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不足与改进


摘要: 文章对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与改进方向做了初步的探讨, 认为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在我国的语文教学史上做出过积极的贡献,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 以及它自身存在的缺.奴, 其改革是必然的。本文就传统教学模式的求全求多、面面俱到, 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学习负担仍然比较重、缺少课外阅读时间等等情况, 提出了三项改进的措施: 第一, 一篇课文只讲授一两个重点内容; 第二, 以启发式教学代替满堂灌式的教学; 第三, 减少课后作业、加强课外的阅读量和阅读指导。

关键词: 传统; 语文; 阅读教学; 不足; 改进

应该承认, 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在我国的语文教学史上是做出过积极的贡献的。然而, 无论是从辩正的角度— 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 还是从历史的角度— 任何事物随着时代的发展都必须不断更新自己才不致于落伍来看, 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这一高科技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里, 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下面谈谈个人的一点不成熟的想法。

个人认为, 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一个很大的缺点, 是对每篇学生必读课文的讲解都面面俱到: 从对课文内字词句的理解乃至组词造句, 到破题、划分段落并归纳大意、理解内容、概括中心思想及写作特点, 再到介绍作者、时代背景及有关材料, 等等, 几乎无所不包。诚然, 传统模式也指出: “不能用千篇一律的公式去硬套千变万化的语文教学内容” , 主张“ 区分详讲和略讲。”但在事实上, 个人认为, 传统模式的立足点正在于“全”,因而不论怎样强调, 要灵活理解和掌握传统模式的精髓,“全”的教学方法, 在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的课堂上实在是随处可见, 屡见不鲜。

如果我们仔细品味一下中学语文教材编著者的编选意图, 就不难发现, 思想性、艺术性俱佳, 只是作品人选语文课本的基本要求。教材编著者在众多题材、体裁、篇幅、

创作年代等等情况大致相同的文章中只选定其中的某一篇或者某几篇, 其原因除个别有不可避免的主观因素外, 多数都有相当多的客观原因。可以说, 编著者对中学语文教材所收文章的选收理由, 应该是我们在中学语文教学上的重点。如果一篇课文只讲一两个重点, 会不会太少了呢? 不会的。中学六年共有12 册语文课本, 即使一册课本只讲30个重点内容, 那么中学生在12册语文课本中就可以学到300余个教学重点。换言之, 是30余个古今中外作家在作品中的思想性或艺术性的创作精华。如果能够把这为数尽管不是很多的重点内容切实学到手, 其教学效果将远远胜于什么都学, 却什么也学不透、体会不深的局面。

因此, 我们可以说, 变面面俱到为突出重点, 是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任务。

传统模式虽然也注意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指出:“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但传统模式的面面俱到的教学特点,决定了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实际处于被动的地位。

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钱梦龙先生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在学生条件相等的甲、乙两个班中分别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一种是全部由教师讲授, 另一种是由学生自读、思考、讨论, 教师只作重点指导、针对学生的阅读难点组织课堂讨论。通过用这两种方法讲授同一篇课文, 甲、乙两个班的教学效果完全不同: 相关测验的优秀率, 用前一种方法教学的班, 远远逊于用后一种方法教学的班。正如钱先生所分析的:“学生总是认识的主体,他的认识活动只能通过他自己的实践和感知,在他自己的头脑里进行, 旁人是谁也代替不了的。”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个人认为, 这一观点是十分正确的, 对于阅读教学改革是有着重要意义的。只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 让他们在教师的帮助下, 通过自读、思考、讨论, 先发现问题, 然后再在教师有针对性地组织的课堂讨论中, 通过辩论, 吃透课文的重点, 从而得到答案(可以是言之成理而各不相同的) , 并且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更进一步的训练, 比如作文等等。只有如此, 学生的语文学习才能成为主动的学习, 他们在教师因势利导的帮助下的对知识的主动探求过程, 才能使他们不仅获得知识, 更得到了能力的培养。

