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糖尿病人三个地方不舒服,要注意严重并发症发生!并发症来临这些信号要早知道早防!
userphoto

2023.02.08 浙江

关注

糖尿病之所以会有很大的危害,主要是因为它会带来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将对患者全身造成严重的影响。如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糖尿病控制的关键,如果出现以下这些症状,有可能是预示着并发症发生,不能大意!

如果糖尿病身体有这3个地方突然出现疼痛或偶有疼痛或不适,可能是身体出了问题,一定要抓紧看医生。

1、胸部不适

如果糖尿病人胸部出现不适,疼痛、憋胀、气短等,多部分原因是心脏出现了问题,糖尿病人血糖不稳定首先累及的就是心脑系统,如多年糖尿病血糖保持的不太好的情况下,非常容易出现心脏方面的并发症,这些不适的信号也是一个提前预示,一定要抓紧看医生。

2、右侧腹部不适

糖尿病如出现右侧腹部不适,并持续一段时间的情况下,一定要抓紧看医生,右侧腹部位置是肝脏区,糖尿病人常年吃药,对肝脏来说是有一定压力的,也可以说是副作用,所以说保护肝脏非常重要。

3、肢体末端不适

糖尿病如果肢体末端偶有不适或者时重时缓,并伴随麻木胀痛或触及直觉下降等,请抓紧看医生,糖尿病人由于血糖长期偏高的原因肢体末端供血或营养输送相对其他部位稍缓慢,很容易出现问题,一旦发觉不适,不要拖延治疗,以免发生糖尿病足或肢体末端病变的问题。

糖尿病并发症来袭的几个信号也要防:

1、来自眼睛的信号

当糖尿病人出现视物模糊或眼前黑影时,不要想当然地认为是“年老眼花”,这很可能是长期高血糖引起视网膜病变或白内障所致,一定要去医院检查,排除糖尿病眼病。



来自口腔的信号

糖尿病患者出现牙龈萎缩或肿痛、牙周感染或口臭、牙齿松动甚至脱落时,这些都可能与病人血糖长期控制欠佳,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继发感染、钙质流失增加有关。

因此,当糖尿病患者出现上述症状时,一定要引起警惕,及早处理。



来自皮肤的信号

糖尿病人出现全身皮肤及外阴顽固性瘙痒、皮肤真菌感染(如手癣、足癣、股癣、甲癣等)、毛囊炎或疖痈、皮肤不明原因地起水疱,且反反复复、久治不愈。当糖尿病人出现上述情况时,要想到这可能是由于长期高血糖所致的糖尿病性皮肤病变。




来自四肢的信号

当糖尿病患者出现两侧对称性的肢端麻木、蚁行感、针刺感、灼热感、疼痛感,或者是痛、温、触觉减退或丧失等感觉异常时,往往提示糖尿病患者已经出现周围神经病变。




来自汗腺的信号

有些糖尿病人特别好出汗,即便在大冷天也是如此,往往一吃饭或稍微活动一下就大汗淋漓,而且病人出汗还有个特点,就是头面部和躯干大汗淋漓,但四肢一点汗也不出。出汗异常说明患者调节汗液分泌的植物神经受损。



来自肾脏的信号

当糖尿病人出现尿液泡沫增多、夜尿增加、眼睑及双下肢水肿,往往提示可能出现糖尿病肾病。

于糖尿病,我们最常听到的一句话,莫过于“糖尿病不可怕,并发症才可怕”。诚然,因为高血糖而死亡的例子少之又少,而并发症造成严重后果的几率却非常高,比如糖尿病眼底病变造成的失明,慢性肾衰竭和心血管病变引起的死亡等。因此,降低糖尿病残废率和死亡率的关键是及早发现和治疗糖尿病并发症。

那么,如何打败糖尿病并发症呢?


一,需了解并发症筛查的对象

● 微血管病变的三大巨头
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主要临床表现有视网膜静脉扩张、微动脉瘤、视网膜出血、硬性渗出以及黄斑水肿等,临床上检查难度并不大,可以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看到明显的病变迹象。

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首当其冲的自然是病程长的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糖尿病发生时的年龄与病期有关,确诊年龄越大,10年后发生视网膜病变的比例越高。另外,肾脏病变患者、高血压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患者以及妊娠患者和应用口服避孕药者等,也均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风险。

原则上,每一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时都应该检查眼底。如果患者主述存在视觉症状,必须进行眼底检查。T1DM在最初数周内很难发现视网膜病变,若诊断时<19岁应立即检查,若检查结果正常,则每5年查一次,10年后每年一次;若患者超过20岁而眼底正常,则3年后每年检查一次。

2、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从肾小球滤过率增加,会逐渐发展到蛋白尿、肾功能减退,最终发展至肾衰竭,往往伴有其他的严重并发症。

