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炸水门桥,炸的不仅仅是桥......

请听音频:

文字如下:

大家好,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静思有我。安静地思考,有我一个。

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在春节期间热映,我自然是去看了。

去看这部电影的动机,自然首先是想通过再一次去感受那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向英雄致敬。此外我还想去求证一件事。

此前关于水门桥在网上的描述,据我考证有一些不符合实际的情况,最典型的是2点:一是说水门桥的两边是悬崖峭壁,二是说水门桥的下边是万丈深渊。

说实话,这种描述是有利于让我们英雄的形象更加高大起来的,但是据我考证不是这样的。

对于《长津湖之水门桥》这样的电影来说,这样的关键细节应该符合历史事实,不应该做艺术加工。而且一部强大的电影背后,肯定有强大的历史研究人员做支撑,他所展现出来的细节应该是权威的。

看了电影之后,我明白了,我此前对于水门桥状况的考证结果是正确的。换言之,水门桥的两边不是悬崖峭壁,水门桥的下边也不是万丈深渊。

这两个问题,在电影当中有非常准确的展示。

水门桥所处的位置,应该算是一个很陡的山坡上----坡度有点大,但不是悬崖绝壁。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水门桥的位置,在一个很陡的山坡上横着修了一条路,路中间有一小段是一座桥。而修桥的这个位置,甚至连山谷都谈不上。从某种意义上说,水门桥的存在,是因为桥下有几根粗大的管道。这个管道和桥成90度角。这几根管道其实是引水的,因为山的背面是一个水库。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由于汽车和行人不能直接从管道上方通过,那么为了保护管道,就在管道上面修了一座桥。桥和管道是挨着的。

在电影当中我们看到,志愿军战士在离桥很远的地方把管道炸了一个洞,然后通过这个洞钻进管道,顺着管道往桥的方向爬过去,就到了桥正下方的水泵房。后来又把水泵房的顶部炸穿了,由于紧挨着水泵房的顶部就是桥面,所以通过水泵房就到达了桥面,就可以直接炸桥了。

我考证这个细节,一方面是源于对这段历史的兴趣,另一方面我始终坚持认为对英雄的歌颂应该基于事实,不能缩小也不能夸大。

现在网上的有些信息确实很不准确,为了宣传志愿军的英雄事迹,一味地夸大水门桥的险峻,这其实是不负责任的,也会影响宣传效果的,更是对英雄的不尊重。

其实,虽然水门桥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险峻,但并不影响炸桥的难度。因为炸桥的难度主要在于敌人有重兵把守,这里所说的重兵,不仅包括直接守桥的部队,还包括天上的飞机,还包括源源不断的增援部队。

而志愿军不仅装备简陋,而且只有一个小分队。归纳起来说,就是典型的敌强我弱,敌众我寡。我们最强大的武器是两个,一是智慧,二是不怕死。

我看电影的时候,坐在我旁边的两个人一直在嘀嘀咕咕,他们不仅因为说话而制造了噪音,而且他们说的话也特别不靠谱。

他们说:“这么重要的任务为什么只派一个小分队?为什么不派大部队去炸?”

这句话其实很有代表性,在最近两年关于抗美援朝的讨论当中,就有人提出类似的匪夷所思的问题,比方说:志愿军战士为什么只穿着适用于南方的单薄棉衣,而没有穿上厚重的北方棉衣,到底是谁的责任?

很多人讨论问题总是脱离事件发生时的具体情况,用事后诸葛亮的眼光来对历史吹毛求疵。这是当下否定历史的历史虚无主义者的一个惯用手法。

为什么只派了一支小分队,而没有派大部队去炸水门桥?

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兵力总体上严重不足。不足到什么程度了?长津湖战役我方兵力是三个军,分别是20军、26军和27军。可是实际参加主体战斗的只有20军和27军。26军到哪儿去了?回答是:没赶上。26军一直在往战场上赶,等他们赶到的时候,美军基本上已经溜了,所以26军在长津湖战斗当中没有打大仗。

那26军为什么没有赶上呢?没有任何复杂的原因,就是一直在赶,可是时间不够,赶不上。

可是我想告诉朋友们的是,26军的伤亡情况和20军、27军是差不多的。那么26军是怎么伤亡的呢?回答是:不是在跟美军战斗的过程中伤亡的,而是在赶往战场的路上被美军飞机炸死的,当然还有冻死的。

说到这里,那些不食人间烟火的人又会出来喷,说:“美军飞机来了,他难道不知道躲吗?”

