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统编语文教材必修(上)《短歌行》教学的四种角度
哀怨曲还是欢乐颂

上海市第八中学 丁春花  

师:这首诗是曹操拟乐府的诗,可以配乐歌唱。每四句换一次韵,形成一个音乐的段落,所以每四句叫作“一解”,全诗共八解。大家读完这首诗有什么疑惑吗?

生:第二解“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写的是一种“忧思”,表达的是苦闷忧愁之情,第四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写的是宴客之时弹琴奏乐的场景,表达的是一种欢乐之情。诗人要表达的到底是哀怨还是欢乐?

生:这首诗的情感一会儿忧一会儿喜,读起来有阻隔、不顺之感。比如第五解刚写“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到第六解又转写“契阔谈讌”,久别重逢,欢饮畅谈。

师:同学们文本读得很细。唐代欧阳询也觉得这首诗读起来别扭,于是在编纂《艺文类聚》时将这首诗的八解删削一半。明代有个学者叫谢榛的很认同他的做法。我们来看看删掉哪些内容,读起来如何。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欧阳询去其半,尤为简当,意贯而语足也。

——谢榛《四溟诗话》

生:删掉了诗歌中情绪高涨、情感欢乐的宴客和畅谈的部分。

生:删掉了情感矛盾的部分,如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慷慨”一词,在这里应是情绪激昂的意思,书下注释:宴会上的歌声激越不平。但“忧思”很明显是指情绪低落,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生:删掉之后,整首诗读起来更顺了。

生:但是删掉了之后,似乎不符合曹操的身份。曹操是一代枭雄,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同于一般的文学家,不应该这么哀怨吧?

师:删掉后,意思的确更加贯通。但诗味似乎也淡了很多,的确不像是文学家兼政治家的曹公的诗作。这首诗一般被认为作于赤壁之战前夕,此时曹操50多岁,初步统一北方,没有道理这么忧伤哀怨。曹操诗风也不是哀怨类的,而是“志深笔长”“梗概多气”。

《文心雕龙·时序》:“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师:“梗概”就是骨力强,风骨峻峭瘦硬。曹操的诗不是顺畅的,大家一开始读了别扭、不顺,这正是曹操诗歌的特色。“多气”就是多慷慨之气,曹操的诗虽然有诗人的才情和忧愁,但整体上是积极进取的向上风格。这首《短歌行》用了很多典故,只有了解了这些典故,才能读懂曹操这种积极的感情基调。我们一起交流。

生:“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源自《诗经》,“青衿”指周代读书人青色交领的服装,这里应该指的是贤能的人才。“明明如月,何时可掇”不仅指时光荏苒,美好的事物难以挽留,而且指曹操一直渴求天下的人才而不得,“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中的“君”也是指人才。曹操一直忧心的不是自己的生命短暂,而是人才的流失。

生:“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语出《诗经·小雅·鹿鸣》。《小雅·鹿鸣》以鹿鸣起兴,写的是古代君臣宴会的场面。这四句是说,我多么希望你们优秀的人才到我这里来做客,你们来了,我一定会用隆重的宴会招待你们的,表现了曹操招纳贤才的热情。

师:《毛诗序》云:“《鹿鸣》,燕群臣嘉宾也。”请大家注意,这不是一般的宴会场面,《鹿鸣》宴客的主人是君王。再来体会一下“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里不仅要读出曹操招纳人才的渴望和热情,而且要读出曹公的一种霸气:再优秀的人才,不管是“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孙权,还是雄霸一方的刘备,都应为“我”这个时代实际上的帝王所用,成为我的座上宾。曹操是有这种霸气和自信的。他曾言:“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他的忧思不是伤春悲秋式的哀怨,而是想要在这个乱世建功立业、平定天下的思考,是积极入世的。

生:老师,“山不厌高,海不厌深”这句再读一下,也有一股霸气。用的是《管子·形势解》中的话,这两句的后面是“明主不厌人”,曹操的意思应该是自认为“明主”,有一种实现霸业的雄才大志。

生:“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也很霸气。书下注解认为借用这个典故,表明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但是,周公除了礼贤下士之外,还有一个身份:圣贤典范。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认为自己像周公一样贤明,因此所有的人都应该归心于他,自己正是这个时代的周公,当仁不让。

