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之妙全在得法
 一位名家说过:“读书之妙,全在得法。”学之得法,方能事半功倍,学有建树。
              “一箭双雕”
    现代哲学家艾思奇早年在日本留学时,除了钻研他喜欢的功课外,还必须学习日文等课程。他虽手不释卷,但仍感到时间不足。怎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学到更多的知识呢?他买了一本日文版的《反杜林论》,一边学日文,一边学哲学。而后,又买了德文版的《反杜林论》。这样,哲学、日文、德文三方面同时并进,既把《反杜林论》这本书读透了,日文和德文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为此,他把这种读书方法称为“一箭双雕”。
    还有一个从“监牢大学”毕业的薛暮桥,他的读书法似乎可以同艾思奇的“一箭双雕”读书法相媲美。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年轻的共产党员薛暮桥被捕入狱后,他一边苦学日文、英文和世界语,一边攻读列昂节夫的《政治经济学》和河上肇的《资本主义经济学思想发展史》。3年的狱中经历,使得薛氏的经济学理论研究和外语水平都有了颇深的造诣。
              “竭泽而渔”
    “竭泽而渔”本是一种不可取的做法。但用作治学之道则可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复旦大学原副校长、思想史专家蔡尚思,上个世纪30年代到南京国学图书馆,声称要读完馆藏的中国历代文集。一年后,他竟奇迹般地读完了许许多多文集,把南京图书馆这方面的“泽”真的淘干了,他也真的捉到了大量的“鱼”。到30年代末,他写成一部高水平的《中国思想研究法》。
    许多学者把“竭泽而渔”读书法当作一种重要的治学之道。把知识比作“鱼”,把目录比作“渔网”。用这张网,就能在书海中捕捞所需之“鱼”——有关的知识、资料。
              “吃书煮书”
    宋代的朱熹主张读书要“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其弟子把这24字概括为“朱子读书法”。据传,朱熹曾是庐山白鹿洞书院之主,慕名前来求学者络绎不绝,门庭若市。大家见他伏案苦读,书页边卷缩得像牛肉串,有人脱口而出:“这书真是‘吃’过一般。”朱熹听了满意地点点头,当下就向学生们宣讲白鹿洞书院的第一条学规,即讲究“吃”书。他说有两种“吃”法:一是如牛,大嚼大咽,然后反刍;二是如人,细嚼慢咽,慢慢品尝。“反刍”、“品尝”,虽是慢节奏,但却能领会书中的“微言精义”。融会贯通,熟烂于心,变成自己的知识。
    无独有偶,现代女作家茹志鹃家中也挂着一帧条幅,上着“煮书”两个大字。她说:“书,光看是不行的。看个故事情节,等于囫囵吞枣。应该读,读就仔细多了。然而读还不够,进而要‘煮’。‘煮’,是何等烂熟,透彻,不是一遍两遍可成的。”正由于她读得认真,博闻强记,所以下笔“如神”,写出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中短篇小说。
              “按图索骥”
    “按图索骥”是从《汉书》中演变而来的成语,意思是按照图上的画样去找马,比喻按照线索或图样去寻找需要的东西。这里,将其引入读书治学,不失为一剂良方。
    “按图索骥”读书法,就是首先要确定你所寻找的“马”,即明确研究的对象和目标。然后,制定出“线索”和“图样”,即规定阅读的范围,选择阅读的书籍,计划阅读的进度。最后,按照这条“线索”和“图样”,周密地去“索骥”。
    “按图索骥”读书法,关键在“线索”和“图样”。“线索”不清楚,“图样”不准确,无从谈“索骥”。对于经验不足的初学者,一时难以画出准确无误的“线索”和“图样”,这不必担心,你可请专家或有经验的学者帮你勾画出“线索”和“图样”来。
    当你在众多的书籍中准备选择你最需要的书来读时,采用“按图索骥”法,自不待言。即使具体到阅读一本书,也能“按图索骥”,选我所需。
              “天圆地方”
    一位学者说过,读书治学“脑袋要动,屁股要定”。历史学家范文澜也说:“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两位名家的两句名言,同比于顾颉刚的治学之道,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顾颉刚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学者,他学识渊博,在学术上颇有建树。他曾将自己的读书治学经验归纳为四个字:“天圆地方”。
    天圆地方,本是古代一种天体观。古人缺乏科学知识,认为天似华盖,形圆;地如棋盘,形方,故曰“天圆地方”。顾先生借用了这个术语,赋予新的内容,来说明自己的治学体会。他说的“天”,是指人的脑袋,“地”是指人的臀部。做学问头脑要“圆”,要舍得动脑筋,勤于思索,善于思索,做到思维敏捷,反应迅速;而臀部却要“方”,要坐得住,要像木板钉钉一样,坚定不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习三法:一是精读法 宋代学者朱熹说:“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
朱熹“二十四字”读书法
古今学者治学方法
古今中外五类最牛读书法
引经据典/笃志·虚心
金可可:读研三年规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