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配伍规律意义(下)

导读:与东垣之前最重要的临床著作《伤寒杂病论》相比,李东垣遣方用药,药味较多,而药量很轻,开创了脾胃内伤疾病用药应当轻清灵动为主,时时顾护脾胃已伤之气,不可猛药重剂的原则。所有这些,奠定了补土派的临床应用基础,并因其明显而肯定的疗效,被后人广泛接受并加以继承创新。

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配伍规律意义(下)

方23神圣复气汤 (23味,总重10.7钱, 一次煎服)。

【组成】干姜一钱三分 柴胡 羌活各一钱 干革藁本各八分 升麻 半夏各七分 当归身六分 防风 郁李仁 人参各五分 附子两分 白葵花五朵。

【用法】上件药都作一服,水五盏,煎至两盏,入肉豆蔻、黄芪各一钱橘皮五分在内,再煎至一盏,再入下项药:枳壳五分黄柏酒浸黄连酒洗以上各--5}生地黄汤洗,二分。

【功用】益气升阳,甘寒除热,温肾助阳

【解析】此方针对寒水来复,脾肾阳虚,上热如火,下寒如冰,这种寒热错杂的病机,以升阳益胃汤合四逆汤合裁加味。方中黄芪、炙甘草补气,升麻、柴胡、羌活、防风、藁本、JIl芎、蔓荆子疏风升阳,以散在上之热,冀阳气升浮,阴火自潜;黄连、黄芩泻阴火以防热气格拒;半夏、陈皮、枳壳、白葵花燥湿且导浊气下行。因气损及阳,故温以附子、干姜、细辛、草豆蔻治疗下寒如水。燥气来复过盛,可加生地、当归、郁李仁以润燥。本文全面地使用了补气、疏风、升阳、泻火、渗降、润燥、温阳等各种药物。此方是本书药味最多、主治最复杂的一首方剂。

方24枳术丸 (2味,总重30钱,荷叶裹烧饭为丸,如梧桐子大,50丸/服)。

【组成】枳实麸炒一两 白术三两

【用法】同为极细末,荷时裹烧饭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多用白汤下,天使。

【功用】健脾消痞(治痞)消食强胃。

【主治】脾虚气滞,饮食停聚。胸脘痞满,不思饮食

【解析】方中以二两白术为君,重在健脾除湿,以助脾之运化;以一两枳实为臣,下气化滞,消痞除满。白术用量重于枳实一倍,意在以补为主。更以荷叶烧饭为丸,取其养脾胃而升清,以助白术健脾益胃之功。荷叶与枳实相伍,一升清一降浊,清升浊降,脾胃调和,使脾健食消。李东垣以其师张元素此方为基础,抓住脾胃内伤的根本问

题,在治疗上以滋养脾胃为主,同时根据临床具体病情而变化,消补兼施,升降相伍,发挥创立新方。以下的方25、方26、方27、方29就充分反映了他的这一学术观点。

方25橘皮枳术丸 枳术丸原方+橘皮一两(3味,总重40钱,荷叶裹烧饭为丸,如梧桐子大,50丸/服)。

【解析】本方健脾厚胃,消食除痞。老幼元气不足,脾胃气弱,进食后饮食不消,则清气不能上升,而脾湿下流,升降之机失常,而心下痞闷。故以枳术丸加橘皮,贵在增强脾胃的功能,行脾胃滞气,消食开胃,服后使脾胃之气旺盛,运化能力加强。东垣指出该方专为健脾胃,助消化而设,因此,,“此药久久益胃气,令不复致伤”体现了消食当先益脾胃的内伤用药大法。

方26曲蘖枳术丸:枳术丸 原方+麦芽一两 神曲一两(3味,总重40钱,荷叶裹烧饭为丸,如梧桐子大,50丸/服)。

【解析】本方主治勉强过食,胜过脾胃运化之能,食积脾胃,气机郁滞而心腹满闷,痞胀不快。以枳术丸加麦芽神曲各一两,厚脾胃为先,辅以大麦蘖消谷而软坚,神曲消酒食陈腐之积,共凑健脾而恢复运化之机能,使气机升降正常,积滞消除,心腹畅快。

方27木香枳术丸 枳术丸原方+木香一两(3味,总重40钱,荷叶裹烧饭为丸,如梧桐子大,50丸,服))。

【解析】本方主治饮食积滞,其滞痞满,胃纳不开。以枳术丸强胃消食,加木香行气破滞,开胃醒脾。东垣用药,气滞太甚,或心下郁结,加木香,取木香疏木和土,平肝行气,使木不克土。

方28木香化滞汤 (9味,总重32.5钱,煮散,5钱/服)

【组成】半夏一两 草豆蔻 甘草炙,以上各五钱柴胡四钱 木香 橘皮以上各三钱 枳实麸炒,去穰当归梢以上各一钱红花五分。

【用法】上件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二大盏,生姜五片,煎至一盏,去滓,稍热服,食远。忌酒、湿面。

【功用】行气化滞消痞除满

【主治】因忧气,食湿面,结于中脘,腹皮底微痛,心下痞满,

心不思饮食,食之不散,常常痞气。

【解析】方中重用半夏一两为君,消痞散结,降逆止呕;草豆蔻温中燥湿行气,木香、陈皮理中焦之气,柴胡疏肝胆之气,而利脾胃运化。柴胡兼能升清,枳实行气破滞,兼能降浊,一降一升,切合脾胃升降之枢机;当归梢、红花活血行气,散结止痛,帮助诸药行气化滞。甘草和中调药。全方共奏行气化滞消痞除满之功。

