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封建礼乐话西周(十六)——西周的工商百业

西周在夏、商两代文明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不但奠定了"以农为本"的经济模式,在工商百业方面也有一定的提升。

武王克商前,周国只是商朝西北边陲的一个属国,文明程度远不如已传承五百多年的商朝。武王克商后,周王审时度势,对工匠的重视远超过对土地的渴望。

89.1周武王经牧野之战一举灭商

从史料中可以看出,武王除设三监外,其他贵族封国大部分都是虚封,如齐鲁燕唐等国,并无实际建国。待联军返回关中后,武王将战利品分发给各方国,并把关中至河洛间的很多占领地封给了助战的方国部落。

那周国伐纣究竟得到了什么?为何会如此操作?

一、朝歌虽被攻陷,但商朝势力犹存,周国当时的实力还不足以震慑天下,成为天下共主,就连武王自己也承认周国还没有得到天命。

89.2武王克商设置三监监视殷商武庚

二、 周国当时人口不多,关中的土地足以养活周人,贵族们对土地的热情不高。

三、周国当时的行政管理能力不足,难以管理这么大的国家,所以仍沿用方国联盟制的政治模式;

四、周国从商国得到了大量的财富和粮食(鹿台之财,钜桥之粟;不要相信史书上说都分给了商国百姓),以及数量巨大的战略物资--青铜礼器和青铜锭,足以弥补周国出兵的消耗(班赐宗彝,作分殷之器物)。

89.3河南鹤壁鹿台阁(仿商末建筑)

五、最关键的是,周国直接接管了(掳走可能更准确)商朝的大量工匠(有部分专家认为工匠地位地下,应称为工奴),在极短的时间内提升了周国的手工业制造水平,建立了西周的手工业体系。(参看二战后,苏联要了德国的机器设备,美国要了德国的科技人才)。

为了方便管理数量庞大的商朝工匠,西周的手工业和商业从一开始就注定由官府经营,形成了"工商食官"制度,即一切手工业生产和商品交易都在官府控制下进行,这是周代工商业的一个重要特点。

89.4工商食官是商周政府占有工商业者并进行垄断性经营的制度

通过武王克商积累下来的财富和人力资源,西周在很短时间内就积蓄了巨大的力量,为彻底打败殷商残余势力,成为真正的天下之主做好了准备。

数年后,周公借平三监之乱的时机率兵东征大获全胜,西周终于成为天下共主,封邦建国七十余个。而宗周技能娴熟的匠人也随着这些诸侯就藩建国而四处流布,对推动技术迅速普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89.5西周早期重要封国形势图

而各诸侯国为了发展自身经济,防止技术外泄,依然对手工业(及商业)进行官营,这就保证了西周手工业拥有充足的人力和资金支持,西周的手工业水平迅速赶上并超过了商朝。

西周对手工业和工匠极为重视,可以从一些资料中推测出。如西周初年,周公鉴于殷人酗酒亡国的教训,曾发布严格的禁酒令(酒诰),尤其是对平民的"聚宴群饮"行为格杀勿论,但对手工业者却网开一面。

89.6《酒诰》堪称中国最早的禁酒令

笔者推测,这可能跟官营工匠都是集中管理集中作业有关,官府为减轻管理压力,适度放宽工匠的饮酒限制,有缓解疲劳、激励士气的作用,但绝不会让工匠们酗酒。(可参看明清时期官营铜铁矿中对矿工的管理方法。)

西周工商业的发展,比较突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青铜铸造业

西周最主要的手工业仍然是青铜铸造业,它在商代青铜业的基础上走向了巅峰,在分布范围、生产数量、铸造技术、品种变化上都有很大的发展。

89.7西周大盂鼎及内部所铸铭文

西周青铜器不再一味追求大而庄严,变得更加在意精致和美感。西周没有像商司母戊那样的巨鼎,最大的大盂鼎也不过153.5千克。但西周青铜器在地域分布和数量上远远超过商代。

89.8商代青铜酒器组合-觚、爵、斝

西周青铜器在品种上有很多变化。商人喜双饮酒,酒器特别流行,而西周革殷之弊,减少了酒器铸造,増加了炊饮器具,并出现了新品种,如食具簠[fǔ]、盨[xǔ]、盆等,水器匜,乐器编钟,兵器剑、戟等,另外还出现了用于外出的行器和陪嫁的媵[yìng]器等。

89.9陕西宝鸡市岐山县董家村出土的西周亻朕匜

西周的青铜器铸造技术也有很大发展。在河南洛阳北窑村发现的青铜铸造遗址是周王室的大型铸造坊。从该遗址出土的熔铜炉残片看,当时用于铸造的燃料是木炭,采用的是"内加热法"。

