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跟林师学中医--弟子班(2)
跟林师学中医--弟子班

说明:因为篇幅原因,选取部分师兄师姐的学习心得,感谢大家的理解。



弟子班第一次学习心得(2)


3、来自钦州黄雪妹的学习心得:

首先非常荣幸成为林氏医门学术传承班的一名弟子,让我对自己以后医路上有了更进一步的规划,学好经方,用好经方,传承经方。

经过16期经方学习,认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师兄师姐,看着他们每一个人对中医知识努力的激情,同时对师父精彩授课的渴望,当然我也不例外,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师指路”。

很高兴,很激动认识您,我的师父林佳明,以后的医路上感谢有您的指导,我会努力在您的指导下慢慢的成长,特别喜欢一句话“遇良师,得益友,靠近光,追随光,成为光,散发光”。

再到8月26日林氏医门学术传承拜师仪式,让我特别感慨的是师父的大爱,每一天明明都很忙很忙的师父依旧还在坚持写病案、分享病案、总结病案,就算是应酬喝醉了依然还在厕所里凭着自己的那么一点点意识还在坚持写,师父说过中医医学已融入他的生命里,这种坚持能有多少人能做到呀!

师父的优秀深深的感动到我了,让我更近一步对经方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从懵懵懂懂的无任何思路不敢看病开方的我,离开临床毕业已有10年多的我,现在结合临床症状通过问诊、辩阴阳,确定病位,病性,六经辩证慢慢的终于学会了开方。

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目标,利用两年的时间跟着师父好好的学习。首先先把经方的条文看熟,最好的是背熟,然后再结合师父每天公众号分享的病案及弟子群里师父、师友们的分享学习、总结。


学习总结

01

如何学习伤寒


寒温一统

(1)伤寒与温病

(2)升降与扶阳

了解六经-八纲-病机 六经的病因是根据病位表/里/半表半里,病性:阴/阳。而不是经络。

1.正邪观:一切生病源于本气自病。

2.津液观:发汗,解表如何保津液。

3.保胃气:留得一分胃气就有一分生机。如肿瘤的病人......

如水饮上犯:舌质黄,水滑,脉沉细无力-选苓干五味姜辛汤

通过临床症状的反应我们如何问当下的四诊:大便正常吗?一天一次还是几天几次,是硬还是烂?口干吗?喜欢喝冷还是温的?喝冷水是舒服还是拉肚子?

如口干,喜喝热、烫的太阴里虚寒证选吴茱萸汤

皮肤痒+口干、口苦,大便干—少阳阳明选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

温病:发热,往来寒热,胸闷协胀,舌苔厚腻—选柴胡达原饮+石膏

其中重用柴胡、滑石、竹叶。

石膏的用法:体温39度以上用90g以上;38.5度-39度用60g以上;37.1度—38.5度用45g以上。

升降:如出现热一直不退+升降散

扶阳:舌红,胖大,水滑,手脚冷,脉沉细真寒假虚。四逆汤


浅谈我对疾病传变的认识

疾病传变:根据临床症状反应来确定疾病的传变。

1.病位的传变:可由表/里传半表半里,表传里,反之也可里传表,半表半里传表/里。它们的关系都是息息相关,层层相递。

2.病性的传变:阴-阳

生麻黄引起兴奋,易出现心慌,心悸可用等量的蝉蜕一起用,或者现煮去上沫可以缓减。

发汗的前提条件是津液充足方可强发汗。

津液不足微发汗

例如:

太阴少阴合病的麻附辛汤

条文: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麻黄:止痛,解表,宣阳,止痛,兴奋

附子:温阳

细辛:温化寒饮,利水湿

少阴少阳合病桂枝加附子汤

条文: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太阳太阴合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外邪里饮,表未解而内停水饮。常见于舌苔胖大,水滑欲滴而引起头晕目眩,短气,小便不利气上冲。用生姜解表

条文: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少阴阳明合病二加龙骨牡蛎汤:即桂枝汤加龙骨牡蛎去桂枝加附子、 白薇。

3.少阴病-脉微细,但欲寐。病位在表,提示着机体功能沉衰。用附子、细辛、干姜来扶阳。同时具有双重属性。

01

里虚寒-阳虚:


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冷痛,阳痿早泻,宫冷,白带清稀,夜尿增多,脉沉苔白等

02

气虚:


食欲不振,大便稀溏,脘腹虚胀,身倦乏力,浮肿,脱肛等,甚至还有气短,懒言,易出虚汗等。

那么我们可选升陷汤或补中益气汤注意的是柴胡、升麻的量药少3-5g知母,黄芪的量药要大30-50g,如出现重症肌无力时黄芪可用到120克。

升陷汤主要以气虚为主,去知母加党参或人参加仙鹤草。

如出现冠心病的症状表现有胸闷,气短,中气不足,气虚不足而下陷,劳累加剧。动则喘、闷。脉沉细,那么可选升陷汤合瓜蒌榧白半夏汤/瓜蒌榧白白酒汤/瓜蒌榧白桂枝汤。

回来查阅条文区别: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第3条:胸痹之病,喘出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瓜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第4条:胸痹不得卧,心痛痛彻背者,瓜蒌薤白半夏汤主之。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第5条: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

03

血虚


面色萎黄,嘴唇及指甲淡白,头晕眼花,心慌心悸,妇女月经后期量。可当归补血汤、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四物汤.....

如经血过多合并感冒出现头晕,指甲白,面色白可选四物汤合桂枝丸(连珠丸)

04

阴虚:


腰膝酸痛,口、手、足、心热,心烦失眠,潮热盗汗,遗精,两眼干涩,眩晕耳鸣等我们不能单纯用石斛、麦冬、玉竹、生地、乌梅等舌质红少苔也要辩阴阳。如出现无五心烦热,怕冷,手脚冷。就是所谓方雷龙之火,上干下有水的阳虚,龙不归位-引火汤(熟地重用、巴戟天、茯苓、麦冬、五味子)

4、来自四川王广宇的学习心得

承蒙师父厚爱,学生有幸进入林氏医门。

8月26-27两天,在班委会的师兄师姐的精心准备下,我们来到师父身边,举行了简短而又隆重的拜师仪式,并和师父合影留念最让我感动的是师父送给我的紫砂杯,非常精美,我现在每天喝茶,看到茶杯就像看到师父的音容笑貌,时时激励我在经方学习的道路上永不停步!   

拜师仪式结束后,师父紧接着开始了授课,从26下午3时到晚上10时,27上午8时到中午12时,师父一直站着,充满激情,毫无保留,不知疲倦,

从经方的理论到临床运用,从处方用药到药品剂量,甚至谆谆教导学生要学会自我保护好自己,才能很好服务广大患者。

师父渊博的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优秀的医德和菩萨般的心肠在学生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是学生学习的榜样!

两天的学习时间虽然短暂,但内容相当丰富,学生回来后又花了一个周的时间进行整理,边整理边体会,边消化,有的知识已经用于临床了,学生体会最深刻的是以下几点:

01
林氏医门的学术观点:

师父提倡的寒温一统,才是中华医学几千年发展的必然,从张仲景伤寒论到金元四大家,再到明清时期的叶天士,吴鞠通,王孟英,薛生白为代表的温病学派。经过了两千多年的不断探索,在经历的太多的战乱和大疫之后终于形成了伤寒和温病学派,师父能做到寒温一统,而且广泛运用于临床,充分说明师父的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学生愿追随师父在寒温一统的道理上不断前进!

02

用好小青龙汤是基层医生打开局面的一首方


师父讲的“用好小青龙汤是打开基层医生局面的一首方”,对学生受益匪浅,在疫情期间,学生就用师父教的小青龙加减运用治好了很多新冠肺炎的患者,为学生带来了很多回头患者和口碑!感恩师父!

03

对中医用于危急重症的抢救有了新的认识


以前对中医用于急诊学生想都不敢想,听了师父的分析讲解,以及看到师父师公的临床运用,很受启发。

特别是师父的小破格救心汤,学生在临床中也用于心率低于40次(分)的病人一例,收到了很好的疗效。

两年的师学之路已经开始,学习的号角已经吹响,师父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学生将以最大的努力,争取取得满意的成绩,做一代经方传人!服务一方百姓!

“师者人生之大宝”,古代学习中医,也都走传承这一条路,弟子班通过跟师学习,“口耳传承”,可以更好接近临床,知道如何辨证开方用药,看到老师的疗效后,我们用着也有疗效后,信心也就树立起来了,对于未来的诊疗也更加自信,未来的弟子传承班,愿有更多的志同道合者加入,一起做一代经方传人!


