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董竹君:别人只是创造奇迹,唯有她把自己活成了传奇

(一)

很多年前,我看过一部名为《世纪人生》的电视剧,讲的是民国传奇女子董竹君的故事。饰演董竹君的演员李媛媛,还因为这部剧获得第二届金鹰节观众喜爱女演员奖。

再次听到这部剧名的时候,是李媛媛得病去世之时。

由于年代久远,那部电视剧的情节我已记不清,只隐约记得有一个镜头,是董竹君跟着夫君夏之时回四川,恰逢遇到下雨,山路湿滑,她怕抬轿工人太辛苦,就主动要求下地,蹬着高跟鞋爬山。

(41岁就去世的演员李媛媛)

少女时期的我,看到这一幕,只是惊呼:“天啊,好漂亮好优雅啊。”

这一声赞叹是给演员李媛媛的,但后来我看了董竹君本人的照片,发现她也完全配得上“漂亮”“优雅”二字。

 (董竹君青年、中年时期的照片)

(二)

董竹君是一位传奇人物,“青楼女子+锦江饭店的创始人”是人们贴给她的最明显的标签。

与潘玉良一样,她出身低微,沦落风尘。董竹君出生于上海,父亲是拉黄包车的,母亲则是个洗衣妇,家里一贫如洗。那时,父母虽穷,但还是把她送到了私塾中念书。

再后来,由于父亲患了伤寒症,她中途辍学。在她12岁那年,为了给父亲治病,被迫沦为青楼卖唱女。

两年后,她在青楼认识了四川籍革命党人夏之时。

董竹君称夏之时为夏爷,她觉察到夏之时和同伴们到堂子里来,似乎不是为玩乐的,而是谈论国事和革命。

这一时期,照料董竹君生活的阿姨,常常跟董竹君讲起妓女的悲惨遭遇,这使董竹君十分担忧,她决定在老鸨逼迫她卖身前,一定要找到一位真心爱她的男子,求得归宿,逃离青楼。

相比那些行事粗鲁的客人,夏之时对董竹君十分礼貌,常常与董竹君聊天,也倾听董竹君诉说自己被卖入青楼的不幸遭遇。

此后,夏之时成为了董竹君的常客,他拼命多摆花酒,有时董竹君的房间不够用,还借用隔壁的房间,只为能多与董竹君相处。

董竹君渐渐对这位比她年长12岁的男子,心生爱慕。随后,她发现自己来了月经初潮,这对她而言是一个并不好的信号,因为她的“初夜”会成为青楼老板的一个筹码。

就在董竹君感到万分紧迫,希望夏之时能尽快帮她跳出火坑时,夏之时却突然消失了。原来,袁世凯当时大批捕杀一部分国民党人和原同盟会成员,夏之时也遭到通缉,他被迫躲藏起来,并准备逃往日本。

旅馆中,夏之时向董竹君正式求婚,可面对这样幸福的时刻,聪明的董竹君提出了三个条件:

第一、不当小老婆;

第二、她要到日本去留学;

第三、从日本回来以后,要组织一个很好的家庭,他管国家大事,她管家务。

(夏之时和董竹君的结婚照片)

一个青楼女子敢对一个自己的爱慕者提出这样三个条件,确实令人惊异。如果说“不当小老婆”只是争取自己结婚后的地位,那么“要到日本去留学”显然已经是一项长远的规划了。

更令人惊异的是,这一年董竹君才14岁。请大家脑补下我们14岁时各自都在干什么,是不是能有这种见识和魄力,你就会知道提出这三个条件的董竹君有多不同寻常。

夏之时一一答应了这些条件。那会儿的革命党人和新青年就是这么可爱,他们追求自由、平等、婚姻自主,所以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娶青楼女子为妻。

夏之时这样的新青年常有,但董竹君这样的女子却不常见。夏之时为她交付赎身费,换一般女孩子,遇到这种天大的好事,估计已经很感激涕零了,但14岁的董竹君不。

在她看来,如果夏之时出了这笔钱,自己就是对方买回的东西,没有尊严可言。于是,她倔强地重回妓院,把绫罗绸缎金银珠宝全部归还妓院,然后在一个夜晚,只穿一身素衣就逃离了这个火坑。

