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了东方那一声巨响

新中国70周年华诞,举国欢庆,盛世龙腾。

国庆大热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以一名普通核工业人的视角,将观众的视线再度拉回到了60多年前那段峥嵘光辉的年代;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的连续剧《激情的岁月》,则围绕原子弹研发工程从立项、初创、曲折到成功的全过程,从年轻人的独特视角与命运轨迹生动揭开了新中国核事业史诗般的神秘面纱,持续热播,反响热烈。

本文摘自人民日报,再度探寻那段历史,从数个故事切面再回首那些人、那些事。

谨以此文纪念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55周年

献给所有为了核铸强国梦而默默奉献的人们

原子弹因渴求和平而生。

“你们要保卫世界和平,要反对原子弹,就要自己拥有原子弹。” 1951年6月,时任世界和平理事会主席约里奥·居里先生托人捎口信给毛泽东主席。

因此,当无数人把原子弹比喻成战争的恶魔的时候,我们却将之看成和平的天使,是一位遥立在千里之外的美丽“姑娘”。

因为珍爱和平,所以回首斗争;因为期盼未来,所以铭记历史。

初心不改,使命不变。

时光再次回溯到55年前。55年前的那声巨响,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也让世界听到了中国的声音。那么,这中国的声音,到底是怎么发出来的呢?

01

新中国好了,我们才能好!

金银滩草原,位于青海省海北州海晏县境内。它因为55年前成为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孕育了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而神秘神奇。

1959年秋,世居金银滩草原的牧民们开始搬迁。谁愿意背井离乡,谁舍得别离熟悉的草原、毡房和亲朋好友?就在人们议论纷纷的时候,时任海北藏族自治州第一任州长的夏茸尕布出现在牧民中间。这位出生于海晏的“活佛”,深知这项事业对新中国的前途和命运有着多么重要的影响。他告诉牧民们:“只有新中国好了,我们的生活才能好啊!”

奇迹就这样发生了:三天后,金银滩草原的1279户牧民,6000余人,赶着15多万头牲畜,没有提出任何条件,仅用了10天时间就离开了祖祖辈辈繁衍生息的土地,顶着零下20多度的低温,翻越海拔4100多米的高山,去往了千里之外的安置点。

要说是什么让牧民们做出这种牺牲,除了信仰与精神,还能是什么?

02

骆驼草籽有羊肉味呢!

1957年冬天,成千上万的建设大军,从祖国四面八方奔赴河西走廊西部的戈壁滩,创建酒泉原子能联合企业,开始了秘密的创业历程。

到了戈壁滩,建设者们不禁惊呼:“不到大西北不知中国大,不到戈壁滩不知生存难”。这里三天两头刮沙尘暴,经常把帐篷掀翻,甚至把帐篷连人一起卷到几公里之外。再就是缺水。生活用水要用汽车从50公里外的地方拉回来,每人每天只发一脸盆水,喝水、洗脸、洗衣、洗袜全靠它,最后还要用来和煤。后来,第一座楼房盖成了,让谁住进去呢?厂领导决定:“把新建的房子让给科技人员,干部一律住帐篷。”

正当工程全面铺开的时候,三年自然灾害给奋战在戈壁滩上的创业者们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困难。全厂职工不分男女,不论干部工人,忍着饥寒走向荒原。他们背着筐子,顶着风沙,到二三十里以外的戈壁滩上,铲去冰雪,收集唯一可以寻到的能充饥的骆驼草籽。他们将精心采集的骆驼草籽与少量的面粉、青稞粉混合在一起充饥。实在难以下咽,那是只有黄羊才吃的东西,但他们却风趣地说:“骆驼草籽还有股羊肉味呢!”

后来苏联单方面撕毁协议,撤离了援建中国核工业工程的全部苏联专家,并且撂下了“凭你们现在的技术能力,想造原子弹没有20年时间是不可能的”的判断。

面对残缺不全的图纸和仅有的几件设备,加上国内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建设工程还能不能上?核事业还能不能继续前进?大家相信,别的国家能办到的事,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也一定能够办到。

事实证明中华民族是一个能够创造奇迹的民族,仅仅四年后,我们就做到了别人看来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03

原来你也在这里!

