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繁花》①:真正讲故事的高手,是生活本身
userphoto

2022.09.12 湖北

关注


谷主麦家说:“真正讲故事的高手是生活本身。”

那么作家便是生活的转译者,用文字记录生活细部,记录人物的关系。有人说看《金瓶梅》就是看当时的人怎么相处,怎么吃饭睡觉,怎么吵架骂人。如果没有这本书,我们不知道明代的生活现场,文学起的是这个作用。

今天,要带大家认识的这位作家——金宇澄,便是生活最忠实的听众。他留意每个人的言谈,将听来的、看来的都化作自己创作的原料。

了解《繁花》的读者可能知道这本书的由来,它原本是作者发表在沪上论坛的生活段子,和者众,这时候作者才惊起,用近七个月的时间连缀成篇。

这些有一搭没一搭的故事,从沪生、阿宝、小毛三个不同家庭背景的上海少年展开,从1960年代讲到1990年代,前后牵扯出100多个人物,细绘上海市井百态,目睹上海的生活现场。本周,让我一起走进这本书,走进上海。

♪ 点击上方音频即可收听主播一凡领读

音乐 | Allan Taylor - Some Dreams

大家好,今天是麦家陪你读书的第1884天,共读的是第268本书——金宇澄的作品《繁花》

《繁花》


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更多爱读书的朋友。麦家陪你读书,一起读书,一起成长。

2015年,《繁花》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

颁奖词中谈到,“《繁花》的主角是在时代变迁中流动和成长的一座大城。在小历史中见出大历史,在生计风物中见出世相大观,急管繁弦,暗流涌动,尽显温婉多姿、余音不绝之江南风韵,为中国文学表达都市经验开辟了新的路径。

那么,《繁花》描绘了一幅怎样生动丰富的时代画卷?又如何更新了都市文学的写作经验呢?让我们带着上述疑问,共同开启本周的阅读之旅吧。


金宇澄,曾名金舒舒,1952年12月生于上海。

金宇澄

1969年,十七岁的他离开了家乡,前往黑龙江嫩江农场务农。在农场劳动的那些年里,有关上海的记忆始终在他脑海里挥散不去,甚至愈加清晰、愈发诱人。

1976年,金宇澄回到上海,成为当地工人文化宫的一名职员。经历了时间的淘洗与岁月的沉淀,他终于决定拿起笔,书写自己内心久久无法平静的涟漪。

1985年,金宇澄发表短篇小说《失去的河流》,获得了该年度“上海青年文学奖”。

自此之后,他的工作和生活就与文学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1988年,他调入《上海文学》编辑部担任小说编辑,同时也继续创作短篇小说;

2006年,金宇澄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其文学写作基本以短篇小说和随笔散文为主。

金宇澄

回首近三十年的职业生涯,金宇澄始终是一位低调的作家和编辑。他并没有受到外界太多关注,似乎也不曾倚仗职业身份为自己谋求便利。

对于文学,他一直保持着独立精神与个性化的思考。

直到2012年,金宇澄创作的长篇小说《繁花》问世,一举拿下了“第一届鲁迅文化奖年度小说奖”“第二届施耐庵文学奖”等众多大奖。

时至2015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揭晓时,《繁花》已加印到20万册。

显而易见的是,人们已然将阅读与研究的目光转向了这部堪称上海地方志与年代回忆录的小说,也转向了这位瘦高且沉静,艺术风格又极为鲜明的上海作家。


《繁花》最初不过是金宇澄一时兴起发表在“弄堂论坛”的闲聊片段,只为记录一些地方性的市井生活,不承想吸引了不少网友的回应。

在交流与构思中,金宇澄逐渐发觉许多故事值得被记录,许多回忆有待唤起,生活碎片的记录似乎应当转变为一场全心投入的创作。

于是他开始拟定写作大纲,每日按照计划更新三五千字。在弄堂网结束连载之后,金宇澄又拿出大半年的时间修订书稿。


2012年,长篇小说《繁花》发表在杂志《收获》(秋冬卷)上,单行本则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二者均保留了小说面世之初的连载章回体形式。

在书末跋文中,作者坦言:“《繁花》感兴趣的是,当下的小说形态,与旧文本之间的夹层,会是什么。”