方29半夏枳术丸 枳术丸原方+半夏一两(3味,总重40钱,荷叶裹烧饭为丸,如梧桐子大,50丸/服)

【解析】本方主治冷食内伤脾胃。东垣认为,脾胃为食物所伤,或呕吐,或痞满,或下痢肠潞。应当分清寒物热物,分而治之。伤寒物者,半夏,神曲,干姜三类主之。因此,临床所见脾胃为冷食所伤,在枳术丸的基础上,加半夏一两,以温中散寒,内消除积。

方30丁香烂饭丸(10味,总重24钱,汤浸蒸饼为丸,如绿豆大,30丸/服)

【组成】丁香 京三棱 广茂炮 木香以上各一钱甘草炙甘松去土 缩砂仁 丁香皮 益智仁以上各三钱 香附子五钱。

【用法】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三十丸,白汤送下,或细嚼亦可,不拘时候。

【功用】温中健胃消食止痛

【主治】饮食所伤,卒心胃痛甚效。

【解析】《成方便读》:方中丁香、益智仁补火以生土:木香、砂仁导滞而宣中;甘松、香附通理一切滞气。六药皆香烈之性,各道其长而行其效,则脾胃得其所喜而复其健运之常。又以甘革培其不足,三棱、莪术行气破血,互为其功,为治积之专药。丸以汤浸蒸饼为丸,取谷气为资助耳。

按:本方服法中“细嚼亦可,不拘时候”,是《内外伤辨惑论》一书所有方剂用法中唯一一次如此叙述。

方31草豆蔻丸 (11味,总重56钱,汤浸蒸饼为丸,如绿豆大,50丸/服)

【组成】草豆蔻面裹煨,去皮取仁枳实麸炒黄色 白术以上各一两大麦蘖面炒黄色 半夏汤洗七次,日干黄芩刮去皮,生神曲炒黄色,以上各五钱,干生姜 橘皮 青皮以上各二钱炒盐五分。

【用法】上为极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量所伤多少,加减服之。

【化裁】入冬月用,别作一药,不用黄芩,岁火不及,又伤冷物,加以温剂,是其治也。然有热物伤者,从权以寒药治之,随时之宜,不可不知也。

【功用】温中健脾理气化滞。

【主治】秋冬伤寒冷物,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

【解析】方中草豆蔻味辛性温,治脾胃寒湿淤滞引起的胃脘疼

痛。枳实、白术等量同用,消补并重;半夏消痰降逆,神曲、麦

芽健脾胃消饮食;黄芩为反佐之用:一则防止诸药辛燥太过,一

则防伤寒冷物郁而化热。

方32三黄枳术丸(7味,总重105钱,汤浸蒸饼为丸,如绿豆大一倍,50丸/服)

【组成】黄芩二两 黄连 大黄 神曲 橘皮 白术各一两枳实五钱。

【用法】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绿豆大一倍。每服五十丸,白汤送下,量所伤服之。

【功用】清化湿热消食导滞

【主治】本方主治辛辣厚昧热物内伤脾胃,而胸脘填塞,烦乱不快,可伴有口渴,舌上黄苔,便秘或下痢秽臭等热象。

【解析】东垣认为,伤热物者,黄芩、黄连、大黄之类治之。以积术丸补脾助运,三黄丸(大黄、黄连、黄芩)清泻三焦实热,加神曲、橘皮消积化滞,依照病情程度,加减服之,邪去则正安。

方33除湿益气丸 (6味,总重45.3钱,荷叶裹烧饭为丸,如

绿豆大,50丸/每)。

【组成】枳实麸炒黄色 神曲炒黄色 黄芩生用 白术以上备一两萝卜

子炒熟去秽气,五钱红花三分,是三钱分十也。

【用法】上同为细末,荷叶裹烧饭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十丸,白汤送下,量所伤多少服之。

【功用】除湿益气健脾消痞。

【主治】伤湿面,心腹满闷,肢体沉重。

【解析】本方以白术一两补气健脾燥湿利水为君;加枳实行气破滞为臣,与白术配伍,消补兼施,健脾消痞;炒神曲消食健胃,莱菔子下气除痰,以上共为臣药;生黄芩清化食积之热,其性苦寒降下,自有利于降泄浊气。少用红花,活血理气加强诸药消食之功,用为佐,荷叶其性轻清上行,有利于升发脾胃清阳,清阳升,则浊阴更易降。烧饭为丸,取谷气以资助脾胃之气,兼能调和,用为佐使。

方34上二黄丸(5味,全方总重38钱,汤浸蒸饼为丸,如绿豆大,50~70丸/服)。

【组成】黄芩二两 黄连去须酒浸一两 升麻 柴胡以上各三钱甘草二

钱。

【用法】上为极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汤送下,量所伤服之。

【功用】清化湿热行气快膈。

【主治】伤热食痞闷,兀兀欲吐,烦乱不安。

【解析】本方重用三两黄芩为君,黄连一两为臣,二药大苦大寒之性,清化湿热;升麻、柴胡其性上行,升发清气,清气升,则浊阴自降,其吐自止,共为佐药;甘草和中调药,用为佐使。

