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个人支撑起一所学校
感动淮安教育十佳教师荐选材料
一个人支撑起一所学校
——盱眙县桂五镇水冲港小学林业教学点夏同华老师的先进事迹
郭定春
    今年5月8日,江苏卫视“时代风范”栏目以《一个人的学校》为题,播放了盱眙县桂五镇水冲港小学林业教学点夏同华老师的先进事迹夏同华,1963年7月出生,一个纯朴的山村教师,爱岗敬业、安贫乐教,凭着对乡村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农村孩子的无私爱心,在偏僻落后的盱眙县桂五镇水冲港小学林业教学点,二十几年如一日,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默默奉献给乡村教育事业,在教育这块净土上辛勤耕耘,在教师这一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一、潜心砺炼求提升
    1983年,不知是命运的安排,还是骨子里长出的天生的对教师行业的热爱,高中毕业的夏同华选择了当一名人民教师,当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乡合同教师,开启了他的乡村教师生涯。他深知要想成为一个教育战线的行家里手,仅有高中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于是,他白天经常性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跟班听课,学习别人课堂教学艺术。工作之余,晚上便一头扎进书堆,埋头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放弃了许许多多娱乐活动。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看一场露天电影是一种莫大的享受,很多青年人都有徒步几十里地赶场看电影的经历,而夏同华却清晰的记得,有一次就是在学校办公室外播放的一场电影,他都没有去看,因为他觉得时不我待,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为此老校长还特地表扬他是个有为青年。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用两年的时间以百分之百的参报率,百分之百的过关率,在1990年成为全县自学考试普通师范全部通过的6人中的一名。在学习的道路上他没有止步,1996年,又取得了南京师范大学自学考试大专学历,1999年顺利地走进了淮阴师范学院进修的大门,并按国家政策规定取得了公办教师的资格。2001年,他在淮安市小学数学教师学用新大纲知识竞赛中荣获了一等奖。这些成绩的取得,在一所偏僻的乡村小学,是难能可贵的,在同龄人中他是佼佼者。
     二、一个人支撑起一所学校
    1996年9月,乡主管文教的领导找他谈话,让他到当时全乡最大的村小——林业小学任校长。但当时对于夏同华来说,这并不是一件美差事。因为,当时的夏同华在集镇上安了家,孩子在中心小学上学前班,这所小学离家有十几公里的山路。更让夏同华犹豫的是,这所学校管理混乱,教师之间勾心斗角,教学质量十分低下,一至五年级的语文、数学十科中,居然有六科在全乡期末考试排名中倒数第一,教师人心惶惶,群众反响强烈,领导十分不满。尽管如此,夏同华决心克服困难,毅然接下了这付重担。
    治校先治人,治人先治心。他先找老教师谈心,象尊重兄长一样尊重他们,倾听他们的想法。年龄相仿的教师,他主动利用业余时间到家里与他们交流,寻找大家的共同话题。对于年轻人,他主动去帮助他们。有一个年轻教师,妻子生病,母亲年迈,家中农田眼看荒芜,当他了解情况后,立即发动教师利用中午时间帮忙,大热天,中午干活累得浑身上下湿淋淋的。这位教师很受感动,表示无论怎么样,也要跟着夏校长把书教好。
    功夫不负有心人,大家伙在他的感召下,心气顺了,工作起来心情愉快了,干事业的信心也足了。期末统测,林业小学甩掉了所有倒数,各科成绩在全乡遥遥领先,还取得了四个单科全乡第一的好成绩,全校学生均分在全乡排名第一。在全乡教育工作总结会上,夏同华被乡党委、政府授予了“优秀校长”的光荣称号。夏同华,没有因此沾沾自喜,在以后的三年工作中,在抓好教学质量的同时,还下力气抓好校园文化建设、校容校貌建设,因为成绩突出,林业小学1999年被县教育局评为“文明校园”,是当时唯一的一所村级小学获此殊荣,他本人也因此荣获县教育局表彰的“优秀校长”称号。
