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阅读悦读•历史】段遥亭《和亲路上的西域公主》弱不禁风的细君公主远嫁乌孙,5年间先后嫁于祖孙二人

【阅读悦读·历史】段遥亭《和亲路上的西域公主》弱不禁风的细君公主远嫁乌孙,5年间先后嫁于祖孙二人

1

为人父母者,女儿出嫁是一件天大的()事。哪怕她嫁的是国公王爷,只要她过得不幸福。那就是你择婿有误的过错。都说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这是一句很牛的空话。事实上,皇帝的女儿未必个个都嫁得如意郎君。

和亲,是一个畸形而变态的婚配模式。和亲的基本解释是——封建君主为了免于战争与边疆异族统治者通婚和好,与汉和亲。——《汉书·李广苏建传》

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在一些偏远山村,仍然有一些和亲、换亲的奇怪婚配现象存在。那是以家长意志为代表的利益原则支配下的婚姻。是以牺牲儿女人生幸福为沉重代价的陋习与恶习。是老祖先们荒谬榜样的背景下所演化而来的悲剧。

21世纪的钟声刚刚敲响,我们一家人就离开了渭北故乡前往新疆闯荡。途经西安大雁塔去春临村与五姐告别时,曲江寒窑和秦二世陵附近还是一大片玉米地。几年后的夏天,再回长安时,那里冒出来一座气势恢宏的大唐遗址公园。我却感觉有一种梦幻般的不真实感。看到那些从历史深处走出来的帝王将相和大诗人站在浮雕和草坪之上,暮然勾起我这个远行者的一缕惆怅来。

细君公主、文成公主、昭君出塞的故事在西部漫游的旅途中与我擦肩而过。风雨侵蚀着石碑,芳草萋萋处,她们的红尘丽影早已香消玉碎。马蹄熄灭了烽烟,干戈化为玉帛。我在她们长眠异乡的孤魂飘零中看到了长安的悲哀。


(汉高祖在影视里的形象)

2

历史真是邪乎。

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刘邦亲率30多万大军北击匈奴,结果在白登山(今山西省大同市东北马铺山)被围困了 77夜。危急时刻,用陈平计,重贿匈奴阏氏,欲献美人与匈奴单于,匈奴阏氏怕汉美女与之争宠,遂劝冒顿单于撤兵,“白登之围”由是得以解脱。但是,强大的匈奴与虚弱的西汉力量鲜明对比之下,汉高祖感到自己实力不足,乃采用娄敬建议,与匈奴结“和亲之约”,汉把宗室女作为公主嫁给单于为阏氏,每年奉送给匈奴大量的絮、缯、酒、米等物品,并与匈奴进行贸易。这是西汉与匈奴的第一次和亲。

在美人计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汉匈和亲”对后世影响深远,为汉初的休养生息赢得了喘息的机会。它不仅是西汉政府对付匈奴的主要策略,也是对敌怀柔政策的早期实践。后来,匈奴单于曾写信侮辱吕后,因国力不强,吕后咬着牙咽下这口恶气继续实行和亲政策。

电视剧《汉武大帝》中安排了汉武帝的两个姐姐都被送去和亲,其中一个叫南宫公主,刘彻在她被送走时一直追赶到鞋子都跑掉了。编剧是想通过这个情节表明武帝后来攻打匈奴也有童年阴影的关系。从侧面衬托了汉武帝马踏匈奴以雪国耻的雄才大略。少年时代的汉武帝看到亲姐姐被送到塞外匈奴大帐中去和亲时,他在亲情被政治撕裂的背影里看到了红尘忧伤。泪眼婆娑之后,他咬牙切齿地呐喊道:“决不能再用女人的胸膛来抵挡胡人的马蹄!”

