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组建设与培训参考资料

黄梅县育才实验学校小组合作学习实施办法

2014-3-17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随着我校课改的逐步推进和深入,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已经跨越理念走向行动,从盲目尝试到有序运作,从注重形式到讲求实效。如何真正让学生行为、认知、情感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具备实效,加强学习小组的建设是关键。

一、学习小组建立

(一)学习小组概念及内涵

学习小组是以班级内异质分组为基本形式的学习共同体。是高效课堂上最基本的学习形式,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通常通过小组来组织完成,课堂教学双边活动的开展也主要通过小组学习来开展,所以小组学习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推进中显得尤为重要。

(二)学习小组划分

1.划分原则:本着“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同质结对,异质帮扶”的基本原则对全班学生进行学习小组划分。“组间同质”体现了小组学习的均衡发展,也为公平公正竞争奠定了基础,“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同质结对”是指在组内实行同层次学生结对,便于开展“对学”,“对子帮扶”体现了分层学习、梯度推进中学生个体间的有效合作和友好互助。

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基本保证学习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呢?

班主任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综合考试成绩、日常学习态度、行为表现、发展潜力等多方面因素,以学习成绩为主),将全班学生分成均等的ABC三层,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依照每组6人的原则,班主任先从A层学生中两两选出,分布到不同的小组(每组的两个人优势学科不冲突),再从B层学生中两两选出分布到不同的小组(每组的两个人优势学科不冲突,且不与组内A层学生的优势学科冲突)C层学生比照以上方法分组,从组长到组员依次编号(A1A2B1B2C1C2)。再由班主任与各科教师统一协调,根据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结构进行组间平行微调,使同号的组员实力相当,组际之间的各科水平和综合水平基本平衡。

2.划分依据:按照认知水平、智力水平、学生性别、性格特点、习惯爱好、家庭背景等将全班同学划分为四至六个小组,每个小组就相当于全班的缩影或者截面,成了一个“小班”。更有利于分层教学,分层学习,分层训练,培优辅弱,整体推进。

3.小组划分具体操作办法:

小组划分参考案例:六步分组法

首先是“荐”。可以采取自荐或他荐的形式,推荐出学习组长候选人,候选人不少于小组数的二倍。

第二步是“演”。候选人以“假如我是班干部、组长”作为主题,发表演讲。

第三步是“定”。 确定的办法通常有两种。一是正副组长搭配式。正组长的主要职责侧重于学习管理,副组长的职责主要侧重于行为、卫生、生活等常规管理。二是正组长与学科组长搭配式。正组长总体负责,学科组长具体负责本学科的学习。这种方式扩大了学生参与管理的面,对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和强化责任心大有裨益。

第四步是“分”。召集正副组长,对组员进行分配。可按“S”型安排,然后均分到各个小组。这一点类似于学校里分平行班的做法。

第五步是“调”,学生分配后往往要作适当微调。如男女生的比例,科目的平衡,学科的搭配,性格的差异,学生能力的差异。

第六步是“排”。 教室布置有利于小组学习。在小组学习的情况下,6——8人的学习小组组合对坐,对面是学习对子,临近是帮扶对子6——8人组成一个紧密的讨论小组,有利于合作学习、交流。各小组把各组的组员召集起来进行小组内排位。常常是中间是弱势学生,左右两边是中等生和优等生,同等层次的学生对坐,这样便于学生之间的对学和结对帮扶。

二、学习小组建设

(一)学习小组初步组建

1、挑选得力的组长

小组长应具备以下条件: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很强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②很强的口头表达能力;③学习成绩良好以上: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服务同学的意识。小组长不一定是组内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却一定是各方面能力最强的学生。教师不仅要善于发现具备这些能力的学生,而且应该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

每个小组还可以设数个学科组长。学科组长根据自己的意愿或老师的挑选担任,这样可以增强小组成员参与小组、管理小组的意识,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2、给组员编一个相应的代号

按照一定的标准分好小组之后,再按照学生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进行编号(但应特别注意策略,以下做法要谨慎从事,不要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全班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代码,并且每组学业水平处于同一层次的学生代码相同。例如可以将小组成员划分为AABBCC三个层次,每个同学的代码便是AlA2BlB2ClC2。这样既便于组长分工,小组内成员按一定的序号发言、交流、讨论,或者按一定的方式合作;又便于教师抽查——指定同一层次的学生代表小组发言,并给予及时评价,使个人承担一定的小组责任,促使小组成员将焦点集中到互教互助上来。

(三)小组文化建设

1.由组长组织成员讨论制定有特色的组名、组训、组规、口号、组徽、组歌。在制定时应突出文化主题,依据学校文化主题或班级文化主题,引领学生打造团队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以激励每一个成员。

2. 共同确定小组目标,并根据班规制定组规,从自学、讨论、展示、学习纪律、目标达成等方面制定出基本的规范要求,让同学自我管理、自我约束。

3. 每周由组长负责组织一次形式多样的小组活动,如小组成员会、座谈、游戏、比赛等,以和谐组员间的关系,增强小组凝聚力,形成团结向上、勤于钻研、积极进取的组风。

(四)小组综合培训

1.组长培训

小组长的培训非常重要,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⑴明确小组长的职责和作用。提高小组长在学习小组中有关在小组管理、指导、组织、协调、检查、评价等方面的能力;

①小组长要团结同学、帮助同学、组织同学,打造积极向上的小组学习团队,勇敢地担当起学习小组的领头羊角色。

②掌握好组内同学自主、合作、探究、讨论和展示的进程,做好组织分工,明确任务目标,确保每个学习段的学习活动有序进行。

③建立起针对每个成员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的评价机制,定期公布、总结,以督促小组成员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④经常反思小组中存在的问题,定期开展小组活动,研究解决问题,积极向老师建言献策。

)负责维持本组课堂学习秩序和课外纪律纪律等。

⑵系统培训小组长。训涉及如何做好组员的思想工作,如何营造小组的学习氛围,如何提高小组的学习成绩,如何落实小组的帮扶机制,如何处理与组员问的关系,如何对组员进行评价,如何与家长和老师沟通和如何开展小组活动等。

⑶帮助行政小组长培养各学科组长。在某些学科上让学科成绩优秀的同学担任学科组长。这样既能给行政小组长减负,又能带动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工作的需要,随时召集学科组长及学习班长开会,了解本学科教学中的问题,探讨解决办法。

⑷定期召开学习组长会议,洞悉他们在思想、学习和管理中遇到的困难并及时予以解决;

⑸力所能及地为小组长创设更好的学习环境,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和学习资源。

⑹对小组长的工作要适时地给予肯定、表扬或激励,使他们体会到心理满足、荣耀感,激发他们更加尽心尽力地工作。。

2.组员培训

⑴在全体学生中树立“帮助别人就是提高自己”的合作学习观念。

⑵关注学困生的表现。在学习态度、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等方面给予针对性的培训指导。对待学困生的展示,多关注过程,少关注问题结果的对与错。给学习困难的同学更多的学习、答题、汇报、展示的机会。对他们的每一点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扬,即使答错了也要肯定他们的精神,一点一点的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让他们勇于参加到小组的学习和探讨中来。

