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位美国顶级实验室出身的校长说:如果不想清楚这些,孩子进入大学后会更痛苦

看点 在激烈的国际升学竞争下,很多学校的教育目标,也开始变得单一,那就是将孩子送进名校。然后呢?学生是否能很好地适应大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上海宋庆龄学校中国部高中校长刘薇,结合自己在美求学、工作,以及担任普林斯顿大学校友面试官的体悟,对中国学生提出了一些建议。她认为,高中教育除了要赋予学生出色的学术能力,还要让他们具有目标感和驱动力,更好地拥抱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文丨周滢滢 编丨Jennifer

去年十月,上海宋庆龄学校中国部高中校长刘薇,受邀参加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圆桌会议上,她身边坐着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还有诸多海内外科学家。物理学家朱棣文是主持人,而刘薇校长是唯一的基础教育工作者。

刘薇(右一)在“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圆桌会议上

享誉海内外的科学家们,当得知同桌坐着的是一名中学校长时,对基础教育也十分感兴趣,询问她学校的师生比、课程设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刘薇也借此分享,自己对高中教育的展望和期许。

“作为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衔接,高中阶段,在学生的能力和思维培养上,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刘薇看来,为什么很多中国孩子,甚至是学霸,到了大学阶段却无法适应,以至于有些孩子患上“空心病”?

也许是在高中阶段的教育,就出了问题。

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的刘薇博士,曾在美国能源部下属阿贡国家实验室任博士后研究员,也曾是母校普林斯顿大学的校友面试官。

刘薇在“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如今,刘薇放弃了在美国从事高精尖科研工作的科学家身份,回国后,义无反顾投身到了基础教育事业,在沪上著名的宋庆龄学校,担任中国部高中校长。

由中国福利会兴办的宋庆龄学校,是一所老牌的国际学校,但是其新成立的高中部,却是国际教育圈的“后起之秀”。

2018年,随着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全球课堂”项目在宋校落地,酝酿和筹备了很久的中国部高中,终于瓜熟蒂落。

去年年底,外滩君探访了上海宋庆龄学校中国部高中,见到了校长刘薇博士。她为我们介绍学校的同时,也聊了聊自己的教育经历和体悟,并对学生提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议。

上海宋庆龄学校中国部高中校长 刘薇

她希望,高中阶段的学生们,一定要想清楚这三个问题,否则进了大学也会很痛苦:

考上某所大学,并非人生终极目标,缺少内驱力和方向感的大学生活会更加迷茫;

深耕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扬长避短,不要贪多求全;

要提前适应国外大学课堂,培养大学阶段所需要的综合能力;

从美国国家实验室,走向基础教育

刘薇从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毕业,获得了学士和硕士学位后,又赴美国顶尖藤校普林斯顿大学深造,获得了博士学位。

毕业之后,在美国能源部下属阿贡国家实验室任博士后研究员。

原本,她可以在科研的工作上一直走下去,或者像她在普林斯顿的大部分同学一样,去某大学应聘,继续走学术之路。

没想到,为人父母以后,刘薇的事业方向出现了转折。对基础教育与日俱增的热情,让她走上了另一条道路。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我会关心孩子怎么启蒙,读什么样的书,上什么样的学校,开始越来越关注教育领域,也对基础教育有了浓厚的兴趣。”

从美国国家实验室离开,还没加入宋庆龄学校之前,刘薇还和几位同样热心基础教育的普林斯顿校友,花了两年时间,合作设计了一系列线上科普课程。

这些北美各大高校的教授,亲自设计内容,深入浅出地普及生物、物理、化学、天文的知识。

“不同于简单地介绍知识,而是重在启发孩子的科学好奇心,让孩子对身边的科学现象有提问和思考的欲望。”

这一初步尝试,让刘薇更加坚定了,对基础教育的初心。

2018年,刘薇加入宋庆龄学校中国部高中后,和2个班级,不超过50名的创始届学生,以及20多位海内外老师,组成了学习共同体,保持着“小而美”的规模。

她明白,这些学生们将来都要踏上海外留学之路。但是,帮助他们实现梦想,成功追求心中的“梦校”,并非学校的唯一目标。

“高中毕业后,孩子们真的能适应大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吗?为什么有的学生费了九牛二五,考上了名校,却开始变得迷茫,没有方向?”