这位后来的强者虽然喊出了一句含蓄的战争宣言,也无法彻底终结和亲的战略战术。

事实上,历代皇帝所嫁的公主绝大多数都不是自己的亲骨肉。但又不能弄个民间女子来搪塞人家,况且和亲公主要担负起“睦邻友好”的历史重任,只好从那些不招皇帝待见的王室宗女中物色合适人选了。远嫁西域乌孙王的细君公主、解忧公主都是带着负罪之身出征的。她们的命运就是替父辈向朝廷来还债赎罪的。

作为昔日罪臣之女的细君扮演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史记载姓名的和亲公主的角色。

刘细君(公元前121年——前101年间),汉江都王(扬州)刘建之女,汉武帝为结好乌孙(今伊犁河上游流域),封细君为江都公主,下嫁乌孙国王昆莫。刘细君是西汉遣使外番的第一位刘姓皇室宗室女,比昭君出塞早了72年,且是皇室真正的金枝玉叶,被后世誉为“第一位名传史册的和亲公主”、“和亲公主中的第一位才女”。就历史事实而言,王昭君出塞只是细君公主和亲的余响。细君以及随后的解忧两位公主远嫁乌孙,为后世将西域正式纳入祖国版图产生了重要的奠基作用。

细君和亲乌孙时,汉武帝曾经送她一支“秦琵琶”乐器,以解异域思念之情。孤苦伶仃的乌孙公主远嫁时,乌孙王昆莫猎骄靡已是六十多岁的古稀老者了。芳龄十八的细君仅与其孙年龄相当。远赴胡地,语言不通,习俗不同,夫妻之间一年见不了几次面,全无温情可言。远在伊犁河谷的乌孙当时还很落后,过着穹庐为室毡为墙,以肉为食酪为浆的游牧生活。来自礼仪之邦的细君公主忍受着水土不服,饮食不适的煎熬。

两年后,猎骄靡去世,细君公主向汉武帝请求归国,汉武帝命其接受当地风俗(从其国俗,欲与乌孙共灭胡),以成就联合乌孙共击匈奴的大局。细君无奈,为汉武帝征服匈奴之大业,只得再嫁岑陬。祖孙共妻俗,细君心哀伤。一年后,细君为岑陬生下一女名少夫后,因为产后失调,加上心绪难平,不久便忧郁而死。终生不曾归汉。

能够回到自己心灵曾经睡过玩过的地方,是每一个游子深藏在内心的渴望。我在远处看见,身世浮沉的细君公主定然死不瞑目。

20098月的一天,我带着儿女来到了伊犁草原。

昨天还是晴空万里,一夜之间变了脸色。伊犁河谷上空的阴云遮住了西域的阳光。导游小姐解说着细君公主、解忧公主前赴后继远嫁乌孙的故事,我的心里塞满了无名的忧伤。

猛回首——

我听见了中原志士“西北望,射天狼”,“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豪言壮语。我听见了战争让女人走开的理性思考。少年时代就痛恨和亲政策的汉武帝为了达到歼灭匈奴的战略目标,无奈之下也采用了祖辈的和亲之举。但是,他的和亲是具有主动出击的积极作用,不是委曲求全的苟且手段。

作为汉朝与乌孙的第一个友好使者,细君公主积极联络乌孙上层贵族,使乌孙与汉朝建立了巩固的军事联盟,初步实现了联合乌孙,遏制匈奴的战略目标。其功绩不亚于“凿通西域”的张骞。细君公主也是中原地区先进文化传入西域的开端使者,她和随嫁的汉族将士、宫女、工匠等最早进入西域的汉人,将汉文化带入乌孙,推动了乌孙社会经济的发展。

刘细君远嫁乌孙,是同张骞通西域的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的。

据《前汉书·乌孙传》记载,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伊犁河流域是当时西域最强大的乌孙国的游牧地。当时乌孙属哈萨克族祖先的一支。西汉武帝时期,为了彻底击败西北边塞的匈奴,张骞建议用厚赂招引乌孙,同时下嫁公主,与乌孙结为兄弟,这样就可“断匈奴右臂”,共同夹击匈奴,于是汉朝就有了第一位远嫁西域的细君公主。她所留下的《乌孙公主歌》被誉为最早反映边塞生活的诗作。


(白登之围战场想象图)