⑶采取捆绑式评价。由过去关注学生个体的评价转为关注小组整体性评价。在学习和常规管理的每个环节,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个人的成绩通常放在组内评价。个人的成绩不再凸现,而是以小组为单位评价优劣和好坏,包括课堂上的表现、班级纪律、学习成绩等等方面,让学生明白,个人的表现再好,成绩再优秀不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目标产。旨在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督促学生在小组内开展互助,提高小组整体水平。

⑷在班级和学校范围内,大力开展集体主义教育和团队精神教育,优秀学习小组的评选可以扩展到全学校的范围,营造小组问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为班级工作营造更大的舆论空间。

3.常规培训。

比如如何开展小组独学、对学、群学、展示、互动、反馈与评价、导学案使用及整理学案等高效课堂常规学习行为。限于篇幅,这里不作详述。

三、学习小组评价

坚持以小组总体成绩捆绑作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原则。

1.综合性评价。

从评价时间上来讲,可以体现堂堂评、日日评、周周评、月月评;

从评价对象上来讲,可以体现对组员的评价、对小组的评价;

从评价内容上来讲,可以评价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专项。

从评价的主体来讲,可以是教师评价,可以是学生自评,可以是生生互评。

评价最终要产生价值:可以据此评选出最佳小组长、最佳组员、最佳记录员、最佳协调员、最佳评价员、最佳监督员、质疑之星、展示之星、自学之星、对子帮扶之星、合作之星等等。

值得说明的是,课堂评价具有阶段性、针对性、层次性、灵活性等特征。不同阶段,评价的重心应有所不同,有所侧重。

2.激励性评价。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性评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但同时也要避免虚情假意、流于形式的“满堂夸”。

3.即时性评价。即时性评价具有评价及时、方式灵活、操作简练、针对性强、形式多样等特点。在高效课堂上,即时性评价可以是教师评价,也可以体现在生生互评上。即时性评价贯穿于整个课堂,随时起到导向性、激励性的作用;

 4.其他形式评价。比如等级式评价、学生成长档案袋、学业发展报告等长效性评价行为。

 

 

 

【《中国教育报》如何创建高质量课堂之五·学习小组】

 

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可靠依托

当下,学习小组已经成为课堂中普遍的组织形式。那么,对于小组,到底该如何运用?

 

【学校案例】

提高小组合作效率重要的一条就是加强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研究,包括小组的组建、小组的有效运用、小组作用的发挥和小组的评价等——

 

学习小组是高效课堂的灵魂

■代红娜

在高效课堂模式下,学习的最小单位不再是学生,而是小组。我校课堂教学改革把小组建设作为高效课堂的重要突破口,试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力量激发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小组合作效率重要的一条就是加强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研究,包括小组的组建、小组的有效运用、小组作用的发挥和小组的评价等。

组建学习小组的原则与方法

我校的学习小组是在班主任召开学科教师会的基础上,对班内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行为习惯、家庭情况等逐项分析之后建立的。小组的组建原则包括男女生比例分配适中、学生的性格搭配与互补、优势学科与弱势学科的结合、座位安排的合理等。学习小组通常由68名同学组成,以54人的班级规模构建6人合作小组的操作程序为例,全班可以组成9个合作小组。

首先从全班同学中挑选出9名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性格外向、在同学中威望较高的学生担任每组的组长;然后按照学习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分别将学生编排到每组,每组6人,并从组长到组员依次编号(1-6);最后由班主任与各科教师统一协调,根据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结构进行组间平行微调。

要使合作学习小组能够正常运行,合作富有成效,则必须做好以下几件事:评选出得力的小组长、创设组名、形成组训、制定目标。小组讨论制定本学习小组的阶段目标和长期奋斗目标,包括在遵规守纪、行为习惯、预习效果、课堂展示、学习成绩等方面预期达到的目标,以及在团队中预期要达到的水平。

小组交流的有效运用

小组交流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课堂教学中我们的小组交流可分为3种:以解决疑难问题、突破难点为目的的小组讨论;以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案的交流为内容的小组讨论;分工协作后的成果收集审议的小组讨论。小组交流的形式包括:一对一式、一分为二式、集中式、个别学生讲析式、组长提问式等。

小组交流的组织形式可以由“教师搭台教师唱”的单一舞台型走向“师生搭台师生唱”的小组合作型。当然最理想的境界就是“学生搭台学生唱”。为了动员全员参与,我要求小组长在每次交流时,都先由小组里学习相对弱一点的6号同学开始表达见解,然后由5号、4号质疑或补充,较强的其他成员再解疑、补充,最后由组长进行总结。

小组交流容易存在的问题

流于形式,没有讨论和解决实质问题。这种情况解决的办法是:小组交流要就实质问题进行讨论,如本节课重点的内容、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没能解决的问题等都可以作为交流内容;小组交流要有方式,如一对一式、一分为二式、集中式、讲析式等,根据不同学科和不同问题采用不同的交流形式;小组交流要有时间限制,要是没有时间限制的话,课堂就会混乱,时间就会白白溜走,完不成教学任务。

个别学生不参与。这个情况的产生有两种原因:一种是自己能基本学会,不想和其他同学交流,没有合作意识,认为交流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对于这样的学生,小组长要引导他,慢慢影响他,让他逐渐融入其中。如果引导之后仍无改观,那就需要老师出面做工作了。另一种情况就是学不会,因自卑而不敢交流。对于这样的学生,组员要主动帮扶、教师要重点指导,让他学有所成。在提问展示环节给他展示自己的机会并鼓励赞赏他,让他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最终打消他的自卑心理,这个问题的前提在发现、关键在解决。

个别活跃,其他被动。组长要合理安排,使组员都有机会发言,可以采用一对一方式,然后指定说出自己的看法。

一放就乱。老师要加强巡视,在交流完后表扬那些秩序好的小组,增强各小组的荣誉感。对那些说闲话的同学,批评的时候一定要说影响了本组的交流和荣誉。

深入小组中间。全面掌握每个小组交流进度与效果并进行个别辅导,点拨瓶颈问题,并且密切关注秩序。对于学生错误的地方要指出来,或启发或点拨,让他们认识自己的错误。

必须就交流问题提问展示。学生用心交流、认真活动,就是为了能在展示的时候一显英姿,但是往往在很多情况下老师会忘记设计提问展示环节。学生总是白忙活,就不会再认真的去交流去活动。小组交流教学的过程,让学生分享学习成果,知道学会了什么,需要再学什么。小组交流是脉,是自主学习和提问展示之间的桥梁。

小组合作学习的突出优点

小组合作学习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以下是我在实践过程中的几点收获:

小组合作学习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小组合作学习更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小组以均衡调配为前提,使各小组的优生、中等生、后进生合理搭配,学生程度达到基本平衡。在学习任务下达后,按各自的能力与专长分工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强化了学生对学习的责任感,和对组员学习进展的关心。

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较为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师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相互活动多边进行,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形成相同问题的不同答案,学习环境更为宽松,自主发挥的空间更为广阔,另外,在小组的交流学习中,同伴之间相互帮助,动手实践,在实践中发现、探究,提高了学习兴趣,通过满足学生的各种内在需要,激励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并能使他们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小组中的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从而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最终达到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的目标,进而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

高效课堂强调的就是学生合作学习的高效,要让学生真的动起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关键在于学习小组的合作,因此,建设、培训好一个学习小组,也就把握住了高效课堂的灵魂。(作者系河北省邢台市威县人才学校教师)

 

【校长观点】

评价是小组保持活力的关键

   

“总的原则是小组能掌控的才能纳入小组评价内容之中,不能把那些和小组活动不相干的校园甚至校外的学生个体生活都纳入小组评价之中”

■耿华武

小组活动是近年来课堂改革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我们也一直深入研究。

小组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在课堂上以班级内的各小组为依托,通过各种活动形式,师生在一定时间内共同完成教学目标。小组活动是对传统课堂最根本的改革,由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变为学生“独学、对学、群学”,由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变为全员参与、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人人是老师,处处是讲台”,提高了教学效果。

给学生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机会,提高了课堂效率。全班同学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相当一部分疑难,可以在第一时间通过小组活动得到解决,这是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望其项背的。

给学生取长补短、个性展示的舞台,调动了课堂的积极性。由于小组活动形式多样,赋予学生尽情发挥的可能,通过各成员之间淋漓尽致的展示,互相补充、整合、升华,学生们在激情中学习,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共同探讨的好习惯。

给学生巩固知识、温故知新的平台,强化了学习效果。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自学或其他途径刚刚获得的新知识、新信息,在小组活动中互相传递、共同检验,不仅夯实了已学的基础,并且丰富完善了已有信息,同时成员之间在交流时还不时碰撞出火花。

给学生创造成功、享受快乐的空间,培养了学习兴趣。人人都想展示自我从而获得自身价值的认可,享受成功的愉悦,由于小组活动的全员参与,使同学们享受成功的机会多起来。

小组活动意义深远

提高自信,培养了自主能动性。在小组活动中,通过组内的展示交流合作,学生从中得到了语言上的锻炼,每一次的成功让他们自信倍增,能在各种场合发言不怯场,谈吐自然,充满自信。通过自我探究对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擅长沟通,提高了交流合作能力。在沟通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合作能力是当今社会必备的素质之一,而小组活动的开展恰恰在这方面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提高了学生走入社会的适应性。

全员参与,提高了全体同学的全面素质。小组活动强调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都从中受益,能力得到锻炼。

组间竞争,打造了集体荣誉观念。小组是最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的基本集体,由于在课堂中处处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学生个体行为效果时时与小组的荣誉相关联,学生的集体观念得到加强,对本小组负责的责任感、荣誉感在短时间内就能树立,学生的责任心集体荣誉感逐渐强化。

评价确保小组活力

小组活动的积极作用如此突出,如何让小组长期充满活力就变得至关重要,对小组科学的评价机制则是推动小组活动的润滑剂。

小组科学的建构是实现科学评价的前提。目前各地对小组的构建原则都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是在进行大量小组活动实践之后,利于各组积极竞争的一个构建小组的基本要求。需要专门指出的一点是,各小组由于在一段时间之后会产生变化,当组间不能符合“同质”的时候,应适时调整。

评价内容既要全面又要科学。经调查发现,各地小组活动的评价都是经过了由课内向课外的发展,也就是一开始对各小组的评价仅限于课堂表现,后逐渐延伸到作业完成、生活习惯、日常规范等。对此,应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定,总的原则是小组能掌控的才能纳入小组评价内容之中,不能把那些和小组活动不相干的校园甚至校外的学生个体生活都纳入小组评价之中。

评价对象既面对小组,又要落实到学生个人。比如我校在课堂中对小组的评价,哪个小组活动进行得好,首先要明确是哪些同学在哪些方面表现突出,然后明确给本小组加多少分数。这样既激励了具体同学,又激励了小组整体。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不仅要关注到优秀生的出色表现,更要关注到后进生的进步。

评价既要注重课堂知识又要注重整体规范。评价要针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比如某同学展示过程中尽管出现了知识性的错误,没有完成目标,但是落落大方,语言得体,也要进行肯定。

评价方式、激励手段要多样。要专门研究赞赏鼓励语言的适切性,对教师也要不断培训,评价方式要对准学生的兴奋点。激励小组的手段要精神物质齐头并进,橱窗展示合影、颁发奖状、奖杯、奖品、网站展示、公开表扬,等等,动用一切校园资源让学生时时处处感觉到小组给自己带来的成功喜悦。

小组活动评价机制是小组保持长期活力的关键,是小组活动的推动力,是小组活动得以生存发展的源泉,要作为小组活动的重中之重来抓。(作者系河北省威县赵庄人才学校校长)

 

【教师体会】

给学生一块责任田他们会还你一个秋天

■王晓莉

 

现在我们的课堂里,学生都是6人或8人围桌而坐,教师的黑板变成了6-8块组板,学生时而在组板前娓娓展讲,时而在组板上写下并不很漂亮的板书,我把这里称为学生的合作责任田。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改倡导的新型学习方式得到有效落实后,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生了明显变化。

学生的眼睛“亮”了。教师讲授的单一教学方式,会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和身体疲劳,被动接受泯灭了孩子求知的兴趣和创新的能力。合作学习建立在自主学习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激发,在与他人的协商、交流、合作中找回了自尊,体验到了获得知识的幸福快乐。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是个体成长发展较高层次动机,这一需要的满足将决定个体人格发展的境界和程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行为方式多起来,兴趣高起来了,眼睛亮起来了。

学生的大脑“活”了。教师讲授过程中,学生得到的大多是直接的正确答案,合作学习中,学生用眼睛去观察,用大脑去思考,这个过程不一定是一帆风顺,可正是在走进误区、寻找出路的迂回过程中,培养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一个潜能生展讲成功了一道并不很难的习题,当一名优秀生展讲时处处是重点、句句都精到时,这种快乐是无与伦比的。

学生的双手“巧”了。合作的智慧是无穷的,当学生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突破重难点后,他们的表达方式绝不仅仅限于平铺直叙。面对语文课上《背影》中车站送别的场面,学生们自制了简单的棉袍、马褂、黑布小帽,用桌子代替较高的月台,“父亲”那蹒跚的步态、艰难的动作留给学生的哪里仅仅是几个动词的把握,一个片段的背诵!那种舐犊情深被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在数学课《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学习中,学生自制的课件在白板上生动再现。