师:学者叶嘉莹认为,一般有诗人才情的人不一定有曹操这种雄图霸业的抱负;而有雄图霸业之抱负的人又不一定有诗人的才情。只有曹操具备了这双重的感情,所以他才能够写出这么好的一首诗来。所以在这首《短歌行》里,诗人的情感是复杂的。一方面有着诗人的忧思,但又杂以昂扬、慷慨之调。这种刚健有力的表达,正是基于曹操有渴望安定天下的真情和悯时悼乱的热肠,也是基于对自己的自信和霸气。后三解的慷慨、激越之调与前三解的绵长、低回之情相间,使整首诗哀而不伤,这正是前人形容的“梗概多气”“志深笔长”吧。

“另一个”形象

天津市天津中学 吴奇

解读诗歌时,我们不妨来个“诗文对读”,通过联系思维,找到解读诗歌的另一条路径。

师:通过学习,我们来总结一下诗中曹操的形象。

生:忧人生苦短。

生:忧贤才难得。

生:忧功业未成。

生:一个伟大的忧者形象。

师:对曹操评价,历来毁誉参半。东汉名士许劭评价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脸谱中用大白脸直接宣判曹操为“大奸贼”。今天,我们通过拓展阅读,再来丰富一下曹操的形象。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观沧海》

师:从这首诗中能看出曹操是什么样的人吗?

生:是个胸怀博大、胸襟开阔、抱负宏大的人。

生: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形象。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苏轼《赤壁赋》

师:从中能看出什么样的曹操?

生: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气势如虹。

生:文中“困”字写出曹操之窘态。曹操大败,狼狈不堪,若不是华容道关羽义释,曹操早就灰飞烟灭了。

生:这是一个骄而失败的曹操。

天色向晚,东山月上,皎皎如同白日。长江一带,如横素练。……操见南屏山色如画,东视柴桑之境,西观夏口之江,南望樊山,北觑乌林,四顾空阔。心中欢喜,谓众官曰:“吾自起义兵以来,与国家除凶去害,誓愿扫清四海,削平天下,所未得者江南也。今吾有百万雄师,更赖诸公用命,何患不成功耶!”……饮至半夜,操酒酣,遥指南岸曰……又指夏口曰:“刘备、诸葛亮,汝不料蝼蚁之力,欲撼泰山,何其愚耶!”

——《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

生:部分文字和《赤壁赋》里的内容相似,好像在读《赤壁赋》。

生:从曹操大战之前所说的两个“耶”来看,其志满意得,好不骄傲!

生:与其说刘备、诸葛亮何其“愚”,不如说曹操何其狂,大战结局便是证明。

生:这是一个骄狂的曹操啊!

曹操正笑谈间,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时操已醉,乃取槊立于船头上,以酒奠于江中,满饮三爵,横槊谓诸将曰:“我持此槊,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抵辽东,纵横天下:颇不负大丈夫之志也。今对此景,甚有慷慨。吾当作歌,汝等和之。”歌曰:……

——《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

生:破黄巾……深入塞北……,句式整齐,读来很有力量,曹操真乃大丈夫也。

生:这是曹操的“醉语”,看似慷慨激昂,实则趾高气扬。

师:对此,毛批:历数往事,略述生平,趾高气扬,志得意满,写曹操骄盈之甚。“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句,你们知道毛宗岗怎么批注的吗?

生:看样子是批判的,不会赞美曹操。

师:的确,毛夹批:自比周公,骄盈极矣。

生:好一个骄盈的曹操!

歌罢,众和之,共皆欢笑。忽座间一人进曰……当下操横槊问曰:“吾言有何不吉?”馥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此不吉之言也。”操大怒曰:“汝安敢败吾兴!”手起一槊,刺死刘馥。众皆惊骇。遂罢宴。

——《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

生:对“月明星稀”句,刘馥认为是“不吉之言”, 大败曹操之兴,也许真是刺破曹操内心的担忧——南征失利。

生:苏轼《赤壁赋》引用的就是这句,结合“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这句,显然苏轼从“月明星稀”中也看到了这点,只是不明说。刘馥直接说了,结果被醉酒、横槊的曹操刺死。从众人惊骇中可以看出曹操太骄横了。

生:这是一个“何其骄盈”的曹操啊!

师:我们再看毛批:曹操当舞槊作歌之时,正志得意满之时也。而歌乃曰“忧思难忘”,又曰“何以解忧”,又曰“忧从中来”,何其宜乐而忧耶?盖乐者忧之所伏。……淳于之《讽齐王》,亦曰:“乐不可极,乐极生悲。”

通过诗文对读,从多角度我们获得了曹操的“另一个”形象。这种阅读方法希望同学们能使用。其实,明人吕坤在《呻吟语》中就说过:“诵诗读书时便想曰:‘此可以谓某事之法,可以药某事之病。’如此则临事触之即应,不待思索矣。”显然,吕坤告诉人们,在平时阅读的时候就要有联系的意识,要有为现实问题服务的意识,如此方能“临事触之即应,不待思索”。

小标点,大诗心

浙江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    叶方碧

师:之前给大家布置的预习作业:假如你要参加《朗读者》节目,朗读的篇目是《短歌行》,现在节目的编导要给你配背景音乐,希望你呈现这首诗歌的节奏曲线图。同学们都已经做了,我们来看看大家的作业。

同学们画的诗歌情感脉络曲线图各有不同,尤其是对开头情感起伏的节奏,差别很大,有的同学画得很高,有的同学画得很低。诗歌起调的情感究竟如何呢?

