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趣味诗词
  打油诗

1、“打油诗”的来历

唐朝有个叫张打油的人,喜欢舞文弄墨,但没什么名气。有一年冬天,张打油早起到井上打水,见雪花纷纷下个不停,天地一片洁白,触景生情,便口占一首《咏雪诗》:

天地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应该说,这首没有一个“雪”字的诗,对雪景刻划得贴切、逼真,远景、近景、动物、静物都写到了,特别是最后一句的“肿”字更为形象,可见他对生活观察很细致。

但是,张打油没有名气,再加上这首诗没有寄兴,诗的意义仅只于此,如果不看题目,单看诗,还不容易看懂是在写什么。后来人们把这种随口成章,没有寄兴,诗意诙谐的滑稽诗,统称为“打油诗”,带有贬低之意。

“打油诗”也有它的特点,通俗易懂,一看就透,人人喜闻乐见,容易背诵,常常用来讽刺和嘲骂对方。

2、千里送鹅毛

*唐代,某边关官吏为献媚邀宠,派心腹缅伯高去进京进贡品。除古董珍玩外,还有一只活天鹅。进贡队伍月余进京,小憩后整装,有人提议给天鹅沐浴。偶一失慎,竟让这洁白的珍鸟凌空飞去,慌乱中仅抓下来一根翎毛。缅伯高叫苦不迭,只好带着这根鹅毛上殿。他怕皇上怪罪,就作了一首打油诗述苦衷,以乞皇帝开恩免罪。诗云:

贡品献皇朝,诚心日月昭。

京郊失天鹅,我等泪滔滔。

上复天子书,可饶缅伯高。

礼轻人意重,千里送鹅毛。

唐王见了此诗,觉得情真意切,于戏谑中道出了诚惶诚恐的心境,不但未加责罚,还赏赐他许多银两。这首诗,留下一句交际俗语:“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

3、东方朔的《说割肉》

汉武帝时,东方朔做了太中大夫。武帝每年要下圣旨,让分肉官按官职高低,分肉给大臣们拿回家孝敬父母双亲。

有一年夏天,朝廷又给大臣们分肉了,可分肉官迟吃不来。这时,东方朔分开众臣,走到肉前,从腰里拔出佩剑,自己动手割下一块肉,扬长而去。

临近正午,分肉官才姗姗而来,他见肉被人动手割过,一问是东方朔所为,便向武帝告了一状。

第二天,武帝见了东方朔,责备其割肉一事。东方朔摘下帽子,趴在地上,连连请罪。武帝说:“你且起来,自己责备自己吧。”

东方朔站立起来,面对武帝,当即赋了一首打油诗《说割肉》:

东方东方,你太鲁莽,肉还没分,怎能领赏?

拔剑割肉,举止豪爽,割肉不多,还算谦让。

拿给殿军,情义难忘,皇上宽大,谢过皇上。

汉武帝被东方朔这滑稽风趣的打油诗引笑了,不但不责备他,而且又赏了他些酒肉。

4、解缙献宝

一天,永乐皇帝下诏:所有在朝文武官员,七天内务必每人向皇上献宝物一件。众官听旨后不敢怠慢,派员到处张罗征集稀世珍宝,只有学士解缙却无动于衷。

一晃限期已到。众官一个个依次向永乐皇帝献上宝物。轮到解缙时,在众目睽睽之下,解缙不慌不忙地从袖筒里摸出一个小纸包,双手捧着献与皇帝。永乐皇帝小心翼翼地打开纸包一看,是一小撮谷物,便脸露愠色,责备解缙:“此乃常物,何谓宝也?”解缙从容不迫地郎声说道:

此宝真是宝,人皆不可少。

皇上三日无此宝,走起路来孱孱倒。

永乐皇帝思忖片刻,点头称是,并对解缙重加赏赐

*

5、解缙的钓鱼诗

*一次,解缙陪永乐皇帝去钓鱼,钓了很久,都未钓着,永乐皇帝很愁闷。解缙见了,作了一首《钓鱼》诗:

数尺丝纶落水中,金钩一抛荡无踪。

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龙。

永乐皇帝听了,心中转忧为喜。

*

6、翁仲的来历

翁仲,原来指秦代猛将翁仲,传说他身长一丈三尺,非同一般常人。秦始皇命他出征匈奴,死后铸铜像立于咸阳宫司马门外。后就称铜像、石像为“翁仲”。

清朝的乾隆皇帝,曾经到江南一带巡游,随从的人很多。有一天,他来到一座规模很大的坟墓前,那里不但有不少石碑,而且有石人、石马。乾隆皇帝指着一个石人问身边的一个翰林:“它叫什么名字?”这位翰林一时记错回答:“仲翁”。

据说乾隆回北京之后,把这位翰林降为通判了。降职的命令是四句诗:

翁仲为何作仲翁,只因窗下少夫工。

从今不许为林翰,贬入朝房作判通。

诗中的“工夫”、“翰林”、“通判”等词,乾隆都故意颠倒了,实是对这位翰林的辛辣嘲讽。

7、考场旧闻

抗日战争时,有一学生考川大,做几何题时无能为力,便在卷上写打油诗一首:

人生在世能几何?何必苦苦学几何。

学了几何值几何?不学几何又几何。

向仙乔先生听说后批评说:“此生几何既差,且意志消沉,殊不足取。然打油诗尚有巧思,建议姑给五分。”

当时考试一科得零即不录取。有了这五分,即可与其他科目分数平均。因此此生竟进入了川大之门。

 

另一学生考文学时,因题目深奥,如坠五里雾中,便戏仿李煜《浪淘沙》于卷中:

窗外雨潺潺,心潮滚翻!荏苒光阴当等闲,急时佛脚难抱得,恨作洋盘!

独坐讲台前,书也难翻,混时容易考时难,报道一声交卷也,分数若干?

 

向先生闻听后说:“此生尚能悔悟,可得六十分。”也被录取了。

8、两个臭老九

一九七七年六月十七日,郭沫若同志抱病参加阿英同志的追悼会,感慨至深,于归途中吟成一首打油诗:

你是“臭老九”,我是“臭老九”,

两个“臭老九”,天长地又久。

诗作文字明白,纯属口语,但浅中有深,露出蕴意,感情是深沉的。他将当时广大知识分子遭受“四人帮”迫害之苦,及忿懑、抗争、必胜的情感表现俱足。

9、偶然诗

朱然是清代嘉兴城里一个学子,平时读书总是得过且过,所以几次考试都名落孙山。后来,他发愤努力,日夜苦读,不但在童试中考取了秀才,而且在乡试中考取了举人。那时当初同他一样调皮捣蛋不求上进的纨绔子弟不以为然,认为这是偶然的运气,便在朱然的大门上写了一句话来嘲讽他:“偶然中试是朱然。”

第二年春天,朱然有满怀信心地参加了会试,并且再一次高中。这时候,“连中三元”的朱然,不但用行而且用诗句来回答那些怀疑派、“偶然派”,他把门上那句话续成:

偶然中试是朱然,难道偶然又偶然?

世间多少偶然事,要道偶然不偶然。

这首诗,一口气竟用了六个“偶然”,不仅巧妙地运用了反复修辞手法,而且既形象又深刻地说明了偶然与必然的辨证关系。

*

10、训子诗

从前,有位姓宋的私塾先生,儿子尚幼时便死了妻子,因家境清贫,未能续弦。他含辛茹苦地将儿子抚养成人,可是儿子结婚后,却听媳妇的谗言,使老人衣不暖替,食难饱腹,倍受虐待。

一日清晨,老人隔窗望见小两口欢欢喜喜地给孙儿喂饭。老人触景生情,思绪万千,老泪纵横,为了教育儿子,他写了一首《训子诗》,张贴在大门外的墙上:

隔窗望见儿喂儿,想起当年我喂儿。

我喂儿来儿饿我,当心你儿饿我儿。

这首诗通俗晓畅,寓情于理,将自家祖孙三代的关系,描写得淋漓尽致,发人深思,催人自警。弄得儿媳羞愧难当,终于痛改前非,对老人百般孝敬了。

*

11、自己的事业自己干

清代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老年得子,却不溺爱。他病危时,要儿子亲手为他做得馒头。儿子不会做,就命他请教厨师。待馒头做好时,郑板桥已断了气,只留下一纸:

自己的汗,

吃自己的饭,

自己的事业自己干。

靠天靠人靠祖宗,

不算是好汉!