小组合作,利用教学过程的互动性来促进学习,将个体间的差异当作一种教学资源,达到了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协同发展的目的,高效完成了教学任务,实现了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质量的综合提高。摒弃教师讲授的单一方式,让学生“我的学习我作主”,在自己的学习责任田中合作付出,他们收获的定是一个硕果累累的秋天。(作者系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平庄中学教师)

 

【专家观点】

学习小组改变课堂“基因”

■韩立福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代国际教育改革背景下的一种新潮流和新思维,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所接受。在班级授课制视野下,主要采取舞台式教学组织形式,主要特征如下:其一,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是教师“我对您”的讲授、指导和管理形式;其二,在师生关系上是单向的或双向的、“上对下”的封闭式关系;其三,在教学关系上是“一对多”的大一统的教学方式;其四,课堂逐步变成一种“官本位”,教师往往像“领导”,学生学习逐渐变得被动,最终导致的结果是课堂教学失真,甚至低效。在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不会合作,善于单打独斗,即使是能够考出高分,但是缺乏创新思维、终身学习意识和创造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教育进步的表现,也是今后课堂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呈现了以下特征:一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小组之间能建立起双向或者多元的对话关系,通过多元对话来解决问题,实现学习目标;二是在物质环境、精神关系上呈现开放、民主、合作的人文关系,能营造出自主、温馨的学习氛围;三是能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与合作,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学习共同体中的“平等”关系;四是在学习方式上以平等、互助的团队学习为基础,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所追求的是真实、高效的合作学习,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它绝非只是教室里桌椅摆放形式的改变,而是对舞台式教学组织形式的超越;它不仅能推动教学方式的转型,更是在改变人才的培养模式;它不仅是课堂教学文化的变革,更是改变课堂教学的内涵性“基因”。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建立精神家园。建立合作学习机制,搭建合作学习平台,把小组建设成充满温馨的学习之家。教师鼓励他们合作学习,相互帮助,相互成长,创建民主、自主、和谐的合作学习氛围,这有助于学生之间相互信赖、相互支持与相互促进。通过各小组的共同努力,使整个班级都变成温馨的学习“大家庭”,经历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更容易养成尊重他人、会交往合作和开朗的性格。

丰富学生情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在组内自由交流、大胆对话,不仅可以解决学习上的困惑和问题,而且,也可以把自己情绪的变化、交往的困难、以及师生之间难以沟通的事情与其他同学交流。情绪得到释放,想法得到交流,道理得以明了。在以往的传递型课堂上,学生之间讲话,往往被认为是“捣乱”、“干扰”或“小动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为实现小组学习目标,为解决小组生成问题,学生之间建立对话关系,不仅在单位时间内解决了问题,又增进了同学的友谊,促进了学生的情感发展。

提高学业成就。“合作精神让一个班级变得更加团结,变成一个温馨而且令人向往的地方。当学生喜欢自己的班级时,他们会学得更多”。这句话非常有道理,当学生有了合作精神,班级变得团结,学生都喜欢集体,就自然而然喜欢学习。如果学生从心理上恐惧和厌恶班级,他们就想远离、逃避班级和教师。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共同愿景和共同目标的学习,组内成员各负其责,人人都是学科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为实现学科学习任务,人人都要负起责任和义务。在组内自然要形成相互信赖、相互帮助、相互评价、相互促进的学习风气。于是,在成员的鼓励和指导下,人人都喜欢学习,人人学会合作学习,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合作使问题得以解决。久而久之,学生之间差异会逐步缩小,学业成绩就会大面积提高。

培养社会能力。小组合作学习使整个班级教学、班级管理、班级文化发生重大变化。为了实现班级的学习目标,各组间都要自觉、主动交往和合作,培养了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如组间的展示交流,使人人都能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思考能力、思辨能力都会得到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了合作交往,为学生成人后的社会化能力奠定了社会和心理基础。

目前,有许多学校都在积极尝试和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努力建设小组合作学习机制,但是,在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教师观念落后和角色调整不到位;小组合作学习机制创建策略缺乏科学性;保障技术、导学策略与小组合作学习不匹配;小组合作学习实现持续发展机制不完善。这些问题将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这些问题也严重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实施。(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中国教育报》2012884

 

黄梅县育才实验学校高效课堂自主体验式导学案

姓名:                         学校:                                日期:               

【研修专题】高效课堂小组建设

【研修目标】 1、认识学习小组对高效课堂的意义;2、明确学习小组建立、建设的一般原则及方法;3、体验小组评价的操作方法。

【研修流程】定向导学·互动展示         

研修流程

自研自探环节

互动合作环节

展示提升·质疑评价环节

随堂笔记

自学指导

内容·学法·时间

互动策略

内容·形式·时间

展示方案

内容·形式·时间

成果记录·知识生成

初读·整体把握

初读《高效课堂小组建设》教材

整体感知教材的内容与脉络、知识的框架与结构。

【用红笔在教材上自主标记】

1、小对子:

对子之间相互检查随堂笔记,根据书写、内容等给出等级评价并进行简单的文字评价。

 

2、互助组:

交流重点问题及各自的疑惑,以下这些问题可能是讨论的要点:

I、怎样进行高效的小组划分?

II、怎样进行有效的小组培训?

III、怎样用小组评价推动课堂的学习?

 

3、共同体:

1)抽签,明确本组的展示单元

2)组内就展示内容达成一致,商讨展示方案,做好展示的组员分工,组内进行展示的预演。

时间:20分钟

 

展示单元一:

学习小组的建立

1、谈谈你对建立学习小组重要性的理解。

2、情境再现学习小组的建立过程

 

 

 

展示单元二:

小组的文化建设

结合小组文化建设内容,思考如何创建与高效课堂相匹配的文化?

 

 

展示单元三:

小组综合性培训

情景再现小组综合培训应该如何进行,有哪些流程、措施与方法?

 

展示单元四:

学习小组的评价

如果我将要使用高效课堂的模式进行学习,请结合实际思考应该如何创建小组评价体系?

 

时间:50分钟

 

 

 

学习小组的建立

 

 

学习小组的建设

 

 

学习小组的评价

 

 

比比谁的最有创意

在以后的课堂学习中,怎样创建与高效课堂相匹配的小组文化?

 

 

    对子间等级评定:           (五星评定)

对子间文字评价:                                 

                                                  

品读·自我探究

※品读学习材料中的具体内容,想一想:

学习小组是怎样建立、建设的?为什么要这样操作?

学习小组有哪些评价策略,它们各有什么价值?

【重点内容请记录在随堂笔记处】

悟读·

自我建构

※结合你的实际,自主思考并解决下面的问题:

在以后的课堂学习中,怎样创建与高效课堂相匹配的小组文化?