刘薇的担心,并非多余。

曾经,她顶着学霸光环,来到普林斯顿大学读博。却发现,不少中国学生迷茫空虚,随大流出国留学、一路读研考博,到头来才发现,自己对学术和科研并没有什么激情。

相比之下,那些真正对科研有兴趣的同学,他们大多有着明确的目标,享受枯燥的科研工作,甘之如饴,富有成就感。

“如果一天里多出一个小时的空闲,他们都会用来推导公式、做实验、研究学术。日复一日点滴的积累,使他们即使一开始在知识功底上比较薄弱,也能在大学里迎来飞跃进步。”

她相信,这些大学甚至研究院阶段暴露出来的问题,更应该回到高中去解决。

“很多学生冲着学校名气而来,在四年学习中,对自己的专业提不起兴趣,也缺乏去了解和研究的热情,无所事事,找不到自己的价值,缺乏人生目标,乃至患上‘空心病’。”

的确,每年大学录取季,炫耀有多少名校Offer,多少藤校录取率,成了一种狂欢。

可是,我们不知道的是,最后有多少学生在美国顺利完成学业,也不太了解,孩子们在海外学习和生活究竟会遇到哪些困难。

如何拥抱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很多年前,就有一位大学心理老师,提出了“空心病”这一概念。

它是指,学生以考高分、上名校为单一目标,缺少对个人兴趣的探索,进而在目标达成后,内心却感到空虚,丧失内驱力,找不到人生的意义。

随着教育竞争的激烈化,“空心病”现象并未消减,反而成了全球性问题。

长期研究青少年发展的斯坦福大学教授威廉·戴蒙(Will Damon),也是畅销书《人生观培养》的作者,曾对全美12-22岁年轻人展开深度调查。

Will Damon

他发现:缺乏人生目标感的青少年占据80%,他们心态漂浮不安,人生没有方向,在高度不确定的社会,更加迷茫和焦虑;只有大约20%的年轻人,拥有明确的目标感,这也成了他们奋斗的内驱力。

在刘薇看来,中国学生的“空心病”现象,和以升学为主要目标的家庭和学校教育,不无关系。

“正是因为很多学校和家庭,受升学率的诱惑,认为将孩子‘包装’好送进大学,就万事大吉,才导致孩子们在重要的人生阶段,错失了探索兴趣,思考和深耕自己的良机。”

而宋庆龄学校,坚持从兴趣激发、视野提升、自我定位这几个方面,让孩子变得有目标感和内驱力,更好地拥抱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首先,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兴趣;

在大学申请中,很多学生和家长会有一个误区:认为选修十几门AP课程,一定比选修几门AP课程的学生,在招生官眼中更有竞争力。

在刘薇看来,实际上,这是一种焦虑和误解,反而会分散孩子的学习精力,限制他们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深度学习和实践。

“学生在高中阶段,应该深耕感兴趣的领域,寻找自己的方向,而不是‘贪多求全’。比如,擅长人文类学科的学生,我不建议TA去盲目选修理工科方面的AP课程。”

“但这绝不是鼓励学生偏科的意思”,刘薇补充说:“高中乃至大学都是通识教育阶段,学科学习应该在涉猎广泛的基础上有重点地深耕。”

其次,要尽可能地开拓视野;

对学生来说,外驱力会总会随着阶段目标的达成,而陷入迷茫;真正能让学生一直葆有激情的,是由内而外的内驱力。

如何点燃孩子的内驱力,已经成了教育的重中之重。

宋校坚持邀请各个领域的科学家、学者走进课堂,和孩子们面对面分享,将视野从课本书桌引向更辽阔的远方。

美国工程院院士、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清华大学燃烧能源中心主任罗忠敬为宋校师生上课

欧洲科学院、德国科学院、德国工程院院士、德国比勒菲尔德大学应用化学系教授、国际燃烧学会前任主席凯瑟琳娜·科瑟-赫英郝斯与宋校学生交流

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副教授、美国奥数代表队总教练罗博深,走进宋校课堂

如今“宋庆龄讲坛”已经成为一块校园文化高地。刘薇相信,视野的提升,会成为点燃内驱力的火种。

在兴趣探索、开阔视野的基础上,学生会慢慢形成一定的自我定位。

刘薇介绍说,从高一开始,升学指导课程,就会出现在宋校学生的课表上。每周一次,由来自UCLA的升学指导官介绍大学特色、专业方向、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让学生对未来的大学选择和求学方向更加从容。

不过,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师资充足的基础之上。

上海宋庆龄学校

作为中福会创办的非盈利国际学校,宋校在师资投入上一直是不遗余力的,全校平均师生比高达1:3,真正为个性化学习、分层教学,以及课堂互动,提供了保障。

拿英文学科来说,即使一个班级只有25名学生,也被划分三个教学层次,对应着不同层级的授课难度、作业要求、考核评估都有差异,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兴趣,尽力满足每一个个体的学习需求。

那么,对于师资力量一般的学校来说,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尽量尊重孩子的兴趣,打造个性化的学习?这是很多学校需要思考的问题。

