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走出课改十大误区

曾经那么遥远,如今就在身边。名字尽管熟悉,内涵其实陌生。她来了,无论你是否已经准备好,她都如期而至。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从此校园里多了一个叫“课改”的热点话题。时光易逝,寒暑交替,蓦然回首,发现自己已经走过了一段并不寻常的历程。沐浴阳光,经历风雨,我们依然与课改在一起,不离不弃。作为课改的践行者,本人在沿途发现风景的同时,也发现了崎岖和泥泞,现罗列如下,以求教于广大同仁,期盼能与各位携手并进,走向光明。

一、课改不要教学质量

课改之初,常常听见老师这样提问:“课改后教学质量如何评价?”“毕业班还敢搞课改吗?”言下之意搞课改就不要教学质量了,搞课改就不要升学率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课改就是改掉传统课堂的弊端,打造高效课堂,实现低耗高效。真正的课改由于注重提高课堂的效率,从而也会提高教学的效率,伴随而来的必定是教学质量和升学率的提高。杜兰口中学由一所濒临倒闭的农村中学崛起为一所课改名校,重要一点就是教学质量和升学率的普遍提升。本次课改无论从理论到实践都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而不是一项“作秀”工程。

二、课改不要课堂纪律

课改要求教师采取各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将课堂搞活。有些老师就认为:课改就是将课堂的水搅混,只要学生动起来,教室里热闹起来,不管学生干什么都行。于是有些课改课便成了集市,吵闹追打,我行我素,完全处于混乱状态。我们强调要学生动起来,其含义是围绕学习而动。如果不是学习或者不利于学习,那吵得越凶危害岂不越大!所以正确的纪律观是学习的保证,我们应努力做到以学习为中心,忙而不乱,活而有序。另外,不是所有的时间都是需要“热闹”的,学生的自学和独立完成作业的时间,应该安静,由学生独立思考。

三、课改课就是活动课和合作探究课

一提到课改课许多老师就想到活动课,就想方设法设计表演、辩论、游戏等活动内容。课改可以形式多样,也包括各种活动,但还得看活动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如果不是这样,活动就变成了瞎折腾,劳而无功。还有一些老师将课改课与合作探究课等同起来,一定要设计足够的探究题贯穿始终。其实,合作探究是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目标而定的。有问题,需要探究时才设计探究题,没问题或者不需要探究时,就不必牵强附会。如英语课学习英语单词时,文科课堂在学习识记内容时,合作探究方式就未必有效。活动和合作探究都是课改的手段之一,要恰当和合理运用,而不应只追求形式,而忽略了效果。

四、课堂任务就是片面完成导学案

课改课的内容体现在导学案里,以导学案为中心展开教学和指导学生学习,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许多老师片面追求完成导学案,认为导学案的内容完成了,甚至填满了,教学任务就完成了,目标也就达到了。这样容易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学生抄袭导学案,包括抄教科书及辅导资料,有的学生则直接抄袭同学的答案,不求甚解;二是教师直接讲解导学案,由原来的“教书”变成了教导学案或者讲解导学案。在这种方式下,“导学”的环节得不到体现,学生的活动没有落实,不能自主生成知识,这种课非但不是真正的课改课,甚至还不如传统课。

五、导学案代替教材和教案

导学案是课改的主要载体,是影响课改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们都很重视。问题是在相当一部分教师的眼里只有导学案,导学案代替了教材和教案。首先值得说明的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最好蓝本都应该是教材,其地位是其它任何资料都不能代替的。导学案不但要来自教材,而且学生在学习时还要将导学案的内容落实到教材上,这样才能更好、更系统地掌握知识,文科性质的科目尤其要如此。教材上的例题、材料、练习等资料都应当是导学案的首选内容,这样也更能节省导学案的篇幅。其次是导学案不能代替教案,导学案是归学生使用的,教案才是教师使用的,教师的备课能使课堂更科学、严谨和有效。

