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学生名著阅读指导策略

【为网友们阅读方便,集中发表,但仍然有部分内容未加入。版权所有,转载或引用请必须先联系沟通,或者至少注明出处,否则保留追究权利。本文中引用材料,博主对著者表示感谢;如有其它要求,请联系博主。】

 

提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施行。新课程语文学科中的名著阅读是本学科的重要必修内容之一。课程标准对名著阅读有明确具体的要求。面对中考高考的压力,学生浅阅读盛行,名著阅读指导缺失的现实问题,我们必须采取科学策略,培养并保持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科学进行读前准备,读中引导,读后评价,切实提高名著阅读的实效。

关键词:名著阅读  指导策略

 

一、名著阅读的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7——9年级·阅读”部分明确要求“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同时,在“实施建议·关于阅读”部分也明确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共6册的“名著导读”部分要求学生阅读的名著共15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必修课程·阅读与鉴赏”部分明确要求“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同时,在“实施建议·阅读与鉴赏”部分也明确“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适时推荐文化品位高、难易程度适当的课外读物。”

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共5册的“名著导读”部分,要求学生阅读的作品共10部。

课程标准与教科书的要求是明确和具体的。一是有数量的规定。初中阶段要读不少于260万字,分散到每学期要读两三部作品;高中阶段要读不少于150万字,五个学期每学期要读两部作品。二是教科书中均是把名著阅读列为必修内容。这是一般的中学老师忽视的重要问题。许多老师认为,名著阅读是可以开展也可以不开展的活动。这就没有把这一部分内容作为“必修”对待,因为这一部分内容不是作为附录出现的,也不是列入选修教材的,所以必须要认真对待。

二、名著阅读的意义

对阅读名著的意义,相关阐述已经很多,但温儒敏教授下面的几句话,应该是最精辟的。

真正体现人类智慧、能够长远地涵养我们性情和心智的,还是经典,而不是那些痛快的吸引人的流行读物。经典是主食,流行读物只是冰淇淋

温儒敏教授的论述,包含有这样的一些含义:一是名著的内容“真正体现人类的智慧”。名著之所以能够历经百代而不衰,正是因为它凝结着人类的智慧,是人类文化精华的体现和传承。二是我们阅读名著的价值,体现在“能够长远地涵养我们性情和心智”。“涵养性情”,就是我们常说的“陶冶情操”,这里既有道德的价值,也有情感的价值,名著对我们“性情”的“涵养”,将让我们在潜移默化中情操高雅。“涵养心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开发智力”。在竞争压力日益沉重的今天,富于智慧的头脑将让我们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三是流行读物不能“真正体现人类智慧”,不能“长远地涵养我们性情和心智”。四是流行读物只适合偶尔一读,让自己暂时缓解“干渴”,但终不能代替“一日三餐”,“主食”还是得以“米饭”、“面食”为主。

三、名著阅读的问题

在中学教学的实践中,名著阅读的问题是突出的。主要表现在:

(一)升学考试的压力让师生重视考分甚于重视“涵养性情”

有调查显示,62%的学生认为阅读名著对提高学业成绩作用不大,甚至有阻碍作用在面对记者提问为什么不读名著时,一位中学生抱怨道:“哪有时间啊,读名著既耗时又耗力,本来压力很大了,要放松还不如读些娱乐八卦新闻来的快。”由此推知,目前中学生的学习和升学压力仍然很大,学生重视考分甚于重视自我修养。国家的考试内容如果不做一些调整,名著阅读的前景将不容乐观,一味地指责学生阅读的功利化倾向,是不现实的。

也有部分语文老师认为:不读名著,常常并不影响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读了名著反而可能因为分去了一些学时而影响了应试训练的效果,在短时间内降低了班级的语文考试成绩。

另一个调查显示:有81%的理科老师则不认同课外阅读,认为浪费时间,不如做理科练习,这样提高平均分更快。

   这些调查和观点,充分反映出名著阅读的软指标,在遭遇到升学考试分数的硬指标时的被动和尴尬。

(二)浅阅读盛行

1、冰淇淋式的“快餐文化”流行校园

这种现象追根溯源可能是时代背景和社会风气的改变引发了中学生思想的巨变。随着互联网越来越发达,接受资讯的方式变得越来越便捷。现代中学生是在读图时代,而不是在读字时代中长大的。他们从小就与电视的动画、卡通漫画相伴,对画面感到特别亲切,对大部头文字不很感兴趣,孩子对书的选择通常从兴趣出发,在他们眼中漫画、青春小说里面很多故事情节虽然比较虚幻,但读起来感觉很亲切、轻松。另外,对中学生阅读兴趣产生重大影响的既不是老师,也不是父母,而是同学,很多中学生中畅销书的流传都是靠学生的口碑来推动的。这些快餐文化在内容、形式的诸多方面恰好迎合了他们兴趣特征,以便捷、时尚、新潮及变幻莫测能使生活在现代节奏中的青少年得到片刻的放松和愉悦,在获取信息、交友、娱乐中宣泄并缓解其在现实生活中所承受的竞争压力。