    本以为步入了事业的康庄大道,没想到更大的考验还在后面。进入本世纪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全县教育布局的调整,林业小学如同许许多多其他农村小学一样,办学规模不断缩小,师生人数锐减。充溢校园的朗朗读书声日渐稀落,令人振奋的跑操也不复存在,繁华渐渐退去,落寞油然而生。到了2007年,所有教师都离开了这座山村小学,妻子也到县城陪孩子读高中,偌大的校园只留下了夏同华一个教师和十几个低年级的孩子,林业小学也只成为桂五镇水冲港小学林业教学点。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夏同华也思虑许多,昔日的同事都走了,我为什么要呆在这个闭塞的山村教学点?可想到天真活泼的孩子,想到自己走了,谁又愿意来呢?没有人来,这里留守的儿童就得走十几公里的山路去上学。再想到乡亲们对自己的信赖,记得一个家长曾对他说:“夏老师,我把儿子交给你,也就是把全家人的希望交给了你,我们打工吃尽了苦头,我希望我的儿子将来不再像我这样。”每每要调离的想法,后来都因为这份信赖而自动打消了。再后来,他也就什么都不想了,就这么默默坚守着,日复一日做着自己的本职工作。
    三、“全能教师”每周25节课
    由于学生太少,夏同华每年把学生分成幼儿小班、幼儿大班和一年级,采取复式班教学的方法,常常是一个班上课,其他班预习或布置做作业。语文、数学、美术、音乐、体育课各门课都开设,每门课都是他一人教,他每天都这样不停地转,每周至少要上25节课。“我也不想上那么多课,嗓子有时沙哑得说话都困难,但为了教好这些孩子,也是值得的。”夏同华说。
    夏同华不光要教好这些孩子,还得照管好这些孩子。现在的农村,在家的要么老,要么小,老的要种地,小的要上学。有时就产生了矛盾,他们往往很早就把孩子送到学校,有时甚至提前两个小时就把孩子递到学校,而放学时却又没空接孩子回家。如果学校早开门,就意味多承担一份责任,多一份付出;如果晚开门,农民就将少一份收成。两者权衡之下,他选择了后者,他每天心甘情愿的自己多辛苦点,也好让乡亲们少操心,在田地里多些劳动时间。天一亮他就把校门打开,从家长手中陆续接过学生,有时陪他们玩,有时辅导他们功课。
    遇到特殊情况,家长一个电话,放学了他还得用摩托车把孩子们送回去。阴天下雨,山高路滑,就只有步行,孩子小,他常常要一路背着孩子回家。2008年一天放晚学,眼看就要下起了雨,有两个孩子家长在田里抢收不能来接孩子,夏同华决定送孩子回家。走了不到五里路,天空突降暴雨,山间洪水暴涨,前面的山路被洪水阻断,他们无法前行,夏同华就选择了一处灌木丛避雨,雨伞被吹破了,他用身体守护着两个年幼的孩子,让他们不被雨淋着,当家长打着手电找到他们时感动的热泪盈眶。
    送孩子回家是夏同华的一项必修课,可当家长家中有事家中无人,把孩子交到学校,这既管吃又管住的事确实让夏同华为难不少。平时,因为一个人生活比较简单,也不太在意饮食,可为了不亏待别人的孩子,夏同华特地向妻子学习厨艺,当孩子们到学校留饭时,他都要露一手,孩子们都夸他做的饭好吃。每当忙完事务的家长回来后,从夏同华手中接过孩子时,都是感激不尽,赞不绝口。而夏同华总会连连说,没事,没事,下次有事您还把孩子放我这儿。
    这就是一名乡村教育忠实的守望者在盱眙偏僻山区留下的不平凡的足迹。近年来,县里、市里、省里电视台纷纷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面对赞誉,他无暇细品,依旧兢兢业业地做着他的本职工作。
    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曾经拥有的许多单纯、朴实而珍贵的东西不知不觉沦丧了,人们变得越来越现实,越来越急功近利。很多时候,人们意识到了,要对他人、对社会多一些奉献,每天的生活中少一些浮躁,可是,真正做到却是很难。而夏同华做到了,他看似是一个孤独的守望者,然而,他并不孤独,他的心里有27年的奉献,有无数认识和不认识他的人感谢和敬佩。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对我们许多人来说,夏同华就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出我们内心的渴望和感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喜讯!万载一名教师荣登“中国好人榜”~
贵人善行-最美乡村教师
教师手记|我是孩子王
我看到的薛艳
乡村教育发展的秘密
在教育中领悟生命价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