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降压药被证明与患癌有关?
好医网 2018-11-20 14:58:17

BMJ的研究报道:

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药物(ACEIs,普利类)降压药与使用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s,沙坦类)的降压药相比,肺癌风险增加。


BMJ:《英国医学期刊(BMJ)》(周刊)是英国医学会会刊全球著名的四大主导医学期刊之一有着160年的悠久历史是一份在全世界广受欢迎及阅读的同行评审性质的综合医学期刊



BMJ:ACEI降压元素可导致肺癌



01 //

这项研究报道起源于一位加拿大蒙特利尔麦基尔大学的科学家——Azoulay教授,和他的团队,一个历经10年主要研究高血压及高血压药物的团队。

Azoulay教授和他的团队发现:

成千上万高血压患者所服用的高血压药物ACEIs可能有很高的致癌风险7952例肺癌病例,致癌率高于其他类型药物14%服用五年致癌率22%,服用十年致癌率31%


这项研究报道一出,各大媒体和世界级专业刊物纷纷也发表报道:


Dailymail:全球百万患者所使用的抗压药,可导致肺癌?


ACEIs就是血管张力素I型转化酶抑制剂,看起来很复杂很专业对吧?

弄不懂没关系,只需要知道它其实离我们生活很近,因为你身边患有高血压的亲人朋友,正在服用的药物很有可能就含有这。

ACEIs是用于治疗高血压的有效药物。药理是使动脉扩张、降低心脏打出血液到动脉时所遭遇的阻力,从而降低血压,让心脏更容易收缩,所以它存在于多款降压药中。

在中国,ACEIs类降压药通常以“XX普利”命名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福辛普利、赖诺普照利、培垛普利等这些在中国的降压药,主要成分都是ACEIs



来源:丁香医生、腾讯新闻


为什么说ACEIs和肺癌有关?

Azoulay教授领导的研究分析了,1995年-2015年期间,开始服用新型抗高血压药物的,近百万患者的英国初级保健记录。

患者年龄至少18岁,既往没有癌症,平均随访时间为6.4年,在此期间确诊了7,952例肺癌(每1000人,每年1.3例)。

ACEI可能通过在肺中形成称为缓激肽P物质的蛋白质样化学物质来增加患肺癌的风险。这些化学物质已在肺癌组织中发现,缓激肽可直接刺激肺癌的生长。

此项研究还考虑了包括年龄,性别,体重(BMI),吸烟状况,酒精相关疾病和肺病史等影响因素。

发现使用ACEI的肺癌风险增加14%(每千人每年1.6 vs 1.2例)。

使用五年后相关性更明显,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特别是使用ACEI超过10年的患者肺癌风险增加31%




这项观察性研究无法得出因果结论,研究人员不能排除其他未测量因素(如社会经济差异,饮食和肺癌家族史)可能影响结果的可能性。

初步证明ACEI的使用与肺癌风险增加有关,尽管肺癌发病率相对增加14%可能无法转化为绝对风险,但鉴于全球大量使用ACEI,研究结果非常重要。

目前需要进行长期随访的进一步研究,以增强这些药物长期安全性的科学证据。

所以科学家和研究学者们依旧在奋力研究ACEIs的致癌性,他们告诉所有高血压患者,目前切勿擅自停药、换药,一切都要谨遵医嘱!

毕竟疾病属性复杂,每个人情况不同,你的主治医生才是最了解你的人!

02 //

至于这项发现和研究报道,为什么一经出现就可以引起全球医疗界的掀然大波?!究其根本还是因为——癌症

毕竟不是什么皮肤过敏或某些轻微损伤之类的副作用,而是令人闻风丧胆,一提就变色的“绝症”。

但并不是癌症就=死亡。

关于癌症的治疗及预防,我们可以通过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 徐细明,来探讨及了解一下。

徐细明主任医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肿瘤科门诊(主院区)擅长:肺 食管 胃肠 肝胰等部位恶性肿瘤的放

并不是某个职业或特定人群就一定会患癌。

最近很多名人去世,大家聚焦于多位媒体工作者因患癌逝世。但媒体工作者不会有更高的癌症发病率,他们和平常人一样,只不过因是名人,给人留下印象造成了这个错觉。

但对于部分人,会有可能因工作原因忽视病情症状,身体轻微不适容易掩盖肿瘤的早期症状。并且有些患病者不愿意直接切除病灶部位(当然不一定切除就会比现在情况更好),这种情况要尊重患者的选择,会向患者表明手术后会对病情更好,治愈更彻底一点,但是如果不愿意手术还是需尊重他的意愿。毕竟,你很难知道每个病人后面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是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的治疗方式(该位点可以是肿瘤细胞内部的一个蛋白分子,也可以是一个基因片段)。设计相应的治疗药物进入体内,会特异地选择致癌位点来相结合发生作用,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而不会波及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