5.来自广西南宁陈鹏的学习心得

师父在第一次讲课时就明确的指出了林氏师门吸收胡冯体系,圆运动,温病,李可老中医古中医体系(扶阳体系)为一体。

这也给我们一个认识,单纯学习经方是不够的,需要以经方为主体,时方为补充,这样才能更好应对临床上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林氏医门的体系是从伤寒为切入点,以伤寒为主干,其余为分枝去学习。

师父第一节课,给我留下了印象非深刻,非常受用的几点,给我明晰了既往似懂非懂,模糊不清的概念。

01

明确了太阳病的概念


首先给我们明确了太阳病的概念,太阳病病机为大量津液充于体表,欲汗而不得汗,如麻黄汤证,桂枝汤证都是如此。

02

树立基本观


第二点,树立本气致病观,树立胃气观,胃气存则人生。

树立津液观,为何麻黄汤和桂枝汤一个用甘草,而一个用姜枣草,就是在于津液的亏损程度不同,另一个例子,桂枝加附子汤的症状,也都是因为津液大量丢失所致,津液基本就等于正气,津液亏则正气虚,津液不足,则易生传变。

03

外候所现并非病位所在


第三点,必须明确一点,外候所现并非病位所在,对于这一点我更直观的感受是口干口苦,很多人一遇口干口苦则辩少阳,然而太阴厥阴少阴阳明具可令人口苦,非少阳一病独属。

04

大发汗和小发汗


大发汗与小发汗,如麻黄汤大青龙汤和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越婢一汤的区别,因何用?其实还是在于津液存否,阳气足否。

二者足,则可大发汗,不足则小发汗,如久病外感者,或风邪留困出现皮肤瘙痒而无需过度攻伐者,我曾用此方治疗寒性荨麻疹,效果斐然。

05

第五点,


师父所提及的六经在胡冯体系里的再分类,太阳,表之阳证。少阴,表之阴证,机体沉衰加上表证。

阳明则是里实热,但是也有局部阳明,这点非常重要。太阴则是里虚,但是师父又补充到机体的沉衰亦可归属太阴,而少阴具有表里双向性,有表的一面也有里的一面,我的理解是如四逆汤一般,太阴时也是里虚寒,可用。

少阴时,表虚寒亦可用。再者,机体沉衰又并非只局限于寒,而是包括了气,血,阴,阳,津液等各方面。再一个,六经病,具可夹饮夹瘀夹食积。

06

柴胡升麻的使用


师父所说的,柴胡升麻升阳,用至3到5g,

但是我们在临床应用中用6g依然有升阳效果,甚至在治疗中焦虚而上热长痤疮的患者时,也可起到奇效,不仅升阳亦可清上热除痘,

而我个人的临床体会,则是以3到6g的麻黄去鼓动肾中精气,因为不管是升陷汤,补中益气汤,所升之位在中,但是所升之根在肾,加入麻黄则是更另此升阳的路径完整,效果也更好,但是也有心脏病,前列腺增生者不可用的弊端。

07

舌红一定是热证吗


这也是一个困扰我许久的问题,我之前也有所猜测,但是直到师傅明晰概念后,我才得以明确所想。

红舌并非一定是热证,也可能是虚寒证,引火汤证。

我个人理解就是阳虚无根,上浮呈现出舌红,实际上是一种虚火,不清当潜,除了引火汤,潜封丹亦适用。

08

柴芩三仁汤合达原饮退热的用法


关于柴芩三仁汤合达原饮退热的用法,此法最早我也是从师父的公众号中所学得,并有所应用,在湿热病退热方面效果显著,我也时常将柴芩三仁汤用于一些内科疾病的治疗。

一说起此方,我就想起一个亲身体会的一个医案,我同学和我一样非常喜欢林老师的公众号,也在其中学得此方,

临床应用也得心应手,后诊一病人亦为湿温发热,数周仍为高热,口干口苦,纳差,脘痞,持续偏头痛,舌苔黄厚燥,舌质红绛,咽喉疼痛,每日腹泻两次水样便,白细胞高,每至午后发热。

同学先按师父公众号投此法数剂,效果不显,后我辩太阳阳明合病,投葛根连芩汤一剂,亦无效。

后再经思考应为水湿热毒弥漫三焦,而非三仁汤的湿重于热的弥漫三焦。

第二天转投一剂大剂量的甘露消毒丹,一剂已,病退症除。这也给我明白一个道理,用一方治病,需活,不可见病出方,更要辩清热的程度,如果热象显著,还是当用甘露消毒丹以清之。

