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的一生,有几位知己,足矣

刘凌沧 1980年作 王维像

 

或许是因为那句“遥知兄弟登高处,便插茱萸少一人”的思乡情切认识了他,因为那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壮阔熟悉了他,更因为那句“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支”的细腻情思倾心于他。

 

“文艺男青年”、“诗画大家”、“山水诗人”是王维在当代人眼中的人设,“九岁知属词”,十七岁拥有自己的代表作,声动京城,二十一岁进士及第,才华横溢。

 

他的诗词清新脱俗,融情于景,以描写亲情、爱情闻名于世,为后世所传颂,但纵观他的编年体诗作,大量充斥于其间的,是与友人的诗歌来往。

 

现在,我们跟着王维的诗作一窥他的友情。

 

岐王:人生路上第一位提携者


若按当今的说法,玄宗时期的岐王,应是王维人生路上的第一位贵人。

 

岐王,李范,是前朝睿宗李旦第四子,当朝皇帝李隆基的四弟,王维十五岁便离家游学,开元七年,十九岁的王维赴长安参加京兆府试,中解元。

 

解元是府试第一名,唐朝把皇城长安的所在地雍州设为京兆府,京兆府权利大,不受上级约束,好比如今的北京重点高中,大多学子,都可上名校,许多被京兆府选中的子弟,都可中举,

 

高中解元,加上两年前轰动一时的那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在京城的王维声名大震,颇得当朝显贵垂怜,岐王好学工书,雅爱文章之士,和王维成了好友。

 

岐王带着王维遍游名仕,遍访名家,王维曾陪同岐王游览杨氏的豪华大别墅,赋诗一首:

杨子谈经所,淮王载酒过。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迳转回银烛,林开散玉珂。严城时未起,前路拥笙歌。

——王维《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

 

但天生才气的王维却在开元八年二月的考试中落第,中举的子弟,大多都有在朝贵人扶持,而王维仅仅凭借着自己的才学希冀中举。

 


这次岐王发挥了作用,他将王维引荐给自己同父异母的姐姐玉真公主,玉真公主和玄宗为一母兄妹,颇得的唐玄宗疼爱,王维为玉真公主写词,深得玉真公主欢心。

 

第二年,有了贵人的抬爱,王维在科考中荣登榜首。年少成名,青年有为,王维的做官之路由此开启。


起初王维担任太乐丞,负责皇家歌舞的编排。

但好景不长,因为伶人的过错,将只能供皇帝观赏的黄狮子舞私自表演,加之当时唐玄宗执政初期,怕诸王夺位,因岐王的缘故,王维被贬谪。

 

岐王在王维最青春年少的时间里,带着王维目睹权贵生活,结交有志之士,且为才气卓然的王维中举奉上一臂之力,可谓是王维一生都铭记的人。

 

綦毋潜:年少知己


綦毋潜(qi  wu  qian),被认为是唐代最著名的江西诗人。

綦毋潜十五岁来到长安参加考试,期间与王维交好,因二人志趣相投,两人诗作风格相近,遂成好友。


开元九年,王维擢进士第,而綦毋潜落第还乡,王维作诗劝慰。

在诗作《送綦毋潜落第还乡》中,他这样说: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曾经落榜的王维深深懂得綦毋潜内心的苦楚与壮志难酬,他劝慰綦毋潜,远树、落日,都在送你的远去,你没有获得任用,只是知音未到,时运不济,但你一定有用武之地。

 

五年以后,开元十四年,綦毋潜终得偿所愿,高中进士,官秘书省校书郎。


在他们曾经分别的时间里,王维任官,被贬,后厌倦官场,返回长安,闲赋在家,两人时常相见,谈诗论赋,好不畅快。


王维诗意图


任官三年后,綦毋潜为官场所困,弃官还江东,王维在送别时写诗赠之,既是友人规劝,又表达了自己归隐的意图。

 

綦毋潜的仕途之路起起伏伏。归隐不久,重又新出仕,官至右拾遗,这时的王维经张九龄推举,也担任了朝廷五品官员。

 

綦毋潜上任后,经历安史之乱、朝中变革,遂痛下决心归隐,永不赴官场,王维亲自送他离开。

 

也许最好的朋友,就是不管任何时候,不管你做任何决定,都义无反顾地支持你,綦毋潜和王维在年少时相识相知,作为发小,綦毋潜每一次仕途不顺,意图归隐,王维都会写诗赠予,言辞之间,满是支持。

 

孟浩然:那个一眼便追随数年的兄长

 

孟浩然比王维年长十二岁,相比于王维的年少成名,孟浩然的仕途之路就显得相对坎坷。

 

开元十七年,王维经历了身中状元、入朝为官、谪贬发配种种沉浮后,偷偷地跑到长安,闲赋在家,过起了闲云野鹤一般的生活。

 

而此时的孟浩然,才学满腹且世人皆知,只是三十九岁还没有寻觅到一份官职,他来到京城,准备参加科举考试。

 