2、“快餐名著”风行一时

放眼书店,各种所谓的无障碍阅读学生版名著和精细导读版名著琳琅满目,且看书名就可窥其内容:《必考名著精要章节赏读》《高考名著阅读一本通》《名著,读这一本就够了》《名著速读》《必考名著精华本》等等。这些书封面上也都赫然打上用最少的时间读最多的名著”“花最少的钱读最多的经典等诱人的广告宣传语。学生也乐意买这样的快餐名著”,试图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多部名著的重点内容了然于胸,大嚼看似营养均衡的名著快餐”,以求一饱。这样的快餐名著”,往往经过了编者的二次创作”,许多编者只是从各种研究论著中摘得只言片语,有的甚至是以讹传讹。名著之精妙的语言、丰满的形象、睿智的思想等诸元素熬成的老汤”,也在这样的一次次改编与导读中被慢慢稀释,成为一碗无色无味的清水。【《语文教学通讯》2012年第01期】

(三)教师指导缺失

有调查认为,学生普遍渴望教师进行名著阅读指导。

在“你在名著阅读理解上有没有困难”一项时,有73.2%的学生回答“有困难”。

在“你认为你的语文老师现在有没有必要对你现在的名著阅读进行必要的系统性指导”一项中,有82.6%的学生认为“有必要”。

在“你认为学校有没有必要开设一些专题性讲座,放一些有关名著的影视等,来帮助你来进行阅读”一项中,有82.0%的学生认为“有必要”。【《高一名著阅读调查及教学策略》江苏省金坛市第四中学徐建军】

四、名著阅读指导策略

上面的阐述,已经让我们充分认识到名著阅读的要求和意义,同时也看到了中学生名著阅读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中学生阅读名著的需要。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老师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阅读名著的指导,应该怎样指导才能让学生克服困难,有兴趣、有信心地开展名著阅读活动,并且收到实效。为此,我们从读前、读中、读后三个阶段,为老师们提供一些策略以供参考。

(一)读前准备策略

策略一:科学制订计划

中学生存在明显的升学压力,名著阅读必须协调好与学科学习的关系。科学的计划可以让学生做到阅读名著与学科学习的有机和谐。

制订一个学期的阅读计划,明确一个学期阅读名著的数量、品种、进度安排等,把阅读名著这一必修内容贯穿到学期学习的全过程,既不影响学科学习,又能够开展阅读活动,实现升学考分与涵养性情的“两手抓”,共同促进。

制订每一天的阅读计划。每一天有哪些时间可用于阅读,每一天读多少,应该切实、具体地安排。这样一天一天读下去,每天那个时间就是我读书的时间,那个时间我的任务就是读书。这样,日积月累,慢工出细活,读书的习惯就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名著阅读也就在不知不觉中落实了。

制订寒暑假读书的计划。寒暑假时间集中,除了对学科知识进行强化提升,参加社会实践以外,最重要的学习内容就应该是读书,应该进行合理的安排。老师应该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读书要求,并且要在开学检查落实情况,这样才能保证读书的效益。

策略二:开发阅读资源

要求中学生阅读近30部名著,首先必须要有书可读。而中国许多家庭特别是农村家庭还不富裕,因此,学校和教师应该想办法开发阅读资源,丰富阅读渠道,给学生提供原著,让学生有书可读。

学校应该建设好图书馆,并向学生全面开放。学校图书馆,要求阅读的近30部基本名著,单本书的数量应该达到一个年级学生人数的数量,有条件的学校应该人手一册,条件不具备的学校,至少应该三五人一册,这样才便于教师有计划组织开展阅读活动。

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购买名著。购买的办法很多,比如读什么就买什么,既便于集中精力和时间一部一部读完,又便于分散经济压力。也可以组织学生交叉购买,即你买这一部,我买那一部,你读这一部时我读那一部,然后交换。这种做法有利于降低经济成本,但不便于统一阅读进度。为降低购书成本,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集体批发。

网上阅读和书店阅读可以降低经济成本,但阅读条件和时间可能会受到限制。

策略三:激发阅读兴趣

激发阅读兴趣十分重要,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阅读的兴趣,才能产生阅读的欲望,阅读活动才能起步。

激发兴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对作家、作品有较多的了解,对作品的价值、阅读的意义有较深刻的认识。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学生的阅读活动开展起来才相对容易且富于成效。

