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父母的心理控制会让子女产生各种问题行为,增加考试焦虑
userphoto

2023.04.18 河南

关注

针对考试焦虑的研究已经有非常长的历史,但主要以国外学者的研究为主。一些西方学者对考试焦虑展开研究。

尽管我们很早就开始研究考试焦虑,但直到目前为止有关考试焦虑的界定依然众说纷纭。考试焦虑是一种当个体处于应激、恐慌遭遇下的情绪体会,个体在考试时由于害怕失败,担心影响考试成绩而出现的应激情绪。

我国在考试焦虑方面的研究较晚,但依然取得了不错的成就,认为考试焦虑是考试情境下,根据自身的性格、气质和身心状态等因素,心理上表现为害怕,行为上表现为退缩的情绪应激反应。

考试焦虑个体认为考试对自己有威胁,并产生紧张的情绪体验,是个体表现出的一种独特的个性心理反应。综上所述,虽然国内外研究者对考试焦虑的定义说法不一,但均围绕考试情境下的害怕、紧张、恐慌等心理反应。

当考试性质为评价性考试时,学生的考试焦虑程度更高,但当考试性质为非评价性考试时,学生的焦虑程度则较低,学生意图逃避成功与考试焦虑显著正相关。

在高职生群体中,考试焦虑与其被动消极的应对方式显著正相关,与其主动积极的应对方式显著负相关。此外还发现,心理弹性水平越高的高职生,其考试焦虑程度就越低。私立学校的学生考试焦虑程度明显高于公立学校,母亲受教育水平高的被试,考试焦虑水平也比较高。

纵观国内外研究,考试焦虑的研究成果已经相当丰富与成熟,影响考试焦虑的因素也层出不穷,有考试性质、动机、心理弹性及父母受教育程度等,为本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参考依据。

心理控制即父母不接受子女离开自己的掌控而独立,阻挠并侵扰儿童的个性化发展成长的家庭教养行为就是心理控制,父母通过情感忽视、爱的剥夺以及内疚诱导等策略侵入子女的情感世界,限制子女的情感表达,迫使子女服从父母即为心理控制。

心理控制包括专制侵扰、爱的收回和羁绊三个维度,适度的行为控制有利于儿童的发展,但儿童的不良适应时常与心理控制有关系,父母心理控制是通过压制子女、收回自己的爱并使子女内疚等方式,控制孩子的思维、情感和表现,扼杀孩子心理自主,逼迫子女遵从自己的教养方式。

通过以往研究可以发现,父母心理控制以控制子女的情感世界,进而剥夺子女的自主发展为主,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具有巨大危害。

父母心理控制的测量父母行为量表,分为三个维度:心理自主—心理控制、自主—严格和悦纳—排斥,其中第一个维度就是衡量父母心理控制水平的。

通过青少年作答了解父母心理控制的量表,包含16道题,六个维度,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并且得到了学界的一致认可和广泛使用。

在此后的研究过程中,利用交叉滞后模型分析的结果表明,父亲的心理控制与青少年的内化症状和攻击性存在纵向相关和正相关,而母亲的心理控制与青少年适应不良的任何领域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

父母任意一方对子女施加较高的心理控制,子女都会出现低的学业成绩,而且学业表现越差的青少年,往往其父母心理控制水平更高。

当父母心理控制水平越高时,儿童表现出来的问题行为随之增加。综上可知,父母心理控制不仅会诱发子女产生适应不良和各种问题行为,而且会影响子女在学业方面的表现。

自尊自尊的概念自尊是个体体验到的自身价值,当个体实际的成就与自身抱负相差悬殊较大时,自尊水平降低,反之升高,他用自尊=成功/抱负来表示自尊,自尊是个体的现状与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给个体带来的心理体验,他编制而成的自尊量表是目前国内外被使用最频繁的自尊量表。

自尊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由自主地给予自己正面和积极的估计与评价的倾向。国内对于自尊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依然取得了一些成果。

自尊反映了社会对个体的评价及个体自身评价,自尊是个体对自我素质与能力的评价,与个体的自尊需求相关,是衡量心理健康的关键标准之一”。

结合国内外学者对于自尊的定义,本研究认为自尊即个体对于自身综合素质的的评价,与其抱负有很大关系。

当个体自尊水平较高时,自我评价相应较高,而自尊水平较低时,则会出现诸多不良心理体验。自尊的研究父母采取温暖、接纳的教养方式可提高儿童自尊,反之,如果采取严厉惩罚、过度干涉、拒绝等负面的教养方式,则不利于儿童自尊的发展。

研究发现,家庭社会阶层对儿童的自尊状况会产生影响,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家庭能给孩子提供更优质的资源,儿童自尊能够得到较好发展,而物质生活不充裕的家庭孩子享受到的物质奖励较少,父母的情感关怀也较匮乏,儿童自尊水平往往较低。

初一和初二年级的自尊水平无显著差异,而初三年级的自尊水平显著高于初二,初中学生的自尊发展总体上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道德和能力都是影响个体自尊水平的因素,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两者所起的作用不一样。

在中国,道德重于能力其主要作用;利用囚徒困境博弈设计的实验结果说明,较低的自尊水平诱发了更强的获得社会相互依赖的动机,而不是社会认同。这项发现表明,自尊与社会互动中的合作之间存在一种补偿关系。

结合以上研究,可以发现,自尊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父母教养方式、身心发展特征、家庭经济状况以及文化因素等。

作为对个体影响较大的因素之一,对于自尊的研究依然经久不衰,也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优秀成果。

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指的是个体对自己能否顺利完成某项任务的判断与期望,是个体对于自己能够运用所习得技能解决问题的自信程度的反映。

学业自我效能感就是自我效能感在学生学习方面的体现,班杜拉将其分为能力方面和行为方面两个维度,学者们对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界定大体一致。笔者认为,学业自我效能感即个体认为自己在学业方面的胜任力,以及对自己学习潜力的自信心。

自我控制能力越强的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水平也越高,而且自我控制还会通过主观幸福感的中介效应间接来影响学业自我效能感。

此外,父母情感温暖与子女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认知情绪调节方式中的积极关注、积极评价和理性分析等维度均可以正向预测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业自我效能感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例如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自尊水平、主观幸福感以及认知风格等会直接影响其学业自我效能感,与此同时,学业成就、父母教养方式、父母支持等外部因素也会影响个体学业自我效能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含诱惑的深情,不含敌意的坚决
「案例」初中生成绩下滑、迷茫焦虑想放弃,父母如何开导?
家长必读:孩子心理不健康的8大信号(一)
过高的父母期望是一种病
搞定高考就一定能搞定大学吗?新的挑战在等你 | 心理咨询师说
高三家长要关注家庭心理教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