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民国保定的叫货声

昔年,保定城内还不兴集贸市场的时候,个体小贩多是肩挑手提,沿街叫卖,不过也有不同的方式。有的登门上户,如专供妇女购买的绒绢纸花的叫卖者,也多是妇女,身背一摞装放纸花的纸匣,吆喝细长的一声:“卖--花--来!纸花、喜字绒花!”买花的妇女开开大门,叫进院中,进行挑选。卖花样儿的,专售绣花用的花样儿和窗花,手提货匣,吆喝:“卖花样儿来!”也是被购买的妇女叫至院中,甚至屋中挑选。还有专供“南方门”用品的“南货客”,也是登门上户,并不吆喝,手持“唤头”代替吆喝。如剃头的、磨刀剪的、修理蒸笼箩筐的等,手持各自特有的铁制响器,边走边掂掂打打,人们已经熟悉,听声音就知道他们是干什么的。其他大部分人则是专靠吆喝所售货物名称招徕主顾,形成独特的“货声”。

货声随地方的风情特点,形成方式不同、声调各异的吆喝声。北京多长巷,货声悠扬曲长。如叫卖蔬菜、水果的挑贩,将所售货物品名,一一叫卖一遍,最后“来”字一声长叫,由长巷东头,可达一二里地以外的长巷西头,让人听的清清楚楚。天津多闹市、少长巷,货声多以货名编成花腔吆喝。如有一叫卖梨膏糖的老人,手推板车,车上满载玻璃匣,装放各种药糖、果糖等,把货车在街口一放,唱起各种糖的名称、药糖效果,花腔花调,好似曲艺中“数来宝”,引来众人围观。

保定短巷居多,闹市也少。货声适应环境,声调干脆利落,体现着当地朴实无华的风气。叫卖声多只简报货名,少花腔花调。卖青萝卜的,吆喝一句:“青萝卜脆来!”顶多加上一句:“还有心里美,是甜的!”卖菜、水果的,只捡主要货名简报-二:“苹果、鸭梨、大蜜桃!”“茄子、黄瓜、鲜辣椒!”加上“大”字、“鲜”字,已够渲染的了,并没有许多花哨形容词。

但是也有例外。有一来自河北省南三府卖粉丝的,吆喝声曲折细长:“金丝儿 --绿豆--粉不约(用秤称)--!”狭巷中特别显得突出,但也只一句。

卖卤煮鸡、烧羊肉、炒花生、糖炒栗子的,多是回民,据说回民不卖死鸡死羊的肉,所以,购买者吃着放心。一手挎着柳条编的“挎筲子”,内放棉口袋,装着热花生或栗子。另一只手捂着耳朵按着耳根,为的是张大口腔高声吆喝,不至于下巴脱臼,吆喝:“五香的--花--生!”或“栗子--热的!”

卖卤煮鸡、烧羊肉的,不用挎筲子,而是肩挎一长方形木柜,柜上盖一长方木板,翻过来就用作切肉的案板。也是一手捂着耳朵,按着耳根,吆喝:“烧羊肉来。热的!杂碎,羊头肉来!”或“肥又烂的卤煮鸡!”保定人习惯叫卤煮鸡,外地人才有叫扒鸡的,但做法也不同干德州扒鸡。卖卤者鸡带卖鸡什件(鸡胗肚),但很少吆喝出来。

也有专卖羊杂碎的。一条扁担,一头是卤锅,另一头是一圆形笼屉柜或柳条编筐,上放一木方盘,盘中摆放碗筷、火烧、花椒油、调料等。锅盖翻过来当做案板,现卖现切。吆喝:“羊头肉来,羊杂碎开---锅!”

另有一卖卤煮豆腐的,与此相仿。卤锅中煮有方块形或三角形炸豆腐。吆喝-句:“卤煮豆腐--开锅!”

扁担一头的锅中放着水煮的豆腐脑儿,则吆喝:“豆腐脑儿--开锅!”

这三种挑担小贩,多在下午、晚饭前后出来,沿街叫卖,直至深夜,有的专在戏园茶馆门前,挑子一放,挑子有木盘的一头,摆上矮条凳,形成固定小吃摊,边吆喝边售卖。这样的担贩,多是回民,摊上挂上“清真”标牌,回汉顾客两便。

还有专供儿童购食的挑贩:一是卖凉粉儿扒糕的,担的一头,放一水盆,盆上架一木板,板上放有一坨团粉制作的凉粉糕,用一铜片,打上许多孔,制作成篦子,刮下粉条,放入水盆中,随捞入碗中,浇上醋蒜、麻酱汁等调料售卖。担的另一头,箩筐十放一木盘,盘中放有碗筷,堆放着荞麦粉制作的圆形饼,叫做扒糕。售卖时用人削成薄片,同样放人小碗中,浇上调料。儿童们多爱购食。