六、“教师少讲”变成了学生自习或少数学生讲

为了让老师少讲,在课改初期,学校一般规定了教师上课所占用的时间。比如学校规定教师只能讲二十分钟,有的老师在讲二十分钟后,便让学生自学或自习。这就误解课改的含义,并不是说教师不讲了学生便自主学习了,教师讲了就不算自主学习了,那课改之前的自习课、活动课甚至于休息时间难道都是在课改?还有一些老师为了“少讲”,便培训一两个学生取而代之。同样是讲,让个别学生来代替老师讲就不算传统的讲授课了?况且学生毕竟是学生,培训花了时间不说,还未必讲得清楚讲得有效。与其让学生讲还不如老师自己讲,这样的课不是任何意义上的课改课。其实,“教师少讲”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说教师不要喧宾夺主,一讲到底,要引导学生自主生成和获得知识,也就是将时间有机分配,与学生形成互动,最终完成教学目标。

七、“先学后教”变成了“功夫在课外”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一方面学生在课改后由于要提前完成导学案,从而导致课外紧张忙碌,时间不够用;另一方面却又发现为数不少的学生在课堂无所事事,因为导学案提前完成了,上课就应付着对答案,少数同学上台展示了,多数同学在底下就成了“闲人”。这种外紧内松的局面,造成了学生时间及精力分配的不均和极大的浪费,教学效率得不到提高,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学生在预习好了或基本完成导学案后,教师要通过严密的程序和合理的方式,组织同学们生成知识形成体系、理解吸收提高升华,而不只是对对答案,草草了事。另外,一些课堂的内容比较简单,教师完全可以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完成任务和目标,不必在课前布置学生完成导学案,以减轻学生的负担。“先学后教”,强调的只是学生的自主及合作学习,“先学”未必一定要在课外进行。

八、成绩没提高,课改就失败

各课改学校和教师最担心的是课改后学生的成绩是否能够提高,而往往在课改初期,课改班同学的成绩未必就能立即提高,有时反而还会下降。这是否就说明课改失败了呢?回答是否定的。课改后学生成绩没得到提高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由于处于课改初期,学生对课改还未适应,思想也未完全调节过来,没有完成从传统课堂到课改课堂的转变,即使完成了这个转变,成绩的提高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学生成绩暂时没得到提高是可以理解的,属于正常。二是教师本身的原因,由于教师对课改理念及课改思想的理解和领会不足,操作不当或课堂各种学习程序没有落实到位,都会直接到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这充其量说明个别教师在课改某个阶段的失败,不能说是课改的失败。课改强调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都应该有助于成绩提高的。

九、全盘否定“传统”

一些教师包括一些课改专家摆出改革者的姿态,听不得“传统”二字,见不得“传统”的影子,认为课改就是革命,革命就要彻底。这也许正是推行课改的需要,毕竟传统和保守的思想根深蒂固,力量也很强大。但各种理论和实践是在继承中发展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一种科学的态度。难道传统课堂和理论真的就一无是处?课改后一些老师就反映,教学中“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很难得到落实,而在传统课堂就少有这样的困惑,为何不能借鉴呢?课改的一个重要转变就是由“教会”到“学会”,原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论不正是体现了这一思想?这种例子不枚胜举。改革者要有海纳百川的气度,要能够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否则便可能降低课改的效果,加重改革的阻力,最终制约课改的发展。

十、课改就是“李炳亭理论”、“杜兰口模式”

李炳亭先生等课改专家对当今的课改工作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他的理论和宣传使得课改之火迅速燎原。以杜兰口中学为首的早期课改学校是课改的窗口,为课改工作提供了成功的案例和较为成熟的模式。这些理论和模式为我们的课改提供了指导和借鉴,其积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问题是有些改革者以此为教条,动不动就搬出“李炳亭先生如此说”、“杜兰口中学如此做”。这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也有悖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论断,还可能会误解课改发起者的初衷。我们在吸收先进课改理念和优秀课改经验的同时,还得与实际相结合,同时要不断创新以求改进和提高,昌乐二中流传一句话:“唯一不变的就是在改变”,这是课改的真实写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课堂自信
案例五 作文活动课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请一线教师谈谈教案要不要写,拿着教案就能上好课吗?
教学风格
珊瑚中学__对思想品德活动课运用课程资源的几点看法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教学篇2(中国教育报2006年5月23日对我校的报道之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