09

毒性关,药量关


师父说的毒性关,药量关,确实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两座大山,

很多人不敢用,导致中医疗效一直不显,但是不用,就达不到这种效果,所以师父所授递增附子,真是令人耳目一新,也有了明确突破毒性关药量关的道路。

10

麻黄附子细辛汤


第十点,师父解析的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为开表,细辛为通里,分离水液,附子为托里强壮,驱邪外出。

实际上也是津液观的一个体现,整个方子为宣阳气通道路。表证发汗,关键在于津液是否充足,如果妄发其汗,则成桂枝加附子汤证,桂枝加附子汤再进一步则成桂枝去桂加苓术汤,变成了生姜剂,以生姜解表发越水气。

耳鸣者,虽孔窍属少阳,但病机却并非都是少阳,可以是水饮上逆所致的耳鸣,亦如苓桂术甘汤可治,夹血虚者可合用四物汤,形成连珠饮,这一治法再次体现了师父所言的病候所现,并非一定就是病位所在。

第一次课,受益良多,所学所感所思所想甚多,绝非仅仅这十余点,更多的还需要我继续的去慢慢消化,吸收,再应用在临床,再进一步去思考。还请师父批改作业,同时也感恩师父的无私与辛苦!期待下一次的课程!


6.来自广西桂林王金涛的学习心得

本次学习师父跟我们讲了两年大概要学习的一些内容:

伤寒(六经辩证),温病(寒温一统),升降(圆运动),扶阳(古中医学派)。

这些知识是我以前很少接触到的。

作为院校的毕业生行医十多年,没有师父传带,靠自己摸索,很难形成自己的临床思维。

行医一段时间后遇到一些病症无法解决就比较迷茫。想学习提高却不知从何入手。

以前我开方的依据就是方剂学背的方歌,不会运用六经思路分析病位,病性。见到感冒发烧就选择桑菊饮,银翘散一类方清热解毒,如同解数学题一样没有自己的思路,收效甚微。

学习六经辨证之前,我是看病名开处方。喜欢收集一些名家的秘方,所谓的“干货”。看到相同的病名就套用上去。临床多年一直没有自己的诊断思路,根本谈不上诊疗效果。

六经辩证给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治病思路跟方法,心中豁然开朗。虽然学习不久但至少现在接诊病人,心中不再是茫茫然,我会有自己的看诊思路。

把症状一一记录下来,然后按首辩阴阳,之后辩六经归属。辩方证。

师父说学六经辩证要学进去再走出来,灵活运用。但我现在还处于初级阶段看病还是按程序走对每一个症状详细分析,最后尽可能求得方证相对。

初学遇到一些复杂病情在临床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先解决患者比较强烈要求解决的某一方面问题,解决主要矛盾点,这样容易获得患者信任,为之后的复诊打开局面。

本次学习师父还讲授了皮肤病从表论治的一些案例。

刚好我自己最近治疗的1个皮肤病案例印象比较深刻。

体会了一把什么叫“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01
案例

患者,女,15岁,

因“口周疱疹,红肿瘙痒1天”于2023年8月29日前来就诊。

患者1天前食用火鸡面后突然出现口周疱疹,红,痒,有脓点。牵扯痛。鼻塞流涕,无汗,口微干,二便正常,舌尖红,苔厚腻。脉沉细弱。

六经辩证:太阳阳明太阴合病。

拟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

麻黄8连翘12赤小豆30苦杏仁12桑白皮12大枣10生姜10炙甘草10荆芥10防风10蝉蜕10茯苓30白术30桔梗10薏苡仁30白芍30刺蒺藜10。3剂。

3剂后回访患者口周疱疹已蜕皮消失。

此案给了我不少惊喜,同时也增加了我的信心,在学习六经辩证之前,要获得如此疗效是绝不可能的。

通过此次学习,我对于六经辩证的思路更加清晰了,对于一些长期复杂病情要考虑从表而解有了一定的认识。

我更加坚定了要跟随师父学习传承好经方的决心。

编辑丨温睿敏

校对丨郭小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蔡长福先生新作《桂枝汤临床指南》精彩亮点抢先看(1)
大道至简古中医,人人都能读懂的“伤寒论”,白话注解,连载18
必看的一篇中医文章
冯世纶教授经方语录(一)
中医经典征文大赛作品展播(50)|六经辨证的方书之祖
再提中医“六经辨证”六经传化的科学观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