因此, 我们可以说, 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是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改革的第二个任务。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 一个人所要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伴随着高科技的到来, 我国学生的学习负担越来越重。各学科的教师为提高教学质量, 纷纷给学生布置大量课后作业。沉重的学习负担令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越来越小。为此, 才有前两年教育部的为中小学的学生减轻学习负担的指示。事实上, 在教育部的减负指示下达前, 我国中学生的语文学习负担并不比数理化等学科的负担轻多少。这是很能令人深思的。按说, 一个人对母语的学习是从出生时就开始的,从孩提时代对字词的学习、理解、使用, 朗读的训练,到中学阶段, 其母语的熟练程度已很高了。一个学生进人中学以后, 在受到课内的语文教育之外, 难道还必须分秒必争地与数、理、化、外语等重点学科争夺为数不多的课后几个小时的时间, 进行有关课文内容的种种学习、训练, 才能掌握好中学语文课本上的知识吗? 事实并不支持这一论点。

我们注意到, 中学语文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课后用于有关语文课本身学习的时间不多, 相反, 语文成绩差的学生, 课后斤斤于有关课文的种种练习, 成绩提高得并不快。而且, 由于把大量课余时间用于复习语文课的内容, 在其语文课成绩提高不快的同时, 又影响了其他学科成绩的提高。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究其原因, 在于学生学习成绩不够得法, 更进一步分析, 则是教师教得不够得法。有没有一种不搞题海战术、疲劳战术, 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上时间, 课下少用或不用时间就可以学好中学语文课的方法呢? 有。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报道, 北京市著名语文教育家宁鸿彬先生所创立的一套中学语文教学法, 就可以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包括作文在内的全部教学内容, 课下不留作业, 甚至不再需要复习和预习。尽管宁先生的具体教学方式笔者没有亲身体验过, 也未曾对电视台报道的极佳的教学效果做一番调查和检验, 但是, 个人认为, 这些其实都不是问题的关键, 重要的是, 我们可以知道, 已有人朝着“ 向课堂要时间、要效率、要成绩” 这一方向做了努力, 而且, 已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当然, 我们之所以大力提倡, 中学语文课要少为教材内容占用课外时间, 为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 也只有少为语文的课内知识而占用学生的课外时间, 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少加种种不必要的束缚, 才能使学生有可能对中国语言文学的学习产生兴趣, 令他们能够真正学好中国语文。

尽管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几乎篇篇都是精华,但是, 毋庸讳言, 也毋庸置疑, 它所涉及的面还是不广的。虽然这些课文几乎每篇都有独特的思想、艺术方面的长处可供学生学习借鉴, 但这毕竟只是最基本的, 而非全部。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曾告诫他的儿子: “ 汝果欲学诗, 工夫在诗外。” 这一看法可谓经验之谈, 发人深思。同样道理, 要想学好中国语文, 仅仅依靠吃透中学语文课本的有关内容, 也是远远不够的。外语教学在精读之外, 还有泛读。泛读的目的, 在于通过大量的快速阅读, 不断熟悉外语的单词和短语的用法, 加深对有关词汇和语法知识的理解, 培养语感, 扩大对写作手法方面知识的掌握, 巩固在精读课上所学到的知识, 等等。事实上, 中学语文教材是以精读为主的, 泛读课文虽有, 却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学习中国语文的需要。靠什么加大泛读量呢? 靠课外读物— 古今中外著名作家的名著以及各类知识性读物。现在, 中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目已正式公布, 这对于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以及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语文素质, 毫无疑问是有着重要和深远的意义的。但是, 如何能够让中学生在为数不多的课余时间中, 抽出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呢? 这正是本文前面提到, 要减少语文课课外作业的一个目的, 即语文课的各项教学任务, 包括作业、练习甚至作文, 尽量在课内完成, 腾出相应的课外时间供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必需时间, 达到中学语文课精读、泛读并行的目的。

