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理学家谈空间育儿法:让你轻松做父母,从容教孩子


学校因为疫情管控的原因开学延迟,孩子需要在家上网课,自行学习并完成相关课后作业。
短短一周时间过去了,很多家长朋友已经抓狂。
邻居豆豆妈妈就说:“本来寒假刚过完,正要开始收心回归校园,结果学校去不了了,娃在家跟着网课学习,她一边听课,一边抠橡皮。课听完后,作业也不及时完成,被老师在群里艾特很多次后,才慢吞吞去做,我让她好好学习,她还发脾气,觉得我管多了。我真是被气死了,差点就要动手了。”
我深有同感,因为我也面临一个同款调皮、不好好学习的孩子。
我相信很多爸爸妈妈,面对这种现状,都会愤怒上火,轻则对孩子吼叫,重则打骂孩子。
事实上,当我们对着孩子一通责打后,看到孩子哭泣、懊恼又难过的样子,我们自己心里也不好受,会后悔自己的言行。
然而,当类似的情景再次出现时,我们依旧会重蹈覆辙。
为什么学了那么多亲子教育的知识,还是不会跟孩子好好相处呢?


这或许验证了那句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刘颋颋博士对此提出:很多父母都误解了,认为有知识和技巧就可以养育孩子。
即便我们学会再多的沟通方法和技巧,一旦跟孩子发生冲突,我们还是不能很好地处理。
问题的本质就在于,父母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刘颋颋博士在《这样和孩子相处:给孩子足够好的原生家庭》一书中说到:“父母是孩子的大本营,只有大本营的空间足够丰富稳定,孩子才可能从这里出去,去往更远的地方。”
刘博士给广大父母提出了一个养育理念叫:空间育儿法。
父母和孩子各自拥有自己独立的空间,又能彼此容纳。
要学好空间育儿法,书中教会我们这三件事。


01 父母整理自己的内在空间和养育孩子的空间

精神分析学家比昂说过:容纳和被容纳者是精神分析的元素之一。
有了容纳,一定会有与之对应的容器。
心理学家发现,每个人的内部世界都有一个“容器”,它可以容纳或拒绝容纳个体的情感体验和内心活动。
打个简单的比方。
一对夫妻打算要孩子的时候,就会给新生命在家里腾出一块地方比如婴儿房,玩具房等。
这就是养育孩子的空间。
同理,夫妻的内心也做好养育孩子的思想准备时,他们的内在空间也会建立完毕,才能更好地接纳孩子的降临。
如果父母生活的空间已经逼仄,自己还不打算孕育孩子,这就是没有准备好。


如果在这种空间没有整理好的情况下,有了孩子,父母就很难拥有良好的养育状态。
说白了,孩子应该是夫妻有备而来的、爱的产物。
父母要做好十足的心理准备,整理好自己的内在空间,才更有希望成为合格的好父母。
但是整理内在空间并不容易,每个人的成长轨迹和人生经历,会让内在空间复杂多变。
有些父母自己是学霸,成绩优异,学习努力,但他们的孩子成绩平平,这时父母就会失望,觉得孩子差劲,一点也不像自己。
真相往往是另一种。
也许这些学霸父母,从小也不爱学习,只是迫于他们父母的压力,或是其他原因,硬着头皮,当了乖孩子,好好搞学习。
如果父母能想起自己儿时的状态,先整理自己的内在空间,或许就更能理解孩子,避免无谓的冲突了。


02 亲子关系中空间的意义

想跟孩子好好相处,一定要明确一件事:
父母有自己独立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一切有条不紊,从容不迫,父母才能给孩子腾出空间给孩子,彼此才能和谐相处。
刘颋颋博士分享了一个案例。
小曼的一家三代同堂。
爷爷奶奶跟他们一起生活,奶奶很强势,家里大小事都是奶奶说了算。
谁要是提出抗议,奶奶就会装病折腾大家。
小曼的爸爸从小就在母亲的严格管教下,丧失了很多自己的自由和空间。
奶奶有一次擅自做主,把小曼父母卧室的窗帘给换了,小曼妈妈为此很不高兴,却不好发作,妈妈在家的话越来越少,爸爸也越来越晚回家。
家里的压抑和冰冷,让小曼很不开心,她经常发呆走神,无法专注。
尤其在进入初中后,更是莫名觉得胸口总有股怨气,发泄不出来,让她很痛苦。