方35枳实导滞丸(8味,总重34钱,汤浸蒸饼如梧桐子大,50一70丸/服)。

【组成】大黄一两 枳实 神曲各五钱 茯苓去皮黄芩去腐 黄连拣净

白术以上各三钱 泽泻二钱。

【用法】上件为极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温水送下,食远,量虚实加减服之。

【功用】消食导滞,清热祛湿。

【主治】伤湿热之物,不得施化,而作痞满,闷乱不安。

【解析】方中重用大黄,苦寒泻下,攻积泻热,使积热从大便而下,为君药。枳实行气导滞,消积除胀满;神曲消食化滞而和胃,共助大黄以攻积导滞,为臣药。黄芩黄连苦寒,清热燥湿而止痢;茯苓、泽泻利水渗湿而止泻;白术燥湿健脾,使攻积而不伤正,均为佐药。诸药相合,共成消食导滞,清热祛湿之剂,使食消积去,湿化热清,诸证自愈。

方36枳实栀子大黄汤(三味,全方总重约为.,三次煎煮,一次服用)

【组成】 枳实一个,麸炒,栀子三枚半,肥者,豆豉一两二钱五分,

锦裹。

【用法】上以清浆水二盏,空煮退八分,内枳实、栀子煮八分,下豉再煮五六沸,去滓,温服,覆令出汗。

【加减】若有宿食,内大黄如薄棋子五六枚,同煎。

【功用】清热除烦宽中下气。

【主治】大病瘥后,伤食劳复。

【解析】《医方集解》:枳实栀子豉汤,微汗微下方也。大都瘥复必虚实相兼,故汗之不欲其大汗,下之不欲其大下。栀豉,上焦药也,复以枳实宣通中焦,再用清浆水空煮,减三升,则水性热而沉,栀豉轻而清,不吐不下,必发于表,故覆之必有微汗。

加大黄则为佐枳实性降下行,通里攻积,清除宿食。本方是李东垣为数不多的直接用实物形状来标示药物剂量的方剂之一。

方37白术丸 (7味,总重53.5钱,汤浸蒸饼为丸,如绿豆一倍大,50丸/服)。

【组成】枳实炒黄,一两一钱白术 半夏汤洗 神曲炒黄以上各一两橘

皮去穰,七钱黄芩五钱 白矾枯三分。

【用法】上为极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绿豆一倍大。每服五

十丸,白汤送下,量所伤加减服。素食多用干姜,故加黄芩以泻

之。

【功用】健脾消食行气化滞。

【主治】治伤豆粉湿面油腻之物。

【解析】方中以枳实白术近乎等量共为君药,消食健运:神曲健胃消食,半夏化痰散结共为臣药;陈皮理气化滞,和白术则补脾,用为佐助,黄芩五钱,少少用之,苦寒之性为佐制,防食积化热以及诸药辛温太过。即如原书所说“素食多用干姜,故加黄芩以泻之”。

方38木香枳术丸(9味,总重43.5钱,汤浸蒸饼为丸,如绿豆一倍大,30丸/服)。

【组成】神曲炒黄色 京三棱煨,以上各一两石 三棱去皮煨草豆蔻面班煨熟,墩仁 香附子炒香以上并五钱 升麻 柴胡以上各三钱 木香二钱巴豆霜五分。

【用法】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绿豆一倍大,每服三十丸,白汤下,量所伤多少服之。

【功用】泻下攻积行气止痛。

【主治】治伤生冷硬物,心腹满闷疼痛。

【解析】方中当以五分巴豆为君,以其大辛大热攻下之品,推荡肠腑寒积;京三棱、石三棱合用消积破滞共为臣药;神曲消食;草蔻温中;香附子、木香皆可行气化滞共为佐药;升麻、柴胡升清降浊,取欲降先升之妙,亦为佐药。

方39三棱消积丸 (9昧,总重47钱,,醋打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加至二十丸,温生姜汤下)。

【组成】京三棱炮 广茂炒 炒曲以上各七钱 青橘皮巴豆和皮,米炒焦黑,去米菌香炒陈橘皮以上各五钱 丁皮 益智以上各三钱。

【用法】上件为细末,醋打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加至二十丸,温生姜汤下,食前。量虚实加减,如更衣,止后服。

【功用】攻积破滞行气温中。

【主治】治伤生冷硬物,不能消化,心腹满闷。

【解析】此方中以五钱连皮巴豆而非巴豆霜,故其推荡脏腑冷积之力较为迅猛,当为君药;三棱、莪术(广茂)相须为用,行气破滞为臣;炒神曲健胃消食,青、陈皮理气消积,茴香、益智仁温胃散结再加丁香皮温中理气共为佐药。诸药配伍,共奏攻积破滞,温中行气之效。

