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禹偁诗文传》第七章:对于宋初官职的一些解释
大家好,这里是麻雀爱读书,谈诗论文,走进古人。《王禹偁诗文传》为您讲述宋初文学家王禹偁的一生。
在宋代,一个文官通常有官、职、差遣三种职衔。其中“职”是一种荣誉头衔,以后遇到时再讲,这里先介绍下“官”和“差遣”。
通常情况下,一个人担任某个职位,就做这个职位的事,领这个职位的俸禄,这是我们很容易理解的。如王禹偁之前担任的成武县主簿,官阶是从九品,他做的是县主簿该做的事,领的是县主簿的俸禄。不过,这在宋代只是低级文官的情况。
稍微高级一些的官员,就会出现头顶某官衔,却不做该官份内之事的情况。这就有了“官”和“差遣”的分别。
“官”又称正官、阶官、寄禄官,是为官员定官阶和俸禄的,并不实任其职。比如王禹偁这次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知长洲县。大理评事属于大理寺,本职和审案有关。但王禹偁并没有真去京城审案,而是去了长洲县任知县。就是因为“大理评事”这个官衔只是为王禹偁定官阶——正八品,并照大理评事的待遇为他发俸禄的。而“长洲县”则是“差遣”,也就是实际职务,即王禹偁真正要做的事是管理长洲县政。
宋朝统治者非常重视地方官——又称“亲民官”的选任。太宗曾说过:“百里之长,字民之要官也。”(字民,指抚治、管理百姓)为了表示朝廷对县级长官的重视,提高县官的行政地位,宋朝实行京、朝官带着中央机构职事官本阶官出任知县的制度。因此,朝廷在任命王禹偁知长洲县的同时,也给他加官大理评事。大理评事属于京官,所属的大理寺便是中央机构。
下面再来讲讲京朝官和选人。
京、朝官区别于“选人”。“选人”可以理解为京官的候选人,指那些不带京、朝官职衔的基层官员。通常来说,选人要担任多年地方官、经过多次磨勘(政绩考核),并要由朝内官员推荐,才可以改为京官。担任京官后,才有希望进入统治阶级的高层。那为什么王禹偁刚进入仕途一年就能改任京官呢?
太宗刚即位的这些年,非常重视通过科举选拔人才,录取的进士人数急剧增多(太祖一朝开科15次,总共录取进士190多人;而在太宗朝,单是太平兴国八年这一次科举,就录取了229名进士),而且授官时也非常大方。太平兴国八年的18名甲科进士,初次任官就特授大理评事京官官衔;而王禹偁在内的乙科进士,也在仅仅任职一年后就都转为京官。除了王禹偁,同年进士罗处约也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知吴县,年纪最小的朱九龄为大理评事、知嘉兴县。不过,随着进士录取人数的逐年增加,这样的宠遇后来就渐渐消失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禹偁:直躬行道八年三黜
这个宋代人,为什么喜欢在诗作中大肆谈钱?
王禹翶传
明朝官制:官吏管理制度
精读系列第三十三篇:北宋政治民生之“文官至上”和“宗法家庭”
清朝“正一品”官员待遇有多好?了解一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