3

当“和亲”的细君公主抑郁以终之后,汉武帝为了巩固与乌孙的联盟,又将年仅二十的解忧公主(公元前120-前49),以预备队员的姿态再次嫁给乌孙昆莫。与细君公主不同的是,解忧公主事先有过适应西域生活习俗的基础训练。

她一生经历西汉三朝皇帝;曾嫁三任丈夫,皆为乌孙王。解忧公主在乌孙生活了半个世纪,她一直活跃在西域的政治舞台上,积极配合汉朝,遏制匈奴,为加强、巩固汉室与乌孙的关系作出了贡献。年逾七十之时,上书给汉朝皇帝陈述思乡之苦,请求把自己的遗骨埋葬在故国。历经周折,终于在甘露三年回到汉朝。汉宣帝怜悯她的境遇,亲自出城迎接解忧公主的归来。并赐予皇室公主礼仪待遇。两年后,卒于长安。

比起开拓者细君公主来说,修成正果的解忧公主算是一个凯旋而归的幸运者了。她也算是叶落归根,衣锦还乡了。这恐怕是历代和亲公主当中赢得皇帝开绿灯的唯一先例了。


(白登之围,汉军将士复原图)

4

尽管没有任何一个朝代的君主会爽快大方地承认自己是借助女性的身体充当“国之利器”,但仍有众多纯洁而美好的女性,以感情彻底扭曲的方式被深埋在中国文化记忆的底层。在残酷的政治倾轧中,她们牺牲个人幸福沦为政治工具,成为黑色叙事的配角。由于中国文化叙事的有意遮蔽,那些辛酸的红颜历史大多被封存在中华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当中。

透过伊犁河谷的雨雾,细君公主那张洁净而略带愁苦的面容朝我转了过来。八月的伊犁草原上铺开一张花香鸟语的绿地毯,迎接来自远方的游人,我听见古墓深处一声微弱而深重的叹息。我这个来自长安的游子悄悄捡起一个历史缝隙遗留下来的窃听器。

细君公主在孤苦忧郁的思乡日子里支撑着负重的身体。终于油尽灯灭,这样的结局便是个人悲剧换来民族大义。

伊犁草原的冬天寒冷而漫长。18岁的花季,弱不禁风的细君公主远嫁乌孙(无异于流放边陲之地),5年间先后嫁于祖孙二人。这对于一位飘零异国他乡的女子是何其残忍。她的身体变得像一张空洞而枯瘦的皮囊,包裹着撕裂的情感与破碎的乡愁。

将一方安危系于一个女人瘦弱的肩膀之上,无异于将风雨飘摇的一页历史置于千钧一发的玄妙状态。当我在千年之后来到伊犁草原深处远望那一座荒冢时,看见了那个终日郁郁寡欢的细君公主。虽然生为皇室家族的掌上明珠,也免不了远嫁西域忍受凄风冷雨的孤苦。仅从一个女人的命运来说,这对于一个中原王室贵族女子来说确实精疲力竭了。我们一家人生活在乌鲁木齐已经十年了,还常有人在他乡的孤独感。何况一个金枝玉叶的公主永别故园长途跋涉到胡天胡地的异邦。

我在想,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抛出细君公主这一枚投石问路的棋子时,应该彻夜未眠。虎视千里者必然怀着一种凛冽坚硬的心思。以一位罪臣之女的柔弱之身,去联姻政治盟友。不啻于派出一支于无声处听惊雷的特战尖兵。即使赔掉一个女子的性命,也值了。虽然有点胜之不武的缺憾,没有人在意。历史的角落从来就没有干净过。现实也是如此。