来源:百度百科


很多肿瘤用靶向治疗,疗效都比较好。

比如,效果较突出的是对于治疗肺癌,现在第一代、二代靶向药都已问世,靶向药有很多种并且有不同的靶点,所以肺癌晚期吃靶向药可以达到维持长期生存的效果。其次肝癌、肠癌包括鼻咽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等很多肿瘤都可以通过靶向治疗获得一定疗效。

不是说放、化疗没作用了就来吃靶向药,建议是首选靶向。化疗是好细胞坏细胞都有损伤,靶向药物是针对肿瘤生长增殖的靶点去节育它,不让肿瘤再增殖。相对于化疗来说,靶向药物治疗反应更小,疗效更持久,弊端就是费用较高。

但如果治疗方案是化疗和靶向都能做,也并不是首推靶向。比如按照治疗指南来,现在有大量的数据证明,假如这个病情直接吃靶向药可以活3年,做化疗之后再做靶向也是活3年,那肯定是只吃靶向药就不要化疗了。如果是先做靶向再做化疗可以活5年,那就建议先化疗后靶向。如果先靶向后化疗可以活6年,那就先靶向后化疗。

所以会有一个数据证实,哪种治疗方案结合起来是最好最合理的,就推荐用哪种。并不能一概而论,靶向治疗一定就是最好的首选。




某一个生活习惯和肿瘤的发生不会关联起来。

没有一个确切的证据能证明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因为肿瘤的发生是多因性的。比如有的人抽烟会得肿瘤,有的人不抽烟也得肿瘤,抽烟也许是其中一个因素,但这个肯定不是绝对因素,会是因为食品、饮水安全,生活压力、环境安全、基因等多重因素造成的。

肿瘤其实是个小概率事件,它是由一个错误接一个错误都犯了以后才会产生的结果。比如,单纯的基因问题和单纯的抽烟不会引起肿瘤的发生。但是如果你抽烟,还有基因的问题,再加上压力大、生活不健康、食品不安全,这样的多因素就会诱发这样的结果。

所以肯定没有证据能证明,某个单纯的的问题会造成肿瘤的发生。




造谣的伪科学论不能信,防癌需科学以及健康生活。

现在很多伪科学会把某一个事件、某一个行为来和肿瘤绝对地关联起来。比如吃绿豆汤、茄子会得癌症?酸性体质容易患癌?在专业领域看来,都是没有根据的说法,但是有部分人还是会去相信这些伪科学。

防癌还需科学,提倡大家健康生活。遵从癌症患病低几率的健康生活方式,如健康的饮食、坚持定期运动、戒烟限酒、保持身心愉悦、好的生态环境,以及定期体检,毕竟对抗癌症还是那6字“真诀”——早发现,早治疗。

并且对于有的人习惯了一辈子的生活方式,可能有的不太好,如果还年轻就趁早尽力去改变。但是如果已经步入70、80岁,身体各机能已经适应这种生活方式了,建议可以不改,身体已经适应和习惯了。




预防癌症,很多人会想到基因检测和筛查。

有些肿瘤的发生确实和某一个基因的突变有很大关系,比如乳腺癌发生是因为和BRCA1基因突变有关系,肠癌和各种ras基因突变有关系,会有特定的肿瘤和特定的基因有关系,但这是特指高危人群。

目前常规普通人群不会推荐去做这种筛查。但是全家几代人都有得某种癌症的话,就有必要去做筛查,如果结果显示确实有这种基因,那么患癌概率就很高。但这个并不作为常规筛查,家族没有遗传性病史,去测这个意义就不大。而且自己也没法判断是否为高危人群,还是需要专业医生来判定。

03 //

关于癌症筛查,如果想继续深入了解,可往下看


癌症的预防和早诊、早治是重中之重。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癌症都能筛查,能筛查的只有7种,不要过度诊断。

