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鬼神信仰被鲁迅描述为拥有独立的价值体系和精神传承

  

在鲁迅的文章《破恶声论》中,他提及的“迷信”包含三种形态:鬼神信仰、民俗与神话。鬼神信仰是民众精神追求的一种体现,民间社会中的鬼神信仰被描述为拥有独立的价值体系和精神传承,正受到“近世文明”的威胁。尽管被伪知识分子斥为“迷信”,鲁迅却从中看到了民众正当的生存愿望和合理的精神需求。

鲁迅写道:“此乃向上之民,欲离是有限相对之现世,以趣无限绝对之至上者也。”他认为,鬼神信仰还承载着塑造民间价值体系和社会形态的重要使命:“一切睿知义理与邦国家族之制,无不据是为始基。”

对于民俗赛会和鬼神信仰,鲁迅为其合理性进行辩护,并更加重视它们在文艺上的意义。他提到:“夫神话之作,本于古民,睹天物之奇觚,逞神思而施于人化,想出古异,诡可观,虽信之失当,而嘲之则大惑也。”

尽管鲁迅对民间鬼神信仰的辩护带有一定的理想化色彩,这种对“迷信”的辩护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批驳“伪士”的“破迷信”观点。

鲁迅在观察这一颠倒的价值结构时,强调了两点。首先,民间信仰的引入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成为反思“近世文明”时的参照。这决定了鲁迅的立场:他既非站在“近世文明”的角度批判民间信仰,也非维护传统,将民间信仰固定化或绝对化。他首先选择理解民间文化,如他所说,“信之失当,嘲之则大惑也”。其次,他深入挖掘民间信仰的精神气质,作为反思“近世文明”的思想资源。

这就引出了第二个值得关注的点:鲁迅如何衡量这两种价值体系。对于“近世文明”和“民间鬼神信仰”,鲁迅更注重的是它们背后的精神气质,而非表面的观念。他重视的是“正信”、“白心”、“灵府”、“灵觉”等品质,认为这些品质在传统典籍和民间鬼神文化中可能未被污染。民间鬼神信仰的精神气质不仅为反思现代文明提供了资源,也是构建新价值时可以借鉴的。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借鉴”并非直接的挪用。鲁迅所期待的“独具我见之士”并非来自民间体系,而是需要自我反思的能力,而民间文化精神正好提供了这样的参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渔:观人有别眼,论事有别见
道教神学视域下道教与民间信仰的关系
有关“永恒”的写作指导与例文
散文天地‖鲁迅作品的魅力 文/蔡民权
【第十八期·争鸣二】浅谈神与鬼(刘璋宁同学)
道家古籍:民间秘传——《先天混元地司请神符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