳杀,大徳救。我说的是我杀我救。

@灵虚君

既面对这个抉择,则自身也在缘法因果中,一千个人,便有一千种做法和道理。自己只管自己便是。若不在这个缘法中,我觉得好像没啥可说的。

我主要是这样想的,这个世界没有一个人有相同的经历和一样的缘法,面对杀一人救万人这种课题,他的选择是他的缘法,没有对错可以谈论。

@盛琼

儒法并行,慈航之观音大士亦有护法的各式法器。国家既要有思想正念也是要军队的。

@闹闹orz

我还是比较认同发心,真心想救万,而不得不杀一,此为善。但这里有可能把救万当成借口,也是看发心,是否有杀心有嗔。

但确实不知这种善是否能结善果,毕竟造成了被杀者的痛苦。

那么心不杀而实杀,到底是善是恶?

@谭无稽

我的看法上面都说了,总结下吧:杀。杀的原因是慈悲的发心和眼前的因缘。从天道看无善无恶,人入道则正有慈悲之情,当下因缘之应。要说善恶,这样的心是出离善恶的,无所谓善恶,这行则还是恶。如山人所说,既造其因便受其果,人身上的果报是免不过去的。但心中无碍就是无碍,身上果报正是舍身奉法,肉身本也是妄。

@灵虚君

出离善恶舍肉身,一切圆觉。

6、人为生存而杀生,是否是恶?

@man

人为生存而杀生(且将草木也入众生),于己是善,于它是恶,所以生老病死的果报在身体,这样看是否妥当?

@子曰

如不杀生,饿死了作何解?

@谭无稽

譬如人吃猪,只是吃是自然,不放肆口腹之欲是道心,让猪安乐死是慈悲。如此,人被细菌等他物吃也是自然,此所谓果报。

@龙·德坤

任运自然,随顺必然。

@灵虚君

想起《灵山》里,青帝说,我的修行是不伤天地有灵众生,自不被有灵众生所伤。

@谭无稽

人只能做到心不伤万物,心也就不受果报。行上,只能在自然法则内,既是自然,也就顺其自然好了。

@子曰

那不吃就没因果了?

@谭无稽

因为不造业,所以不受报,这也是一种因果啊。因果是永在的。

@子曰

还是有一点不明,如果不伤众生灵,不吃东西饿死了,这算果报吗?

@谭无稽

伤自己难道就不是伤众生?

且随顺自然之因果便是。我们还可以引出肉身无法脱离因果之报的另一重意境:有度。此为有形之中道。

无形之中道,则是统观全体、入于本性之不着无碍。

@man

有度怎么理解啊?

@谭无稽

以所需为准,而不困于所欲。

结语

对于善恶问题的剖析和体认,在实际生活中对善恶的感知和判断,以上所涉及的仍远远不够,但已经可以作为有心人的台阶。

阳明心学四句教说“知善知恶是良知”。良知的昏昧与光明,全在这个问题上。请务必重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善 人欺 天不欺啊
“善人多磨难,因果有玄机”
道教中的“承负”是什么意思
与其贴上善人恶人的标签,不如善加看护身语意
因果报应:为何恶人富贵,善人穷困?
【增广贤文】| 无论谁欺负了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