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朝中西历争:古籍考证改写认知,西方学者又一谎言被揭穿

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一边传播宗教,一边传播西方科技,因此人们普遍认为西方传教士在华行为,具有积极的意义,于是对西方传教士颇有好感。

然而真相并非如此:西方传教士来华的本质,只是西方殖民先锋,这一点已被证实;至于传播西方科技,即所谓的“西学东渐”,其说法显然有失偏颇,因为西方传教士将大批中国科技知识传回西方,相比他们带来的知识,他们“窃取”的却更多,所以更应该说当时是“东学西渐”。

更为重要的是,其中还有一些鲜为人知,又极为恶劣的事件,比如在《崇祯历书》的编修、以及后续发展过程中,西方传教士篡改了中国历史,误导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但让人遗憾的是,不仅崇祯没能识破骗局,康熙更没能识破骗局,以至遗祸至今。

崇祯历改:为何传教士得以参加?

明朝使用的《大统历》,改编自元朝的《授时历》,但天体运动会有细微改变,日积月累就会导致日历不准,《大统历》在晚明交食预报中就屡屡失误,于是历改势在必行。

为了获取崇祯等的信任,以便更好的推广宗教,西方传教士将目光瞄准了历改,由于当时内阁大学士徐光启信教,于是就给了传教士参加历改的机会。1629年,徐光启申请改革历法,得到了崇祯的同意,于是在传教士的协助下组建历局,采用西方算法进行历改。

显然,以西法主导历改,必然引起中国传统天文学者的不满,于是就出现争议。最终,由于各家观点差距较大,就形成了徐光启的西局、钦天监的大统局、魏文魁的东局分别编修历书,“明末历争”就此拉开帷幕。

《明史》记载:西洋算法八战八胜

徐光启、钦天监、魏文魁,三支队伍分别修历,都宣称自己算法最优、历书最准,于是崇祯就让他们计算交食时间,以事实说话。

根据明史记载:从1629年到1635年,徐光启主持编修的新法,与钦天监、魏文魁有过八次实测较量,涉及天象包括日食、月食和行星运动等方面,结果西法八战八胜,中国传统天文学方法“全军覆没”。

问题在于,如果西法果真八战八胜,完全碾压中国传统算法,那么西法制定的历书,应该早就该颁布才对,但事实上直到1643年才被采纳并颁布。为何西法八战八胜的十年后,明朝才接纳西法计算出的历书——《崇祯历书》?其实,西方传教士在其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

被遗漏的交食:西方学者删改历史

《治历缘起》记载了崇祯历改的相关事情,分为8卷明刻本(通行本)与12卷明刻本,其中通行本是在明刻本的基础上删改而来,明刻本如今只有三本存世,分别在中国、韩国、美国。学者李亮等学者,通过韩国明刻本《崇祯历书》中的《古今交食考》和《治历缘起》,发现一个被遗漏的交食天象,原因在于这一次较量中西法一败涂地。

1634年,崇祯写给李经天(徐光启死后主持西局,天主教徒)的圣旨,被记录在了《治历缘起》中:“日食初亏、复圆时刻方向皆与大统历(钦天监主持修订)合,其食甚时刻及分数,魏文魁所推为合,既互有合处,端绪可寻,速着催李天经到京。”

显然,圣旨中说大统局、东局计算精确。由于崇祯七年三月初一日(1634年3月29日)的交食,是改历以来在京师可见的最大食分日食,西法不可能不参与测算。也就是说,在这一次测算上,西法大概率是败了,否则他们不可能不吹嘘。

但在传教士罗雅谷译撰的《古今交食考》中,却如此记载这一次交食测算:西法“俱与天密合”,大统局、魏文魁皆不准确。对于此次交食测算的结论,竟然与崇祯圣旨完全相悖,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

在《被“遗漏"的交食:传教士对崇祯改历时期交食记录的选择性删除》一文中,学者李亮等通过明清各个版本的对比,以及现代天文推算发现:无论是《治历缘起》还是《古今交食考》,对崇祯七年三月初一日交食的记载,在清代版本中全被删除,本质是因为西法计算出现严重失误,比不过中国传统算法,在算法之争中一败涂地,为了隐瞒而删除了相关史料。