【请将你的设计记录在随堂笔记处,比比谁的最有创意】

时间: 30分钟

当堂反馈:反思今天下午的学习,谈谈你的收获。

  小组建立与建设”  自研材料

 

学习小组建立

(一)学习小组概念及内涵

学习小组是以班级内异质分组为基本形式的学习共同体。是高效课堂上最基本的学习形式,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通常通过小组来组织完成,课堂教学双边活动的开展也主要通过小组学习来开展,所以小组学习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推进中显得尤为重要。

(二)学习小组划分

1.划分原则:本着“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同质结对,异质帮扶”的基本原则对全班学生进行学习小组划分。“组间同质”体现了小组学习的均衡发展,也为公平公正竞争奠定了基础,“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同质结对”是指在组内实行同层次学生结对,便于开展“对学”,“对子帮扶”体现了分层学习、梯度推进中学生个体间的有效合作和友好互助。

2.划分依据:按照认知水平、智力水平、学生性别、性格特点、习惯爱好、家庭背景等将全班同学划分为四至六个小组,每个小组就相当于全班的缩影或者截面,成了一个“小班”。更有利于分层教学,分层学习,分层训练,培优辅弱,整体推进。

3.小组划分具体操作办法:

小组划分参考案例:六步分组法

首先是“荐”。可以采取自荐或他荐的形式,推荐出学习组长候选人,候选人不少于小组数的二倍。

第二步是“演”。候选人以“假如我是班干部、组长”作为主题,发表演讲。

第三步是“定”。 确定的办法通常有两种。一是正副组长搭配式。正组长的主要职责侧重于学习管理,副组长的职责主要侧重于行为、卫生、生活等常规管理。二是正组长与学科组长搭配式。正组长总体负责,学科组长具体负责本学科的学习。这种方式扩大了学生参与管理的面,对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和强化责任心大有裨益。

第四步是“分”。召集正副组长,对组员进行分配。可按“S”型安排,然后均分到各个小组。这一点类似于学校里分平行班的做法。

第五步是“调”,学生分配后往往要作适当微调。如男女生的比例,科目的平衡,学科的搭配,性格的差异,学生能力的差异。

第六步是“排”。各小组把各组的组员召集起来进行小组内排位。常常是中间是弱势学生,左右两边是中等生和优等生,同等层次的学生对坐,这样便于学生之间的对学和结对帮扶。

 

学习小组建设

(一)小组文化建设

1.由组长组织成员讨论制定有特色的组名、组训、组规、口号、组徽、组歌。在制定时应突出文化主题,依据学校文化主题或班级文化主题,引领学生打造团队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2.根据班规制定组规,从自学、讨论、展示、学习纪律、目标达成等方面制定出基本的规范要求,确保每个同学都能明确每个环节具体做法。

3. 每周由组长负责组织一次形式多样的小组活动。和谐组员间的关系,增强小组凝聚力,形成团结向上、勤于钻研、积极进取的组风。

4.班组课程的构建。比如高效课堂下的班级管理、小组学习、合作交流、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等等。

(二)小组综合培训

1.组长培训

小组长的培训非常重要,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⑴明确小组长的职责和作用。提高小组长在学习小组中有关在小组管理、指导、组织、协调、检查、评价等方面的能力;

⑵定期召开学习组长会议,洞悉他们在思想、学习和管理中遇到的困难并及时予以解决;

⑶力所能及地为小组长创设更好的学习环境,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和学习资源。

⑷对小组长的工作要适时地给予肯定、表扬或激励。

2.组员培训

⑴在全体学生中树立“帮助别人就是提高自己”的合作学习观念。

⑵关注学困生的表现。在学习态度、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等方面给予针对性的培训指导。对待学困生的展示,多关注过程,少关注问题结果的对与错。

⑶采取捆绑式评价。由过去关注学生个体的评价转为关注小组整体性评价。在学习和常规管理的每个环节,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个人的成绩通常放在组内评价。旨在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督促学生在小组内开展互助,提高小组整体水平。

⑷在班级和学校范围内,大力开展集体主义教育和团队精神教育,优秀学习小组的评选可以扩展到全学校的范围,为班级工作营造更大的舆论空间。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更好的办法,需要老师们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和不断总结。

3.常规培训。

比如如何开展小组独学、对学、群学、展示、互动、反馈与评价、导学案使用及整理学案等高效课堂常规学习行为。限于篇幅,这里不作详述。

学习小组评价

1.综合性评价。

从评价时间上来讲,可以体现堂堂评、日日评、周周评、月月评;

从评价对象上来讲,可以体现对组员的评价、对小组的评价;

从评价内容上来讲,可以评价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专项。

从评价的主体来讲,可以是教师评价,可以是学生自评,可以是生生互评。

评价最终要产生价值:可以据此评选出最佳小组长、最佳组员、最佳记录员、最佳协调员、最佳评价员、最佳监督员、质疑之星、展示之星、自学之星、对子帮扶之星、合作之星等等。

值得说明的是,课堂评价具有阶段性、针对性、层次性、灵活性等特征。不同阶段,评价的重心应有所不同,有所侧重。

2.激励性评价。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性评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但同时也要避免虚情假意、流于形式的“满堂夸”。

3.即时性评价。即时性评价具有评价及时、方式灵活、操作简练、针对性强、形式多样等特点。在高效课堂上,即时性评价可以是教师评价,也可以体现在生生互评上。即时性评价贯穿于整个课堂,随时起到导向性、激励性的作用;

 4.其他形式评价。比如等级式评价、学生成长档案袋、学业发展报告等长效性评价行为。

 

学生新组织

 

在传统教育中,学生组织以班级为单位,能够有效完成教师下达的各种指令,但其弊端也显而易见。随着课改理念的深入,新型学生组织越来越被重视,它不仅在课堂上发挥效用,更进一步走向学生的生活,走向制度化、社会化,在潜移默化中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

  ■嘉宾

  张卓玉(山西省教育厅副厅长)

  张同祥(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南望山小学校长)

  辛得银(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梅森学校副校长)

  ■主持 金锐

 1 没有新组织就没有新教育

  中国教师报:为什么要成立学生学习小组?这种组织在课堂上会发挥出怎样的效果?