1914年,上海的春天即将结束的时候,董竹君与夏之时正式结婚。

这一年,夏之时27岁,董竹君才15岁。

我每次想到这一节,然后再想起自己十四岁时候的青涩、懵懂甚至是傻逼样儿,就顿时觉得像董竹君这样的女性,不活成传奇简直没天理。

(三)

同是被男人救出青楼这个大魔窟,董竹君的命运和潘玉良有些不同。潘玉良长得不美,但遇上的是极品好男人潘赞化,他尊重她,爱护她,一生为她默默付出,至死不渝。而董竹君遇到的这个男人有点“直男癌”。这种“直男癌”症状在追求阶段被隐藏得很好,但蜜月期一过,就暴露无余。

我估摸着,这可能与两个人被看上的原因有关。潘玉良不美,潘赞化愿意救她、爱她,是因为美貌之外的其他东西;而夏之时看上董竹君,完全是因为她够年轻,也够貌美。

(他们说这是董竹君年轻时的照片)

结婚后,董竹君跟随丈夫赴日本留学,入读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

她在自传里写道,1915年夏之时奉命回四川,临行前,他给了她一把枪,叫她防贼。若是做了对不起他的事,则用它自杀。

他还急召在上海南洋中学读书的四弟到日本陪二嫂读书,用意可能是监视她的一举一动,以防她获得自由就红杏出墙。

因夏之时父亲病危,董竹君不得不回国。她独自带着女儿经过五天的长途跋涉,由重庆回到了四川合江,也就是夏之时的老家,从此卷入了旧式大家族的复杂生活。

由于董竹君低贱的青楼出身,夏之时的家人起初对她冷眼相待,但她很懂得笼络人心,也有一定的治家的才干,所以逐渐争得了尊严与地位,夏家甚至为她重办婚礼,确立她的合法地位。

1919年,夏家迁居成都。这时的夏之时突然被解除军权,意志的消沉使他逐渐由革命者转变为一个守旧的乡绅。意志消沉的他,沉湎于麻将和大烟,以栽花种竹养马喂鸟打发时日。

为改变丈夫的情绪,董竹君特地在住房对面建造书房,借此希望他多购买些新书阅读,像当初对方鼓励她那样,可夏之时太过自负,听不进妻子的苦心规劝。

和很多夫妻一样,两个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积怨越来越深。

两个人之间的矛盾,说到底“成长不同步”。董竹君求进步,但夏之时却已经没了进步之心,骨子里的傲慢、封建、自负慢慢占了上风。

董竹君的儿子夏大明说:“我父亲在辛亥革命那个年代,他是进步的。可他骨子里有很多儒家的东西,随着时代的发展,他有些观念落后了,但我母亲依旧在进步。两人离婚的根本原因是价值观不同,我母亲一辈子追求社会公正,认为女人应当独立,要有才干;而我父亲的‘大男子’主义和儒家思想很严重,要求我母亲不要在外面工作,就应该在家里带孩子。两人性格都要强,谁也说服不了谁。所以,离婚是肯定的。”

夏大明毕竟是夏之时的儿子,所以说得比较客气,可在我看来,夏之时会有这些思想,跟儒家没什么关系,完全是男权思想太过严重的结果。这样的男性,在今天依然一抓一大把,在那个年代就更不稀缺了。

夏之时是军人出身,他无法理解董竹君对文艺音乐的爱好和追求。董竹君喜欢音律,却总是遭来夏之时含有醋意的冷嘲热讽。她对董竹君连生四个女儿非常生气,认为她不能给他传宗接代。后来,董竹君终于生下一个男孩,夏之时重男轻女,竟然不允许四个女儿读书。

(董竹君和幼年的女儿)

他也不希望自己的妻子比自己能干,所以每次听到外人称赞妻子,总会心生不爽。一次,为了一点小事,他竟然掏出手枪来威胁董竹君,使董竹君伤心绝望至极。

这样的侮辱渐渐成了家常便饭,夏家的空气也越来越令人窒息。

1929年,为了改变生活现状,董竹君毅然放弃了夏家的荣华富贵,带着四个女儿来到上海。这次出走,轰动整个成都。

八卦新闻写有这样的标题:夏之时家中难都督,将军街出走女娜拉。她这个离家出走的壮举,成为当时各家报纸纷纷大炒的热门新闻。

(四)

