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述而篇》第八章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愤”,朱熹注释为“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状也”,就是心里想求通而又未通的状态。

“悱”,朱熹注释为“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就是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

对于“启”和“发”两个字,朱熹老夫子的注释是“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分别是开导和启发的意思。

本章的译文是,孔子说:“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时,先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又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时,也不要去启发他。开导或启发他时先提示一个方面或一部分,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先不要往下继续提示了。”

朱熹在《论语集注》中引用了程颐夫子的话,“愤悱,诚意之见于色辞者也。待其诚至而后告之。”接着程老夫子还说道“不待愤悱而发,则知之不能坚固,待其愤悱而后发,则沛然矣。”愤悱这两种情绪反映了学生诚心求学的态度,以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火候都到位了,这个时候的启发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且可以使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非常扎实。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与“举一反三”是有一定的连贯性的,如果把这两句话单独来理解也有道理,但是对于孔子意思的表达就不完整了。“举一反三”的前提是“愤悱”的情绪已产生,已到了需要“启发”的时候了,但是启发也要掌握方法,并不是一下子全部告诉对方,而是“物方者四隅,举一隅示之”,让学生自己去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如果学生还不能理解,先不要再继续启发他了,说明火候还不到,应该让他自己再去体悟一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啰嗦的朱熹_那个字
《论语译注》之一(简体)[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
为人且唱中庸曲——《论语》悟读【265】
《孟子 寡人之于国也》三疑
《论语》先进篇第十二②
朱熹问:为何是买东西而不是买南北?没人知道,一个8岁孩子:我知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