  

  张卓玉:新的学生组织的出现是教育变革的重点。在传统课堂中,学生组织的基本单位是班级。班级制的特点是:统一时间、统一内容、统一地点、统一进度、统一标准。为了满足这些统一,唯一的办法就是:教师统一讲授。可以说,如果没有新的学生组织,满堂灌就会继续存在,学生就很难成为学习的主人,教育也很难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学习小组是学生新组织的代表。首先,学习小组的围坐形式取代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排坐形式,学习的基本单位既不是个体的学生,也不是整体的班级,而是学生的新组织——学习小组。学习小组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场,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是主角,都在参与,都能分享。这一切都是传统课堂的组织形式难以实现的。

  其次,学习小组促使课堂发生了颠倒现象——自主学习在前,集体学习在后。学习的起点再不是教师的讲解,而是课前的小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新组织起着调动、激励、帮扶、督查等作用。这是一种机制的保障。

  最后,学习小组让展示成为了重要的学习形式,直接关系到学习任务能否完成、学习质量能否提升。新组织的水平决定着课堂的整体水平。

  可以说,没有班级制,就没有现代学校;而没有新的学生组织,就没有新的教育模式。

  辛得银:传统教学中,学生在一个班级中上课,无论是上课还是管理,中心都是教师。可以说,班级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组织。但是,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所以有必要建立一种新组织,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高效课堂的学习小组就是这样一种学生组织。在课堂上,教师的角色变为观察者、激励者,而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在学习小组中,学生有自己的空间,可以自己选择学习的方式、进度,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这样的课堂,才是学习的课堂,才是学生做主的课堂。

  张同祥:学生新组织的建立是秉承以学为本,顺学而导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成长的需求,为学生的人际交往、自我肯定等方面提供了充分的体验情境。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学习小组,会倾听、会表达、会展示、会质疑,展现出课堂学习的主动之美、表达之美和发现之美。

 2 管理机制与文化建设

  中国教师报:应该如何建设学生组织,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辛得银:建立学生组织的关键是小组文化和组员分工。

  小组文化象征着学生共同的精神和追求,良好的小组文化可以有效地提升组员的凝聚力。小组文化的内容主要包括组名、组训、组歌、组徽、小组口号、小组公约等。在建设小组文化的过程中,切忌教师指定组长负责,而是应该发挥每个成员的作用,让他们参与到小组建设当中。不然,小组成员冷眼旁观,小组文化形同虚设,这其实成了变相的专制,与学生新组织人人参与,人人负责的宗旨背道而驰。

  组员分工是小组良好运转的关键。一个小组中,组长是核心、是灵魂,他需要拥有出色的领导能力、沟通能力,还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小组的行为模范、精神领袖。然而,小组长职责重大并非意味着其他成员就可以游离于小组之外。实际上,每个成员都是小组不可或缺的,只有让他们承担责任、发挥作用,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才能将他们更好地凝聚在一起。

  一般来说,常见的组员分工有学科负责人、纪律委员、宣传委员、报告记录员等。每个小组应该在组长的领导下,通过民主决议,将小组的权利与责任分配给每名组员,保证人人有事做,人人负责任

  张同祥:构建小组文化要建立秩序意识。课改初始,小组建设主要是建构组名、口号、组规等显性文化,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化,应该更加注重小组隐性文化的打造。

  要选拔得力的组长,定期开展全员培训。同时,还应该鼓励各小组设定成员职责,增强每个成员的责任意识。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可以竞选一至两个小组岗位,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拥有体验和感悟的机会。

  张卓玉:学生新组织的成功与否,管理与机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新组织的管理与机制建设。

  第一,小组应该是自组织而非他组织,应该充分体现自治原则,在尊重每一个成员权利与尊严的原则下,形成自己的组织机构,按照规则选举小组长,规定小组长的权利和责任。

  第二,小组要根据各种活动的需要,逐渐形成自己的议事规则、行动规则:要确保每个成员都有参与表达的机会;确保在有分歧的情况下能够顺利做出最后的选择和决策;确保既能发挥优秀组员的影响力,又能避免一言堂的现象;等等。

  第三,小组应该逐渐形成自己的评价机制,通过制度化的反思与评估,发挥小组的自我修复功能,帮助小组进行调整与改进。

  第四,保持开放性是小组的生命力所在。班级中各个小组的交流合作,甚至跨班级、跨年级的交流合作,都能体现小组的开放性。

  3让学生组织走出教室

  中国教师报:从教室延伸到校园、从校内延伸到校外,如何更好地发挥学生组织的作用?

    张同祥:建立学生新组织,旨在通过组织成员的共同经历,达到和谐互动、共同成长的目的。所以,新组织的活动范围不会仅仅局限于教室之中,更会延伸到校园中、生活中,新组织的合作形式、角色特点,也会因地点的变化而丰富多彩。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学生获得相互沟通的渠道越来越宽。学校可以设立班级网络平台、班级博客、班级QQ群等交流平台,为学生之间的沟通提供可能。在这里,生活、学习、思想,都可以成为谈论的话题,这是学生组织的一种新形式。

  张卓玉:学生新组织让学生的学习范围大大超出了教室。在课前与课后,学生都可以依托新组织进行学习。教室以外,班级的组织作用几乎不复存在,而新组织则可以延伸到一切可能开展学习活动的地方。正是学生的新组织,保证了学生的课外学习效果。

  有的学校还会在校园里为学生组织提供教室外交流的小平台、小范围、小花园、小广场等,让学生将学习从教室延伸到校园。

  除了学习,新组织也让学生的生活更加丰富。以团队为单位,学生会进行地理考察、社区服务等活动,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开阔眼界、认识社会。

  辛得银:现在,有很多学校只发挥了学生组织在课堂中的作用。实际上,学生组织不应该仅仅局限在课堂上,更应该拓展到校园中、社会中。只有将团队日常化、生活化,团队的精神和理念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锻炼他们的各方面能力。

  以学校管理为例,学生组织可以在宿舍管理、卫生管理、纪律管理、餐饮管理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学校不妨进一步放手,减少那些常规的检查、管理行为,甚至干脆取消这些机构,将一切都交给学生。

  学校可以将校园划分为若干个区域,由各个小组分别认领各自的管理区域。那么,如果在这个区域中出现了卫生问题或纪律问题,就由该区域的负责小组进行处理。同时,引起问题的个人,也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在这种双重管理制度下,学生会约束自己的行为,努力不给自己的团队拖后腿。而学生的自治管理相对于教师管理,不但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让管理的过程更加人性化,也更加贴近学生。

  4 学生组织的制度化与社会化

  中国教师报:从适应社会和建设制度的层面,学生组织能发挥哪些作用?

  

  张同祥:学生新组织是新型社会的雏形,它建立了一种制度,让学生接触社会、体验社会,并初步锻炼社会工作中的一些基本技能。

  社会中有各种各样的人,这一点在学生组织中也会有所体现。每个组织中,学生的性格、爱好、学习等方面各有差异。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团队,团队规则必不可少。而规则的制定,不应该是教师的硬性规定,而应该将这个权利交还给组织中的成员,由他们自己制定。

  由于学生个体存在差异,在学生组织中,可能会产生矛盾与冲突。这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寻找化解冲突、解决矛盾的方法,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当学生能够较好地处理组织中的矛盾与冲突后,他们将获得归属感与秩序感,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是他们将来步入社会后的一笔宝贵财富。

  张卓玉:学生新组织的出现,是以人为本思想在教育中的集中体现。社会发展的趋势之一就是人的组织化,组建组织、参与组织、依靠组织、改进组织,是人基本的成长、发展、生存方式。学生新组织培养了学生多个方面的能力,便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

