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场吴国被忽悠的外交
《姑苏晚报》
2019-08-04 

  一

  “外交无小事。”从历史上来看,外交部门一直是历朝历代最重要的部门之一,机构如何改革调整都不会动摇其地位。

  我国古代,外交事务是属礼部管辖和处理的。礼部在六部九卿中的地位仅次于吏部(天官)和户部(地官),而被称为“春官”。它和兵部(夏官)、刑部(秋官)、工部(冬官)不同,给人以如沫春风的感觉,但他们的工作,并不都是春风徐来的,有时甚至深藏着杀机。

  我国历史上曾经有过许多出色的外交家。战国时秦国的张仪,可以算得上一个。他虽没能活到秦始皇统一中国的那一天,但在秦国吞并它国的前期,他曾立下过汗马功劳。张仪帮助秦惠文君称王,因而被封为“武信君”,他曾迫使魏国将上郡献于秦。他游说各国服从秦国。在瓦解齐楚联盟之后,夺得楚国最重要的汉中地区,使强盛的楚国迅速衰落下去,以致楚国被秦国全部吞灭。所以后人在纪念屈原之时,常常会说到张仪,说到张仪的外交,而张仪靠的,就是他那三寸不烂之舌。

  在张仪之前,春秋晚期的子贡,更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天才。春秋吴国的灭亡,后人评说时都归罪于夫差,说他刚愎自用、荒淫无度,贻误了吴国;归罪于西施,说她施用美人计,充当了越国复仇的女间谍;归罪于文种、范蠡,说他们奸诈无比,巧设灭吴七计;归罪于伯嚭,说他里通外国,贪财误国……但是,种种议论大多忽略了当年发生过的一起外交——一场吴王夫差被忽悠的外交事件。而这起外交,与鲁国的特使——子贡这位出色的外交家有着密切关系。

  子贡(公元前520—公元前456),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卫国(今河南鹤壁市浚县)人。本名端木赐,子贡是他的字。子贡比孔子小三十一岁,师生相处多年,孔子非常了解他,曾称他为“瑚琏之器”,知道他“受业身通”“利口巧辞”很有雄辩的才能。后人则尊其为“孔门十哲”之一。

  吴王夫差十三年(公元前483),齐国大夫田常(《吴越春秋》作陈成恒)想得到齐简公的宠信和重用,但一直未能如愿。他想通过举兵伐鲁,来提高自己在国内的威望,改变齐简公对自己的看法。伐鲁的一切都准备好了,只待一声令下。消息传到鲁国,鲁君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鲁国是孔子的“父母之国”,连自己的祖坟都在那里,而且它只是个小国,国力不济,怎经得起强齐的攻伐?为了避免这场灾难,孔子招来弟子们出主意。子路、子张、子石都愿意出使齐国,找田常“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劝说他罢兵休战。唯有子贡认为:劝田常罢兵是绝对不可能的。齐国国内矛盾错综复杂,田常正是为巩固自己在国内的地位,才要发动这场战争,以战争的胜利来邀得国王的宠信,而且他在齐简公面前已经夸下海口:不出一月即能吞并鲁国。在这种时候去劝说田常,怎么可能让他收手?唯一的办法,就是转嫁矛盾,说动田常把战火烧到其他国家去。孔子认为子贡的想法很有道理,就决定派子贡出使齐国。

  三

  子贡来到齐国,给田常分析了国内形势:齐伐鲁唾手可得,但“破鲁以广齐,战胜而骄主。”这样田常在齐国的功绩将越来越不明显,齐简公与他的关系不但不会改善,相反还将越来越疏远。他帮田常分析“上骄主心,下恣群臣,求以成大事难矣……如此,则君之立于齐危矣(《史记》)。”劝田常不可伐鲁,而应该伐吴。他还说出了自己的一套理论:“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子贡告诉田常:“现在您的忧患不在国外,而是国内的诸卿。我听说您三次请求齐王封赏都未能成功,主要原因就在于其他大臣的阻挠与反对。如果攻破鲁国,统兵的大臣会得到人们的尊敬,您的功劳却显不出来!另外又说吴国一直有称霸中原的野心,万一您伐鲁时吴国兴师伐齐,您怎么办?您将是罪人一个!此时唯有伐吴才能达到您‘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孤立制齐者唯君’的目的。”田常听信了子贡的游说,暂缓了伐鲁的行动。

