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红楼梦》人物塑造中俗语的运用

俗语,也叫常言、俗话,是一种在民间广泛流传的通俗的定型语句。它是人民群众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的生活经验和愿望,富有深刻哲理性的通俗语言。

高尔基说;“语言是文学的主要工具”,曹雪芹作为语言艺术大师灵活的运用了“语言”这个工具,为我们创造了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红楼梦》。这部鸿篇巨制,是我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之作,也是我国古典小说语言艺术的最高峰。

鲁迅先生说:“没有冲破一切传统思想和手法的闯将,中国不会有真的新文艺的”(《坟.论睁了眼看》),又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红楼梦》确实当的起鲁迅先生的盛赞,这部巨著在各个艺术层面都有极高的价值。

单从语言方面说,《红楼梦》的语言典雅、清新、活泼、生动,书中还大量的使用了民间的俗语,这也是此书为大众喜欢并广为流传的一大原因。

虽然将俗语入书,并不是曹雪芹的首创,但是能将俗语运用的这样自然、灵动、出神入化还是当属《红楼梦》一书。本文将就《红楼梦》利用俗语刻画人物方面做一下简要的分析。

《红楼梦》是如何运用俗语来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的呢?

一、在对话当中直接引用俗语

这是《红楼梦》的作者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常用的一个方法。作者在作品当中直接引用俗语,用来说理、叙事、抒情,从而达到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的目的。比如:《红楼梦》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刘姥姥家里日子艰难,过不去冬了,来贾府打秋风,她就对王熙凤说了这样的话:

那刘姥姥先听见告艰难,只当是没有,心里便突突的,后来听见给他二十两,喜的又浑身发痒起来,说道:'嗳,我也是知道艰难的。但俗语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凭他怎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周瑞家的见他说的粗鄙,只管使眼色止他。

这里面刘姥姥用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样的俗语,写出了刘姥姥作为一个乡下老妇人对富贵人家的认识,以及她能说会道的特点。

第二十六回《蜂腰桥设言传心事,潇湘馆春困发幽情》,红玉和佳蕙说话,说到怡红院里丫头们的待遇问题,佳蕙说不服气晴雯、绮霰她们几个也算在上等里面,红玉就说道:

'也不犯着气他们。俗语说的好,`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谁守谁一辈子呢?不过三年五载,各人干各人的去了。那时谁还管谁呢?'

这里红玉也是直接引用了俗语“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表现了小丫头红玉的聪明、有远见,以及她对自身前途的担忧。

二、抽换语素,创造新俗语

第七回《送宫花贾琏戏熙凤,宴宁府宝玉会秦钟》焦大喝醉了酒,因为被派了苦差,就在门口大骂,原文如下:

那焦大那里把贾蓉放在眼里,反大叫起来,赶着贾蓉叫:'蓉哥儿,你别在焦大跟前使主子性儿。别说你这样儿的,就是你爹,你爷爷,也不敢和焦大挺腰子!不是焦大一个人,你们就做官儿享荣华受富贵?你祖宗九死一生挣下这家业,到如今了,不报我的恩,反和我充起主子来了。不和我说别的还可,若再说别的,咱们红刀子进去白刀子出来!'

在此处,作者把俗语“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改成了“红刀子进去,白刀子出来”,抽换了一下语素,就把一个烂醉如泥、说话颠三倒四的醉鬼的想象刻画出来了,连脂砚斋都说,“是醉人口中文法”。

这种独特、新奇的加工,改变了原来俗语的内容,使原来很普通的一句话,一下子变得鲜活生动起来。从而可以更好的刻画人物,为作品服务。

三、改动俗语的结构,使之与人物更搭配

曹雪芹对俗语的运用是灵活的、富有创造性的。有时候,为了满足表达的需要,他还会改变俗语的原有的结构形式。比如,下面这句俗语,出现在第四十六回,《尴尬人难免尴尬事,鸳鸯女誓绝鸳鸯偶》

太太听这话,很喜欢老爷呢?这会子回避还恐回避不及,倒拿草棍儿戳老虎的鼻子眼儿去了!

贾赦看上了鸳鸯,邢夫人来找王熙凤,想让王熙凤去和鸳鸯说,王熙凤知道这个事儿做不成:一来,她素日知道鸳鸯的脾气,知道鸳鸯未必依从;二来,凤姐知道老太太倚重鸳鸯,未必放人。她不想趟这趟浑水,就告诉邢夫人,说老太太平日里就嫌大老爷弄一堆小老婆在家里,放着身子不知道保养,还是不要去碰钉子吧。在说话的时候,王熙凤就用了这一句很生动的俗语“倒拿草棍儿戳老虎的鼻子眼儿去了“。

不过,这句俗语本来是“老虎屁股摸不得”,王熙凤却把它说成了:“倒拿草棍儿戳老虎的鼻子眼儿去了”,这一改,就比原来的那句更加生动有趣了。

这句俗语用在这里既表现了王熙凤风趣、幽默的性格特点,也暗示了邢夫人的愚蠢和她对贾赦的盲从。

《红楼梦》在人物的交谈对话当中引用俗语的例子还有很多,在此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了。

俗语是劳动人民语言的精髓,是劳动人民思想智慧的结晶,那么,曹雪芹把这种“接地气”的语言吸收融汇到作品当中,对刻画人物方面有什么作用呢?