生:“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我觉得要低一点,这首诗整体情感是“忧”,起调还是低一点好。

生:不,应该要起高一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后面是个感叹号,感叹号情感强烈。

师:同学们很细心,发现了这里有个感叹号。中国古典诗词本来是没有标点的,标点是后人加上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教材编者加上了感叹号,看来我们先要探究清楚此处感叹号的使用是否正确,才能确定起调。大家对这个感叹号有什么看法?

生:我觉得不太对,应该把“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后的标点改为问号,这本身就是一个问句,是曹操喝了酒后的自然发问。第二句“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中的句号改为叹号,这样更加能表达浓重的忧伤之情。

师:你觉得刚开头起调要平缓一些,要读出问句的味道,读出酒醉后的迷惘。

生:我觉得还是课文中的叹号好,这样更能显示曹操的霸气。加上叹号,能从“人生几何”里读出曹操的自信,骨子里爆发出的王者之气,有“向天再借五百年”的气势。感觉自己时间都不够用,如果上苍能再给自己更多时间,自己定能建立更大的功业。

师:你读出来的点很特别,王者之气的豪情在首句诗句里飞扬。

生:我也感觉第一句表面是忧,实则豪壮洒脱。曹操对自己所建立的硕大功业心满意足,但苦于自己年岁增长,岁月无多,未能统一国家,又产生失落之感。

师:大家读出了豪情万丈、志得意满,又夹杂着些许遗憾。既然曹操在发问“人生几何”,他问的对象又是谁呢?

生:问身边的人,希望能够给自己解答。

生:问上苍,祈求上苍再多给自己一点时间,让自己能继续将自己的功业行进下去。

生:问自己,自己如今已有所成就,但还有缺憾之处,渴求自己变得更加完美。

师:总结一下同学们说的,既有为自己当下已经建立功业的志得意满,又有自己因为时光有限不能继续功业的感伤。我们知道诗歌的语言是凝练的,人在抒发情感的时候,不可能将情感条分缕析然后一一用诗句对应,可见这句诗背后的情感还不只这些。从这个叹号中大家读出了“乐”之外的悲。除了为光阴易逝、功业未能尽成而悲之外,还为何而悲?

生:课下注解“对酒当歌”是“面对着酒与歌,即饮酒听歌”的意思,如此盛大的场景,触动了曹孟德,我们常常说乐极生悲,歌舞升平的欢乐宴会场景先是快乐至极,让曹操尽享人间欢愉,但转念又想到自己寿命终有尽头,不免悲伤涌起,这里用的手法和《岳阳楼记》里的很相像。

师:这种手法叫以乐写悲。王夫之云:“以乐景写哀情,则备增其哀乐。”此亦同理。还有为什么而悲伤?

生:“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这是为不能得到贤能的人才而悲伤。

生:“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是招纳贤才的热情,同时也可以反衬出自己因为寿命有限,不能让天下人才尽为我所用的遗憾。

师:同学们,现在大家觉得教材编者使用这个叹号合理吗?

生:这里使用叹号应该没有错,“人生几何”语气越强烈越好,这爆发出来的王者豪情越强烈,希望天下人能尽为自己所用的情感便越突出;这种时光易逝的感慨越强烈,便越能显示出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无奈。

生:我觉得这个叹号大有深意,既蕴含曹操绝对的骄傲,又暗指曹操相当程度上的悲伤。

师:看来教材编者点句读的时候,还是花了很大一番心血的。

生:我觉得叹号既能将曹操的帝王傲气表现出来,又能和“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形成鲜明的对比,有一种强烈的对比色彩。正是因为这个感叹号,将未能建立功业的情感衬托得更加悲伤。编者真是用心良苦。

师: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刚才同学说的“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中的句号要改为叹号?

生:这里用句号,这种忧伤的感觉,恰恰如迢迢春水一般延绵不断,显得更加低沉,和前面的感叹号形成巨大反差,又有一种很强的张力。

师:大家说得非常好,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诗歌!

