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戏曲艺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与戏曲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定位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关键时期的未来五年,要立足丰富人民精神世界,锚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增进文明交流与文明互鉴,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凝聚中国力量、呈现中国特色、彰显中国气派、贡献中国智慧。

一、戏曲艺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这就要求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全过程,不断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持续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

戏曲艺术是新征程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的重要载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丰厚滋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之需。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作为经久不衰、雅俗共赏的文化形式,作为是人民群众独有的情感表达方式,戏曲有效融合了文学、舞蹈、音乐、美术、武术、杂技等多种中华传统文化元素,构筑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心灵原乡和民族情感。围绕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戏曲艺术立足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结合新时代实践特点,强化“风行草偃、高台教化”的社会功能,广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戏曲艺术“以歌舞演故事”的优良传统,自觉承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发扬戏曲文化艺术“入人也深、化人也速”的艺术魅力,文以载道,乐以成德,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以戏化人,以文化人,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戏曲艺术是新征程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作为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形式,戏曲形成了以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戏曲艺术体系,是集文学、舞蹈、武术、美术等于一体的全面的艺术。回顾戏曲艺术发展演变的历程,呈现出与社会分工细化、社会转型变革、文艺融合演变同频共振的时代特点,是紧扣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的历程,是适应不断更新和转型的时代需求的历程。戏曲是地道的民族艺术,是参与度最高的大众艺术,其对不同阶层在各种价值观念相互激荡、冲撞中对民族核心价值坚守的歌颂,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形成的民族精神、道德价值观念和独具特色的审美追求的彰显,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持续艺术创新中的贯通,使戏曲始终与人民趣味相趋、情感相汇、精神互融。戏曲通过对技艺和剧情、传统和现代的结合与激活,以对中华文化立场的坚守,以对中国人的情怀与理想的彰显,以对独特的东方美学的展示,从勾栏走到厅堂,从厅堂走向剧场,从剧场融入生活、走向世界。

戏曲艺术是新征程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重要路径。创新是民族发展的灵魂,是艺术生命力的根本。生活的变动推动着戏曲的变化,是戏曲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力。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吸引更广泛的受众,戏曲形式内容全方位不断创新是必由之路。长期以来,戏曲始终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表现时代生活,反映时代精神。新时代新征程,戏曲事业繁荣发展需要进一步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不断融入现代化元素,实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体制改革和产业发展。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戏曲艺术守正创新,不断开辟新领域新赛道,持续塑造新动能新优势,不仅能够赋予戏曲艺术自身创新发展的动力,进一步彰显戏曲艺术的时代价值、文化内涵和美学精神,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戏曲艺术是新征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智慧。文化作为无形的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戏曲艺术是标明中华历史韵味和民族精神的民族文化,也是世界戏剧文化图景的重要色彩之一。戏曲艺术文以载道、以戏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深度融入了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的基本理念,糅合了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承载了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传递了求同存异、众缘和合的处世方法,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人文精神,戏曲艺术的发展历程,是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光辉历程,是交流互鉴、开放包容、取长补短、择善而从的生动写照。通过戏曲艺术这个精神纽带和桥梁,让国外民众在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感受魅力过程中,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讲好中国人民正在经历的新时代故事,实现对人类命运共同体高度的情感认同、价值认同、文化认同和行为认同,共创人类文明新形态。

二、戏曲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在戏曲艺术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定位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教育的现代化之路,与新时代新征程紧密相连、相向而行。作为戏曲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的主要方式,戏曲教育深刻影响着戏曲艺术传播与发展的基本内涵、基本品质、基本趋势,深刻影响着戏曲艺术肩负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繁荣发展戏曲艺术,必须优先发展戏曲教育。

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人作为社会的主体和最活跃的要素,是现代化过程中决定性的力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戏曲教育,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新时代高素质戏曲教师队伍,是发挥戏曲教育教师基础性作用,为戏曲艺术中国式现代化强基固本的必由之路。

戏曲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力量。戏曲教育教师不仅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知行合一、身先垂范、德艺双馨、春风化雨的传道者,是引导“未来戏曲人”珍惜戏曲舞台,努力成长为传播民族精神、民族正义、民族道德的青春力量,将戏曲本体最核心的美学特质、精神品质、民族元素薪火相传的授业者,更是运用戏曲艺术的人格塑造功能和现实应用价值贯通历史、现实与未来,增强文化自信的解惑者。戏曲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是弘扬优良传统的关键一招。戏曲教育教师“双师型”队伍建设聚焦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传承发展戏曲样式,继承与创新戏曲美学精神、艺术特征,提炼题材、获取灵感、汲取养分,将优良传统贯穿于全员、全方位、全过程,以“教”将过去交付现在,以“授”将现在给予未来,凸显了教师之于戏曲教育的“本”“源”之位,凸显了戏曲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日用而不觉”的“关键一招”。戏曲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是坚持守正创新的战略举措。守正创新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是戏曲艺术传统思维的精华,是构筑符合戏曲艺术人才培育规律的方法论。戏曲教育教师队伍是坚持守正创新,构建高质量戏曲教育体系的强有力支撑。构建高质量戏曲教育体系,需要不断推动戏曲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守正创新,力求在保持我国戏曲固有的民族精神、中国风格、艺术特色的基础上,重释戏曲传统精神,重新整合戏曲价值,推动戏曲表意符号体系的变革,把握戏曲知识体系与情感内涵的相通性,注入新观念,加入新元素,升华戏曲主题、深化精神内涵、挖掘文化底蕴、折射现实价值,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手段,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讲好中国人民正在经历的新时代故事,开辟戏曲教育新领域新赛道,塑造戏曲教育新动能新优势,让戏曲艺术在新征程坚定底气、葆有朝气。

(作者:侯寓栋,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以红色旅游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探索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下的高校思政课教育创新
(两材料)关于“传统戏曲”
中国式现代化 百闻不如一见(安庆篇)
圈粉无数!戏曲传承走进成都校园 戏曲教育如火如荼
宏启观察 63 || ​规划未来: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