羁留长安的孟浩然在凉亭游玩,恰逢小他十二岁的王维,王维慧眼识人,当即成了他的小迷弟,要为他作画一副,王维的绘画功底自然不差,两个名满天下的人不久就成了忘年交。

 

曾有一则轶事,说王维为官时,孟浩然来拜访他,忽而唐玄宗进门,吓得孟浩然钻到了王维的床底下,真假已无从可考,但根据王维的诗作记载,此时的他,被贬至济州任官,来到京城,也只是躲避官场。与传说中玄宗的突然到访,显然有很大出入。


王维诗意图


孟浩然落第后一度滞留长安,在开元十七年的冬天,归还家乡襄阳,写下《留别王维》,中有一句“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对于该句,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因为王维任官,却没有给孟浩然谋一份官职,而使孟浩然写出这样酸溜溜的话。

 

但我更愿意相信,孟浩然向自己的好友倾诉自身境遇:

世事艰难,谁又会接济我呢,世上的知音,本就难觅。

王维也诚恳地回孟浩然:

杜门不欲出,久与世情疏。以此为长策,劝君归旧庐。 醉歌田舍酒,笑读古人书。好是一生事,无劳献子虚。

——王维《送孟八浩然归襄阳二首》

他说:

“我也不参与朝事很久了,与世情渐渐疏远,其实回归旧庐也是不错的选择”。

 

谁曾想,十一年之后,孟浩然在襄阳溘然长逝。

王维在赴岭南考察的路上,经过襄阳,听闻此事,心情沉重的写下《哭孟浩然》:

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洲。

——王维《哭孟浩然》

 

无限难过和悲哀涌上心头,昔日的好友,如今再难相见,步入中年的王维,面对孟浩然的长逝,无比感伤。

 

无论孟浩然和王维是否有过嫌隙,但时间流逝,曾经心中的那份友情,定不会被时间抹去,在孟浩然去世之后,王维为他修葺墓地,定时探望,在他心中,孟浩然永远是那个一眼便追随数年的兄长。

 

张九龄:中年遇到的贵人

 

若说岐王李范是王维青年时代的提携者,那张九龄则是他中年的贵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因这两句千古传颂的诗而被世人铭记,却很少有人熟知他的另一重身份——政治家和盛世名相。

 

张九龄为官忠诚正直,不趋炎附势,不落井下石,王维闲赋在长安的时间里,与张九龄交好。

 

开元二十二年秋,王维由长安进入洛阳,约好与其表弟崔兴宗在菊花节相见,共赏洛阳的菊花,经历打击之后,王维入朝为官的志向趋于平淡,但张九龄广纳贤才的政绩在百姓间口口相传。

 

王维给张九龄写了一封自荐信《上张令公》,先对张九龄任人唯贤大加赞赏,“致君光帝典,荐士满公车”,后对他的风度气质夸奖,“匈奴遥俯伏,汉相俨簪裾”——以汉相王商为参照,说明张九龄仪表堂堂,有汉相威仪,紧接着,表达了自己对于国事朝廷的渴望。

珥笔趋丹陛,垂珰上玉除。步檐青琐闼,方幰画轮车。 市阅千金字,朝闻五色书。致君光帝典,荐士满公车。 伏奏回金驾,横经重石渠。从兹罢角牴,且复幸储胥。 天统知尧后,王章笑鲁初。匈奴遥俯伏,汉相俨簪裾。 贾生非不遇,汲黯自堪疏。学易思求我,言诗或起予。 当从大夫后,何惜隶人馀。

——王维《上张令公》



不久,张九龄进封,王维拜右拾遗。

接到任命,王维兴奋地写下《献始兴公》,表示愿为张九龄效力。他的政治热情又一次被激发了。

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粱肉,崎岖见王侯。 鄙哉匹夫节,布褐将白头。任智诚则短,守任固其优。 侧闻大君子,安问党与雠。所不卖公器,动为苍生谋。 贱子跪自陈,可为帐下不。感激有公议,曲私非所求。

——王维《献始兴公》

 

官场变化多端。

两年后,张九龄接连被罢官,对于自己的贵人,王维有感而发,写下《寄荆州张丞相》:

所思竟何在,怅望深荆门。举世无相识,终身思旧恩。方将与农圃,艺植老丘园。目尽南飞雁,何由寄一言。

——王维《寄荆州张丞相》

他说:我会终身铭记张大人的知遇之恩,不久后,我也会回归田园,做一田间老民。


王维敬重、钦佩张九龄,因为他大公无私,知人善用,自从张九龄失势后,王维对官场的热情瞬间冷却,张九龄对于王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传王维《辋川图》绢本,现藏日本圣福寺


王维的一生,好友众多,且感情真挚,但通读王维的诗作,字里行间,对以上几人更有别样的情谊。

人的一生,有这样几位知己,足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史名人】朝不保夕的官场中 诗佛王维的圆通混世之道
王辉斌:曹永东《孟浩然年谱》辨略
李白与王维谁是玉真至爱?
王维:每一次告别,都要认真一点
盛唐的两条平行线
潘俊杰丨孟浩然的仕进之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