(全班齐声朗读)

师:如果《朗读者》栏目请同学们写一段解析这首诗歌的文字,大家能写吗?继续完善诗歌情感脉络图,写一段解析诗歌的文字,这就是今天的作业。

《短歌行》用典的蕴藉与张力

浙江宁波市镇海中学 龚瑞峰  

师:根据课下注释判断,这首诗采用的最典型的手法是什么?

生:用典。

师:几处用典的意图高度一致,用一个关键词来概括,是什么?

生:追求贤才。

师:填写以下表格。

师:“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原典出自哪里?

生:《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原典指女子思念情人,这里指曹操对贤才的向往。

师:请翻译。

生:穿着青色交领的衣服的人啊,我对你的思念连绵不断;即使我没有去找你,你难道就不能给我消息吗?

师:我不去找你,你也可以主动来找我。曹操用这一典故,为什么不把这层意思表达出来呢?难道他没有希望贤才主动来投奔他的意思?

生:因为这有些责问、幽怨吧。

师:哦,嗔怪的味道。不太符合男性表达,对吗?

生:也不是,写出来就太直接了,会显得自己不谦逊。

师:实际上,虽然曹操内心很盼望,但没有很直白,恰恰也体现了豪杰之士的风度,不卑不亢。第二处呢?把原典翻译一遍。

生:鹿在悠闲地吃草,发出呦呦的鸣叫,彼此应和。我在宴请宾客,鼓瑟吹笙。

师:先写旷野上的呦呦鹿鸣,再过渡到宴会的热闹情景,运用了什么手法?

生:比兴。

师:此典用意是什么呢?

生:《鹿鸣》是宴客的诗,用来表达招纳贤才的热情。

师:说明他愿意善待贤才。他的这份心情,在下文哪一句中也得到验证?

生:“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师:先翻译。

生:贤才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屈驾来访。久别重逢,又谈起了旧日的恩情。

师:明明是曹操自己在招纳贤才,为什么写贤才从四面八方屈尊过来投靠他?怎么会呢?

生:心里希望吧。

师:怎么解释?

生:是虚写吧,是想象。

师:这样的写法,在其他诗歌中,有没有类似的示例?

生: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明明是杜甫自己思念妻子儿女,却写妻子此刻正思念自己。

师:是曲笔,是想象。那有没有可能是实写呢?曹操这番话说给谁听的?

生:在场的人。

师:在场的人已经投奔他,他极力渲染宴会上的宾客深受款待,是为了什么?

生:为了留住这些人才。

生:为了笼络还未投奔自己的人才。

师:嗯。第三处呢?

生:“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取自《管子·形势解》:“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

师:从“山”“海”再到“贤君”,同样作了类比。最后,“周公吐哺”,《史记·鲁周公世家》中,周公曾自谓:“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短短四个字,却包孕了如此丰富的故事内涵。这就是用典的魅力。另一个人刘邦,曾写过《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很直白,如果作为一个招贤令,还原到当时的情境,哪一个效果会更好?

生:各有各的好。刘邦直接,体现渴求贤才的迫切心情。曹操委婉,有文采。

师:还有其他意见吗?

生:汉代盛行儒学,读书人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相比刘邦,曹操的更符合有识之士的内心情感。

师:哦,都是读书人,不必那么草莽。

生:刘邦写《大风歌》时,项羽已经被打败,无论他怎么表达,贤才只有归顺于他;曹操当时与孙权、刘备三足鼎立,而且刘备爱才惜才,曹操是有竞争压力的。

生:对,曹操当时“挟天子以令诸侯”,被人认为是不忠的。他想用周公典故,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忠臣形象,和刘备抗衡。

师:时局所迫,刘邦是爱来不来,曹操要权衡人心。那么,四个典故的顺序,是否可以调换呢?

生:不能调换。从时间顺序看,第一个典故是思慕贤才,“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是在想,贤才还没来;第二个典故是宾客来了;最后是礼遇贤才,天下归顺了。

师:有没有其他角度,比如从情感内容看?

生:……

师:第一则用典是讲述恋人间的真挚感情;第二则是对朋友的敬重;第三则讲到君臣之义。三者有没有体现层次?

生:爱情,比较私密;友情,更宽阔;君臣、天下的爱,是一种博爱。情感范围上有差别。

师:情感上是逐渐扩大的。曹操抓住了广大士人普遍的心理共情,“己欲达则达人”,一点点渗透人心。诗歌一开始,曹操就表达要追求贤才吗?

生:没有。

师:开始几句表达了什么?

生:人生苦短。

师:他怎么来写日子过得太快的?