夏之时对董竹君其实并不是没有感情。董竹君出走后,他从四川赶去上海跟她长谈,但最终也没能让董竹君“回心转意”。两个人只是达成一个协议:先分居五年,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

临别,他撂下一句话:你要跟我夏之时离婚,你将来如果在上海滩站得住,能把这几个女儿养活养大的话,不要说受教育了,我在手板里煎鱼给你吃。

一开始,董竹君在上海过得很艰辛。夏之时仍不断写信劝说董竹君回来,甚至想出一些荒唐的谋害计划,他甚至找到上海旧社会比较有名的人物,希望他们把董竹君装在麻袋里扔到河里。但恰好上海滩这些人都很尊重董竹君,只说夏之时是一个糊涂蛋。

在朋友的帮助下,董竹君准备办一个纱管厂。为了办厂,她让孩子们去上寄宿学校,自己则没日没夜地苦干,然而产品销路并不好。

后来,震惊中外的“一·二八淞沪会战”爆发,董竹君的纱管厂被日机炸弹击中,几乎成了废墟。

为了筹集资金恢复工厂,董竹君四处集资,却因为发表抗日言论差点被抓。有一次,她被人陷害投入监狱,最后不得以搬出夏之时夫人的身份,才得以脱险,但这一点,令夏之时对她更添恶感。

此时,董竹君与夏之时的五年分居时间也到了,两个人正式离婚。随后,董竹君的父亲病倒了,董竹君欲哭无泪,仿佛人生已经走到了尽头。

苦难到了极点,终于有了转机,董竹君的朋友建议她开家饭馆,并送上了一位义士托他带来的2000元钱,从此她开始了她一生中最辉煌的创业。

19353月,锦江川菜馆正式开业,就连当时上海滩上的头面人物杨虎和杜月笙也前来棒场。她的饭店有多红火?连卓别林这样的国际大腕来上海,都是下榻她的饭店。

在上海开店,必须要面对当时上海滩的各种势力。一天,黄金荣的干儿子小金荣带了一帮地痞来饭店捣乱,并砸了店堂,引发了斗殴。

面对这一局面,董竹君镇定自若,本着冤家宜解不宜结的原则,亲自造访黄府,感动了黄金荣,一场风波就此平息。

同时董竹君自己也亲自下厨,曾三天三夜不下灶台。她又从四川老家请来和尚师傅掌勺,并以此为契机整顿店务,使“锦江”的面貌为之一新。

1937年,董竹君又联合《大公报》女记者创办了《上海妇女》杂志,宣扬女权思想,成为上海滩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线。

她是女权运动的先驱,连招聘的服务员都是以女性为主,因为她想借助自己的小小权利和觉醒,倡导女性独立,首先就是经济上的独立。

在后来的多年中,她同时与国民党人、日本人等巧妙周旋,在各派势力的夹击中求生存。再后来,世道越来越乱,董竹君考虑再三,决定一走了之。

1940年底,她登上了前往菲律宾的海轮。董竹君打算在菲律宾开“锦江”分店,便托下属张进之物色到菲律宾工作的人员。

可太平洋战争爆发,原来的一切打算都化为泡影,董竹君母女被困菲律宾。远在上海的张进之知道董竹君一时无法回来,就不惜牺牲锦江饭店的利益,为自己大肆敛财。

战火中的马尼拉郊区,董竹君带着两个女儿狂奔逃命。为了生存,她在菲律宾做起了小生意,以挣点差价。

19451月,董竹君乘坐一艘日本红十字船,回到了上海。

45岁的董竹君回到上海后,发现锦江饭店经营额急剧下滑,倘若她晚回来一步,锦江饭店就要倒闭关门了。她赶紧筹集资金,给饭店输血、整顿,锦江又逐渐兴旺。在这期间,她再次展示出出色的管理才能,职工纷纷把店当家,她的事业红红火火。

(五) 

董竹君的传奇,在她离婚之后才正式开始,而夏之时的传奇则从离婚之后便悄然结束了。

1950年,夏之时以“反革命”罪被枪决。消息传来,董竹君默然不语。她一生都感激他、挂念他,纵然离婚之后也一直把他的照片放在身边。当她听到他被枪决的消息,估计也只能默然吧。