  培养自治精神。自治精神的核心是自我负责、自我治理、自我担当。新组织会为学生创造学习自治的途径:让学生去选举,让学生去制定学习方案,让学生去组织活动,让学生去自我评价……通过新组织的锻炼,学生会把自治精神和自治能力带到以后的社会生活中。

  培养团队精神。新组织的团队精神在于,帮助学生建立一种意识,培养一种精神:如何构建组织,如何确立目标,如何管理团队,如何打造文化。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会相互关心、相互帮扶,珍惜团队的荣誉;还会学会退让、学会放弃,学会在适当的时候做领袖,在适当的时候做配角。

  培养开放精神。新组织会为学生营造竞相参与、竞相表达的环境,实现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与碰撞,让他们相互倾听、启迪、欣赏、补充、完善、帮扶、关照。在学习阶段,新组织应该让学生尽可能地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在教室、在校园、在家庭、在社区,都可以发挥小组的作用,让学生碰撞意见、交流思想,获得更快更好的成长。

  辛得银:学生应该成为学校的主人,应该参与学校的制度建设。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拥有真正的公民意识。所以,学生组织应该在这方面发挥作用。在制度化方面,学生会民主选举自己组织的负责人,会讨论面临的一系列现象和问题,会进行民主协商、民主决策,会制定自己的规章、制度、公约,等等。从管理团队,到管理班级,再到管理学校,都体现出学生做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也培养了学生民主、合作、团结的精神。在学生阶段,这些朴素的民主自治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和民主意识,而且会对他们未来参与民主法治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

  当下,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并非个别人之间的竞争,而是人才集体、人才团队之间的竞争。而决定这种竞争胜负的关键,则是信念与信仰。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他们身上所体现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是国家能否立于强国之列的关键。而学生的新组织,正是培养这些精神的关键。

  在新型学生组织中,学生会将自己视为团队中的成员,个人的表现会影响团队的发展,这就利于他们形成集体观念。而团队共同的目标、精神,则成为了学生的信念与信仰。在团队中,学生会相互帮助、相互监督、相互合作,由此不知不觉中锻炼出他们的团队精神,也为他们将来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组文化巡展

我的团队我的组

良好的团队文化是学生新组织建设的关键,可以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凝聚力,帮助他们找到共同的精神尺码。常规的团队文化包括组名、组训、组徽、组歌等,在此基础上,许多学生组织还会制定自己的组内公约、小组法律等,作为组员日常行为的标准。

梦想学队

王会娟

学队名:梦想学队

  学队口号:放飞梦想,我心飞扬

  队训:团结、合作、自学、自律

  在河南省宜阳县双语实验学校,班级中没有班长,而是依靠学队进行班级管理。学队是学生的民主自治机构,每个学队有6名学生,并由学队成员共同推举出学队长。班级中大部分的事情,都由学队通过民主协商来完成。

  “梦想学队是班级的6个学队之一,学队长是彭淑微,负责组织学队成员对学队的内部事务进行商议,并最终做出决定。几名成员中,陈玄玄负责卫生及男生宿舍工作,李欣雨负责餐厅纪律及女生宿舍工作,胡高猛负责数学学习兼学队记录员,曹佳豪负责语文学习,陈嘉琪负责英语学习兼学队成员反思管理。

  在教室的外墙上,可以清晰地看到梦想学队的文化建设板块——上面有学队名、学队口号、队训、学队公约、学队活动简报等内容。此外,还有梦想学队与其他学队进行竞赛的内容,涉及学习、纪律、卫生、生活等各个方面。

  在课堂上,学队成员会相互提醒、相互帮助、相互监督,负责某一学科学习的成员,还会带领其他学生对该学科进行全面的预习、复习、检测等工作。在团队的努力中,学习优秀的学生设定了更高的目标——除了让成绩更进一步外,还会帮助其他同学;而成绩一般的学生,也在努力学习,争取更大的进步。

  在学校的管理中,学队也会发挥自己的力量。有一次,学队长彭淑微告诉班主任,经过6名学队成员的共同商议,他们决定承包学校大门附近的卫生工作。陈玄玄解释说:我们发现学校大门外有人扔果皮纸屑,影响学校的美观。所以,我们学队决定承包学校大门附近的卫生,及时清理,维护学校形象。胡高猛则详细提供了学队的工作计划,负责反思管理的陈嘉琪则定期召开反思会,组织学队成员反思工作的经验与不足——当然,反思会中讨论的,远不止打扫卫生这一件事,而是将学队的日常学习、生活情况进行全方位的梳理和反思。

  在校外活动中,梦想学队利用课余时间,宣传环境卫生的重要性,还在消防日举办了一场消防倡议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写计划、做宣传等工作,都是大家共同完成的,梦想学队在学队长的带领下,在每个学队成员的分工合作中,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在学队的自主管理中,每个成员的自我约束和自我教育的效果越来越好,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学队的管理也越来越科学、合理,并形成了自己的学队制度与学队文化。

  (作者单位系河南省宜阳县双语实验学校)

 

 

火翼小组

王凤生

组名:火翼小组

  组训:不抛弃、不放弃

  组歌:《等待春天》

  口号:雄梦心间,烈火燎原

  河北省清河县挥公实验中学的火翼小组有完善的小组文化。他们的组名含义是:代表激情代表翅膀,每个人都会为自己的梦想插上一双如烈火燃烧般的翅膀;组训含义是:在追逐梦想的征程中,无论发生什么,都不会放弃自己对梦想与信仰的坚守;组歌含义是:春天代表着希望,春天来到的那一刻,就是实现梦想的那一天;口号含义是:每个人都在内心种下了一颗叫作梦想的种子,只要坚持,它必然会发芽、结果,梦想的光辉也必将照亮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火翼小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分工,具体安排如下——

  组长:王风生

  语文负责人:马瑞倩

  数学负责人:郭宝硕

  英语负责人:杨子盼

  理综负责人:焦英倩、田自鹏

  其中,组长需要关注每个组员的学习和生活状态,还要负责召开小组会议;各学科负责人则负责安排展示任务、反馈学习情况、帮助组员学习。

  在形成自己的小组文化和小组制度后,火翼小组开展了许多有意义的活动。活动的范围不限于课堂上,而是拓展到了校园内、社区中。今年5月,火翼小组就进行了考试成绩是否能作为衡量中学生成功与否的标准的课题研究,他们的分工如下——

  发起投票:郭宝硕

  搜集资料:马瑞倩、王风生

  街头采访:王风生、田自鹏、杨子盼、焦英倩

  整理报告:全体组员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如:投票数量不够、街头采访碰壁,等等。但是,火翼小组没有气馁,而是积极地寻找解决的办法——投票数量不够,负责发起投票的郭宝硕就通过家长的影响力,努力让更多人来参与投票;街头采访碰壁,组员十分失落时,组长王风生总是及时地激励大家……

  在每个成员的努力下,课题研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品尝了工作的艰辛,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体会了团队的力量,更近距离地接触、了解了社会——真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情!