刘颋颋博士跟小曼接触后发现,因为小曼爸爸的内在独立空间,被他的母亲破坏了,导致他无法完成和父母的分离和独立,建立自己清晰的边界,没有办法掌控自己的生活,甚至都没有办法保护自己,谈何保护自己的女儿小曼,跟女儿真实地沟通和交流呢?
在小曼的身上,她有一部分愤怒来源自身,有一部分则代表了父亲的内在感受。
好在,小曼的母亲及时发现女儿的异常,寻求了外部资源,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让女儿走出困境,一家人也意识到问题所在。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当父母的内在空间,受到他们的原生家庭或是成长经历的影响,有过心理创伤,他们就无法跟自己的孩子,建立健康良好的关系,甚至会把自己的创伤代际传播给孩子。


03 新的内在空间,养育孩子也养育自己

中国传统的父母,经常信奉“一切为了孩子”他们含辛茹苦,牺牲很多,把自己最好的一切都给了孩子。
但这句话背后还有一层不为人知的逻辑:孩子会被父母完全控制,会无形中被要求按照父母的期望去发展。
因为,当一个孩子享用了家庭的全部资源后,他将不得不成为父母期待的样子,从而没有办法做自己。
所以,成为父母,不意味着无条件付出,自我牺牲,丧失自我,反而要在成为父母的这一阶段里,重新养育自己。
通过跟孩子的互动,看到自己的内心创伤,以及自己曾经碰到的成长难题,积极修复它们,同时也更好地理解自我,理解孩子,包容自己,也包容孩子。


一位双胞胎妈妈,在孩子很小时,情绪总是不好。
两个年幼的孩子,一天到晚粘着她,吃饭睡觉上厕所,一天24小时,每分钟都不自由。
这位妈妈觉得特别难受,特别心累。
她对孩子发火,动手打孩子。
《这样跟孩子相处》中告诉我们,父母也是有自己的边界的,这个边界,孩子不能随意越界。
否则,当父母的空间被孩子破坏了边界,亲子关系就会僵硬恶化。
双胞胎妈妈最后跟家人协商,让老人和老公负责带孩子们游戏玩耍,她可以独自一人,安稳地吃一顿饭,睡几个小时,拥有一些自我的时间。


当妈妈在独处中找到自我后,她跟孩子的相处也轻松多了。
她有自己的时间,孩子也有孩子的专属时间,彼此互不打扰,相互尊重对方的独立空间。
事后,这位妈妈回想了很多儿时的往事。
她才意识到,自己的父母不曾给过她空间,没有尊重过她的自我意识,导致成年后,她亦不懂如何守护自己的边界,跟孩子建立清晰的界限感。
如果父母能跟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会在这个空间里得到成长,更好得享受生活,而孩子也会得到更好的养育和成长。
这个全新的空间,需要父母明白,不必对孩子倾其所有,一味地付出,打造一个足够好的空间,让父母跟孩子都有机会活得独立而真实。


04 给孩子最好的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是一个人的起点。
孩子从出生到成年,都需要在原生家庭中得到供养和托举。
这个过程中,父母会面临很多养育的困扰和难题:孩子不爱学习、性格孤僻、沉迷游戏、拒绝沟通、撒谎叛逆、难以专注等。
不要担心,其实诸多问题都可以凭借优质的亲子关系来解决。


在《这样跟孩子相处》一书中,既有心理学相关的理论介绍,也有大量案例分析,帮助父母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并给出对策。
“空间育儿法”能让父母从自己身上找到症结,先解决自己的问题,整理内在空间,再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满足孩子的需求,从容解决亲子难题。
心理咨询师武志红说:“当一个人的心灵空间被拓宽后,才可以容纳更多美好的东西。”
为人父母者,先养育自己,再养育孩子。
先整理好自己的内在空间,再愉快地接纳孩子,在更宽广的心灵空间中,跟孩子一起成长。

喜欢今天的文字,点亮【赞】+【在看】【分享】给更多人看。 



 END

关注下方公众号,不错过每期精彩。

作者:鱼白,一周一本书,一赞一公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童年受的伤,别再留给孩子了
学会这样和孩子相处,你的孩子也会是“别人家的孩子”
致家长:不做控制孩子的父母
有一种亲子关系下长大的孩子,将来难有大出息,家长一定要注意
《疗愈你的内在小孩》| 引领原生家庭前进
心理学家戴·埃尔金德说:“孩子们最需要知道的是,他们对父母很重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