目前,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附录二“ 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 已公布的课外阅读书目, 对于1 至9 年级的学生, 建议他们阅读的范围包括: 童话、寓言、故事、诗歌散文、长篇文学名著、当代文学作品、科普科幻读物、政治历史文化读物。其中, 仅童话、寓言、诗歌散文、长篇文学名著等四部分开列了很少的一些具体作品, 有《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克雷 洛夫寓言》、《朝花夕拾》、《繁星·春水》、《西游记》、《水浒》、《骆驼祥子》、《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名人传》( 罗曼· 罗兰)、《童年)}( 高尔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其余均未列出具体的作品。对于高中学生, 建议他们阅读的范围包括: 文化经典著作、小说、诗歌散文、剧本、语言文学理论著作、当代文学作品、科学与人文读物, 其中, 开列的具体作品也很少, 有《论语》、《孟子》、《庄子》、《三国演义》、《红楼梦》、《呐喊》、( 子夜》、《家》、《围城》、《堂·吉诃德》、《巴黎圣母院》、《欧也妮·葛朗台》、《匹克威克外传》、《复活》、《老人与海》、《女神》、《雷雨》、《茶馆》、《哈姆莱特》、《语文常谈)( 吕叔湘)、《谈美书简)( 朱光潜)、《歌德谈话录})( 艾克曼)。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教学大纲要求高中学生的阅读总量是300 万字以上, 这与上述的指定篇目在数量上是很不相称的。对此, 以配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办刊宗旨之一的《语文建设》杂志, 在刊登《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编者按中指出: “ 新修订的语文教学大纲更为关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注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加强多样性与选择性, 弱化了课外阅读推荐书目的规定性, 仅对课外读物的选择提出建议, 增加教师和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的自主性。所以,教师对学生的泛读也不可完全采取放任的态度, 而可以适当结合语文课内的教学, 有针对性地做一些指导。比如, 讲到唐代一些诗人的作品, 可以指导学生多读一些某诗人的名篇, 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 对某诗人的作品的理解也会更全面一些; 讲到鲁迅的一些作品, 不论是鲁迅赞扬的人, 还是鲁迅批评的人, 都可以指导学生读一些这些人的作品, 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思索, 来进一步分析一下鲁迅的观点, 等等, 这些都可以保证最大限度地达到泛读的教学效果。

那么, 这样的教学方式有没有成功的先例呢? 有.而且不乏其人。在笔者上高中时, 笔者的一位语文教师就曾坦言, 他在中学时代, 在上语文课时, 几乎从未认真听讲, 而是在课上悄悄看小说。那一段时间, 他阅读了大量的中外文学作品, 这对他的语文学习乃至进人大学中文系学习, 再到后来从事中学语文教学, 都有很大的影响。如今, 他已是北京市的一位很有成就的语文教师了。如果我们再把目光放远一些, 不难发现, 文革结束后脱颖而出的一大批青年作家, 大多数都有着这样的经历: 在中学时代没有什么学习机会,在农村、兵团通过阅读中外文学名著, 学习、培养自己的语文知识和修养, 最终成为了著名作家。当然, 这些作家的成功, 与他们独特的人生经历, 以及这一经历对他们的人生观的培养是分不开的。但是, 至少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 中学语文教材的内容虽然异彩纷呈, 但相对于古今中外的大量文学名著而言, 仍不免显得单薄和单调。所以, 我们不能为了有限的语文课内知识, 而把学生牢牢地束缚住。将相应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给学生, 教会他们如何思考, 如何解决问题, 然后在密密的书林中给学生们指出一条大致的探索方向, 让他们自己去闯, 才能真正达到全面提高中学生语文素质的目的。

因此, 我们可以说,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 将课后时间还给学生, 让他们大量阅读课外读物, 并加以适当引导, 使中学生的语文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是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改革的第三个任务。

    总之, 本文就中学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求全求多、面面俱到, 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学习负担仍然比较重、缺少课外阅读时间等等情况, 提出了三项改进的措施, 即: 第一, 一篇课文只讲授一两个重点内容; 第二, 以启发式教学代替满堂灌式的教学; 第三,减少课后作业、加强课外的阅读量和阅读指导。笔者认为,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改进, 可以帮助中学生最大可能地掌握中学语文知识、提高语文技能。当然, 以上只是个人的一点粗浅的认识和思考, 不妥及偏颇之处在所难免, 敬请各位专家、读者指教。

本文作者系商务印书馆金欣欣,本文发表于《皖西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的“智慧语文教学主张
统编教材使用建议
《让语文教学回归原生态》
崔峦谈小学语文教学(低年级、高年级)
《温儒敏谈读书》读书摘录
语文教学中常见的五种偏向 温儒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