说实话,我们堂堂身经百战的志愿军战士见到飞机了,难道不知道躲吗?可是为什么他们不躲啊?

因为时间紧急!他们必须要尽快赶到战场。

为了躲避美军飞机,最开始的时候他们白天休息、夜间行军,可是眼看着这样行军时间来不及了,最后没办法只好白天也行军,晚上也行军。

白天行军,飞机就容易找到他们。飞机来了,也只能象征性地躲一躲。难道在志愿军行军的路上,提前都有人给他们挖好防空洞,美军飞机一来他们随时都可以钻进防空洞吗?或者志愿军战士能够像土行孙那样随时钻到地底下去吗?

所以26军虽然总体上没有赶上战斗,但伤亡和20军、27军差不多,就是因为赶时间。

可是就是这样赶时间,前面已经说了,26军基本上没有赶上主要的战斗,只参加了后期的追击作战。

所以说,长津湖战役当中,我军兵力是不够的,炸水门桥的时候,美军已被我志愿军团团包围,主力部队自然要参与围歼作战,力争把美军吃掉。

那么能分出来去炸桥的部队,数量就很有限。

这是我志愿军只能派出一支小分队而不能派出大部队去炸桥的第1个原因。

第2个原因还是因为时间紧。水门桥在敌后几十公里的地方,在敌人的正面防线没有被突破的情况下,只有可能有小部队在战场的缝隙之间偷偷摸摸地绕到敌人的身后。

整个长津湖战役在发起之前都是极端隐蔽的,我们众多的志愿军战士在冰天雪地当中被冻死,就是因为“隐蔽”二字。也就是战斗打响之前人是不能动的,等到战斗打响起了,人才能开始动,战斗打响以后,根据战场态势判断,需要炸掉水门桥。

这种情况下,只有少数的机动性特别强、而且部队所在位置相对离水门桥比较近的小股部队,才有可能到达水门桥。电影里面塑造了一个“穿插七连”的部队,为什么叫“穿插七连”,就说明这支部队的机动性特别强,或者通俗的讲就是他特别能跑。只有这种特别能跑的小股部队,才有可能到达水门桥。

我们再顺便说一说,为什么在长津湖战役当中,志愿军战士都穿着南方的单薄棉衣、而没有穿上适应北方寒冷气候的厚棉衣?也是因为时间紧,这支部队本来是在江浙福建沿海一带准备攻打台湾的。

由于军情紧急,他们被紧急调往朝鲜战场,在东北军区已经为他们准备好了北方棉衣的前提下,却没有时间把棉衣送上火车,让他们穿上。

在《长江湖》电影里面有这样一个片段,那就是车门开着,火车不停,下面的人把准备好的棉衣向运动着的火车上扔,能扔上去几套算几套。这个细节就是当时情景的真实反映。

前方要打仗了,要部队投入战斗了,没有时间把棉衣送上火车啊!你说追究谁的责任?

我今天跟朋友们细细的纠结一下这些细节,是因为最近这么多年,每当我们歌颂英雄的时候,就有人貌似脑洞大开地对一些细节提出质疑。

猛一听,这些质疑仿佛还有些道理,所以他们有一定的欺骗性,但事实上完全脱离当时的实际。

同时,这也给我们歌颂英雄的方式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比如我今天节目开头纠结水门桥的地形不是悬崖峭壁和万丈深渊,也是基于这个考虑。

如果我们正常的宣传有一点点不切实际的地方,就会被坏人揪住小辫子。如果真被他们揪住了小辫子,他们就会乘机夸大其词,进而从根本上否定英雄。

所以我们宣传英雄一定要实事求是。

说到这里,我还想说一说三炸水门桥对战争结果的影响。

有一个比较流行的说法就是,我们三次炸掉水门桥,美军又三次把水门桥修起来了,最终美军跑了。基于这个事实,有人反向推理,如果我们彻底把水门桥炸了,美军没修起来,那么我们就可以全歼美军。

这个说法其实也是不准确的。

从电影里面的画面和我前面的表述中就可以看出,水门桥下面是几根粗大的管道,管道顺着山坡排下来。管道虽然是贴着地面的,但管道和地面之间有间隙,管道下面可以藏人、走人。电影画面显示,美军飞机来了的时候,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就躲在管道下面躲避轰炸。