教师对作家作品的介绍、讲解是有效的办法。教师的讲解系统、全面、准确、权威、切合学生实际,学生容易接受。

有条件的学校,组织学生参观作家故居或相关的名胜古迹、纪念场馆,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开展活动,营造氛围。读书节、名著阅读读书笔记评选、名著阅读征文、名家讲座、名著阅读演讲比赛、名著阅读板报比赛、参观书展、参观或参与签名售书等等,是学校营造名著阅读氛围的有效方式。这些方式的采用,代表着学校的舆论导向,起着营造氛围的良好作用,会产生具有“磁力作用”的“磁场”,会吸引学生自觉加入名著阅读的行列,激发学生产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二)读中引路策略

策略四: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力

很多学生对名著有畏惧感,阅读不能坚持下去,有的甚至半途而废,特别是对文言作品。究其原因,名著凝聚着作家对人生、对社会、对时代、对自然的严肃思考和独特看法,主题重大,意义深远,往往显得沉重,让学生产生害怕的心理。快餐文化没有培养起深层阅读的兴趣,反而培养了学生对浅阅读的习惯性接受,加之学科学习任务重,时间紧,影响学生对名著阅读的持久兴趣和顽强的意志力。为此,教师应该在阅读意志力培养上做足文章。

教师应该培养学生静下心来读书的心态。读名著,需要沉静的心态,需要一边读一边思考,需要玩味体会作品精妙的语言,深邃的思想,高尚的人格。学生拿到一部名著,也许不能坚持读下去,这是正常现象,但我们得让学生明白,静下心来读完了肯定会大有好处,就得冲着读完的好处,努力读下去,按自己的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我们还得让学生明白,读名著要细嚼慢咽,不能希望每天的阅读都一定有收获,欲速则不达。读名著需要字斟句酌,眉批旁注,赏阅玩味,最后才能消化吸收,这样的阅读才会让读者拥有获得知识的乐趣和得到精神世界的陶冶。这样慢慢引导,学生逐步进入作品的境界,与高尚的人格对话,与作家的心灵对话,完整读完一部名著后,学生阅读名著的意志力,自然会培养起来。

策略五: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铺垫

学生读名著有困难,因为他们与名著有时代距离,语言和形式可能会有隔膜,外国文学名著还会有文化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铺垫,便于学生站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进入当时的时代生活中来阅读理解作品。

读名著与评论结合,有利于学生丰富名著的知识背景,深化对作品的理解和认识。文学名著的原著很精彩,很多的文学评论家对于这些文学名著的解读也很到位。文学评论家的这种解读,实际上是教学生如何去品读这部名著。所以我们老师可以向同学推荐一些著名的文学评论家评价名著的文章,学生在自己初读的基础上,有名家的指点,会更深入地理解原著。评论家的相关评论可能有不同的观点,有给予肯定的,也有提出批评的,让学生也去了解,在比较中学会鉴别,区分高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辩证地看待某部文学名著,进而形成自己对名著的独特认识。从这个角度来讲,提供这样的知识铺垫是很重要的。

读名著与影视作品结合,可以让学生丰富作品的文化背景。学生正处于读图时代,虽然读图不能代替文字的书的阅读,读图也很难获得书本阅读那种独有的效果,但图像资料特别是影视作品,经过导演的再创造,重现的时代文化背景,对学生理解文学名著,特别是理解有历史距离、文化差异的文学名著,是有帮助作用的。不过,我们提倡读名著,要读的是文字的书,绝不能用影视作品来代替文字的书,也切忌在阅读一开始就完整地让学生观赏影视作品,我们还要切记让学生观赏影视作品,需要的仅仅是影视作品提供的文化背景。

策略六:指导阅读的方法

实践早已证明,“不动笔墨不读书”是读书获得实效的重要经验和方法,是积累知识、练习写作、涵养性情的好方法。因此,在读名著的过程中动笔,是阅读名著的重要策略。

批注的方法。金圣叹评点《水浒传》,脂砚斋评点《红楼梦》,早已成为历史佳话,这些评点文字早已成为研究名著本身的重要参考资料。我们有必要启发学生在读书时随时拿着笔,在字里行间随时记录自己的点滴感受。

笔记的方法。名著中经典的场景,精彩的比喻,富于启发性的议论性语句,如果能够进行摘抄或制作成卡片,既代表着阅读的收获,也是很有意义的积累。厚积才能薄发。

(三)读后评价的策略

名著阅读要追求实效,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办法进行评价,否则名著阅读活动可能流于形式或限于肤浅。当然,名著阅读的效果不一定是显性的、及时的,它可能是隐形的、延时的。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放弃评价,反而应该以评价为导向,跟踪阅读活动的实情,强化阅读活动的效果。