*

12、挨打歌

有一首《挨打歌》值得用惯了体罚“教育”方式家长和教师细细品味。其歌曰:

首次挨打战兢兢,两次挨打哭不停,

十次挨打眉头紧,百次挨打骨头硬,

千次挨打功夫到,酣然微笑梦不醒。

*

13、杨升庵旅吴

据说杨升庵中状元不久,听说江南一带文人以“自古江南出才子”为由,对他不服。他决定去江南各地一游,以观江南才子若何。行前,他命书童先行,做好安排。吴人得知消息,便议定通过书童一试杨升庵的才学。

至书童抵吴之日,江浙文士聚集一堂,设宴款待。席间,文人学士纷纷向书童敬酒,且有意激他作诗。书童以无题相辞。众学士请他由蜀乘舟至吴一事为题。书童满口应允,且就席前端着酒杯。口占一绝云:

纰筢一叶舟,咿呀顺水流,

乒乓几桡板,啊嗬下扬州。

众文士边听边记录,但书童是用四川方音吟这首诗的,文人们对“纰筢”、“咿呀”、“乒乓”、“啊嗬”等词语既未听清,也写不出,又不好问,彼此面面相觑。只得满口称赞:“吟得好!吟得好!”于是服了杨升庵。

*

14、放你娘的狗屁!

明代在某郡城郊的小店里,住着几位避雪小住的客人。一连数日大雪飘飘,店客们闲居聊天,其中有位秀才见雪片飞舞,便吟诗一句:

“大雪纷纷落地。”

有位小官吏听了马上凑趣:

“都是皇家瑞气。”

一乡绅续上一句:

“再下三年何妨。”

而一个要饭的乞丐听到后。十分恼火:

“放你娘的狗屁!”

这四句打油诗,看来是则笑话,但他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不同阶级、不同地位的人的心声。

*

15、雅俗成趣

古时候,有个秀才出身的财主,经常爱吟诗作对,买弄聪明。一天,他看见一个樵夫担柴走过来,忽然诗兴勃发,便叫住樵夫,要和樵夫对诗。樵夫放下柴担,财主指着柴捆诌出一诗:

山上长树不长柴,砍下树来变成柴,

变成柴来多麻烦,不如当初就长柴。

吟罢,逼着樵夫对诗。那农民平时颇有点才华,现在被逼地没办法,想了想,随口说道:

老爷吃饭不吃屎,饭进肚里变成屎。

变成屎来多麻烦,不如当初就吃屎。

站在跟前看热闹的人,都说:“对得好!对得好!”财主听了,气得面红二赤,但又无可奈何。

*

16、秀才与花农

从前,有个舞文弄墨的秀才,遇事就爱作打油诗来炫耀自己。这天赶集,他看见一个农民跳两篮花来卖,便上前摇头晃脑地胡诌起来:

小篮也是篮,大篮也是篮,

小篮放到大篮里,两篮共一篮。

花农一听,心想这算什么诗。看路旁有个棺材铺,便随口讽刺道:

秀才也是才,棺材也是材。

秀才放到棺材里,两材共一材。

秀才听候后,十分没趣,只好垂头丧气地走了。

*

17、回 敬

从前,有个考生,写了半天,文章还没写成,忽然灵机一动,在考卷下写了四句打油诗:

未曾提笔泪涟涟,苦读寒窗十几年。

考官要不把我取,回家一命染黄泉。

主考官批阅试卷时,看到这首打油诗,觉得好笑。于是提起朱笔,在他每句诗后面分别写了“不必”、“未必”、“势必”和“何必”八个大字。这样,整首诗就成了:

未曾提笔泪涟涟---不必,(用不着哭哭啼啼。)

苦读寒窗十几年---未必。(不见得苦读十几年。)

考官要不把我取---势必,(那是一定的了)

回家一命染黄泉---何必。(何必用死来吓唬人呢。)

*

18、监生进文庙

清朝末年,公开卖官鬻[音“与”]爵。除正式考试由科举而取得功名者外,目不识丁的人,只要有了银子就可以取得功名。“监生”这个功名就是卖银子的。不过,用银子买来功名,是被科举出身的举人们所瞧不起的。文庙祭祀,监生们没有资格参加。

四川南溪县有一个土匪名陈元卿,便买了监生这份功名。有一次他钻进文庙,意欲参加“祀公大典”。被举人秀才发现了,群起哄他,有个解元还要打他。结果,这位监生抱头鼠窜逃出文庙。有人为此吟打油诗曰:

监生进文庙,孔子骇一跳;

颜渊喊“出去”,子路叫“灌尿”。

这位先生常穿团花马褂,逛荡街头,如有人问他“何往?”他总说:“某大人找我商量事情。”其实并无此事。亦有人讽刺之:

团花马褂走街坊,无事居然有事忙;

直说太爷在请我,不知何事要商量。

*

19、五字皆错实可笑

从前,一位很有学问的人,偶然从一所村学门口经过。他听到村学老先生大声教学生:“都都平丈我”。他听了莫名其妙,不知这句话出于何处。因此,他虚心地向那位老先生请教,才知道老先生把五个字都念错了。他向学生们纠正说,应该读成:“郁郁乎文哉”。那些学生一听,都吓跑了。塾师不学无术,误人子弟甚矣!

这位有学问的人见此情景,提笔在桌上写了一首打油诗:

都都平丈我,学生满堂坐;

郁郁乎文哉,学生都不来。

写完诗,大笑,拂袖而去。

*

20、枇杷怎能是琵琶

明代人袁太冲,学不专心,常闹出笑话。

有一次,他为朋友做寿,准备送四斤枇杷,在礼单上把“枇杷”写成了“琵琶”。恰好朋友莫延韩来访,见了礼单,不禁大笑,随吟打油诗一首:

枇杷怎能是琵琶,只恨当年识字差。

若是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

*

21、不知是“否”不是“否”

古时候,有一个人想吃杏子,当地买不到,就给岳父去信,请他代买。因这人写字一贯潦草,他岳父接到信后,只见上面写着请岳父大人买“否”。老岳父满街打听,也没有卖“否”的。最后,经过分析推测,给他买了几斤杏子,并写了回信。信上是这样写的:

贤婿来信要买“否”,急得老汉满街走。

买了一筐小黄杏,不知是“否”不是“否”?

*

22、去问苏束皮

从前,有两个书生来朝拜文庙,看见庙门上挂着一块横匾,上面写着两个大字。一个书生说是“文朝”(庙的繁体字是“廟”,与“朝”字形近),另一个书生说是“丈庙”。

二人正在争论之时,一个老和尚从庙里走出来。二人急忙上前去问。老和尚听罢哈哈大笑,抬头向那块匾望了望,说道:

文朝丈庙两相疑,我要下山去化齐。(繁体字齐、斋相似,和尚有意念错,嘲讽二人。)

你俩若要知详细,回去问问苏束皮。(“束皮”二字为繁体字“东坡”之象形。)

说罢,长袖一拂,下山而去。

*

23、海棠诗

书吏是过去官署衙门中,专管写例行公文的小官。所写例行公文,有一套固定的格式,甚至有一套专用的词汇。如说“命令你”,就用“着尔”;说“为什么”,就用“缘何”;说“急速”,就用“火速”等。

有一个书吏想让他儿子继承自己的事业,每天都教他儿子背诵公文的程式、套语,弄得他儿子晕头转向。有一年春天,他家院子里海棠树开花较迟,这书吏让儿子写一首海棠诗,结果使他哭笑不得:

庭前一株海棠树,缘何至今不发芽?