运用“章回体”无疑是作者回归中国文学传统的表现,而其回归又不仅限于此。

通读整部小说,我们不难发现,全文几乎完全由不分行的对话构成,故事情节也依靠不同人物的交谈来推进。

甚至是标点符号,也基本只有简单的逗号和句号。

“意识流”“精神分析”等术语所涵盖的艺术技巧,在《繁花》一书中更是踪迹难觅。


但格式之简单非但不影响小说行文之顺畅,反倒隐隐流露出古典文言的风格。

毕竟在金宇澄看来,中国传统的文学叙事一向推崇简洁与含蓄,仅凭人物对话与行动,已经足够完成小说写作,也足以向读者传情达意。

因此,他选择略过那些向西方文学借鉴来的形式与经验,而以《繁花》为实验,回到有关中国文学传统的探寻与延续之中。

此外,用上海话写作《繁花》,无疑是作家在语言风格方面最具突破性的尝试。

这一尝试吸引了不少读者慕名前来,试图一读究竟,也有人听闻“方言写作”四个字便以为行文或许晦涩懵懂。

实际上,以方言书写地方性文化景观的创作尝试并不在少数,例如清末韩邦庆的《海上花列传》即是以吴语方言描绘十里洋场的小说。

《海上花列传》

不过,《繁花》与其相比又有所不同。多年的编辑生涯令金宇澄对行文节奏、方言俗语的把握异常敏感,他笔下的上海话简短活泼,雅俗共赏,即便非沪语读者也很容易从中领略到上海方言的独特韵味。

回归传统,转向地方,或许正是这种稍显陌生化的创作风格,才吸引着读者在行文中寻觅话本小说的痕迹,在沪语方言里回味繁华都市的历史。


以上海为背景的现当代小说不在少数,如茅盾的《子夜》,王安忆的《长恨歌》,无一不展示出作者对这座城市的独特印象。

金宇澄的《繁花》则选取了20世纪60至90年代的上海作为故事背景。

小说分为两条故事线展开,一条线索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彼时三位主角阿宝、沪生和小毛还是十岁左右的孩子。

另一条线索则始于20世纪90年代,三十余年的浮浮沉沉里,他们各自经历了不同的命运。两条时间线最终在90年代收束。

旧上海市景

阿宝出身于资产阶级家庭,他的祖父是老资本家,父亲是中共地下党员,母亲则是地主家的女儿。

阿宝还有一个哥哥,年少时便送了人,后来哥哥定居香港,兄弟俩私下里有书信往来。

从童年到中年,阿宝的一双眼睛见过许多事情,他却很少发出议论。

年少时,阿宝随父母租住在皋兰路的房子里,底楼邻居家的小女孩名叫蓓蒂。

阿宝十岁那年,蓓蒂才只有六岁,两个小朋友是青梅竹马的玩伴,有时他们会爬上屋顶俯瞰半个卢湾区,有时又会在房门口的池塘边看鱼。

在阿宝有关皋兰路房子的回忆里,蓓蒂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阿宝的亲孃孃是沪生的宋老师。宋老师带沪生回家补功课时,正好遇上阿宝和蓓蒂,两个年龄相仿的孩子加上年幼的蓓蒂,自此成为好朋友。

旧上海市景

沪生是出身空军干部家庭的孩子,父母都是上海知识分子,一家人住在石门路拉德公寓。

沪生的哥哥沪民曾在外参军,后来做了部队逃兵。沪生常常把一句“我不禁要问”挂在嘴边,他和阿宝一样,都是时代的旁观者。

姝华是沪生邻居家的女孩,她喜欢读书,是那个年代的文艺青年。沪生与姝华曾有过一场短暂而浪漫的恋爱,此后便天各一方。

沪生是在排队买电影票的时候认识小毛的。

影院规定每人只能买四张票,小毛用自己的限额帮沪生多买了两张票,沪生则请小毛吃了面包,这是小毛第一次尝到面包的滋味。


小毛一家住在大自鸣钟西康路上,父母都是工人,电影票是替楼下新婚的海德银凤夫妇买的。

小毛自小喜欢读古典小说里英雄豪杰的故事,也跟着拳头师傅习武。

小毛生日这天,沪生带他回拉德公寓办了一场惊喜的生日聚会,姝华、阿宝、蓓蒂纷纷赶来庆祝,而许愿、吃蛋糕,都是小毛未曾有过的体验。

就这样,阿宝、沪生、小毛、蓓蒂、姝华,他们原本互不重叠的生活轨迹开始产生交集。

不过,年少的玩伴会成为值得托付一生的挚友吗?

在时代躁动不安的大潮里等待着他们的,又将是怎样跌宕起伏的命运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期待明天的共读吧。


了解谷主麦家的读书计划

👉麦家:我要用20年时间,陪读者读完1000本名著

👉麦家:写在“家人”超百万之喜悦时



领读人

菠萝小狮子

一个正在培养文学感受力的写作者。最近尝试在文思涌动的时候停笔,也许会获得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

主播

一凡

电台主持人。在北方小城安静盛开,认为唯美食与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在麦家,陪你慢慢读书。

执行主编:王大力
编辑:馬車夫斯基 / 反方向的钟
运营亦之
图片:文中插图均来自公共版权网站,非商用
背景音乐:Allan Taylor - Some Dreams

wan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征服了王家卫和胡歌的《繁花》,凭什么?
繁花朵朵为谁艳
金宇澄:人生就是盛极必衰
原来小说可以这样写
繁花
品《繁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