1958年,我国第一座铀水冶厂开始兴建。

毕业于成都工学院的周裕常以优异的成绩被选进国务院技术局,1961年被调到铀水冶厂工作。那时,凡与核工业有关的产业都是绝对保密的。周裕常在北京刚刚结婚 7天,蜜月还没度完,组织上就决定调他去铀水冶厂工作,但不告诉他具体地方。他回家对新婚燕尔的妻子说:“我要出趟差,得去一段时间,还得带上行李。”年轻美丽的妻子难分难舍地把他送走了。

就这样,新婚后的周裕常几经辗转来到湖南衡阳。这里没有住房,一切都是白手起家,自己去干。他给妻子写信,没告诉自己在什么地方,只说出差地点的信箱。妻子回信说,组织上已决定让她也出差,去哪里干什么工作也都不知道,等以后再告诉他。

三个月之后的一个早晨,周裕常拎着水桶去运水点接水。在一灌木丛前,他看到了一位姑娘,中等身材,梳着两条辫子,一双大而娴静的眼睛让他一下愣住了,水桶“哐当”一声掉在地上。眼前的姑娘不是别人,正是自己日夜思念的新婚妻子!

而妻子也在同时发现了他。

两个人感慨万千、热泪盈眶。

如果查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干部档案,人们一定会注意到,从1955年到1964年10年间,有一大批中高级干部、科技专家、技术工人神秘地从自己原来的工作岗位上消失了。10年时间,鲜有人知道他们去了哪里,他们最亲密的家属也仅仅知道他们接受了“绝密的军工任务”。

04

我回来,我幸福!

解放前夕,中国的“居里夫妇”钱三强、何泽慧回到祖国的怀抱。创建了近代物理研究所,聚集了一大批核科技研究人才。钱三强任研究所的副所长,何泽慧任研究员。

当时研究所只有四五个人,什么设备也没有,钱三强和何泽慧一人骑一辆自行车,在北京的旧货摊、废品收购站到处转,寻找可用的材料。何泽慧绘图,钱三强动手,不久就制造出两台简易机床,用它们又制作出各种急需设备。就是这样,他们将近代物理研究所发展到150人,建立了新中国第一支核物理研究队伍。

1950年,年仅26岁的青年科学家朱光亚,拒绝了国外优越的工作条件和优厚的物质生活待遇,回国前夕,他与51名留美同学联名发出了一封激情澎湃的致全美中国留学生的公开信,至今读来,依然令人心潮澎湃。

有人问著名科学家彭桓武,在英国留学十年,获得两个博士学位,且是第一个在英国获得教授职称的中国人,为什么要选择回国?他说,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

另一位从英国爱丁堡大学归来的著名教授程开甲的话,也许是对彭桓武这个“不需要说明理由” 的最好诠释:“如果我不回来,绝不可能像现在这么幸福,因为我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国紧紧联系着。”

郭永怀回国前已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终生教授,面对美国移民局的百般阻挠,他当着所有师生的面,一把火烧掉了自己的所有科研稿件,“母亲虽然很穷,但孩子依然还很挂念,中国是我的祖国,我想走的时候就要走。”

为了造出中国人自己的争气弹,从苏联回国的国际著名核物理学家王淦昌向刘杰部长说出了铿锵有力的一句话:“我愿以身许国!”

自共和国成立伊始,从世界各国归来的科学家、学者,留学生共计3000余人。他们饱含着对祖国母亲的热爱和深情,选择了归来,不讲理由,不讲条件,投身进了新中国的伟大事业。

05

同志们,不要把楼板跳塌了!

1964年10月16日15时,伴随着一声震惊世界的巨响,中国的原子弹爆炸成功了!10月16日17 时左右,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3000多名演职人员。

会上,周恩来总理激动地说:“同志们,毛主席让我向大家报告一个好消息:我们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欢呼、雀跃的人们激动得跳了起来,周恩来总理挥舞双臂,对着话筒大声喊:“同志们,不要跳,不要把楼板跳塌了!”

邓小平同志后来说,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从原子弹、氢弹到核潜艇,中国核工业人实现了决定国家命运的“两弹一艇”强国梦。

今日,美丽的金银滩,茫茫的戈壁滩,已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但人们永远铭记着:在那遥远的地方,有过一位好“姑娘”和一群好小伙儿……

作者:显君 新英

原标题:《人民日报:为了东方那一声巨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随笔||走进原子城
揭秘!711、404、202......这些神秘代号背后的震撼故事
青海的金银滩,北京的“寡妇院”
绝密档案:这部电影公映数月就被禁,原因竟是
张同星的感人事迹与张将军的感人挚情
戈壁滩无人区用心好这三点就不会挂,牧民拦路也不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