生:譬如朝露。

师:早上的露水,一下子就蒸发了。《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就有“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生命短促易逝,但功业未成,曹操心生忧愁。他想用什么来消解愁绪?

生:酒。“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生:不是的,是得到贤才。

师:没错,酒不能解愁,只有及时地对抗时间,追求贤才,建功立业,才是唯一的解药。曹操懂得以己度人,清楚士人和自己共通的心理欲求。

主持人语

基于课标的教学内容选择

吴欣歆

《短歌行》是高中语文必修课程的教学篇目,选择其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的相关规定。梳理“文学阅读与写作”提出的学习内容与目标,可以形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参照思维导图列出的学习内容要点,阅读《短歌行》需要关注诗歌本身的结构特征、呈现的形象特点、诗歌的情感基调与表达方式。

结构特征可以“套用”拟乐府的体式特点,以此作为教学的切入口。丁春花老师执教的《哀怨曲还是欢乐颂》即由此开启学生的鉴赏评价,启发学生关注全诗“八解”形成的音乐节奏,重点讨论“后三解”与“前三解”节奏的变化,以及隐含其中的情感变化,落点是诗人的双重身份与复杂情感。

形象特点通常会结合表达方式一起讨论,诗歌引用的内容将作者的一番心事和盘托出:“青青”两句表达思慕贤才,“呦呦”两句表达爱才之心,“引《子衿》是说求之不得,因而沉吟,引《鹿鸣》是说求之既得,奏乐助兴”(金性尧《三国谈心录》),“月明”四句重在感慨贤才还在漂泊,最后四句期待他们归附自己,整首诗弥漫着“强烈的权力欲”(金性尧《三国谈心录》),霸主形象呼之欲出。吴奇老师执教的《“另一个”形象》独辟蹊径,以诗文对读的方式,综合阅读《赤壁赋》《三国演义》(节选),引入毛宗岗的点评,启发学生多角度分析曹操的形象。

情感基调历来有争议,一说高昂一说低回一说先低回后高昂,恰好可以引发学生的辨析讨论。叶方碧老师执教的《小标点,大诗心》从标点的使用入手,引导学生关注诗歌“起调的情感”。标点符号是辅助的表情达意工具,古诗中的标点显现“点读”者对诗歌的理解,叶老师将其转化为激发学生讨论的抓手,组织学生与“点读”者对话,可谓匠心独运。

表达方式通常会谈到“用典”,龚瑞峰老师执教的《〈短歌行〉用典的蕴藉与张力》不仅组织学生讨论每个典故的内涵,还帮助学生建立了典故间的关联,分析三处用典的情感层次,统整全诗典故,阐释其蕴藉与张力,表现出教师整体关照、解读文本的能力。

四个镜头的教学切入点,覆盖了“文学阅读与写作”规定的四方面学习目标与内容,每个“入口”都可以串联其他教学内容,共同指向教学目标。对照课标要求,教学还需要再走一步,讨论《短歌行》的审美特征与美学价值。

因此,在上述内容之外,我觉得还需要关注《短歌行》的两个特点:四言诗、汉魏诗。“四言诗的节奏是单纯的,没有变化的……它读起来铿锵有力,绝无缠绵凄恻的情调,透露着诗人的坚定意志和内外如一的质直性质。它的前后语气是一贯的,表现着诗人那不受外在因素影响、不易变动的情感与情绪特征。它没有抒情诗常有的那种多愁善感的性质,没有叙事写景诗常有的敏感多情的感觉。”(王富仁《四言诗与曹操〈短歌行〉其一》)“汉魏古诗叙事言情往往借单个场景或事件的一个片段来表现,而场景片段的单一性和叙述的连贯性既形成了深婉浑沦的典型意象,又造成了汉魏诗自然流畅的意脉文气。这是汉魏诗歌气象浑成的深层原因”(葛晓音《论汉魏五言的“古意”》)。关于四言诗的论述还可以联系《沁园春·雪》,探究两位诗人共同的气质与共同的句式选择;汉魏诗的特点启发我们关注曹操在《短歌行》中执着刻画的场景和精心编织的故事,这样的场景和故事,或许能够帮助他了一番心事吧。

课标是教学内容确定的依据,也是检视教学内容合理性的重要标准,能够帮助我们客观理性地分析其中的优势与问题,明确教学改进的方向。

——《语文学习》2020年第1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学课例】《短歌行》教学设计(肖艳芳)
短歌行(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教学研究:《短歌行》文本细读(郭跃辉)
《短歌行》教案 >>
《短歌行》教案
高中语文|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逐字稿/教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