她能说什么呢?说什么都是多余。

由于政治原因,内战期间、建国以后、文革期间,人们很难找到董竹君的相关经历介绍。众所周知的一个事实是:1951年,锦江川菜馆、锦江茶室合并为锦江饭店,成为招待外国元首的高级酒店。

董竹君我佩服的一点是,早在公私合营前,她就把锦江饭店交了公,相比后来一干老板面对公私合营时的纠结,这个女人的智慧真是没得说。

她或许明白:属于她的时代结束了,与其将来被人赶下台,还不如尽早抽身。

自己辛辛苦苦创立的基业,真要撒手让人确实太难,而董竹君就能做到,绝不瞻前顾后、拖泥带水。这份魄力,又有几人能有?

文革这场浩劫,还是波及到了董竹君。1967年,她以“特务嫌疑分子”的罪名被捕入狱,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被关押了整整五年。

走马灯般的无厘头审问、三天两头地写悔过书、忏悔时弯腰90度的高难度动作,让年近古稀的她苦不堪言。看守的冷言冷语、拳打脚踢,更是家常便饭。身体的虐待还好承受,精神上的压抑更让人崩溃。

但你知道她怎么做的吗?她坦然淡定,不卑不亢,还学蒲松龄,将污墙幻化为仙画;又将肥皂放在床头,皂香袅袅,祛除污浊的空气,静守心里的一片香。

70岁生日,头戴一顶“特务嫌疑”帽子的董竹君,在狱中祝自己生日快乐,并题诗一首以纪念:“辰逢七十古稀年,身陷囹圄罪何见。青松不畏寒霜雪,巍然挺立天地间。”诗中有牢骚与不满,更有不屑与凛然。

1979年,董竹君终获平反。

风烛残年,她出书立说,接受电视访谈。央视《东方时空》栏目曾采访董竹君,问及她百年人生的感受,董竹君回答:“我认为人生必然要经过许多坎坷磨难,对它一定要随遇而安。”

(晚年董竹君)

晚年,董竹君将自己一生的经历记录下来,并出版成书(书名:我的一个世纪)。后来这本书被拍成了电视剧《世纪人生》。

1997年,董竹君病逝,享年97岁。

(六)

说董竹君是个传奇,这话是绝不为过的。

跟夏之时离婚后,她也曾遇到过一段感情,但对方的原配妻子不肯离婚,董竹君不愿意介入这么复杂的关系,所以选择了独身。

或许是因为夏之时曾经帮过她的缘故,我对夏之时很难产生恶感。

他曾救她于危难之中,并给了她学习深造的机会。因为他给她提供的丰裕的物质条件和身份地位,她得以长了见识、拓展了人脉,为自己往后创业成功打下了基础。

董竹君的自传,或许真有矫饰自我的成分,实际上,夏家未必有那么虚伪无情。

否则,以她的出身和经历,典型的封建旧式大家庭必然是不能容忍的,连做妾都很难,更不要说明媒正娶当正房太太。若夏家真是虚伪无情,那她结婚后也未必能得到去日本留学的机会,更别提回国后在家里展示治家才能了。

董竹君嫁给夏之时之后,有了更高的起点,她得以接触各种高官华胄,也让她知道了上流社会的习性跟一般的生意人不同,所以锦江走的高端定位,才能一炮而红。这一切,与她都督夫人的身份密切相关。

董竹君的成功,固然是她个人独立、自强、勤奋、拼搏的结果,但夏之时为她铺过的砖也是她成功的基石。成功不是光靠喝鸡汤、打鸡血得来的,主观因素固然重要,但那些客观因素,也没必要回避。

富二代、官太太的“白手起家”,和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认为的“白手起家”,从来都不是一回事。

我认为夏之时显然是爱董竹君的,只是他爱的方式董竹君无法接受。

两人分手时,他是千方百计挽留的那个。董竹君走后,他生了大病,病好之后,给她写信时都是边写边流泪。

他给朋友们写信,希望他们能劝说董竹君回家,又答应了董分居五年的要求。他后来再娶,也是跟董竹君离婚两年后的事。

遗憾的是,因为大男子主义作祟,他不懂如何尊重妻子,只知道占有和确立“夫权”。换个普通女人,也许就会沉溺于这种“霸道总裁爱上我”式的爱情中,会因为舍不得他提供的荣华富贵而选择委曲求全,偏偏董竹君是一个完全觉醒了的女性,她根本不可能让自己成为男人的附庸。