当时的熔炉有大、中、小三种类型,分别铸造大小型号不同的铜器。大熔炉的直径有1米左右,从4个鼓风口鼓风,温度可达1200-1500度,可以一次溶解大量的青铜铸液,用于浇铸如大盂鼎、大克鼎那样的大型青铜器。

89.10古代蒙皮鼓风机复原图

用于鼓风的皮囊是用牛皮做的,4个鼓风口的直径分别为13-14厘米。这种青铜器铸造炉除了用于冶铜之外,还用于冶炼琉璃。当冶炼青铜器的熔炉温度达到1080度时,孔雀石、锡矿石溶解,会产生玻璃质的矿渣,由于铜粒子的渗入而结成浅蓝色或绿色的结晶体,这就是琉璃,可以用来做装饰品。

89.11西周琉璃是青铜冶铸的副产品

西周青铜器铸造技术的纯熟还体现在陶范制作技术的改进上。在商朝时,一个模型只能翻一次范,所以商代出土的青铜器都是独一无二的,而西周则一模翻制数范,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当时陶范所用的土由石英砂、黏土和少量蚌壳粉组成,沙粒极细,是经过反复筛析、混料处理过。在同一块陶范上往往配用两种范土,外范内壁层和内范外壁层用细腻紧密的范土,用以保证铸件表面的光洁度并増强铸液的流动性;外范外壁和内范的芯用粗大、松散的范土,以増加陶范的透气性。

89.12河南洛阳北窑村出土的西周陶范

范土配好后,先制作泥模,塑造出铸具的模型,描绘或刻画花纹和铭文,然后制成陶范。有的青铜器并不是完全用模具浇铸出来的,而是用更为先进的焊接技术,有的附件是铸造出来以后才焊接上去的。

89.13周共王时重要青铜器史墙盘及铭文

随着铸造技术的发展,西周后期青铜器的器壁由厚重变为轻薄,纹饰也由繁缛趋向简朴。由于陶范技术的进步,器壁上刻铸的铭文十分普遍,篇幅也逐渐加长。

如扶风白家村出土的103件青铜器中,有70多件刻有铭文,其中墙盘有280多个字。而西周后期的毛公鼎有铭文32行,共497字,与《尚书·周书》中的篇章一般长。而且这些铭文具有艺术性创作的倾向,例如从大克鼎、颂壶的铭文上很明显能看出泥模上为写字而划的方格。

89.14西周毛公鼎,铭文32行,共497字

西周青铜器铸造的技术不仅纯熟发达,人们还将这种技术以配剂的形式作了总结。《周礼·考工记》记载:"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斧斤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三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杀矢之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

89.15《考工记图》

这里的"齐"指青铜器铸造原料中铜与锡的配比剂量。根据考证,除了铸造兵器的配剂量与事实有出入外,这份配料单基本正确。专家对商末以至战国的六百多件青铜器进行定量分析后发现,钟鼎类青铜器的合金锡占的比重一直保持在14%-16%左右,与《考工记》记载完全一致。可见西周的青铜器铸造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二、漆器与制陶业

漆器作为礼器和实用器皿,在周的地位仅次于青铜器。西周的漆器彩绘以朱、黑、褐三色为主,部分还有雕花,即在木胎上離出花纹图案再加以髹[xiū]漆。西周的漆器工艺还有一个突出成就,就是在漆器的主要部分和易损部分包上铜或镶上青铜附件,便于长期使用。

89.16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精美的漆器

陶器是西周生活中应用最广的器皿。西周的陶器,早期以红色粗泥绳纹陶为主,主要器皿有鬲、簋、豆、鼎、碗、盆、尊、缸等;晚期以泥质素面陶为主,器类以鬲、甑、豆、盂、罐、瓮为常见。

这时的制陶技术以轮制为主。与商代相比,器形更加丰富,胎质更为细腻,施釉水平也显著提高。釉色以青色和黄色为主,故又称"原始青瓷"。这种原始青瓷,烧制时的温度达到1200度,胎质结构细腻,吸水性差,已接近瓷器,达到中国古代陶瓷工艺的最高水平。

89.17西周原始青瓷盂

三、纺织业

纺织业也是西周手工业的一个重要部门。《诗经》中有很多关于桑蚕、纺织的篇章,当时在黄河、渭水流域,桑蚕业很普遍,在陕西、河南的西周墓葬中,都有栩栩如生的玉蚕发现。

《诗经·豳风·七月》有"蚕月条桑,取彼斧戕,以伐远扬,猗彼女桑。七月鸣鵙,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诗中不仅反映了采桑、养蚕、纺织的场面,还反映了西周染色的情况。