  子贡为了彻底解决鲁国的生存危机,又出使到吴国。子贡对夫差说,齐国要加兵并夺取鲁国,这样齐国就更强大了,吴国称霸的事业也就更难了。劝吴王“救鲁,显名也;伐齐,大利也。以抚诸侯,诛暴齐以服强晋,利莫大焉(《史记》)。”而且子贡告诉夫差伐齐师出有名:名义上是为帮助即将垂危的鲁国,实际可以趁机完成你称霸中原的夙愿。子贡的游说真是说到了吴王夫差的心坎里。但是夫差又很担心越国,想解决越国之后再北上伐齐,而且此时夫差已经做好了攻越的准备。子贡又说:“伐小越而畏强齐,非勇也。夫勇者不避难,仁者不穷约,智者不失时……今存越示诸侯以仁,救鲁伐齐,威加晋国,诸侯必相率而朝吴,霸业成矣。”子贡说:“越国经过夫椒之战的大败,勾践入臣三年刚刚回国。他见到您,就像耗子见到猫一样,根本掀不起什么浪来。我马上去越国,让勾践派兵随大王您出征,联合攻伐齐国。这样大王您总可以放心了吧!”就这样,子

  贡又说通了夫差。

  子贡离开吴国真的来到越国。勾践正处心积虑想复国,子贡又给勾践分析了吴国国内的种种矛盾,劝说勾践怂恿吴王伐齐,要勾践“发士卒以佐之(伐齐),献重宝以悦其心,卑辞以尊其礼……彼战不胜,王之福矣。战胜,必以兵临晋,而王制其敝,此灭吴必矣(《史记》)。”越王大悦,要送宝剑、良矛和很多黄金给子贡。子贡不受,又回到吴国。

  子贡到了吴国,为勾践说了不少好话。说勾践对吴王的恩德“死不敢忘”。五天后越王还真的派文种出使吴国,悉起境内三千士兵帮助吴王诛强救弱,匡扶周室,还表达了勾践准备“亲自被坚执锐,先受矢石”的决心,将步光之剑,珍藏的二十领甲胄,屈庐之矛赠给吴军将士。吴王大喜。此时子贡又从中调停,“空人之国,悉人之众,又从其君,不义。君受其币,许其师,而辞其君(勾践)。”这样方是道理。吴王真的就按照子贡的意见,收了礼物,不让勾践参战,并开始“发九郡之兵伐齐”(《史记》)。

  子贡离开吴国还去了晋国,对晋君说,吴国和齐国将战,如果吴国不胜,越必攻吴;吴国胜齐,将以兵临晋。劝晋君“修兵休卒以待之”(《史记》),可以以逸待劳,准备看一出好戏。晋君又许诺了子贡若干好处。

  子贡看透了田常和各国君臣的心理,出使一趟,胸有成竹地回到鲁国,准备看一出由自己导演的好戏。而此时戏的主角,已由田常,变成了吴王夫差。

  此时的吴国,孙武已经归隐,伍子胥已经自戕。剩下的大臣全是阿谀奉承之辈,根本无人看穿子贡之谋的真正用心。加上吴王夫差骄恣任性、刚愎自用,经不住忽悠,真的听信子贡之言,亲率大军与齐战于艾陵,大破齐师。接着真的又以兵临晋,与晋会于黄池,吴晋争强。战争胶着之时,越王举兵涉江袭吴。吴王夫差匆匆结束“黄池之盟”,离晋归国,与越战于五湖,三战不胜,城门不守,夫差出逃,越围吴王于万安,最终灭了吴国。

  子贡出使,使鲁国避免了被齐国伐灭的灾难,引起了吴、齐、晋三国之间的争战,使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意愿得以实现,并趁吴晋争强之际,兵加吴国,加速了吴国的衰败与灭亡。司马迁在《史记》中评述,子贡的出访“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

  四

  子贡的四国之行,使所到之国的形势产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展现了他作为一名外交家的才能。子贡还是一名出色的政治家,曾先后出任过鲁国和卫国的宰相。他对孔子“温良恭俭让”和“无所不从学,故无常师”的儒学观点,也有独到的见解,所以孔子特别喜欢他。

  《孙子兵法》早有云:“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又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子贡出使的成果正是“代谋”“伐交”的成功,不费一兵一卒,保全了鲁国,避免了鲁国丢城失地、亡国灭族的危机。通过外交说辞,撩拨起夫差中原称霸之心,点燃了吴齐征战的导火索。吴国的一切厄运,由此而开始。子贡带给吴国的,是被覆灭的灾难,可见“伐谋”“伐交”的重要性。绝不能轻易听信外交家的言辞,特别不能用长途奔袭,“伐兵”“攻城”这样消耗军力、国力的愚蠢做法。

  吴国的当政者,应该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制订利国利民的基本国策。应该牢记孙武“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的至理名言。尽量不发动、不参与各种非正义的战争,这才是“安国全军”之道,也是一个国家安民富国,走向强盛最根本的道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学笔记||子贡的外交给我们的启示
历史段子:谁说弱国无外交?看你把刀往哪插
不幸而言中
搅动整个时代的纵横家:子贡——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
孔子的这个徒弟,一人舌战五国,重新改写春秋版图
子贡一人而变天下格局变:论公关战的核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