按:本方攻积泻下之力颇强,故而服用法中明示每服十丸加至二十丸,如更衣,止后服。从诸多方药的服法中亦可看出东垣深得“三因制宜”之旨。

方40各急大黄丸 (3味,总重30钱,蜜丸如小豆,3丸/服)【组成】大黄 巴豆去皮 干姜各一两。

【用法】精新好药,捣罗蜜和,更捣一千杵,丸如小豆大。每服三丸,老少量之。

【功用】攻逐寒积。

【主治】疗心腹诸卒暴百病。

【解析】方中巴豆辛热峻下,“推荡脏腑、开通闭塞”,为君药。干姜性味辛温,温中兼能散结,助巴豆辛温峻下,功逐肠胃冷积,为臣要。大黄性昧苦寒泻下,荡涤胃肠积滞,推陈致新,且能监制巴豆辛热之毒,为佐使药。三药合用,力猛效宏,为温下之峻剂。

方41神应丸 (7味,全方总重42钱,每服三五十丸,温米饮送下,食前,日进三服)。

【组成】黄蜡二两 巴豆 杏仁 百草霜 干姜各五钱丁香 木香各二钱。

【用法】将黄蜡用好醋煮去粗秽,将巴豆、杏仁同炒黑,烟尽,研如泥,将黄蜡再上火,入小油半两,溶开,入在杏仁巴豆泥子内,同搅,旋下丁香、木香等药末,研匀,搓作挺子,油纸裹了,旋丸用。每服三五十丸,温米饮送下,食前,日进三服。

【功用】攻逐冷积,行气止痛。

【主治】一切冷物冷水及乳酪水,腹痛肠呜,米谷不化。

【解析】方中五钱巴豆攻下,推荡脏腑积滞为君;二两黄蜡润肠通便,杏仁开宣肺气,同时亦能润肠通便,共为臣药。干姜温中散寒止痛,丁香温中行气,木香理气化滞,百草霜本方中功专消积,以上诸药共用为佐。

按:《卫生宝鉴》神应丸用法中有“旋丸如芥子大用”,根据本方药味、药量和服用方法,当遵从。

方42益胃散 (11味,总重40钱,煮散,3钱/服)。

【组成】陈皮 黄芪各七钱 益智仁六钱 白豆蔻仁泽泻 干姜 姜黄各三钱 缩砂仁 甘草 厚朴 人参各二钱。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温服,食前。

【功用】补气健脾,行气止痛。

【主治】服寒药过多,或脾胃虚弱,胃脘痛。

l解析1方中重用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加人参、甘草助黄芪补气健脾,用益智仁、干姜和姜黄温中散寒止痛;白豆蔻、缩砂仁和泽泻温中行气化湿;本方用厚朴行气燥湿除胀,与黄芪升降相伍,调畅气机;加陈皮,使中焦运化有权,既可消已成之积,又可使黄芪、人参补而不滞。甘草兼能调和诸药。

方43葛花解酲汤 (13味,总重29.8钱,煮散,3钱七)。

【组成】白豆蔻仁 缩砂仁 葛花各五钱 干姜、神曲泽泻 白术各二钱橘皮 猪苓 人参 白茯苓各一钱五分 木香五分 莲花 青皮三分。

【用法】上为极细末,称和匀,每服三钱七,白汤调下,但得微汗,酒病去矣。

【功用】健脾行气化湿醒酒。

【主治】饮酒太过,呕吐痰逆,心神烦乱,胸膈痞塞,手足战摇,饮食减少,小便不利。

【解析】方中葛花为解酒之专药,配以白豆蔻仁、缩砂仁温中行气燥湿。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渗湿,与白薤、砂仁和二苓、泽泻相伍则上下分消,标本同治;再加人参助白术健脾,脾气健则湿自消。干姜温中,和胃降逆,木香、青皮行气除痰破积,陈皮、神曲助中焦运化,帮助消除酒食陈腐之积,诸药合用,上下分消,标本兼顾,共奏“解醒”之效。

汪昂《医方集解》:“此手足阳明药也。过饮无度,湿热之毒积于肠胃。葛花独入阳明,令湿热从肌肉而解,豆蔻、砂仁皆辛散解酒,故以为君。神曲解酒而化食,木香、干姜调气而温中,青皮、陈皮除痰而疏滞,二苓、泽泻能驱湿热从小便出,乃内外分消之剂。饮多则中气伤,故又加参术以补其气也。”

方44除湿散 (8味,总重37钱,吞散,3钱/每)。

【组成】神曲一两 茯苓七钱 车前子 炒香泽泻以上五钱半夏 干姜各三钱 甘草 红花各二钱。

【用法】上同为极细末,每服三钱七,白汤调下,食前。

【功用】消食利水,温中散寒。

【主治】伤马乳并牛羊酪水,一切冷物。

【解析】方中重用神曲消食健胃为君,茯苓、车前子、泽泻相须为用,利水渗湿之力大增,共为臣药:半夏、干姜温中燥湿化痰合茯苓则治脾湿之本;轻用红花,活血理气,气血通畅则一身津液自顺,湿邪自无留存之地,为佐药;甘草和中调药用为佐使。合而观之,全方共奏消食利水,温中散寒之效。

方45五苓散 (5味,总重80钱,吞散,2钱/服)。

【组成】泽泻二二两五钱猪苓、茯苓、白术各一两五钱桂枝一两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热汤调服,不计时候。服讫,多饮热汤,有汗出即愈。

【功用1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主治】伤寒温热病,表里未解,头痛发热,口燥咽干,烦渴引水,或水入即吐,或小便不利,及汗出表解,烦渴不止者,宜服之。又治霍乱吐利,烦渴引水之证。