着尔东风齐助力,火速明朝便开花!

*

24、吟诗送命

从前,有一个姓王的穷秀才,特别喜欢做诗。有一天,王秀才在街上散步,忽然想起几件事,一时来了兴趣,随口吟了四句诗:

王府门前一莲池,半夜观星把酱移。

两个小王争玉碗,夜明珠宝藏家里。

正巧,这时前边来了八抬大轿,坐在轿里的巡按大人听到后,挑开轿帘儿一看,见这个穷秀才睬也不睬他,心中十分恼怒,再细品刚才吟的那诗,认为是反诗,第一句称他的家为“王府”;第二句讲他有观星移“将”之能;第三句把他的孩子比成“小王”,且玉碗只有皇家才有;第四句说他家还放着夜明珠。于是他住轿命人把王秀才唤来,对其责问。

王秀才一听,吓得魂不附体,连忙解释道:“大人,小人哪敢自比皇上。因小人门前有一藕塘,小人姓王,才称卑宅为‘王府’,小人家有只酱缸放在外面,昨夜观星怕雨淋,便把酱缸端进屋进而去了,不是观星移‘将’,小人姓王称老五,两个孩子自然称‘小王’了,因他俩争一只白碗,争得有趣;‘夜明珠宝’是因为小人的妻子是个秃头,亮得象灯一样。大人,你误解了小人的诗意了。

巡按大人一听,更加恼怒,认为他不老实,反而花言巧语欺骗他,于是命左右把他带走了。

王秀才的妻子名叫玉儿,听说丈夫被巡按大人绑走,吓得忙从家里跑来,拉住丈夫的衣襟哭成了泪人。王秀才一见妻子,更加伤心,知道自己活不了,便嘱咐妻子安排后事,并又吟了一首诗;

玉妻不要泪纷纷,在家看好小幼军。

待到秋后文书到,十字街头看剐人。

巡按大人一听,这还了得:“你好大胆!到了这时你还称妻子为‘御妻’称你儿子为‘幼君’,称自己为‘寡人’。这不是想谋反是什么?”

王秀才说:“大人您又弄错了。因为我妻子名叫玉儿,所以小人称她‘玉妻’;两个儿子一个叫大军,一个叫小军,尚在幼年,所以称‘幼军’;大人判我谋反罪,答后判处的文书一到,不是杀便是剐,我让妻子去看一下,好为我收尸啊,小人哪敢称孤道寡呀!

不管王秀才怎样辩护,结果还是以谋反罪被杀害了。

*

25、回敬

从前有个秀才出外游玩。一天他来到一座木桥边,发现桥畔有一女子在淘米,于是他就轻薄地拉长了嗓门吟了这样几句诗:

有木也念桥,无木也念乔。

去了桥边木,加女念个娇。

阿娇爱少年,少年爱阿娇。

那女子也有文采,随口回敬了一首:

有米也念粮,无米也念良。

去了粮边米,加女念个娘。

老娘养秀才,秀才养老娘。

那秀才遭此痛骂后十分羞惭,忙抱头鼠窜。

*

26、吟诗送贼

一个细雨濛濛的寒夜,有一个小偷摸进了郑板桥的家门,把郑板桥惊醒了。他坐在床上轻轻吟了一首打油诗:

细雨濛濛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

腹内诗书存千卷,床头金银无半文。

小偷听后,便转身向外走。这时,郑板桥又继续念道:

出门休惊黄尾犬,越墙莫损兰花盆。

天寒不及披衣送,趁着月亮赶豪门。

郑板桥就这样客客气气地把小偷打发走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奇葩打油诗,藏着老祖宗的大智慧!
谜联故事(中)
趣味盎然的打油诗(三)
南门月 中华打油诗史(中)
机巧百变戏谑诗
古代戏谑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