全球课堂,让高中与大学真正接轨

和很多国际化学校在高中阶段,直接选用IB、A-level等国际课程体系不同,宋庆龄学校走了一条更为彻底的融合之路。

一方面,她坚持将上海高中课程作为基础,并与华师大二附中合作,研发更适合中国学生的校本拓展课程;另一方面,根据学生兴趣,开设美国大学预科AP课程,有针对性地提高。

刘薇表示,仅仅是这些,还不够。

宋庆龄学校高中部,还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展开校际合作,共建“全球课堂”,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感受原汁原味的美国大学教育,真正与大学接轨。

UCLA“全球课堂”项目签约仪式

什么是“全球课堂”?简单地说,它是美国公立大学排名第一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一个海外拓展项目:将美国大学学分课程送进高中课堂。

过去十余年里,随着UCLA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攀升,她也希望能通过和国际高中的合作项目,吸引更多优秀国际学生,并帮助他们适应未来在美国的大学学习。

从高二开始,宋校的学生只要达到了基本的学业水平和能力测试,就可以参与UCLA学分课程的学习,足不出校,共享UCLA的大学课堂资源。

首届中国部高中师生合影

目前,UCLA全球课堂已经开设有自然地理、美国历史、人文地理、宏观微观经济学等课程。接下来,还会不断拓宽,涉及计算机等理工科课程。

来授课的老师们,都是UCLA的大学老师,或是已退休教授。

比如,UCLA地理系讲师Justin Zackey(张嘉熙)博士,作为UCLA全球课堂的执行主任,在这里教社会科学,以及自然和人文地理学分课程;

UCLA历史博士,曾经的美国大学历史系教授Eric Altice,现任宋校全球课堂的历史老师;

对外经贸大学的曹杨副教授,拥有UCLA经济博士学位,教授UCLA经济类的学分课程。

UCLA地理系讲师Justin Zackey给学生上课

不论是课程内容、授课方式、考试要求、甚至是师资,全球课堂和UCLA的大学课程都是同样的标准。这对于高中生来说,是不小的挑战。

成功完成挑战的学生,会获得由UCLA授予的大学学分,被美国97%的大学认可,这对他们的学习能力是极大的认可。

不过,刘薇强调,全球课堂的价值,不仅仅如此。

除了提供极具竞争力的大学学分,全球课堂还能帮助孩子们,提前应对出国留学会遇到的种种问题,包括学业挑战、课堂形式、文化适应等各个方面。

Eric Altice博士(左一)和宋校老师研讨课程

不少美国大学教授,曾私下里表达这样的困惑:为什么中国学生的研究作业、考试成绩都很好,但是在课堂上却很少提出问题和质疑,也很少有互动和反馈?

刘薇明白,正是因为中国学生在高中阶段,特别是理科学习,依然倾向于吸收和消化老师传授的内容,缺少思辨、质疑、提问能力的锻炼,导致很多孩子到了美国顶尖大学的课堂上,常常显得拘谨沉闷,甚至屡屡碰壁。

而宋校的全球课堂,则完全模拟UCLA的大学课堂模式:不仅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参与互动,每周还会设置两节助教讨论课程,针对每周的学习内容,展开探讨和延伸。

Justin Zackey博士和学生讨论探究

除了课程学习上的挑战,海外生活和文化上的适应,同样重要。

因此,全球课堂会倾向于设置一些中国孩子比较缺乏的人文类课程,由UCLA大学老师亲自教授,为学生从文化和心理上做好全方位的准备。

在刘薇心中,学术、课堂、文化等多方面的适应,才是高中与大学接轨的真正内涵所在。

刘薇经常在教室后排旁听,为课程内容和形式提出建议

最后,我们很好奇,作为前普林斯顿校友面试官,刘薇在面试中怎样评价学生的?

“我看过很多简历堪称完美的学生,4.0的GPA,丰富的活动经历,甚至做过很多相关的实验室科研项目。

但他们是否真的对某个方向感兴趣?真的热爱自己所做的研究?还是受周围人的影响,或是父母的安排?'

所以,刘薇不会只看简历,而是会通过很多提问,来佐证学生是否有真正的热情。

在她看来,Passion(热情)这个词,才是大学招生官最看重的词,也是顶尖名校最青睐的学生品质。

而成功的教育,正是能点燃和激发学生的激情,也能让学生以更充分的准备,拥抱未来学习和生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海那些顶级贵族学校 有钱你也进不去
别上大学了,他教不了你什么
高中生:上大学后的课程学习真的比高中轻松吗?
大学课堂如此不堪, 不只是学生的错!
没挂科的大学不完整?纯属瞎扯!
我猜 | 你总是默默无闻,可能是智商不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