针对普通人群:建议筛查这三种癌症。

① 结直肠癌典型症状:大便习惯改变、血便结直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或仅感食欲不振、粪便潜血等,随着癌肿发展,症状逐渐显现,表现为排便习惯改变、腹痛、便血、消瘦等。常误认为是“痔疮”。推荐检查:肠镜检查、肛门指诊检查、结直肠癌易感基因检测高危人群:1. 长期摄入高脂、高蛋白、高热量食物的人;2. 40岁以上,长期摄入酒精、油炸食品等;3. 有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大肠腺瘤、家族性结肠腺瘤病、大肠息肉等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者;4. 有大肠癌家族史者。筛查指南:年龄在45~75岁之间的男性和女性检查措施
  • ●粪便免疫化学试验(FIT)[每年];
  • ●或高灵敏度愈创木脂粪便隐血试验(HSgFOBT)[每年];
  • ●或多靶点粪便DNA检测(mt-sDNA)[每3年];
  • ●或结肠镜检查[每10年];
  • ●或CT结肠成像(CTC)[每5年];
  • ●或软式乙状结肠镜检查(FS)[每5年]
具体建议:年龄在45岁及以上的成年人,应根据患者的偏好和检测的可及性进行定期筛查,包括高灵敏度粪便检测或结直肠结构(视觉)检查。非结肠镜筛查试验的所有阳性结果都应及时进行结肠镜检查,这应作为筛查过程的一部分。健康状况良好,预期寿命大于10年的成年人应继续筛查至75岁。76~85岁的男性和女性,应根据患者的偏好、预期寿命、健康状况和既往筛查史,进行个体化的筛查决策。如果决定继续筛查,可按上述筛查方案进行。年龄>85岁的男性和女性,不建议继续进行筛查。②乳腺癌25年之间,乳腺癌的死亡率下降了39%,应归功于乳腺筛查的普及、治疗效果的提高、肥胖减缓。多种因素,共同减少乳腺癌在我国,乳腺癌是城市地区女性高发的第一大癌症,大城市的发病风险是小城市的2倍。高危对象
  • ●未育或≥35岁初产妇;
  • ●月经初潮≤12岁,或行经≥42年的妇女;
  • ●一级亲属在50岁前患乳腺癌者;
  • ●两个以上一级或二级亲属在50岁以后患乳腺癌或卵巢癌者;
  • ●对侧乳腺癌史或经乳腺活检证实为重度非典型增生或乳管内乳头状瘤病者;
  • ●胸部放射治疗史(≥10年)者。
筛查指南一般妇女
  • ●乳腺自查:20岁以后每月检查1次;
  • ●临床体检:20~29岁每3年1次,30岁以后每年1次;
  • ●X线检查:35岁,摄基础乳腺片;隔年1次乳腺X线摄片;>40岁,每●1~2年1次乳腺X线检查;60岁以后可隔2~3年拍片检查1次。
  • ●超声检查:30岁以后每年1次乳腺超声检查。
乳腺癌高危人群鼓励乳腺自查:20岁以后每年做临床体检1次,30岁以后建议乳腺磁共振(MRI)检查。预防建议肥胖和雌激素过多是诱发乳腺癌的两大高危因素。平时除了控制体重、不滥用雌激素之外,可以吃些黄豆,大豆异黄酮可以辅助稳定雌激素水平,具有“遇高则抗,遇低则补”的双向调节作用,也是女性的日常“滋补品”。癌症筛查、医疗技术的提高、疾病常识的普及等因素都可以降低癌症发病率,提高治愈率。除此之外,远离致癌物也至关重要。③宫颈癌高危对象已婚或有性生活史3年的女性。筛查指南
  • ●21~29岁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查,每2~3年1次;
  • ●30~65岁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查,每3年1次;或者HPV与宫颈细胞学联合筛查,每5年1次;
  • ●筛查结束时间:大于65岁且既往多次检查均示阴性,则不需筛查;若曾诊断为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病史者,再持续筛查20年,筛查频率视病情定;
  • ●接受过子宫全切术的女性(无宫颈),且过去20年里未曾有CIN2、CIN3、原位癌或癌症的女性,不需要检查;
  • ●接种过HPV疫苗的女性,遵循特定年龄的建议(与未接种疫苗的女性一样)。
预防建议
  • ●接种HPV疫苗;
  • ●不吸烟或戒烟;
  • ●安全与健康性行为;
  • ●及时治疗生殖道感染疾病;
  • ●增强体质。


