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董学军解《伤寒》之火从何来



我翻阅了一些古籍和现代一些专家的著作,也包括现在的一些研究,都对“人体火从何来”这问题都没有阐述清楚,更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其实《黄帝内经》对于“火从何来”解释得非常清楚,但是后世医家没能充分重视。

正是因为我们没有探索火从何来,不知道人体中的火是从哪来的,所以见到口腔生疮、咽喉肿痛、大便干、小便黄,我们就清热、清热、清热,当你用清热药的时候,对身体损伤极大。我们都知道热胀冷缩的原理,你一贪凉,一饮冷,热胀冷缩,经脉血管紧束,经脉血管收缩之后,人体的代谢减慢,痰湿水饮滞留,气滞不行,后患无穷。

所以我们没有探索火从何来?不知道火的来龙去脉,那么对于火的治疗除了清热以外,没有其他任何方法。

董老师《扶阳中土论》中“扶阳”医学思想首先解决的就是“火从何来”的问题,当你解决了火从何来这个问题之后,再去探索“伤寒”中的阳明病、少阴热化症,包括《伤寒论》第六条所提到的温病等等,就会有不一样的思维。

人体的火从何来?《黄帝内经》中说,“今夫热病,皆伤寒之类也”,人体所有的火、热是伤于寒,因受寒阻滞气机才产生的。所以,一个正常的人,水升火降,气机条达,这个时候没有火。什么情况下才会有火呢?贪凉饮冷,中焦受寒,阻滞气机之后,上面的火降不下来,逆上而为火,下面的水升不上来,陷下而为寒,这就是上火下寒形成的格局,这与“今夫热病,皆伤寒之类也”说的是一个意思。所以,所有的火都不可以清,越清火、清热,中焦越寒,气机阻滞越严重。而上火下寒的真相是,下寒是真,上火是假,人体所有的火象都是假象,都不可以清热。

《素问·热论》中说,“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两感于寒都有哪些症状呢?一日巨阳少阴两感于寒,头痛、口干、烦满,烦是感寒产生的;二日阳明太阴感寒,腹满、身热、不欲食、谵语,也就是说,阳明病的谵语是两感于寒导致的,可惜历代医家没有人引用《黄帝内经》的这些话来讨论热病这个问题,所以人体的热皆是受寒阻滞气机产生的,就像蒸馒头时,水蒸汽向上是条达的,用手一阻挡它的气机就会产生热,不阻挡看不出热来,人体的气机是循环的,受什么阻挡?受寒的阻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体质在发病中有多重要?看《黄帝内经》的解读!
黄帝内经模拟试题及答案
伤寒新论
伤寒病的生成
【黄帝内经素问】卷九
人体内水火皆胃气所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