【解析】方中重用泽泻为君,取其甘淡性寒,直达肾与膀胱,利水渗湿。臣以茯苓、猪苓之淡渗,增强利水渗湿之力。佐以白术健脾而运化水湿,转输精津,使水精四布,而不直驱于下。又佐以桂枝,一药二用,既外解太阳之表,又内助膀胱气化。五药合用,利水渗湿,化气解表,使水行气化,表邪得解,脾气健运,则蓄水留饮诸证自除。

方46瓜蒂散 (2味,吞散,1钱七/服)。

【组成】瓜蒂 赤小豆各等分。

【用法】上二昧,为极细末,每服一钱七,温浆水调下,取吐为度。

【功用】涌吐痰涎宿食。

【主治】痰涎宿食,壅滞胸脘证。

【解析l方中瓜蒂味苦,善于涌吐痰涎宿食,为君药;赤小豆味甘淡平,能祛湿除烦满,为臣药。君臣二药相配,相须相益,可增强催吐之力。东垣在此将此种以吐法而解胸中积滞的治法称为“木郁则达之”。

四、《内外伤辨惑论》部分药物配伍意义

1 黄芪、人参、炙甘草

黄芪:气温,昧甘,纯阳。甘微温,性平,无毒。昧甘微苦,性平,阳也。补五脏诸虚不足而泻阴火,去虚热,无汗则发之,有汗则止之。入手少阳经、足太阴经、足少阴、命门之剂。

人参:气温,味甘。甘而微苦,微寒,气味俱轻,阳也。阳中微阴,无毒。

炙甘草:气平,味甘,阳也,无毒。入足厥阴经、太阴经、少阴经。味甘性平,阳也,升也。热药用之缓其热,寒药用之缓其寒。经方:甘以缓之。阳不足者,补之次等。中满者禁用之。

寒热相杂而用之,则调和诸药性使不相背。炙之以散表寒,除邪热,去咽痛,除热,缓正气,缓阴血,润肺。

配伍意义:黄芪补气升阳,固表止汗;人参大补脾肺之气,炙甘草益气补中,调和诸药。人参、炙甘草能加强黄芪补气固表之效。《汤液本草》有东垣云:“黄芪、人参、甘草三味,退热之圣药也”。纵观李杲诸书,其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化裁方约有40首,从这些方剂中都可以看到一个基本方,即人参、黄芪、甘草。合而用之,为黄芪汤,用以治疗气虚有热。他指出:“脾虚者,由水邪乘其位⋯⋯当于心经中以甘温补土之源。”所以“用此三味皆甘温能补元气,甘能泻火。”由此方加味变化而出的方剂还有清暑益气汤、调中益气汤等。

《内外伤辨惑论·立方本旨》东垣云:“肺气受邪,为热所伤,必须用黄芪最多,甘草次之,人参又次之,三者皆甘温,三阳药也;脾始虚,肺气先绝,故用黄芪之甘温,以益肺气以固腠理,不令自汗而损其元气也;上喘、气短、懒语,须用人参以补之。”例举: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

2 升麻、柴胡

升麻:气平,味苦甘。微苦微寒,味薄气厚,阳中之阴也,无毒。阳明经本经药,亦走手阳明经、太阴经。味甘而苦,性微寒,味薄气厚,阳中阴也。阳明本经药,发散本经风邪。元气不足,用此于阳中升举阳气上行。张元素:“若补脾胃,非此为引不能补。”

柴胡:气平,味微苦,微寒。气味俱轻,阳也,升也,纯阳,无毒。味苦,性平,微寒,气味俱轻,阳也,升也。少阳经分之药,引胃气上升,苦寒以发散表热。

配伍意义:1、李时珍《本草纲目》“升麻引阳明清气上行,柴胡引少阳清气上行,此乃禀赋虚弱,元气虚馁,及劳役饥饱,生冷内伤,脾胃引经最要药也”。升柴合用能引胃中清气上行,升阳举陷,扭转中气下陷之势。升麻柴胡各用五分为臣,升阳举陷,散风除湿以收止泻之功。因胃气属阳,性本上升却下陷为泄泻,升麻柴胡可鼓舞胃气上卷而止泻,又升麻柴胡为风药,风药属木,湿为土病,木可胜土,故升麻柴胡可以胜湿。2、升、柴皆微苦微寒之性,其性上升,配甘温益气之品,防止脾气壅滞不畅,同时有助郁火外散,达“火郁发之”之效。

按:在《内外伤辨惑论》一书中,升麻、柴胡的用量都较小,多为数钱,除了升阳散火汤以外,其余方中,升、柴皆作臣佐使之用。

例举:升阳除湿汤补中益气汤升阳补气汤升阳顺气汤。

3 黄芪、防风

黄芪:味甘微苦,性平,阳也。补五脏诸虚不足而泻阴火,

去虚热,无汗则发之,有汗则止之。

防风:味甘辛,性温,气味俱薄,浮而升,阳也。主治诸风,

又为去湿之仙药,风能胜湿故也。

配伍意义:李东垣:防风能制黄芪。黄芪得防风其功愈大。又方:防风乃卒伍卑贱之职,随所引而至,乃风药中润剂也。虽与黄芪相制乃相畏而相使者也。例举:通气防风汤,升阳益胃汤。