高危人群筛查以下四种癌症。

①肺癌典型症状:咳嗽、咯血、胸痛早期肺癌常常无明显症状,多数因体检发现。当病情发展到中晚期时,常出现刺激性干咳,痰中带血、胸痛、发热、气促等表现。推荐检查:胸片、低剂量螺旋CT、肺癌易感基因检测高危人群:1. 长期受环境污染,长期吸烟者、吸二手烟(被动吸烟)者;2. 慢性肺部疾病(肺结核、矽肺、尘肺等);3. 人体内在因素(如家族遗传、免疫机能降低以及内分泌功能失调等)。筛查指南:当前或过去吸烟者,年龄在55~74岁,身体健康,至少有30包-年的吸烟史[每天吸烟量(包)×年数(年)≥30]检查措施:低剂量螺旋CT具体建议:符合以下条件的成年人应每年筛查:
  • ●当前吸烟或戒烟年数不到15年;
  • ●至少有30包-年吸烟史;
  • ●如果当前吸烟,应接受循证戒烟咨询;
  • ●经过知情/共同决策,其中包括低剂量CT筛查潜在益处、局限性和危害的相关信息;
  • ●可以在进行过大量检查的高质量肺癌筛查和治疗中心接受筛查。

②胃癌典型症状:上腹痛、食欲不振胃癌起病隐匿,70%以上无明显症状。可逐渐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如上腹部饱胀不适或隐痛、反酸、嗳气、食欲减退等,多数患者以为是慢性胃炎或胃溃疡而忽视。推荐检查:胃镜检查、胃癌易感基因检测高危人群:1. 有胃癌、食管癌家族史者;2. 有慢性胃炎、胃息肉、消化性溃疡病史;3. 有不良饮食习惯者:如喜烫食、过酸、过辣等刺激性食物,喜食熏烤、煎炸、硬质食物;饮食无规律,暴饮暴食者;经常食用可能霉变食物等;4. 大量饮酒,年龄40岁以上;5. 精神压力大,长期抑郁、焦虑者。筛查指南:年龄≥40岁,且符合下列任意一条者,建议其作为胃癌筛查对象人群:⑴胃癌高发地区人群;⑵Hp感染者;⑶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的癌前疾病;⑷胃癌患者一级亲属;⑸存在胃癌其他风险因素(如摄入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检查措施:血清学筛查和内镜筛查,最终确诊需要病理证实。具体建议:建议推荐的早期胃癌筛查流程如下图。

图片来源: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

③肝癌典型症状:肝区疼痛、厌油、食欲不振早期肝癌多无症状和体征,超过一半的肝癌患者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右上腹疼痛或不适多为肝癌的首发症状,可逐渐出现腹胀、食欲不振、腹部肿块、黄疸、消瘦等症状。推荐检查:肝脏彩超、血清甲胎蛋白(AFP),半年做一次相关检查。高危人群:1. 有慢性乙肝、丙肝病史;2. 家族中已有确诊肝癌患者;3. 30岁以上男性及长期酗酒者;4. 脂肪肝、肝硬化病人;5. 长期食用腌制、烟熏、霉变等食品者。筛查指南:具有乙型肝炎病毒(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长期酗酒、非酒精脂肪性肝炎、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食物、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等的人群,尤其是年龄40岁以上的男性风险更大。检查措施: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肝脏超声检查具体建议:建议上述高危人群每隔6个月进行至少一次检查④食管癌典型症状:吞咽哽噎感早期食管癌症状往往不明显,容易被忽略。随病情进展可出现胸骨后不适、吞咽时轻度哽噎感、异物感等,可间断或反复出现,甚至长达数年。推荐检查:胃镜检查高危人群:1. 有家族遗传史;2. 爱吃烫食,爱喝烫茶;3. 爱吃含致癌物亚硝酸盐的泡菜;4. 常吃霉变、烟熏、麻辣食物。筛查指南:符合下列⑴和⑵ ~⑹ 中任一项者应列为食管癌高危人群,建议作为筛查对象:⑴年龄>40岁;⑵来自食管癌高发区;⑶有上消化道症状;⑷有食管癌家族史;⑸患有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⑹具有其他食管癌高危因素(吸烟、重度饮酒、头颈部或呼吸道鳞癌等)。检查措施:内镜和活检病理检查。具体建议:早期食管癌内镜筛查流程见下图。

图片来源:中国早期食管癌筛查及内镜诊治专家共识意见



-The End-


部分资料来源于:全球肿瘤医生网、腾讯新闻、丁香医生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癌症查出来都是晚期?这是一篇关于癌症早期检查的纯干货!
诚心建议:体检时多做几项检查,多数癌症能早期发现!
最新!国家卫健委公布18个肿瘤诊疗规范(2018版):看看哪些人需要做癌症筛查?
这类人每年都应做肿瘤癌症筛查,6种主要癌症的筛查方法你一定要知道
每年体检都正常,为何还是得了癌?
腾讯医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