这说明,在管道和地面之间本来就有有缝隙,如果通过工兵作业完全可以扩大这个缝隙,可以正常过人。

这意味着,水门桥即便彻底被炸毁,美军士兵也可以通过管道下面和地面之间的间隙,越过水门桥这个地段,继续逃跑。

由此可见,彻底炸掉水门桥,美军士兵仍然是可以逃跑的。当然有一个问题,如果水门桥被彻底炸掉了,那么美军的车辆、坦克、大炮等重装备是没办法越过水门桥这个地段的。

如果是这样,正常的结果就是,美军抛弃汽车、坦克、大炮等重装备,单纯让士兵逃命。当然美军也不会把这些重装备留给志愿军,他们大概率会把它炸毁。但是,损失一批重装备,这对于财大气粗的美军来说,不算是什么惨重的损失。

那问题的焦点在于,如此说来,即便水门桥被彻底炸毁,美军损失也不是要命的,那为什么美军还要拼着命守桥,而且最终用直升机运来了8根架桥的钢轨,最终把桥又架起来了呢?

要特别说明一下,美国用飞机运来钢轨架桥这一个动作,在当时那个时代,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壮举。

8条钢轨,每根钢轨一吨重,每根钢轨用一个大型运输机运来。运送8根钢轨用了8架大型运输机。运到水门桥附近之后,每一根钢轨又用一个专门的降落伞把它降落在水门桥附近。其中一根在降落的时候摔坏了,还有一根落在了志愿军的阵地,剩下6根按计划降落在了水门桥附近。

由于重新架桥只用得上4根,所以还剩两根,所以美军最终把桥架起来了。这个桥架起来之后,志愿军就没有能力炸桥了。

我们理解美军用运输机运来8根钢轨这个神操作的要点有两个:第一,这是那个时期最强大的后勤保障能力。没有之一,全世界只有美军一家有这个能力。第二,美军也是把自己吃奶的劲都用上了。

我们前面分析了,即便水门桥不被彻底炸毁,美军士兵也可以徒步越过水门桥地段继续向南逃跑。

那么我们回到我们的问题上来:既然如此,美军为什么还要使出吃奶的劲,非要把桥修起来呢?

按照正常思维,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他想保住他那些重装备,但是对于财大气粗的美军来说,这应该不会是导致他使出吃奶的劲的原因。

那么美军使出吃奶的劲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给出的答案是4个字:魂飞魄散!

在那个时代,美军总体上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而且要经过水门桥撤退的美海军陆战一师,又是美军中的精锐。

这支部队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75年(也就是美国建国前一年)的海军陆战队第1连。这个师所属的第一陆战团成立于1846年,是美海军陆战队中成立的第1个团级战斗单位。

1900年,这支部队参加了侵略中国的八国联军,此后又参加了美国多次的海外战争,比如:19世纪80年代入侵墨西哥,1898年,美国与西班牙的战争,1906年侵略古巴,1914年再次侵略墨西哥,1915年,侵略海地。

1942年,在太平洋战场上,在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中,这支部队与驻守该岛的日军苦战,最终将日军击败。由此一战成名,成为在美军中第1个荣获以总统名义颁发的“优异部队”奖章,并在师徽上永远的留下了“瓜达尔卡纳尔”的字样。

随后该师越战越勇,先后参加新不列颠岛、帛琉岛和冲绳岛等登陆作战。

二战结束以后,在中国北平、天津、青岛等地登陆的也是这个陆战一师。我们大家都熟知的1946年“安平事件”和强奸北大女学生的“沈崇事件”,也是这个师的士兵所为。

在朝鲜战场上,美军和南朝鲜军最开始败得一塌糊涂,后来通过仁川登陆,扭转战局,反败为胜。而仁川登陆的先头部队,就是这个美国海军陆战一师。

可是,就是这样一支美军精锐部队,在长江湖战役一开始,就陷入志愿军的重重包围之中,眼看着就要全军覆没了。在他们的心理上,志愿军简直就是神兵天降,他们的心态就是魂飞魄散。

参加过长津湖战役的一位美军老兵在多年后回忆长津湖之战时说:

“当时气候极其恶劣,但最让我们恐惧的不是天气,而是中国军队的号角声,我们经常在睡梦中惊醒,脑子里面想到的不是多久可以突围,而是能不能平安地活到明天。”

但是,这跟水门桥有什么具体的联系呢?