4 羌活独活(防风藁本)

羌活:气味温,味苦甘平,。苦辛,气味俱轻,阳也,无毒。足太阳经、厥阴经药,太阳经本经药也。味苦辛,性微温,气味俱轻,阳也,升也。太阳本经药,去温湿之风,除肢节痛。

独活:气味与羌活同,无毒。气厚味薄,升也,苦辛。足少阴肾经之药。

配伍意义:羌活行上焦而理上,长于祛风寒,能直上巅顶,横行肢臂,治游风头痛、风湿骨节疼痛等症;独活行下焦而理下,长于祛风湿,能通行气血,疏导腰膝下行腿足,治伏风头痛、腰腿膝足湿痹等症。二者伍用,一上一下,直通足太阳膀胱经,共奏疏风散寒,除湿通痹、活络止痛之功。二药相伍,通治一身上下之风寒湿邪。若与甘温补气药配伍,还可升发脾胃清阳之气。

另外,风能胜湿,羌活、独活还能发散郁于肌体内和肌表的湿邪。

按:东垣所用风药在药味数与药量上具有一定的规律,凡用以升散祛风发越郁火,升清胜湿者,每每多味风药同用,并用量稍大些。升阳散火汤即是明显一例。例举:升阳益胃汤羌活胜湿汤升阳补气汤等。

人参、麦门冬、五味子(生地黄)

人参:甘温,益气生津以补肺,肺气旺则四时之气皆旺。

麦冬:甘寒,养阴清热,润肺生津。

五昧子:酸温,敛肺止汗,生津止渴。东垣引孙真人云:五月常服五味子以补五脏之气。

配伍意义:三药合用,也即李东垣老师张元素《医学启源》中的生脉散。李东垣自己解释说:“故以人参之甘补气,麦门冬苦寒泻热,补水之源,五味子之酸,清肃燥金,名日生脉散。”三药相伍,一补一润一收,共凑益气养阴,生津止渴,敛阴止汗之效。使气复津生,汗止阴存,脉得气充。在东垣的学术体系之中,由于升发脾胃清阳的风药多辛香温燥,故东垣在运用风药配合组方时较为审慎,常配以麦冬、五味子、当归等滋阴润燥之品以防风等药伤津液。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参、麦冬、五味子相配还有补气而不伤阴,生津而不滞湿的功效。例举:清暑益气汤参术调中汤门冬清肺饮人参清镇丸。

6 黄连、黄芩(黄柏、知母、大黄)

黄芩:昧苦而甘,性寒,味薄气厚,阳中阴也。泻肺中之火。

洁古云:利胸中之气,消膈上之痰。性苦寒,下痢脓血粘稠,腹

痛后重,身热久不可者,与芍药甘草同除阳有馀,凉心,去热通

寒格。

黄连:味苦,性寒,味厚气薄,阴中阳也,升也。泻心经之火眼暴发赤肿,及诸疮用之。苦寒者,主阳有馀,苦以除之也。安蛔虫,通寒格。

配伍意义:脾胃内伤之病,本“大忌苦寒之药损其脾胃”但阴火过盛,不仅有消耗元气、灼伤胃阴之虑,且可使肝胆之气更为郁结。所以,李东垣在强调升发脾阳的同时,也并非完全忽视苦寒之性的清热泻火药的使用。在他所创制的升阳益胃汤、清暑益气汤等方中,就是升、补、泻三者合用的典范,都是在黄芪、人参、甘草等甘温益气药的基础上,配伍升麻、柴胡、羌活、防风等以升发阳气,选用黄芩、黄连、黄柏以泻阴火。也即稍佐黄芩、黄连(黄柏、知母)等苦寒之品,既可“降其阴火,以救肾水”;又可通过清泻肝胆壅遏之热,而使肝郁易于开透疏解,故东垣有“以小苦通之”的说法。或者确需大苦大寒之品清热泻火或清化湿热时,东垣也用黄连、黄芩来苦寒直折,如黄连清膈丸、上二黄丸等。这里需要提及的是,一般情况下,为避免黄芩、黄连、黄柏等苦寒之品大伤胃气,东垣特别强调要通过酒洗酒炒酒

浸等办法来减缓其苦寒之性,这也是李东垣重视脾胃阳气的一种表现。总而言之,还是遵循仲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强调辨证论治,强调三因制宜。例举:黄连清膈丸、三黄枳术丸、上二黄丸、枳实导滞丸。

7 黄芪、当归

黄芪:大补脾肺之气,且能固表止汗,以滋气血生化之源。

当归:甘辛而温,养血和血/味甘辛,大温,气味俱清,阳也。治血通用。能除血刺痛,以甘能和血,辛温以润内寒,当归之苦以助心散寒。

配伍意义:(1)、二味合用,且重用黄芪,轻用当归,即当归补血汤。一气分药,一血分药,二者相伍,专为补血,乃有形之邪生于无形之气,气旺则血自生。(2)、气虚之人,皆须防日久伤及营血,故方中用黄芪补气的同时,佐以当归入血分,养血和营,防止气虚伤血,同时,当归与黄芪(人参)等配伍,还能补气养血。这是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中很重要的一个配伍特点。