因此,崇祯七年三月的交食测算事件中,为了掩盖失败的真相,西方传教士不仅删除了很多不利于他们的文献,而且还想要篡改中国历史。

清朝之后:传教士大规模删改史料

清军入关之后,一直坚持“防汉”政策,对于钦天监这个敏感的职务,可谓是典型的“宁予外邦不予家奴”,一直任命西洋人担任钦天监监正,第一任是康熙任命的参与《崇祯历书》编撰的汤若望,第二任是南怀仁,后来全是洋人,一直持续到19世纪。于是,这就给西方学者篡改明清历争提供了大好机会。

首先,崇祯历改期间,在北京地区可见的交食,一共高达24次之多,按理说都该有相关的测算结果,但实际上清刻本《治历缘起》却比明刻本少了10次,被删除的内容显然不利于塑造西法精准的形象。

其次,《治历缘起》、《崇祯历书》(清朝后改为《西洋新法历书》)、《古今交食考》等的明清版本内容差别较大,且清刻本中全都是利于西法的内容。更为诡异的是,《崇祯历书》的各个版本中,普遍存在缺页现象,且存在均缺某一页的诡异现象。显然,书籍流传不可能导致这种诡异现象,背后原因无疑值得深思,书本印刷之后是不是被传教士有意撕掉了不利的内容?

总之,种种迹象表明,明清之际的西方传教士,删改了一大批不利史料,目的是为了“让他们的推算看起来无比精准”,由此来获得统治者的认可,维护他们的地位。

康熙受骗:南怀仁的“感谢”揭开真相

既然西法并不太准,那么如何瞒过清朝统治者,尤其是如何瞒过被誉为无比英明、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康熙的呢?康熙时期,南怀仁担任钦天监监正,后来他有一段“感谢”揭开了真相,也给出了汤若望篡改历史的佐证,见下:

即便是欧洲最著名的天文学家的表格和计算,常常都会出现与实际观测到的天象之间的巨大差异。每当细细思量此事,我并不怀疑,正是由于上帝格外的恩惠,在中国人把我们的天文学和计算同天体运动进行比较的这么多年中,竟然没有发现有丝毫的差池!我坚持认为,这是因为神的仁慈掩盖了任何可能的误差:通过观测者的粗心、阴云或者上天对我们某种类似的骄纵,因为它要让一切朝有利于我们宗教的方向扭转。

南怀仁的话,已经揭开真相,康熙也被骗了。同时,“在中国人把我们的天文学和计算同天体运动进行比较的这么多年中,竟然没有发现有丝毫的差池”,这句话也是汤若望等人篡改历史的佐证!

然而,不是一直说西方天文远比明末中国先进吗,为何南怀仁如此说?其实,徐光启指出西法只能“酌量加减推算”、“约略推算”、“揣摩推算”,其算法也是“未全备”、“(完成修历)为期尚远”等,对西法的信心并不足。之所以如此,原因在于当时西方天文学不比中国先进多少,不用过于神话当时的西方天文。

让人遗憾的是,明朝可能还有人指出传教士的错误,让他们不敢过分篡改历史,所以当时书籍还能反映一二,但清朝“防汉制汉”的政策,不让汉人涉猎天文,导致西方传教士掌管钦天监,彻底掌握了天文话语权,由此不仅导致中国天文学的衰落,而且任由他们篡改明末历争史,任由他们贬低抹黑明末中国的天文水平。

更为可怕的是,西方传教士篡改历史的结果,影响一直持续到了今天,以至于如今中国人形成了固有认识,认为当时西法更为先进、精准,中国传统天文算法则是落后的、不准的,贬低魏文魁、赞扬汤若望,但实际上中西方天文水平相差并不大,甚至某些算法上中国比西方的还要先进。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通过明末历争中西方传教士的所作所为来看,这一群人并没有什么节操,为了某些目的竟然篡改中国历史,贬低中国传统天文成就,因此他们对中国其他科技的贬低评价,也许同样未必客观公正,这无疑值得我们深思。

参考资料:《被“遗漏"的交食:传教士对崇祯改历时期交食记录的选择性删除》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传教士在中国:从难以融入到改变中国历法
清朝的科学技术(一)
如何定节气(二):平气、定气之争
明朝的科技发展
清代天文学概述zz
从落下闳到汤若望:究竟谁真正创造了“中国农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