回答是:尽管水门桥彻底被炸,他们的士兵也可以越过水门桥,只是重装备过不去。失去了重装备的他们,即便过了水门桥,他们不知道在水门桥以南公路两边的崇山峻岭之中,还埋伏的有多少他们在水门桥以北、在长津湖地区所见到的“神兵天降”一般的志愿军部队。

所以,他们没有胆量丢下他们的重装备。

而实际情况是,志愿军部队在水门桥以南,根本就没有部署大部队。我们所熟知的冰雕连就在水门桥附近,可是那只是一个连级战斗单位,只有100多人,呈战斗姿势冻成了雕像。只有100多人啊!

我们所熟知的杨根思,他所驻守的阵地在水门桥以北不远的地方。可即便是在那个离主战场相对比较近的地方,志愿军也没有多少兵力部署了。杨根思率领的一个排,最后只剩下他,加上一个通信员和一个战士,杨根思命令通讯员和那个战士回去报告阵地可能失守,自己抱起炸药包冲向敌人,跟敌人同归于尽,确保阵地暂时没有落入敌手。

我给朋友们分享这些情况,是想说如果水门桥最终被炸掉,美军士兵也可以徒步越过水门桥地段,只是丢下了重装备。而且在水门桥以南,志愿军没有部署多少部队阻击他们,所以他们其实很有可能还是能够逃脱。

更为重要的是,在美军要撤退到的目的地兴南港,还有拥有1万多辆汽车的美军部队,可以北上支援他们。据美军统计,在水门桥以北的各类车辆超过1400辆,而他们最终从兴南港撤出的各类车辆超过17,500辆,这样算账下来,在兴南港可以北上接应逃跑中的美军陆战一师的车辆达到16,000辆。

可问题是:他们吓傻了,打怕了,要南逃的部队不敢丢下重装备,而可以北上增援的部队也不敢贸然出击。

因为在魂飞魄散的心理状态下,他们必须这样假定:在水门桥以南公路两侧的崇山峻岭之中,仍然埋伏的有大量的志愿军部队。

所以他们别无选择,他们必须把水门桥修起来,让他们的汽车、坦克、大炮等重装备跟他们一起走,这样,如果遇上志愿军部队,他们还可以扛一阵子,还有一线生机。

事后看,他们的这种判断不准确。他们之所以形成这样不准确的判断,就是因为他们已经被打得魂飞魄散。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魂都吓掉了。

一支部队被打得魂飞魄散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他的战斗意志被大大削弱。由于陆战一师是美军中的精锐,所以陆战一师的经历不仅让陆战一师战斗意志被大大削弱,也让整个美军战斗意志受到沉重打击。

而这一点,影响了整个抗美援朝战争的全局。

我这样说,没有一丝一毫吹牛的成分。

我们从宏观的视角来看一看抗美援朝战争的过程,就会发现这个奥秘。

我在我的“静思有我”微信公众号前面的节目里面分析过:抗美援朝战争从1950年10月25日打响到1953年7月10日签订停战协定,历时三年。我们在讲抗美援朝战争的时候,喜欢讲第1次战役、第2次战役、第3次战役、第4次战役和第5次战役,但是没有第6次战役、第7次战役、第8次战役……

我要告诉朋友们的是,前5次战役在1951年6月10日就结束了,从1951年6月10日到1953年7月10日签订停战协定,两年多的时间没有打过大的战役,最大的战役就是上甘岭战役。而上甘岭战役最初不能叫上甘岭战役,只能叫上甘岭战斗。上甘岭战斗最开始的时候,美军只准备投入两个营就打赢这场战斗,后来打不赢,战斗规模越打越大,双方投入的兵力最终大约在5万人左右,大约是一个军的级别,所以才被称为上甘岭“战役”。

总之一句话,在1951年6月10日第5次战役结束之后,抗美援朝战争就没有打过像前5次战役那么大规模的战役了。

而具体分析一下前5次战役,又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第1次战役,我们将战线从中朝边境附近地区向南推进到清川江以南,第2次战役,也就是长津湖战役和水门桥战斗所属的那次战役,我们把战线从清川江以南推进到三八线附近,也就是恢复到朝鲜战争开始以前的状态,也是一直延续到今天的状态。

