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基于减负增效的优化学科单元作业设计与实施

【摘 要】笔者基于优化单元作业设计与实施有助于减负增效的认识,提出系列操作性建议:优化学科单元作业设计,控制作业总量与难度;转变作业实施方式,强化过程性指导;深化综合实践类作业应用,注重能力发展与素养提升。

【关键词】单元作业设计  减负增效

2021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文件),对于作业设计与实施提出明确要求。在新的形势下,需要深化认识、准确定位,充分根据已有基础,全面而有效地落实政策要求。

一、充分认识优化单元作业设计与实施对于减负增效的作用

“双减”文件要求分类明确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加强作业完成指导,以此推动全面减少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而从单元视角优化作业设计与实施,对于减负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早在2013年,我们就基于30000份数据的研究,针对教师作业设计能力、作业设计质量、学校作业管理、教师作业批改与反馈、作业应用效果等因素,构建了作业系统关系模型。研究发现,高质量的作业设计不仅有助于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对于激发学生作业兴趣、提高学业成绩同样具有显著作用。此外,采取合理的作业批改方式以及作业反馈方式,提高作业实施质量,同样可以起到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效果。

单元是依据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内容,围绕内容主题、基本问题、关键能力或项目任务等组织的相对独立的学习单位。基于单元进行作业设计与实施,有助于增强作业的整体性与关联性,其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发挥作业、教学、评价的协同作用,改变各要素相互割裂的状态,增进要素间的呼应和联系,从而更好地发挥作业的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第二,在单元作业目标指引下,教师可以更好地做到抓大放小、统筹安排,从而改变低水平重复操练的现象,为设计发展高阶思维作业留出空间。第三,对单元作业进行整体设计,有助于确立不同课时的侧重点,合理调配各课时的作业时间,使得平均作业时间控制在规定范围内。第四,综合考虑作业设计、完成、批改、分析、反馈、讲评等要求,加强作业设计与实施间的联系,有助于提高作业实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基于单元的作业设计与实施有助于更好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双减”文件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不过,教师没有必要在每课时的作业中均体现出分层与个性化特征,也不宜简单地将个性化作业的重心置于拓宽内容、拓展要求、加大难度层面,而更应从提供支持、增进理解、发展能力的角度展开思考。这就要求从单元整体层面,统筹思考选择哪些作业题、采用怎样的方式满足学生个性需求。

二、优化学科单元作业设计,控制作业总量与难度

“双减”文件要求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还要确保各学段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在合理范围内。这就要求我们对作业目标、作业类型、完成方式、作业难度、作业时间等要素进行全面、系统而又有结构性的思考。在单元作业质量要求指引下,充分利用学科单元作业设计路径,通过个体研究与团队协作的结合,无疑可以增加思考深度,提高作业设计质量。

1.把握学科单元作业设计质量要求

学科单元作业设计涉及育人为本、目标一致、设计科学、类型多样、难度适宜、时间合适、结构合理、关注差异等八条质量要求。这些要求既相互独立,又存在紧密联系,牵一发而动全身。如对于落实压减作业时间的要求而言,时间合适是关键指标。而要达到此指标,既要控制作业总量,也要使得作业难度在适宜的范围内。而在调整作业总量时,就涉及作业目标分配、作业类型安排、作业结构调整等问题。可见,在进行作业分析时,不宜根据某项指标进行片面处理,需要从整体上加以把握。

2.利用学科单元作业设计技术

作业设计可视化技术路径包括作业设计流程、作业目标设计表、作业属性分析表、作业属性统计表等思维工具。实证研究数据表明,应用作业设计可视化技术路径,可以规范教师思维步骤,指引教师思考要点,提供教师证据支持,较为明显地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发展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

学科单元作业设计主要包括以下环节:一是借助单元目标设计表,确立单元作业目标,兼顾知识、技能、能力、情感等多维目标的达成;二是借助单元目标分配表,规划课时并分配单元作业目标;三是借助作业题属性表,从质量、属性、应用等角度,编制、分析并优化作业题;四是借助作业属性统计表,发现单元作业的整体特征,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调整;五是在批改作业的基础上,基于实证调整作业题属性,优化作业的整体结构。

如,利用作业属性统计表所提供的单元作业总时间、难度分布等信息,可以分析作业时间是否合适,整体难度是否适宜,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而在教师批改作业后,辅以学生问卷、个别访谈等措施,可以根据正确率调整题目难度,也可以将预设完成时间调整为学生实际完成题目的时间,还可以根据实际作业时间与难度分布优化作业结构。

三、转变作业实施方式,强化过程性指导

作业实施包括完成、批改、分析、讲评与辅导等环节,作业实施质量的高低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了作业应用效果。“双减”文件要求教师充分用好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做好答疑辅导。课后服务时间的引入,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学生情况,也对作业实施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作业批改方式

进行作业批改时,既没有必要对所有错题进行批注,也不宜仅仅判断题目的对错,而要根据作业题难度、学生年龄特征、学习风格差异,选择相匹配的作业批改方式。

2.深入分析作业错误产生的原因

批改完成后,可将学生作答结果归类,发现学生存在的典型错误。除逐题统计正确率外,还可从不同选项选择率、不同作业目标对应作业题正确率、不同学生群体得分率等多个视角进行分析,以找到更具针对性的策略。

3.选择适切的讲评与辅导方式

教师根据作业分析结果与作业问题产生的原因,对作业讲评和辅导方式进行优化处理。针对共性问题,可以采用集中讲评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认真纠错,提炼规范准确的答题路径。针对差异问题,可以组建异质小组,进行互助互教,在深化理解的同时,发展表达能力。针对个性问题,既可以进行个别辅导,也可以组织小组进行集体辅导。

四、深化综合实践类作业应用,注重能力发展路径与素养提升

为了更好地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除了优化书面作业设计与实施外,还要注重强调能力发展和素养提升的综合实践类作业的设计与实施。在应用综合实践类作业时,需要对任务视角、学生视角、教师视角进行统整思考。

就任务视角而言,任务情境需要联系学生生活,任务设计需要关注知识融合,任务完成要求需要体现开放性,需要引导学生经历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得出结论的过程,通过丰富灵活的方式呈现作业成果,并适当通过展评方式增进交流。

就学生视角而言,综合实践类作业一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在组建团队时需要考虑是组建同质小组、异质小组还是兴趣小组。在小组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如何做到合理分工、优势互补、深化交流与协作共进。在小组汇报时需要考虑如何客观反映组内贡献,激发集体意识。

就教师视角而言,把握好实践过程的参与度十分重要,既不能牢牢把控,又不能完全放任。可以通过呈现参考性研究问题,设计各类规范性工具表格,指导学生解决问题与困难,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等方式,进行张弛有度的引导。

值得指出的是,在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类作业时,以上三个视角融为一体,密不可分。此外,也要注意控制此类作业的数量以及完成时间,以免演变为另外一种形式的增加作业负担。

参考文献:

[1]王月芬,张新宇,等.透析作业:基于30000份数据的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本文刊载于《现代教学》2022年1AB合刊,作者单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单元作业设计
现代教学 | 作业:含义与功能
2020年9月16日┃国家级教学成果┃提升中小学作业设计质量的实践研究
中学控制学生作业减轻学生负担管理制度
作业与作品:“双减”背景下的创意作业设计
提高化学作业训练教学的有效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