为了防治糖尿病肾病,新发病的糖尿病患者应做尿常规分析,查24小时尿白蛋白;有蛋白尿者,每年应至少查1次血尿素氮和肌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来指导治疗。

3、糖尿病神经病变
合并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可以无症状或者有疼痛、感觉缺失、无力和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致残率和死亡率升高,也容易加重如糖尿病足等其他并发症。

糖尿病神经病变主要有3种类型:远端对称性神经病变(DSPN)、局灶性神经病变以及自主神经病变。
  ◆ DSPN是最常见的类型,主要特征有隐匿起病、对称性分布,进行性加重。
  ◆ 局灶性神经病变较为少见,特点为突然发作、非对称性性质和自限性过程,典型的有颅神经病变、躯干神经病变等。
  ◆ 自主神经病变可以影响到全身多个系统,如心血管系统、胃肠道系统和生殖泌尿系统等,出现出汗异常、体位性低血压以及便秘和性功能障碍等。

临床上检查神经病变的方法主要有震动感觉阀值检查、定量音叉检查、局部皮肤凉热感觉检查等。
 
● 隐匿杀手——大血管病变
下肢动脉血管病变(LEAD)常与心脑血管疾病共存,但是大多数无症状,知晓率和治疗率都很低,死亡率高。因此,建议50岁以上患者进行常规LEAD筛查,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病程5年以上等LEAD发病危险因素的患者每年至少筛查1次。

心血管危险因素主要有血糖、血压、血脂、体重等,还有蛋白尿、尿酸、脂肪肝、吸烟史、家族史等需要进行评估。



第二,明确糖尿病并发症筛查目标

了解了筛查的对象之后,需要明确的筛查目标是,每一例患者通过筛查应该能够回答以下问题:

1、我是否有糖尿病?

2、我是什么类型的糖尿病?

3、我的糖尿病出于什么状态,是否合并其他代谢异常或病变?

4、我是否已有糖尿病并发症?

5、我应该选用什么样的治疗方案?目前的治疗是否有效?是否需要做出改变?

6、我应该多长时间复查一次,又该查些什么呢?
 
糖尿病是一种涉及多方面因素的复杂慢性疾病,一些因素甚至互为因果,严重危害健康,需要多学科的综合防治。因此,筛查人员遍及糖尿病专科、眼科、肾内科、心脏科和神经内科等临床各个科室,检查的项目也需要各个科室通力合作,全面了解患者的病理生理状况,制定最科学的防治方案。



第三,早预防看“糖化”

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率与糖化水平密切相关,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显示,以糖化来评价血糖长期控制的好与坏,一旦把糖化从较高水平控制成合理水平时,会显著降低并发症和死亡风险。

糖化血红蛋白((简称“糖化”)是一个评价血糖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可以有效反映患者近一段时间内(8~12周)的血糖是否达标。经过统计学计算,“糖化”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可以使糖尿病相关风险下降20%,死亡率减少1/5,心梗发生风险减少15%,微血管病变减少30%~40%以及外周血管病变43%。定期做糖化检测很重要,建议每3~6个月测一次,小于6.5%达标,高龄老人应小于7%。



第四,防控并发症“八爪鱼”

1)   得了糖尿病,越早控制越好,早期控制比不控制获益大得多。

2)   初诊患者可以使用胰岛素。与口服药相比,早期用胰岛素,降糖效果更明显。胰岛素是降糖最明确、最快的办法。

3)   糖尿病可引起心肌炎症和冠心病,患者须定期查心电图。

4)   如果患者大于40岁或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蛋白尿等高危因素时,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可防血栓。

5)   除了血糖要达标,血压和血脂也要达标。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时更容易导致失明。建议患者减少高脂饮食,加强运动。

6)   早期糖尿病为了防止视网膜病变,每年都应检查一次眼底。眼底病变发展到Ⅱ、Ⅲ期时,应每3至6个月检查一次眼底。

7)   预防肾脏并发症,建议患者应严格遵循低盐饮食,适当限制钾和蛋白质的摄入。还要保证充足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摄入。糖尿病病程超过5年,须经常查尿常规或微量白蛋白尿,每半年至一年进行一次复查。

8)   叮嘱患者要爱护双脚,穿舒适透气性好的袜子和宽松的鞋,用流动的水洗脚而不能泡脚,防止霉菌进入裂口造成感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视力模糊请警惕,糖尿病眼病在逼近
糖尿病并发症有哪些?
糖友做到“三早三控”,防并发症避免失明!(可听)
糖尿病患者要定期检查眼底
万万没想到,排第一位的致盲性因素竟是它
糖尿病并发症,怎样才能早知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