  在这样的小组实践活动中,组长不仅仅是学生,更像是一个领导者,而小组的成员因信任与自觉而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小组建设因组内的合作与配合而显得更加完美!

  (作者单位系河北省清河县挥公实验中学)

 

 

非凡小组

韦晓丽

组名:非凡小组

  组训:我们争第一

  组徽:钻石之心

  组歌:《我相信》

  

  “非凡小组中共有6名成员,分工如下——

  组长:夏欣欣

  副组长:吴永奇、邢紫薇

  课堂点评:张震

  板书设计:何佳佳

  检查作业:邢紫薇

  批改作业:夏欣欣

  纪律委员:吴永奇

  背诵默写:何佳佳

  收发导学案:何佳佳

  通过小组讨论,非凡小组形成了自己的小组文化和小组制度。《非凡小组公约》对所有组员做出了以下规定:排队讲话扣5分;做操不认真扣5分;吵闹、打架扣7分;吃饭讲话扣5分;不服从小组安排扣5分;没写作业要重新抄1遍;上课不认真扣5分;背诵默写不过关扣5分;每周计分一次,得分最低的组员要表演节目或打扫卫生。

  除了常规的文化建设以外,非凡小组最与众不同的,就是他们的师生契约师生契约是小组成员集体讨论形成的,其中规范了学生的行为,也对教师做出了一些要求。师生契约全部内容如下——

  1. 教师和学生都必须遵守以下契约。

  2. 教师要公平公正,不能偏心对待学生。

  3. 教师违反以上两条,就要给全体学生跳一支舞。

  4. 学生课间不打闹、不奔跑。

  5. 学生在课堂上要敢于展示、勇于纠错、善于补充。

  6. 小组成员要团结协作。

  7. 教室保持清洁。

  8. 以上4—7条约定,各学生如有违约,第一次提醒,第二次警告,第三次由组长和班主任共同教育。

  教师签字:

  学生签字:

  通过制度化的小组建设,非凡小组更加团结、更加友爱,他们会自觉遵守自己的约定,如果有的成员违反了约定,其他成员也会主动提醒他、帮助他。在这样的团队气氛中,非凡小组的每个组员都取得了重大的进步,他们正团结在一起,奔向幸福成长的明天。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昆山市前景教育集团)

 

 

超越小组

孔利霞

组名:超越小组

  口号:超越自我

  组训:团结、合作、自训、自律

  “超越小组有6名成员,经过将近一年的相处磨合,他们越发团结,把小组当作了一个整体,把学校当作了家。

  “超越小组建设初期,小组长是教师任命的,但不到一周,小组中就有许多成员提出,既然小组是学生的民主自治机构,那么就应该由学生自己推举小组长。于是,在小组成员的民主选举下,超越小组选出了自己的小组长。

  小组长召开民主会议,讨论6名成员的分工。经过商议,大家决定,每个人都担任自己最弱的学科的负责人。这与其他小组的分工完全不同,其他小组的学科负责人都是由该学科实力最强的学生担任。对此,超越小组的解释是:越是薄弱的学科,越要投入精力,这样才能改变薄弱的状况。事实证明,这个决策效果明显,每名学生在自己负责的学科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超越小组组建的初期,成员经常犯错,小组在班级的评比中也处于落后位置。超越小组决定重新修改日常行为规则,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针对容易发生错误的事项,进行民主讨论,最终形成了《超越小组公约》。公约成立后,超越小组有了很大改观,组员们进步很快,也很少再违反班级规定了。

  班级中,每个小组都要有自己的小组文化,来展示小组的精神风貌,凝聚团队的力量。超越小组利用班级文化墙,展示了自己的组名、组训、组歌、口号、公约等内容,并与火箭小组结为竞争对手,比学习、比品行、比纪律、比卫生。

  离学校不远的地方,有一个海洋馆。今年5月,超越小组通过民主决议,决定去海洋馆担任志愿者。6名小组成员戴上志愿者的袖章,为游客充当义务导游,并监督个别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志愿者的工作很累,但超越小组的组员很快乐,因为这是他们自己选择的有意义的事情,更因为他们从中学到了教室中学不到的内容。

  “超越小组仅仅是学校众多小组中的一个,他们的行为证明,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力量,学生才能在集体中更好地成长,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地成为班级的主人、学校的主人。

  (作者单位系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梅森学校)

 

 

编后语:有小组无组织

郭瑞

班级授课制以来,就有小组的存在。我上学时,对小组的概念就是班级中按列而坐形成的,每列中都有一位小组长,主要负责收发作业、收各种费用、组织值日等事务,没有目标,没有管理,更没有文化。所以这样的小组不能称其为组织。

  现在,因为学习顺序的颠倒,每天都有人拉开桌子,构建团坐式的小组学习空间,方便学生的,也每天都有人把拉开了几年的桌子再恢复回去,并高调地说一句:小组在心中,前排的两位学生扭过头,就能与后排的学生形成4人小组,何必追求形式。小组是制度创新的产物,看不到小组,也很难看到学校制度的创新,这样的小组也不能称其为组织。

  百度百科这样解读组织从广义上说,组织是由诸多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相互联系起来的系统。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组织是人们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编制起来的社会集团,组织不仅是社会的细胞、社会的基本单元,而且可以说是社会的基础。而关于小组的定义则简单很多:为工作﹑学习等的方便而组成或划分的小集体﹑小班子。因此,许多班级中的小组只是依附于班级组织中的小集体,并不具备自组织的功能。

  有小组无组织的现象比比皆是。那么,到底小组要满足哪些条件才能称为组织呢?

  一是要看得见。学习小组作为构建全新教育秩序的最重要的元素存在于课堂,座位形式的改变不可忽视。小组团坐的形式保障了学习单位的学习方式为合作型,几个学生围坐在一起,彼此看得见表情,听得见声音,感受得到情绪,无形中形成一种心灵契约,指引着组内成员的学习行为与情感行为。

  二是要做共同的事。共事意味着合作,合作包括共同研究、共同决策、共同行动。由此,小组具有了共同体的功能,共同体是组织的表现形式之一。

  三是要健全管理机制。确保小组有效运行的前提是小组的组织和管理。小组之所以是组织,不是群体,关键在于它的组织和管理机制。小组不是他组织,而是自组织,需要形成自己的组织机构,从而实现管理自治。有管理制度的组织具备自我修复的机能,能够逐渐走向成熟。

  四是要实现社会性。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之一是人的组织化,组织是人基本的成长、生存方式。组织在班级中体现着微国家的功能,在自治精神、团队精神、开放精神中实现学生的社会化。  

  组,有在合作中体现力量的意思;织,古代与字相通,军队中用以体现军威。组织给人以力量与方向,无组织不小组,很多学生宣言:生命不息,小组不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怎样做一个优秀的学习小组组长
关于小组培训
班级学习小组建设方案
学习小组建设
小组合作学习捆绑评价量化标准(讨论稿)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