一、可以更好地表现人物性格

人物不同,性格不同,说话的方式、水平也不相同。曹雪芹在运用俗语的时候,就根据不同的人物来选择不同的俗语,从而达到突出不同人物性格的目的。

举个例子。鸳鸯和尤三姐,同样不愿意被卑劣的男人玩弄,同样在拒绝他们的时候使用了俗语,但是她们说的俗语完全不同,这样就更好的表现了人物的性格。读者一看就知道,鸳鸯和尤三姐是两个性格完全不同的姑娘。

第四十六回《尴尬人难免尴尬事,鸳鸯女誓绝鸳鸯偶》,鸳鸯不愿意给贾赦做小妾,她说:“牛不喝水强按头”。这句俗语本来是表示陈述语气的“牛不吃水,按不住头”,作者把它改成了反诘语气,让鸳鸯用这句俗语表示了自己坚决不从的决心。简单的一句俗语,把鸳鸯作为贾府有脸面、有气场的大丫鬟形象写了出来:不慕富贵、不畏强权、不卑不亢、意志坚定。

第六十五回《贾二舍偷娶尤二姨,尤三姐思嫁柳二郎》,贾珍想霸占尤三姐,贾琏从中撮合,尤三姐急了,劈头盖脸给贾琏一顿好骂:

尤三姐站在炕上,指贾琏笑道:'你不用和我花马吊嘴的,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见。见提着影戏人子上场,好歹别戳破这层纸儿。你别油蒙了心,打谅我们不知道你府上的事。这会子花了几个臭钱,你们哥儿俩拿着我们姐儿两个权当粉头来取乐儿,你们就打错了算盘了。我也知道你那老婆太难缠,如今把我姐姐拐了来做二房,偷的锣儿敲不得。我也要会会那凤奶奶去,看他是几个脑袋几只手。若大家好取和便罢,倘若有一点叫人过不去,我有本事先把你两个的牛黄狗宝掏了出来,再和那泼妇拼了这命,也不算是尤三姑奶奶!喝酒怕什么,咱们就喝!'

同样面对被玩弄、被侮辱的命运,尤三姐和鸳鸯一样选择了反抗。在拒绝、斥责贾琏、贾珍的时候,尤三姐说的话里面也包含了俗语:“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见”、“偷的锣儿敲不得”等,但是尤三姐和鸳鸯的所用的俗语就不一样,尤三姐的俗语更多的表现了她的泼辣、勇敢和比鸳鸯更加强烈的反抗精神。

让不同的人物在对话中使用与其性格相符合的俗语,可以更好的展现人物的性格。

二、可以更加自然的衬托出人物的身份

《红楼梦》里面有四百多个人物,这些人物或贵或贱,分别处于不同的社会阶层。那么,这些出身不同、地位不同的人,由于接触的事物不同、受教育的程度不同,他们的语言习惯自然就不会相同。

从不同人物的话语当中,特别是他们说话时使用的俗语上头,我们一下子就能看出他们的身份和文化水平来。

首先,不同地位、不同身份的人,使用的俗语不同。

像宝钗、黛玉、宝玉这些人和何婆子、柳嫂子、周瑞家的他们说出话来就大不相同,用的俗语也完全是不同的风格。

第六十一回,柳嫂子说:仓鼠和老鸹去借粮——守着的没有,飞着的有。

第五十八回,宝玉说:物不平则鸣。

柳嫂子和宝玉一个奴才,一个主子,一个没受过什么教育,一个旁学杂收知识丰富,他们运用的俗语就不同。柳嫂子用的俗语鲜活生动,接地气;宝玉用的俗语文绉绉的,一看就是读书人的语气。这是因为不同的身份、地位拥有不同的语言习惯。

其次,同一个阶层,不同的人物,使用的俗语也不相同。

拿凤姐和宝玉来说吧。贾母和李纨开玩笑的时候,说王熙凤是“泥腿子”、“无赖”,这是因为凤姐没读过书,打小儿假充小子养的,她的语言鲜活有趣,所用的俗语也更接近生活。有一次她形容那些管家娘子,说她们:坐山观虎斗、站干岸儿、推倒油瓶不扶,这些俗语都活泼泼的,形象生动,非常符合凤姐这个没文化、泼辣、能言善辩的贵族少妇的形象。

而宝玉作为一个性格腼腆、温柔厚道、上学读书的贵公子,他所说的俗语就文雅的多了。晴雯撕扇子,他说,千金难买一笑,这正符合他读书的世家公子的身份。

俗语,作为语言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红楼梦》一书当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对全书情节的展开、主题的深化、环境的渲染,尤其是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资料: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文学概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6月第一版;

黄伯荣 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11月第1版

【清 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好的文学来源于细节,从一场大笑的描绘来看《红楼梦》精彩绝伦
《红楼梦》场面构成与变化的2+1模式
浅谈《红楼梦》中的心理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红楼梦》人物的取名有多讲究?你可能想不到
文本解读丨小人物 大作用——刘姥姥的多重角色解读
红楼梦这样梳理人物最简单——红楼梦贾家之荣国府(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