另一是蒸卖“镜儿糕”的。担的一头放一火炉,炉上放一大冬瓜形锡制水壶壶口上放一圆形木槽,槽中放稻米粉、红糖。少许即熟,扣在盘中,形成圆柱形米粉糕。大概是因为木槽形状好似单筒望远镜,故名。吆喝一声:“镜儿糕吃来,热的!’儿童们多爱购食。

保定南城旧县街、菊胡同一带,当年常有贺姓、冉姓两个专售儿童爱购食的糖果挑贩。人们多呼“老贺”“老冉” 一条短细扁担,两头各挑一柳条提梁圆筐,筐上放一有玻璃盖的扁木匣,匣内摆放糖果、蜜饯等茶食、花生、瓜子等。晚饭后,两担一前一后,大宅门前一放,长声吆喝:“花生、瓜子儿来!”专供饭后、睡前,家人用灯闲谈时购买消食。儿童们一听吆喝,都呼,“老贺来啦!”“老冉来啦!”向大人们要一一大枚铜板,围到挑前购食。夏季老贺还添售“冰水”“水蜜枣儿”等凉食。除吆喝外,还用两个小铜碗摞在一起,掂掂作响,这是售卖冰水专用的“唤头”。

老贺、老冉在年三十要卖通宵,与“卖豆醋儿糕的”相呼应。

卖豆醋儿糕和卖粽子的都是季节性的。

端午节卖粽子,有挎柳条挎筲子的,也有挑担的。挎筲子的,内放棉口袋,多是热粽子。挑担一头放一木方盘,上放粽子,当然是凉的。吆喝一句:“江米小枣来 --粽--啊--子(一般念“哉”)!”

卖豆醋儿糕的在大年三十晚饭后才出来。一听到长声吆喝:“吃糕一wāi一豆醋儿糕来!”店铺就停止收账了。所以,俗话说:“要命的糖瓜(祭灶日起,店铺开始收账),救命的豆醋儿糕!”豆醋儿糕用黄米面做成圆形小饼,豆沙馅,外裹黄豌豆。

所谓“唤头”是铜或铁制、代替货声的响器。有时既用唤头,也配合吆喝。大概有以下几种:

“串铃”:约2厘米圆径的铁筒,弯成圆环形。铁筒外缘开有裂缝,内放铁珠若干,以手指串圆环,手摇作响。人们多已熟悉它的声响,知道是“卖野药儿的’来了。

“打竹板的”:一手持宽约2厘米、长约10厘米的竹板,一手持一竹棍,敲打作响肩背一当中开口的布袋,袋中一头放一小鸟笼,内养一黄雀儿。布袋另一头装有占卜用语的帖片。占卜时,摆开帖片,放出驯养有素的黄雀儿,任其叨出一帖片,鸟回笼中,占卜者根据帖片上谶语占卜吉凶。占卜者边走边打竹板,口中还吆喝:“算灵卦、占灵课!黄雀儿叨帖儿来!”唤头、货声互相配合使用。人们叫他“打竹板儿算卦的”。

磨刀剪的也是货声、唤头搭配使用。除了吆喝:“磨剪子来--戗菜--刀!”以外还用一叠宽约3厘米、长约六七厘米的铁板 若干片,用绳串在一起,用手一掂,哗啦作响。另外也有吹铁皮制作的儿童玩具“洋号”的。

修理笼屉的,也是声器并用。唤头也是掂打使用磨刀剪用的一叠铁片,吆喝简单:“修理笼屉来!”

剃头的唤头是两片30多厘米长的铁板,一头两板焊在一起,另一头两板削光,顶端弯在一起。一手持唤头,另一手持一铁尺,在唤头的两板之间一刮,哧唧作响。剃头师傅只用唤头,并不吆喝。

盲人唱曲儿的,多是夫妇、亲属、邻居组成一队,晚饭后,相伴上街。男盲人弹弦子、吹横笛,盲妇女跟随,走街串巷,边走边吹奏。有钱人家夏季饭后乘凉,叫进院中,点唱曲儿,盲人妇女演唱,男盲人伴奏。沿街弹奏弦子、吹横笛,招徕主顾也形成了盲人特有唤头。

民国以来,保定风气渐开,遇事仿效津沪。上海用洋鼓洋号吹奏,宣传“大减价,大甩卖”的做法传到了保定。推销货物的商店,雇用洋鼓洋号的吹鼓手,在店门前或沿街,边吹打边宣传。鼓乐喧天,招徕不少人围观、购买,形成特种形式的“洋唤头”货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货声、唤头、市招”是怎么回事?快进来看一看!
正宗河北保定的清真卤煮鸡如何制作?
保定的特色菜卤煮鸡怎么做才好吃?
保定名小吃--全国闻名的保定马家老鸡铺清真卤煮鸡
中国传统的市声
吆喝与招幌 含光盘--王文宝(简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