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长洲县探秘
《姑苏晚报》2021年03月01日 B06版

  施晓平

  说到苏州历史上的行政区划,“长洲县”是个绕不过去的名词。然而,由于长洲县建制已于100多年前被撤,而且存续期间管辖范围发生过重大变化,所以现在许多人都弄不清长洲县到底怎么回事。但因为事关许多文物古迹所在地、重大事件发生地、历史名人故里的归属,所以有必要进行一番“探秘”,以免引起误会。

  始设于武则天时期

  行政区划调整,原因纷繁复杂。就古代而言,最主要的因素是人口增长,导致赋税增加、管理繁杂,这就有必要分割一部分地方增设新的行政区划。长洲县就属此类情况。

  长洲县的地盘,是从吴县分出去的。

  吴县这个地名起源于公元前222年。当时秦国平定楚国江南地区,在原吴国、越国范围内设会稽郡,始置吴县。那时的吴县范围很大,今天的姑苏区、吴中区、相城区、苏州高新区、苏州工业园区、常熟全境,张家港、太仓、昆山、吴江部分地区都属吴县。吴县的县城就是今天的苏州古城区,会稽郡的郡衙也设在这里。

  按照秦朝的制度,1万户以上的县,最高长官称县令,不满者称县长。据《史记·韩信卢绾列传》记载,秦初吴县令为郑昌。既然称“县令”,那么,当时吴县的人口当在1万户以上。

  后来战乱频繁,吴县一带人口时增时减。到唐朝贞观十三年(639),整个苏州地区人口竟然不足1.2万户,吴县自然就更少了,没必要分置。不过随着盛唐时期的到来,吴县一带人口迅速增加,到天宝元年(742),苏州的人口已经增加到7.64万户,是唐初的6倍多。

  在人口暴增的过程中,吴县分出了长洲县,时间是武后万岁通天元年(696)。武后万岁就是那个赫赫有名的女皇帝武则天。这样说来,长洲县的历史已经有1300多年了。

  得名或因长洲苑

  至于长洲县得名的原因,一般认为与春秋战国时期吴王阖闾的游猎场所“长洲苑”有关。《辞海》对“长洲”的第二个解释就是:“旧县名……取长洲苑为名。”

  长洲苑是吴王的王家苑囿。从东汉《越绝书》所说的“阖闾走犬长洲”、《吴越春秋·阖闾内传》所说的“射于鸥陂,驰于游台,兴乐石城,走犬长洲”看,这个苑囿像是一个野生动植物园。

  西汉时期,枚乘游说吴王濞说:“修治丘陵,杂以离宫,积聚玩好,圈守禽兽,不如长洲之苑。”意思是长洲苑最适合积聚玩赏之物和圈养禽兽、打猎。吴王刘濞似乎听从了这个建议,对长洲苑进行过修治。后汉《郡国志》说:“广陵有长洲泽,吴王濞太仓在焉。长洲之名由苑泽。”意思是广陵有一个地方叫长洲泽,吴王刘濞的国家粮仓在这里,长洲得名是因为有长洲苑、长洲泽。当时苏州一带属于刘濞封国吴国,这个吴国定都于广陵,即今扬州,《郡国志》所说的“广陵”代指整个吴国。

  唐代《吴地记》云:“吴王遣徐祥至魏,魏太祖谓祥曰:'孤比老,愿济横江之津,与孙将军游姑苏之上,猎长洲之苑,吾志足矣。’”这一段记录足见长洲苑极具魅力,以致魏太祖(曹操)也羡慕不已(引文中的吴王、孙将军应该都是指孙权)。

  但长洲苑到底在哪里,范成大《吴郡志》说:“长洲苑,旧经云在县西南七十里。孟康曰,以江水洲为苑。韦昭云长洲在吴东。”由于不同书籍、人士说法不一,又缺少可靠的考古发现,以致目前难以形成定论,有人认为在今吴中区横泾一带,也有说在今吴中区东山武山一带,还有说在今相城区望亭一带的。

  其实,长洲县未必就是得名于长洲苑,也可能是因“长洲”一词的引发。至于“长洲”一词的意思,除指长洲苑外,主要有以下两个:

  一是水中长形陆地。《楚辞·九章·思美人》:“揽大薄之芳茝兮,搴长洲之宿莽。”汉代王粲《登楼赋》:“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说的都是这个意思。

  二是道教称大海中神仙居住的十处名山胜境之一。汉代东方朔撰的《十洲记》(全称《海内十洲记》)记载,汉武帝听西王母说大海中有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长洲、元洲、流洲、生洲、凤麟洲、聚窟洲等十洲,便召见东方朔问十洲所有的异物。《太平御览》卷五十三·地部十八·丘说:“《十洲记》曰:长洲一名青丘,在南辰巳地,地五千里,去岸二十五万里,上饶山川,又多大树,树有二千围者,一洲之上,专是林木,故一名青丘,仙草、灵药、甘液、玉英,靡所不有。”

  因为“长洲”蕴含美好寓意,所以备受人们喜欢。全国取长洲为名的地名不少。除长洲县外,广东省广州市有长洲岛(珠江内岛屿),著名的黄埔军校旧址就在这里;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有长洲区(原为梧州市郊区,2003年撤销郊区,因辖区内有西江流域第一大岛长洲岛而取名长洲区),管辖的乡镇中有长洲镇;香港特别行政区也有长洲岛,距香港岛西南方约10公里,行政上被划入香港十八区中的离岛区,岛上人口约3万,是离岛区中人口最稠密的岛屿。