前驱者细君公主走了,继任者解忧公主来了。这两个贵族女子的娇美之身像两卷双面胶一样,粘连着西汉、乌孙与匈奴之间的远交近攻。

西汉与乌孙的和亲,使乌孙由惧匈奴而疏汉逐渐变成叛匈奴而亲汉。西汉与乌孙由亲戚关系发展成为军事联盟。成功地实现了断匈奴右臂的战略目的。同时,也对于汉王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在促在进西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尽管和亲只是饮鸩止渴式的权宜之计,绝非开疆拓土的战略决策。但是西汉的历代帝王把这种四两拨千斤的怀柔谋略用到了极致。他们在赢得发展机遇的同时尽快使国力壮大起来。到了该发力的时候,一定要伸出铁拳彻底解除危及江山社稷的边患毒瘤。


(《解忧公主》剧照,讲述和亲的故事)

5

时间在马背上一天天溜走。中原西汉王室在忍辱负重的日子里韬光养晦。直到汉武帝时期,经过汉初70余年的养精蓄锐,社会经济获得了极大发展,实现了富国强兵的政治理想。汉朝有了足够的力量与匈奴抗衡。于是,汉武帝宣布废和亲政策,集中力量对匈奴进行军事打击,它意味着汉匈关系开始发生新的转变。

从元朔二年(前127年)到元狩四年(前119年),汉军与匈奴多次激战。匈奴经过几次沉重打击后,势力大大削弱,远离汉区疆域。以至“漠南无王庭”,西汉建国以来近百年的匈奴边患问题基本解除了。骠骑将军霍去病驰骋数千里留下了“封狼居胥”的传奇。

汉匈力量对比的剧烈逆转,使汉匈和亲的内容与形式也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匈奴经过连年的军事打击,人口增殖和畜群藩息皆大受影响,因而希望息战和平,重建和亲。以战促和,此刻的汉武帝不反对和亲,但他希望的和亲是要匈奴臣属于汉,遣子入侍为质,与其他藩国一样待遇,汉匈地位完全颠倒。这个阶段的和亲公主可以扬眉吐气了。

恩威并举,这样的和亲是居高临下的和亲。是宗主国赏赐式的和亲,是有话语权的和亲。


(细君公主和亲 金枝开出苦菜花)

6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之路上,“和亲”这条爱国统一战线上牺牲了许多红颜公主,人们能够记住的只有细君公主、解忧公主、王昭君和文成公主这几个代表性人物,她们的故事是和亲之路上的典范之作。她们无愧于长安皇城“和亲大使”的历史使命。

万里江山终究是靠刀枪拼打出来的。繁荣富强是励精图治的作为,而不是靠女人的背影维系安危的。汉高祖的后世子孙在和亲政策的庇护下韬光养晦,终于洗刷了祖上的耻辱。

和亲作为一种政治婚姻,一种政治手段,它有一定的历史作用。但是,对于和亲公主本人来说,远嫁的路上十有八九是孤雁悲鸣,遵从胡俗的感情生活伤痕累累,最后在郁闷之中客死他乡香消玉碎。有些和亲公主甚至成了中原王朝自取其辱的刀下冤魂。

和亲路上的两位西域公主中,细君公主过于婉约而短命。远不如她的继任者解忧公主声名显赫。西汉的历史已经很远很远,两千年的时间足以让西域三十六国发生意想不到的沧桑巨变。解忧公主这个美妙的化身以另一种形式在人世间活着。每到夏秋季节,伊犁河谷生长着漫山遍野的薰衣草。解忧公主东归长安后,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西域乌孙的后代们会提炼出以她的芳名所命名的薰衣草精油来。这花、这草、这精油已经成为天下美女的囊中最爱。

伊犁草原是中国薰衣草之乡。那些开着一簇簇紫蓝色小花的薰衣草,早在罗马时代就已是享誉世界的香草,这种蓝香花因其功效之多,被称为“香草之后”。这正好应验了苏轼《蝶恋花·春景》中的名句:“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在那一群群赏花采花的人群中,我望见一个高贵的背影。只见她回眸一瞥,便是“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的情形了。


(上邪,你许我以汉之名)

【作者简介】段遥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谒细君公主墓
为了国家,远行的公主!
李河新丨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细君公主的父亲是谁?为何罪臣之女能被封公主?
伊犁汉家公主纪念馆
皇帝女儿竟然被祖孙四人轮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