策略七:开展展示活动

读书交流会或名著故事会、主题班会、名著故事片段表演等等,都是很好的展示活动。既可以了解学生实际的阅读状态,展示阅读的成效,也可以促进阅读活动的深化,促使学生产生阅读成就感,增进阅读效果。

策略八:小论文写作

研究性论文写作,是名著阅读高层次、高要求的评价活动。要真正独立完成名著的研究性论文写作,必须集中一个点,进行反复阅读、反复思考、反复研究。

策略九:与中考、高考对接

在应试教育的社会大背景下,社会的思维是以考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现实,我们要利用中考、高考的正面导向作用。所以名著阅读应该与中考、高考对接,而且只有在中考、高考中体现出读名著阅读的好处来,家长、学生的观念才会转变,学生才会下功夫去阅读,阅读的效率问题、时间问题才会解决。我们希望降低名著阅读的重心,让名著阅读成为日常学习的对象,成为语文基本素养提高的主阵地之一,通过名著阅读来提高中考、高考语文成绩,借中考、高考来促进名著阅读。

现在许多省、市已经把课外名著阅读纳入到中考、高考的考试范围,它不仅仅要求学生会背某部作品的名称、作家的姓名字号、出自什么朝代或者哪个国家,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这样简单的作家作品知识,而且还要求学生能够评点作品中的人物或者情节。这就是在引导中学要把名著阅读真正开展起来,中学生把名著阅读落到实处。

五、结束语:让读名著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

(一)应转变的观念

应转变的观念一:课外阅读是学生的事,与教师没有关系。

    课外阅读不仅是学生的事,也是教师的事。在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体现在引导上,引导学生激发起读书的兴趣,引导学生选择有意义的读物,对学生阅读的效果进行有价值的评估,对读书成效显著的学生进行鼓励,矫正学生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如不良书刊的侵入等等。我们教师只有发挥好这些作用,课外阅读才是有效的,有价值的,才能发挥正面的、积极的作用。否则,学生可能没有读书的兴趣,读书活动可能就根本开展不起来,学生的精神生活可能会极度贫乏,精神世界可能会极度单调无味。

应转变的观念之二: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师的事,我不是语文教师,与我没有关系。

应该肯定,语文教师在学生课外阅读中是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但是,语文教师的作用不是无限的,就课外阅读而言,语文教师可能在文学阅读上有一定优势,但在文化阅读方面、科技阅读方面、理科阅读方面就可能没有优势,这就需要班主任、语文及其他学科教师密切配合,共同营造学生课外阅读的良好氛围。

应转变的观念之三:课外阅读影响学习。

客观地说,课外阅读需要时间,而学生的时间是个常量,用在课外阅读方面的时间多了,用在学科学习上的时间就可能减少,这是一对矛盾。但我们同时应看到,如果我们有正确的指导,学生有科学合理的安排,这一对矛盾会得到妥善的处理。更何况,学生读到有意义有价值的作品,书中高大人物的思想肯定会启发教育学生发奋学习、刻苦钻研,这不仅不会影响学习,反而可能促进学习。

(二)要树立的理念

理念一:作为一项为学生“打底”的工程,读书能使学生具有一种博大而高远的精神,一种充实而圣洁的灵魂,一种虔诚而温馨的情怀,和追求完美人生的信念。

读书,能改变学生人生匮乏、贫弱、苍白的状况,改变学生精神、气质和品性,使学生增长智慧,时时闪耀着睿智的光彩,充满着充实的快乐,并能促使学生历史地思考人生,从而实现自我人生层次的提升和生命的升华。“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只有读书,学生才能引经据典、妙语连珠。“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有读书,学生才能不自甘平庸,才能不俗不可耐。

历史学者雷颐在一个座谈会说,一个人在中学阶段读到的东西,会溶进生命,化入血液,而到了大学阶段、成年以后读的,往往只能作为知识存在。我很赞成这样的看法。中学阶段是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如果我们中学生的阅读流于贫乏,精神流于空虚,它不去沉迷于网络游戏、网上聊天,不沉于消极,可能吗?而这怎么可能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呢?

理念之二:要让读书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成为学生生活的方式。

我们的学生花在读书上的时间少,读书的习惯还没养成,读书的品种少,所读作品的层次低。我们要力求改变这种状况。要借开展班级名著阅读的良好契机,开展读书活动,让学生愿意读书,喜欢读书,为读书所迷,让读书成为学生不能割舍的情怀,让书成为学生生活中的必须品,让读书成为他们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如果真的能够这样,学生在三年之中的生活是充实的,意志会得到磨炼,品性会得到陶冶,人格自然会完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设计方案
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
以专题研究引导高中学生课外阅读
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不足与改进
论指导与培养中学生课外阅读
浅析影视资源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辅助作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