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无、有、不、弗、毋、非”关系研究(读帛书老子13)

无中生有是一切认知的源头,无和有的分界处是“一”的感知,一之前是混沌,一之后分别。认知呈三种过程状态:混沌,一,二。混沌到一是纯感知变化,没比较参照也就没法建立概念,没概念也就无从描述,是一种玄态。一生二,最基础的分别感知建立,也就产生了对比关系,这种感知关系依然没能建立概念,仍然不能用语言描述,但感知中的关系存在是清晰的。二到三,是用分别法把“二”的存在表达出来,这就是“不”。“不”是感性地排他建立概念,不能进行理性的溯源、求证,所以说“孤、寡、不榖”。“不”建立的概念只能靠感性驯炼才能让别人领会,比如让别人知道“疼”,首先自己受伤获得感受分别,然后定义这种分别为疼,再去打、拧、掐、刺……别人,让他产生疼的感知,告诉他这就是疼,从而在他的头脑中建立了疼的概念。这就把只有自身能感知的“二”变成多人的共识“三”,“三”丰富到一定程度就可以描述各种事物,所以“三生万物”。

“不”是用排他方法表达“二”的定义。如果作用对象是自己,就是强调“二”。如果作用对象是他人的认知,用不二在他人感知中建立了三。自身用不就是认知,不,足以为道。交流用不,就是表达自己的判断、意愿。

“弗”是向内感知“一”和“二”,既要感知异样的感觉,又要感知没出现异样的感觉,两相对比产生定义。弗要求把不的结论及其背景都要感知到,不可偏废,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所以弗,不之深也。

“非”是公知的三描述的万物之间的排他。

“毋”是某物的公知属性三消失,俗语就是“没用了”。

破译帛书老子的弗,非,毋三字依据上述字义就可以了。不字需要区分向内还是向外,向内排斥、排他译做主语,向外排斥、排他译做谓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比马王堆帛书《老子》更接近真老子真实原义的《道德经》是哪个?
帛书《老子》通释之“道可道也”章(上)
《道德经》的两把密钥,或许能帮您提升领悟能力,摸到众妙之门
《黄帝内经》、《易经》、《道德经》、帛书《老子》都是如何说“道”的
西汉·帛书老子乙本
​《老子》论道——解《老》后记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