随后的第3次战役,美军根本就不敢打了,我们进攻,他们就一直撤退,我们打过三八线,到达37线附近,还占领了南朝鲜的首都汉城。

接下来的第4次战役,美军反攻,我们撤退,撤到三八线附近,稳住阵脚。

把第3次战役和第4次战役算总账,相当于是我们往前冲了一家伙,然后又退回来,仍然守在三八线附近。

第5次战役,在前期我们又向前攻击,在后期我们向后撤退,最后还是守在三八线附近。

前面已经说了,第5次战役之后就没有打过大仗了,一直到抗美援朝战争结束,战线一直稳定在三八线附近,一直延续到今天。

所以,我们说长津湖战役以及水门桥战斗所属的抗美援朝第2次战役,对于抗美援朝战争具有“一战定乾坤”的作用,书面语表达叫作“从根本上扭转了朝鲜战局”。

而形成这样一个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美军在长津湖战役水门桥战斗所属的第2次战役当中被打怕了,被打的魂飞魄散。

具体来说就是,由于他被打怕了,被打的魂飞魄散了,从一定意义上说他不敢打了。这又表现在两个方面:

它在进攻的时候,再也不敢像前期那样趾高气扬、无所顾忌地大踏步前进了。这对于我们守住三八线创造了条件。

但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麻烦,那就是他在撤退的时候也不敢大踏步地撤退。换言之,由于被打怕了,他撤退的时候都不敢跑得太快。因为一快就会乱,一乱就会被志愿军找出机会,搞得不好就会再来一次“魂断水门桥”。后来的美军司令李奇微对志愿军采取了一种磁性战术(磁铁的磁),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粘住”,当我们进攻的时候他撤退,但他也不撤退太快,他总是跟志愿军保持一定的接触。

换言之,他总是跟志愿军耗着。而志愿军最怕的就是耗,因为我们的补给不足。我们的粮食弹药通常只能满足一个星期的供应,这被李奇微称之为“礼拜攻势”。

支援军的优势在于大运动、大穿插、大包围、大歼灭,外加一个“速战速决”。我们后勤保障严重不足,我们拖不起。

所以,如果我们要谈论抗美援朝战争的输赢的话,我是这么认为的:第1次战役,我们把战线从中朝边境附近地区推进到清川江以南。第2次战役,我们把战线从清川江以南推进到三八线。这两个阶段中国是胜利的一方。第二次战役结束以后的两年多的时间里,双方是平手。所以,算总账我们是胜利的一方。

导致这样的战争结果,总体上分析,我们的优势在于钢铁意志,也就是作战精神。我们缺的是钢铁,也就是我们的后勤保障不足。而美军的优势恰恰在于钢铁,也就是强大的后勤保障能力。

我们的钢铁意志,在《长津湖之水门桥》电影里面得到了经典的艺术化体现,电影最后,各个连队报告人数,易烊千玺最后的那句台词:

“穿插7连,应到157人,实到1人”

全连157人,除了易烊千玺饰演的小战士伍万里因为非常蹊跷的偶然因素而生还以外,全部牺牲。吴京饰演的连长被打成了筛子,朱亚文饰演的连指导员嘴里咬着女儿的照片,驾驶着熊熊燃烧的汽车与敌人同归于尽。

从战争的一般规律来说,一支部队的伤亡率达到30%就基本失去了战斗力,伤亡率达到70%就彻底失去了战斗力。

而电影里塑造的穿插7连,建制157人,牺牲了再补充人,补充人了再牺牲,前前后后共有677个战士,牺牲676人,伤亡率430%。可是这又怎么样呢?电影里,剩下最后一名战士----易烊千玺饰演的伍万里,最后给兵团首长的要求是:“恢复七连建制”。

意思就是:七连还在,战斗力还在!

志愿军的这种钢铁意志,施加在美军身上的效果就是魂飞魄散。

所以,我非常认同电影最后的那段字幕,大体意思是,这场战斗对于摧毁美军意志有重要作用。(由于电影只看了一遍,原话我没记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血战长津湖之三炸水门桥:美陆战一师遭组建以来最惨痛失败
志愿军三炸水门桥,堵死美军撤退的唯一必经之地,后来怎么样了?
史密斯派40辆坦克死守水门桥,宋时轮严令:不惜一切代价把桥炸掉
平史 | 你可知从韩国接回的28具志愿军遗骸的主人,生前都经历过怎样的战斗?
终于找到“三炸水门桥”的真实原型
《长津湖》的下部《水门桥》,发生的故事更艰苦也更惋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