89.18古代养蚕织布图

西周纺织物的染色技术也有很大提高,《周礼·天官》记述"染人"专门掌管丝帛的染色技术。染料用矿物和植物,染绛色用茜,青色用蓝。《诗经·唐风》中也提到了鲜艳的枕头,灿烂的锦被,可见西周的丝绸织染业已有相当高的水平。

89.19《缝衣图》清·吴求

在西周的贵族墓葬群中,经常有纺织品遗物出土,其中不仅有平纹织品,还有斜纹提花织物,如在陕西宝鸡茹家庄的墓葬中,发现一片帯有斜纹提花菱纹的织物残片,这种菱形图案是用提花机织出来的。此外,西周时期已经出现了用"辫子股"绣的刺绣针法,这种刺绣针法一直流传到今天。

丝帛是西周贵族使用的织物,西周平民主要的纺织品还以麻、葛为主。当时人们已经掌握了池水沤麻的微生物脱胶记述,可在麻皮沤泡后把纤维分离出来。再把这些纤维织成布,做成简单的衣物,供平民使用。

89.20采摘苎麻后将麻皮与麻杆之间的纤维抽出

四、商业和货币

随看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产品变得丰富,西周的商业也有了新的发展,成为社会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西周的商品交换和货币关系也有了新的发展,但是这些交换仍然在官府的控制之下,即所谓的

不过受当时"工商食官"的制约,商业发展的进程缓慢,这一点比不上商代。根据《考工记》记载,西周都邑的建设布局是:"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即都城的左边建的是祭祀祖先的宗庙,右边是祭祀社神的社坛,前面是处理政务的官府,后面才是用于交易的市场,这样的布局便于官府对商品贸易的控制。

89.21左祖右社,前朝后市

在官府建立的市场上,有专门掌管商品交易的"胥师"一职,负责察看上市的货物是否合乎规定(质检);另有"质人",对买卖双方进行监督,主持和颁发双方制定的契约(工商管理)。

西周的市场分为"大市"、"朝市"和"夕市"三种:"大市"就是太阳偏西时开张的市场,以"百族"为主,即以自由民和贵族派人来买东西为主;"朝市"就是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开张的市场,以商贾为主;"夕市"就是傍晚时开张的市场,以贩夫走卒为主。

89.22《清明上河图》局部

官府对市场管理十分严格,对交换的商品也有规定,《礼记·王制》说:圭璧金璋、命服命车、宗庙之器、牺牲等象征身份尊贵之物和祭祀礼器统统不能在市场交易。即使允许用于交易的日常用具、兵车、布帛、五谷、禽兽等,不符合规格也不能上市场交易,一旦被"胥师"发现,"即诛伐之"。

到了西周中期,由于私有观念的发展,属于公有制的田地在贵族间也出现了买卖。格伯簋铭文中记载了格伯曾以"三十田"换取良马四匹;卫盉彝铭记载,贵族矩伯以"十田"换一件瑾璋,以"三田"换用赤琥、麋鹿皮做的披肩以及蔽膝等物。

89.23格伯簋及铭文拓片

从中看出不仅田地可以用来交换,还可以购买礼器玉器,可见西周中后期交易很盛,渐渐超出了官府的控制范围。

此外,民间的物物交换也十分频繁。《诗经·卫风·氓》说:"氓之蚩蚩,抱布贸丝"。此"氓"是民的意思,即百姓抱着布匹来交换丝织品,这种民间的物物交换成为自然经济的有效补充形式。

89.24西周青铜仿生海贝币

因为交易频繁,除了物物交换外,西周的货币也逐渐确定下来,以贝为主,除了天然贝壳外,还有玉贝、陶贝、石贝及骨贝。计算贝的单位为"朋",一朋约为5贝,当时"十田"市值80朋。

除了用贝作为交换媒介外,青铜器也成为可以流通的货币,使用单位称为锊[lüè],一锊相当于一朋半,价值较高。曶鼎铭文记赎五人,用百锊,可见已是常用单位。由于青铜器本身价值就高,在承担货币职能后,逐渐取代贝成为重要的货币。

89.25曶鼎铭拓片

因篇幅有限,笔者无法将西周的重要工商业一一介绍,就将军民两用的(偏重军用)的车辆制造业放入军事国防篇,建筑业放入城市管理篇,玉器制作放入周代玉文化篇,请大家持续关注笔者的后续文章。

(文中图片均取自网络,如果侵权立即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汉代工匠精神是如何铸就的(白云翔)
湖北省博物馆导游词
特稿||三千年前工匠精神的阐释——洹北商城作坊区发现的铸铜工匠墓
海昏侯墓出土“孔子衣镜”制成时间推断
杜金鹏:殷墟戚家庄商代制玉手工业遗存及相关问题
中国青铜文化的发展轨迹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