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竹刻:流动的文雅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对于竹的喜爱,远不止赋诗咏颂那么简单。竹子被幻化成各种形态,桌上的臂搁、笔筒到摇曳清风所用的扇骨,一切似乎都与“文雅”二字息息相关。刻竹二十八载,张泰中刀下流转的线条,早已不是单一的装饰纹案,而是他于竹上写下的一份美丽愿景。他时常提到,唯有精通画艺,才能让原本容易流于平庸俗气的竹品恢复它清雅文气的面貌。
竹刻:流动的文雅

 



  □ 商报记者赵炜

画艺为本

  张泰中对于竹刻的喜爱,于他的称谓和个人介绍上便能探知一二:字太中,号竹道人、竹道清客,精绘事,善竹刻。但没有想到,他最初学的专业是漆雕,与现在的这门技艺相去甚远。“在苏州工艺美术技工学校毕业后,分配去了苏州扇厂,跟杨惠义老师学艺,自己的专业完全没用上。”事过境迁,他反倒是感恩在生命中能有这样一次转机,让他与竹刻结缘。
  杨惠义擅浅刻,张泰中自是把师父的学问精心参悟,在往后的时间里日益精进,创出了属于自己的“陷地浅刻”这个独门技法来。与“留青”相比,能把浅刻做到极致的竹刻人,已寥寥无几。竹雕浅刻,与书画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结。它依附于书画,但自有其精深。张泰中说,能在竹上还原书画的“气韵浑然天成”,不仅要对书画有深刻研究,在竹刻上还需有纯熟的技艺。而这,与张泰中的爱好和特长颇为契合。
  张泰中自幼热爱绘画,中学时参加过中国画山水班,在长期的浸淫中,也积累了自己的一些体悟。不管人生的什么阶段,书画从没有丢下过,他反复临摹范宽、金农、沈周、董其昌、石涛等古代大家的佳作,近代名家黄宾虹、傅抱石的作品也了然于心。他早已是苏州美协的会员,作品参加过全国、省、市展览。
  竹刻与书画,在张泰中的手里,就这样相生相融。
  他不用打稿便能直接上手雕刻,在竹刻之中也逐渐以刀代笔,在山水草木间刻出自己的意蕴来。想要达到这样的境界,与他背后长时间的付出,自然是密不可分。在竹雕浅刻上苦心造诣,张泰中是耐得住寂寞的人。
  在竹刻上表达心中“丘壑”,张泰中早已把手中的刀用得得心应手。他曾打过比方,正刀像是书法的中锋,绘出骨力丰满,神采飞跃;侧刀则像是侧锋,显现俏丽妍美、婀娜多姿。

  文士风骨

  张泰中是竹刻的“诗人”。他和两个朋友合作开了一个工作室,隐秘在市井中的一间有着民国味道的建筑,名曰“始等合作社”。“始等”二字颇有意思,似乎是张泰中对多年竹刻生涯的一种概括。自与竹雕浅刻接触开始,他始终对于这门手艺不断磨炼,不断丰富,才有了今日的这番成绩。于是,“始等”,便有了种“既然开始,就能期待那一份惊喜”的意味在其中。
  为何称他为竹刻的“诗人”?张泰中在竹刻道路上的沉淀中,衍化出个人追求,也对竹刻有更深的感悟。他会反复提及一个词:“文人竹刻”,在他眼里,竹正是因其具有纯洁、正直的“君子”之风、高尚的“德”性,才历来被文人雅士作为赞颂的题材。正是它在历代中国文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和极力推崇,才使得以它为原料的生活用具特别是工艺品,受到人们的珍爱。
  竹子是表现书画韵味的绝佳材质。刻得浅,竹茎细,显示墨淡;刻得深,竹茎就粗,显示墨色浓,随着技法的变化,一些大写意的墨色意境也就表现了出来。中国书画中的“铁划银钩”、“入木三分”、“力透纸背”等对书画的形容在浅刻中就能形象地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没有竹子的这种特征,也就很难用浅雕法来表现水墨的这种层次感。
  这其中,竹刻、书画与文人君子也就联系在了一块儿。张泰中说,竹在古人眼中,是气节的象征。文人墨客之所以在竹上浅刻纹饰,除了材料易取外,也正是嗅出了其中的雅韵。而在竹上描绘的诗情画趣,难道不是内心的外在显现?他们把骨子里的才情都在这日常的文房里显露无疑,不论是笔筒、扇骨还是臂搁,都是君子、文人在竹上隐含的情感。
  张泰中说,浅刻是用刀代替笔墨的基准上,所体现出的质感,似流动的水漾起的涟漪,灵动而不乏立体的美感。
  在他心目中,已然有“君子爱竹,取之有道”的意味在。在竹上诗画,在竹上咏颂,且去赏味,流动的文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竹雕:以竹为纸,以刀代笔
这样的逆天竹雕,简直堪称一绝!
以刀代笔,以竹为纸丨文人最爱的竹刻雕件
“薄意之父”林清卿也向它学习,以刀为笔刻画出文人情怀
《天下收藏》赏古阅今——竹影暗香说竹雕
【精编】竹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