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受了风寒为什么会流涕?

关于涕的小知识:

人在受到风寒后流涕的原理是这样的。先说寒的一连串反应,寒主收引,所以引起阳气不布,而寒动其水,寒让主呼吸的表浅器官鼻子里面的津液动起来。

再说风,风有鼓荡疏泄的作用,鼻子里的津液在风的鼓荡下,跟风鼓荡疏泄汗液流出一样,鼻子也会流出鼻涕。

这是人感受风寒流涕的情况。还有不少人饮食后会流清涕,这是鼻子膲膜有水湿饮的缘故。饮食后阳气得到加强,肺经也是如此,阳气振奋会把水湿饮向外排一点,所以会有点流涕。

从六淫的角度看,涕分文三种。感受风寒流涕的机理跟流汗差不多,先寒动其水,然后风鼓荡津液外出,所以风寒涕是清涕;而风热导致的涕多为黄涕;因为湿邪本身就很粘滞流动性差所以夹有饮和湿涕是粘涕。

由流涕引出再学习一下伤寒在各经之间是如何传变的?

太阳伤寒起病:

《伤寒论》第1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伤寒论第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太阳中风是桂枝汤证,桂枝汤证的主要症状表现我们都很熟悉了,《伤寒论第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伤寒论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太阳伤寒是麻黄汤证,麻黄汤证的主要症状表现为,《伤寒论35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如果风寒传入少阳会怎样?《伤寒论264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表现为一片上火症状,这是因为“少阳之上,火气主之”,外邪在少阳标本从化表现为火气。所以会有“耳聋”“目赤”“胸满”“烦”,严重的受寒后还会有咽痛、扁桃体化脓等症状。初始病因虽然是风寒,直接病因已经转化为风热。治疗上用小柴胡加减或者用温病的治疗方法,要辨证论治。

寒邪继续传入阳明的表现如何?“阳明之上,燥气主之”,阳明经多气多血,标本从化从燥热化,程度比少阳精的热化严重多了。

《伤寒论第180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伤寒论第182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阳明病的表现是一派的热相:身热、自汗、不恶寒、恶热。张仲景将阳明病分为太阳阳明、正阳阳明和少阳阳明。

《伤寒论第179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

太阳阳明和少阳阳明是因为不同程度的汗法、下法也就是太阳发汗或利小便导致伤了津液而来。正阳阳明,是标本从化的阳明燥热化而来。治疗上简单地说会用到一系列的承气汤,当然都是需要辨证论治的。

寒邪传入或直中少阴的表现跟太阳证完全不同,不会出现“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少阴经的循行路线不上头,所以不会头项强痛;少阴伤寒已经入里,脉沉而不浮;少阴伤寒不是恶寒而是因为阳气不足而怯寒,得衣而解。

寒邪直中少阴的表现是《伤寒论》第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这里因为阳气尚能与寒邪争抗,所以阴经的伤寒也有发热的表现。

寒邪继续发展,寒中太阴,“太阴之上,湿气主之”,寒中太阴就从湿化,表现为恶寒、发热、汗出、呕吐、腹泻。太阴风寒表证用什么治疗?还是桂枝汤,当然还有四逆汤。

《伤寒论》第276条: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277条: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最后寒邪中厥阴,“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寒邪中厥阴就容易从风化,厥阴伤寒比较复杂,有机会再聊。《伤寒论》第326条: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今天就到这里,初四愉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论读书笔记[1]
《伤寒论》扶阳学说探讨
手太阳表寒里热症
伤寒论条目及学习笔记-39
【经典导图】仲景经方,背部诸症的辨证论治,背痛中医治疗经验
论伤寒谈解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