  前期面积约1500平方公里

  从《吴地记》及以后的地方志记载看,长洲县从成立一直到清代雍正二年(696—1724),区划总体是稳定的,范围大致相当于今天的以下区域:

  苏州古城区内,人民路以东部分;

  苏州古城区外,西北面、北面、东北面、东面、东南面都是,大致包括今天苏州高新区枫桥的一部分、浒墅关、通安,相城区全区,苏州工业园区全区,姑苏区护城河以东与东环高架之间部分,姑苏区护城河以北、以西北部分(如虎丘、山塘街、金阊新城等),吴中区大运河以东区域(如郭巷、甪直)及大运河西侧部分地区,昆山市锦溪、周庄,吴江区松陵镇北部,上海市青浦区练塘镇一部分(这块“飞地”属下文提及的“东吴下乡”)。

  按面积推算,这个时间段的长洲县总面积达1500平方公里左右,大约相当于19个太湖西山岛。

  《吴地记》记载,长洲县有十九个都(“都”是古代的区域名称,此处应作“乡”理解),即:上元、乐安、凤池、清波、道义、大云、东吴、武丘、吴宫、陈公、苏台、金鹅、习义、依仁、儒教、尹山、彭华(旧名徐杭)、益地、东吴下乡。

  其中,上元、乐安、凤池、清波、道义、大云、东吴七乡均在苏州古城区,其余十二乡在乡间。

  古时候的街巷比较窄,官员出行时,普通人或级别低的官员只能让行。由于长洲县和吴县城区以今天的人民路(当时称卧龙街等)为分界线,长洲县令、吴县县令有可能同时坐着轿子或骑着马出现在这条道路上,两人都是七品官,谁让谁不好办,于是就出现了“长洲不让吴县”的说法。其实倒过来说也可以,就是“吴县不让长洲”。

  清代中期分出元和县

  清朝中期的雍正三年(1725),长洲县的范围发生了一次重大变化:其东南部分被分置为元和县。这样,长洲县面积大约缩小了一半,所辖区域大致如下:

  苏州古城区内,人民路以东到临顿路、凤凰街、带城桥路一带(东线并不齐整,有东凸或西缩现象,比如拙政园在临顿路东侧,却属于长洲县,而西北街北面的临顿路西侧,却有一块元和县的“飞地”,旧学前、凤凰街西侧一带也有地皮属于元和县的);

  苏州古城区外,西北、北、东北都归长洲,大致包括今天的苏州高新区枫桥的一部分、浒墅关、通安,姑苏区护城河以北、以西北部分(如金阊新城一带),相城区的大部分。

  此时的长洲县共分13乡、22都、337图。其中,位于今苏州古城内的有乐安上乡仁寿里,管2图;上元乡全吴里,管2图;东吴上乡颜安里,管1图;乐安下乡仁寿里,管2图;凤池乡澄胥里,管2图;大云乡庆云里,管1图;道义乡守节里,管1图,共7乡,管11图。城外附郭有武丘乡采云里,管6图;金鹅乡金杯里,管2图,共2乡,管8图。

  奇怪的是,虎丘离元和县“大部队”有点远,为何不留给长洲县呢?这是因为,据说古时“无山不成县”,元和县没有其他真山,只能把虎丘划给元和县了。

  元和县分出后,苏州古城区竟然分属吴县、长洲县、元和县三个县。同城三县,这在全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苏州的繁华。

  县衙驻地曾三次搬迁

  长洲县衙门经历过三次搬迁,曾经有过三个地址。

  清乾隆《长洲县志》称,长洲县衙门原先在“旧府治后东北三里”,而“旧府治在吴子城”,也就是今天的苏州公园(大公园)一带。乾隆《长洲县志》又转引《祥符图经》说,长洲县衙门“在州东西(应为'北’)一里二十步”。实际上,长洲县衙门在今天的旧学前那里。

  元朝大德六年(1302)的时候,长洲县衙门移到了旧府治里谯楼内左隅,这是长洲县衙门的第二个地址。

  一个大门里,竟然有府、县两个不同级别的衙门办公,前来办事的人都要转晕了,这显然是不妥的。于是,至正(1341-1368)末,占据苏州的张士诚把长洲县衙门迁徙到长洲县学之西,即旧学前原来的衙门那里。

  没过多久,明洪武元年(1368),长洲县治又搬到了乌鹊桥的西北面,也就是今天的长洲路那里,这是它的第三个地址。这里相传为义役仓故址,清代时期地名为长署前。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江苏巡抚程德全在苏州宣布独立,成立中华民国苏军都督府及苏州军政府。11月17日,苏军都督府颁布《暂行地方制》,“同城州县均截并为一”。于是,11月24日,苏州府及长、元、吴3县被裁撤,置苏州民政长署,管辖原长、元、吴3县县境,不久,苏州又改称吴县。长洲县这一名称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民国时期,长洲县衙门旧址兴办过伯乐中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长洲县衙门旧址主体部分先后被用于兴办苏州市第五初级中学(后改办为市十九中)、苏州市职业大学等单位,现为苏州大学科技创业园。只有门前的道路“长洲路”,还在叙说着古老的往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稀见地方志提要41
苏州城居然有这么多名字,哪个最好听?
为何说已消失的吴县,可称为苏州的母县?
姑苏纪事:“书圣”王羲之墓在苏州吗?【下】
苏州梧桐考
金庭镇(洞庭西山)建制区劃小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