(董竹君的照片,真的好有气质)

(七)

看董竹君的故事,总让我想起一句话:一等人是先知先觉,二等人是看到事情了才能觉,三等人是事情发生完了还不能觉。

我自认为属于第二种甚至是第三种,但董竹君很多时候属于第一种。

在事情还没有发生的时候,她就开始猜测事情的发展方向,并且先做准备。不管是从青楼里逃脱还是从夏家出走,抑或是后期创业、把饭店交归国有,她都表现出了惊人的魄力和智慧。

早在内战开始以前,她就预测老蒋会输。或许,她这一生唯一没预测对的,是文革这场浩劫了吧?但她内心强大、身体够好,撑到了被平反,撑到了改革开放。

你可能都想不到,她九十几岁的时候,还在计划开幼儿园,只是这个计划来不及落实,就已经驾鹤西去了。

后来我们都看到了:90年代开幼儿园的那一拨,现在已经赚大发了。如果让她再活三五十年,我怀疑她真可能会在2003年房价起飞之前,在京城买下几块地皮。

董竹君一生都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她是一个真正活在当下的人,无论多大年纪,无论处在什么样的环境,她都能随时调整自己,都能适应环境。最重要的是,她拎得清,哪些事她可以妥协,哪些她绝对做不到。

从她和夏之时的关系来看,你以为她很强势很倔强?不,她很注重人际关系,能结交的就交朋友,不能结交的也尽力不变成敌人。

她也很懂得营销自己。有时候,我甚至会认为,她带着四个女儿从夏家出走,然后震惊成都,其实也是一场成功的“炒作”。一个女人想要背水一战去创业,口碑、名声、曝光率非常重要。有了这些,接踵而来的,便是各种人脉和资源。

改革开放后,她写自己的传纪,接着被拍成电视剧,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如果让她活到今天,她一定是超级“网红”(事实上,她也已经是了)。

董竹君写自传时,已经近八十岁。就连写一本自传,她也是拼尽全力。有时冬夜醒来,想起了什么,不顾寒冷立即披衣起床写起来,多次为此感冒生病。

今天,总有人拿董竹君的女儿们基本都离婚来说事儿,说她为了事业忽略了对女儿们的教育。对这话,我是很不认可的。事实上,董竹君的女儿们成长得挺好,她的教育孩子的理念也被后人拿来研究和模仿。

(董竹君和女儿,女儿长得也很美啊)

董竹君的女儿们常对人说:“感谢母亲把我们带离一个封建家庭,使我们有了崭新的人生。”她们会离婚,未必是因为董竹君忽略了对她们的情感教育,也许仅仅是:那个时代在开倒车(想想“文革”),“直男癌患者”越来越多,而董竹君的女儿们也和她一样追求独立、自由、平等的关系,无惧世俗眼光,不愿委曲求全呢?

什么时候,我们这个社会连儿女的婚姻失败,都要在父母的教育上找原因了?龙生九子还各有不同,婚姻更是需要两个人甚至两家人的努力……这种归因方式,也太牵强附会了。

在我看来,董竹君简直堪称完美。她长得美、“双商”(情商、智商)高、会选择、肯努力、内心强大,是女神级的人物,令人望尘莫及。

只是,每每想起夏之时,我还是会稍微有点难过。都说男人都喜新厌旧,但夏之时再娶之后,新妻却给董竹君写信,说夏之时老说她处处不如董竹君。

他其实一直怀念、惦记着她的,战事紧张时还写信让她回来避难。这个时候的他,未必对她还有多少感情成分,更多的,是一种“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吧?毕竟,董竹君出走后,他再也没能遇到像她一样的一个女人。

因为她不是普通女人,她把自己活成了传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青楼的卖唱清倌人,到锦江饭店创始人,她的一生从不为男人而活
董小姐,你果然是个有故事的女同学
锦江饭店的缔造者,12岁被卖到青楼,活了97岁,一生传奇
?13岁被卖青楼,14岁嫁给督军,29岁结束病态婚姻,她却活成了一代传奇!
董竹君绝版旧照:从青楼女子到商界大亨,挥舞出传奇的人生
董竹君:从青楼女子到督军夫人,最后在上海滩活成女王,她只用了这一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