例举:(1)、当归补血汤双和散。(2)、清暑益气汤、补中益气汤、升阳顺气汤、门冬清肺饮。

8 枳实白术

枳实:味苦,性微寒。苦以泻之,治心下痞。洁古用治脾积血,故能去心下痞。脾无积血则心下不痞,散气消宿食。苦寒,炙干,槌破,水渍之,以泄气除内热。

白术:味苦两甘,性温,味厚气薄,阳中阴也。去诸经之湿而理脾胃。

配伍意义:枳实,破气除痞;白术,健脾化湿。二药相合,一运一健,一消一补,一走一守,一急一缓,相互制约,相互为用,助其升清降浊之枢机,以达补而不滞,消不伤正。临证应用时,随二者各自用量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功效和主治。在《内外伤辨惑论》中,白术用量多两倍于枳实,补重于消,以补为主,而且多数含此二药的方剂皆制成丸剂。“丸者,缓也,舒缓而治之。”

丸剂作用缓慢,枳术丸经不同加味适用于脾虚气滞食停所致的胸脘痞满证及其他许多兼证。例举:枳术丸、橘皮枳术丸、曲檗枳术丸、木香枳术丸、半夏枳术丸、三黄枳术丸等。

9 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

人参:味甘而微苦,性微苦,气味俱轻,阳也。补元气不足,而泻肺气,甘温补阳。利止而脉不足者,是亏血也,人参补之,益脾气,与干姜同用,补气,里虚则腹痛,此药补之,是补其不足也。

白术:白术:味苦而甘,性温,味厚气薄,阳中阴也。去诸经之湿而理脾胃。

茯苓:味甘而淡,性平,阳也。淡能利窍,甘以助阳,除湿之圣药也。味甘平,补阳益脾,逐水平火。寒淫所胜,小便不利,用淡味渗泄,为阳也,治水缓脾,生津导气。

炙甘草:气平,味甘,阳也,无毒。入足厥阴经、太阴经、少阴经。味甘性平,阳也,升也。热药用之缓其热,寒药用之缓其寒。经方:甘以缓之。阳不足者,补之次等。中满者禁用之。

寒热相杂而用之,则调和诸药性使不相背。炙之以散表寒,除邪

热,去咽痛,除热,缓正气,缓阴血,润肺。

配伍意义:四药合而成方也即四君子汤。人参甘温补气培元,健脾益胃;然脾为湿土,喜燥恶湿,脾虚失运,不运则易致湿困脾胃,故配伍白术苦温燥湿,健脾助运;再以茯苓甘淡健脾,渗利湿邪,以解脾之困而收补脾之效。甘草和中调药。四药合用,补中有泄,补而不滞。

综合历史事实,东垣显然是受北宋官颁成方配本《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一书的影响。在《内外伤辨惑论》一书中,李东垣就多处运用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也即《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四君子汤补气健脾,或加陈皮、半夏帮助加强理气化痰,或加泽泻、猪苓帮助利水渗湿,或加砂仁、白蔻仁帮助温中行气除胀满。另外,李东垣在师从张元素学医的过程中,受元素的影响,对钱乙之学较为推崇,认为在从脾胃角度灵活用药上,“钱仲阳医小儿深得此理”。因此,东垣在其临床实践中,屡以钱乙方为依据,如四君子汤加陈皮一味而成的五味异功散,以及七味白术散(白术人参茯苓藿香叶木香葛根甘草)等。例举:枳实消痞丸、参术调中汤、清暑益气汤(白术易为苍术)、升阳益胃汤、宽中进食丸等。

10 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

熟地黄:味甘,微苦,昧厚气薄,阴中阳也。生则性大寒而

凉血,熟则性微寒而补肾。

当归:味甘辛,大温,气味俱轻,阳也。治血通用。能除血刺痛,以甘能和血,辛温以润内寒,当归之苦以助心散寒。

白芍:味酸而苦,微寒,气薄味厚,阴也,降也。收脾经之气,能除腹痛,酸以收之,扶阳而收阴气,泄邪气扶阴。胃气不通,肺燥气热,酸收,甘缓,下痢必用之药。

川芎:味辛,性温,气厚,阳也。少阳经本经药。治本经头痛及诸风。

配伍意义:四药合用,也即《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里的四物汤。其中,熟地滋阴补血,白芍养血柔肝,两药合用,重在滋补阴血,以利肝藏血而补肝体:当归补血活血,川芎活血行血,两者合用,重在养血行血,以利肝疏泻而助肝用。四药合用,补血不滞血,行血不破血,故汪昂把四味药誉为“血家百病此方通。”例举:双和散按:东垣《内外伤辨惑论》一书中,四物汤配伍应用只此一方,而在《脾胃论》及其他著作中应用较多。

11 白术 陈皮

白术:昧苦而甘,性温,味厚气薄,阳中阴也。去诸经之湿而理脾胃。

陈皮:味甘苦,性温,味厚,阴也。导胸中滞气,散阴邪气。有白术则补脾胃,无则泻脾胃。

配伍意义:白术补气健脾祛湿,陈皮理气健脾化滞。脾胃虚弱,则有;运化无力,因而气虚常挟气滞。气虚固当补气,补气药又易甘壅碍脾胃,故东垣常于补中升阳药中配入理气药,二者合用,可使补而不滞。这也是李东垣治疗内伤脾胃病药物配伍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也应当成为我们临床应用补法的一个基本原则。例举:补中益气汤葛花解酲汤。

12 人参、附子

人参:昧甘而微苦,性微苦,气味俱轻,阳也。补元气不足,而泻肺气,甘温补阳。利止而脉不足者,是亏血也,人参补之,益脾气,与干姜同用,补气,里虚则腹痛,此药补之,是补其不足也。

附子:味辛而甘,性大热,阳也。散五脏六腑之沉寒,其气亦阳,补诸不足,不宜多用。经云:“壮火食气”故也。用之则须以生甘草缓之。辛热以温少阴经,以温阳气。散寒发阴,必以辛热。湿淫所胜,腹中痛,用之补虚胜寒。

配伍意义:补后天之气,无如人参;补先天之阳,无如附子。二者配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温阳益气之力增强。例举:沉香温胃丸神圣复气汤。

13 沉香、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

沉香:味辛,热,纯阳。调中,补五脏,益精壮阳,补肾暖腰膝,去风水毒肿,去恶气邪气。

附子:昧辛而甘,性大热,阳也。散五脏六腑之沉寒,其气亦阳,补诸不足,不宜多用。经云:“壮火食气”故也。用之则须以生甘草缓之。辛热以温少阴经,以温阳气。散寒发阴,必以辛热。湿淫所胜,腹中痛,用之补虚胜寒。

沉香能下气补火壮阳,附子能温肾壮阳,除沉寒痼冷,二者相须为用,可治“下焦阳虚,脐腹冷痛。”

按:《内外伤辨惑论》一书中,附子与沉香,尤其是与干姜、肉桂、吴茱萸这类属大辛大热的配伍并不多见,只在沉香温胃丸、神圣复气汤二方中得见。其在东垣学术思想体系中的意义有待与其它著作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例举:沉香温胃丸神圣复气汤。

在方药配伍上,全书共设正方46首,除枳实栀子大黄汤、备急大黄丸、五苓散和双和散直接引用自《伤寒论》和《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外,其余42首皆为李东垣首刨。46首正方共涉及药物86种(不包括方后的加减用药),其中植物药83种,矿物药2种(分别是白矾和炒盐),动物药1种(黄腊)。这些药物的使用有较强的倾向性。按单味药入方频率高低统计分别是:白术19次;橘皮18次:人参17次;枳实14次;半夏和神曲各12次;柴胡和茯苓各11次;黄芪、升麻、术香、干姜各10次;泽泻9次;甘草则总共入药22次(其中,只有升阳散火汤一处标明是生甘草)。其他还有黄芩、黄连、青皮、羌活各入药7次;白芍、防风、草豆蔻各入药6次。根据六版《中药学》中相关药物的归经统计,上述使用频率较高的2l味药中,入脾胃经的共17味,且性温或性平的就18味,性寒的仅黄连、黄芩和泽泻3味。从以上统计明显可以看出其用药多以入脾胃经药物为

主,且多是温补脾胃之气,升脾胃清阳之品。

从书中方剂剂型名称上看,46首方汤剂占18首,散剂5首,丸剂23首。但从实际用法上确切统计,则是丸剂23首(如枳术丸等),煎煮汤剂12首(如除风湿羌活汤等),煮散8首(如升阳顺气汤等),吞散3首(如葛花解酲汤等)。因此,46首方中,丸剂占50%,煎煮汤剂占26%,煮散占17.4%,吞散占6.6%。

综观全书,经过认真的手工统计,总共涉及药物86种,而与李东垣近乎同时代的本草书籍王好古的《汤液本草》收录本草药物共242种,东垣所用药物只占不到1/3, (当然,其中也有李东垣所用的少数几味药《汤液本草》未曾收录,如黄蜡、百草霜、丁皮、白葵花等)从中可以看出东垣用药确实具有较强的趋向性。在全部46首正方中,直接入汤剂煎煮的药物中,用量最重的为当归补血汤中的黄芪,用量为一两;而用量最轻的为通气防风汤中白豆蔻和黄柏以及参术调中汤中的麦门冬、青皮、陈皮、地骨皮和白茯苓,用量都是二分。方中药味最多者当属神圣复气汤以及宽中进食丸和沉香温胃丸,前者是23味药,后两者分别都是16味药;最少者为当归补血汤和瓜蒂散二方,分别只有2味药;全部方剂的平均用药味数是7.97826味,也即是8味。从全方药物用量上看,全书46首方直接入汤剂一次煎煮的12首方剂中,全方药量最重的是当归补血汤,总重12钱;全方药量最轻的是参术调中汤和补中益气汤,总重分别是2舟钱加上

20个五昧子和3.3钱;而煮散的剂型中,一次服用量最多也不过

5钱,大多是3钱:丸剂剂型中,多为汤浸蒸饼为丸(共9方)或荷叶裹烧饭为丸(共6方),多为梧桐子大,且多为30到50丸每服。借米谷之气以资脾胃之气,深得《内经》“五谷为养”之旨,而且切合李东垣“丸者,缓也,舒缓而治之”之意。

---------The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砂仁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王绵之白术用药经验汇总|方剂学讲稿笔记
汪石山医案
内外伤辨
[卷二十四 脾脏门] 饮食劳倦
21.1饮食伤脾用药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