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封建礼乐话西周(十七)——西周的军事国防

中国古代每一次朝代更替都会经历血与火的考验,所以每一个新生王朝手中都会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西周亦是如此。作为天下共主,周王室必须拥有足以震慑全部诸侯国的军事力量,那么西周军队是如何运作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90.1西周初期疆域图

一、西周军队的建制

《周礼·夏官·司马》总括西周军队建制:"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军将皆命卿;二千有五百人为师,师帅皆中大夫;五百人为旅,旅帅皆下大夫;百人为卒,卒长皆上士;二十有五人为两,两司马皆中士;伍人为伍,伍皆有长。"

但事实上,西周甲骨文和金文中都没有"军"这个字,西周军队最大的建制单位只有繁体字"師"的左半边这个字(可参考南宫柳鼎中的"六师"字样),后世大多翻译成"師"。

90.2南宫柳鼎铭文中的“六师”

《周礼》世传为周公旦所著,但实际上成书于两汉之间,是一本儒家经典,其编辑过程以春秋时期为背景,加入了儒家很多理想化的内容,资料难免有所失真,需要结合金文资料来进行推断。

周朝的军队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周王掌控的"王师",一部分是诸侯国的地方武装。

首先说"王师"。

90.3周武王时期文武不分,大臣都可以领军

武王克商时,周国军队建制比较混乱,领军大臣不分文武(如周公、姜尚等),设有"友邦冢君、御事、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等官职(《尚书·牧誓》)。

三监之乱、纣王东征后,周王室变得强大,成为真正的天下之主,军权集中于周天子手中,"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论语》),西周的军队建制才明晰起来。

90.4《周礼·地官》中有西周军队建制介绍

师是西周军队的最大编制单位,在师之下尚有旅、卒、两、伍等编制单位,《周礼·地官·司徒》云:"五人为伍,五伍为两,五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对应军事主官有伍长、司马、百夫长、亚旅(千夫长)、师氏等。

西周的王师主要有两支,即"宗周六师、成周八师",共十四师,三万五千人。这两支王师统归周王朝管辖,禹鼎铭文中有"王乃命西六师、殷八师"的记述。

驻扎在镐京的宗周六师(又称西六师)早在文王时期就已建立,后来武王曾率领六师灭纣。六师的主要任务是保护宗周安全,抵御西北的戎狄。彝铭中关于"六师"的记载很多,如:盠[lí]青铜方彝(铭:籍司六师暨八师艺)、南宫柳鼎等。

90.5盠青铜方彝及其铭文(有盖,图片未含盖)

驻扎在洛邑(西周东都,又称成周)的成周八师(又称殷八师)是周公东征后建立的,主要任务是控制东方各诸侯国。周初彝铭中有"以殷八师征东夷"的记载,所以有人认为殷八师是周公整编商王朝的军队为主所组成的军队。

但这种观点有悖于常理,没有任何一个征服者会组织一支完全由死敌武装起来的部队。实际上三监之乱后,殷人已经被打散迁徙到不同的诸侯国中(如鲁、卫等国)。之所以叫"殷八师"是因为洛邑处于原殷人统治地区,这支部队是用来"监视镇抚殷遗民和东方部族"的。

90.6宋黄庭坚题苏轼寒食帖跋中“师”字

周王的近卫部队称为"虎臣",即《周礼·虎贲氏》中的虎贲,意为勇猛如虎。其职责是"掌先后王而趋以卒伍。军旅、会同亦如之。舍则守王闲。王在国则守王宫,国有大故则守王门"。金文记载有"左右虎臣"(师㝨簋)、"邑人虎臣"(师酉簋)、"师氏虎臣"(毛公鼎)等多处。

虎臣战力非凡,武王伐纣的主力就是"革车三百两,虎贲三千人"。西周中后期虎臣还多次参加讨伐淮夷的战争([冬戈]鼎、师㝨簋)。《诗经·常武》:"进厥虎臣,阚如虓[xiāo]虎"。

90.7西周毛公鼎铭文拓本

周代军队由甲士、驭手、徒兵、杂役等人员组成。西周的主力部队是车兵,与车配合的有徒兵。

厉王时器禹鼎云:"禹率公戎车百乘,斯驭二百,徒千。"戎车即兵车,车上一般有甲士三人,一人居中执辔驭车马,另有两人执戈矛弓矢盾等兵器分立左右,徒兵则随车而进。

90.8周代战车复原图(战国)

虎臣属于独立的步兵,不配置战车,它的主要任务是护卫周王。各种记录中,没有虎臣单独出战的记录,一般由虎臣作为先导,在阵前开路,车徒兵紧随其后配合作战。

再说西周的地方武装。

90.9战车徒兵协同作战图

西周诸诸侯国和部分贵族拥有一定的武装力量。大国一般不超过三师,小国则为一师,其中最出名的是南国之师。自昭王开始,周王朝多次向南方的荆楚、淮夷等用兵,"南国之师"为主力。(南国之师军是直属中央的王师,还是新封国的军队有争议)

这支军队在宣王时曾被调去征伐姜氏之申戎,遭到覆灭的命运。《国语·周语上》有"宣王既丧南国之师,乃料民于太原"的记录。

90.10宣王千亩之战,尽丧南国之师

西周的军队,名义上都由周王直接指挥和调遣。重大的征伐时,周王常亲自率兵出征,或指派重要的卿士统率中军,作为全军的指挥者。

各诸侯国的军队须听从周天子调遣,实际上也属于周王朝武装力量的一部分。西周晚期,王室衰微,遇有战事往往倚重一些诸侯国和贵族大臣的军队。

90.11周平王东迁后,实力就弱于部分诸侯

二、西周军队的兵源构成

在军队构成上,西周有平民兵、族兵、近卫兵和夷隶兵组成。

平民兵,即以平民(国人)为主要兵源的武装。前面提到的宗周六师、成周八师即属此类。宗周六师的兵源来自王畿内六乡的国人,成周和各诸侯国的征兵之法,与宗周六师相似。其中甲士由各级贵族充当,徒兵由平民充任。

90.12古代畋猎图

《周礼·地官·小司徒》中有记载:"凡起徒役,毋过家一人,以其余为羡,唯田(畋)与追胥竭作。"即每家只出一人,其他人称为"羡"(意为"余"),只有举行畋猎或追捕盗贼时才全部征发。所以这是一种正卒、羡卒并行的兵役制。

族兵是由贵族的族人组成。西周金文中经常可以看到族兵出征的记载,其战斗力很强。如毛公鼎铭文记,王命毛公:"以乃族干吾(捍御)王身。"

近卫兵"虎臣",金文中称"王行"。这支军队由贵族子弟即"国子"组成,受过良好的训练,远较平民兵精良,因而往往成为作战的中坚。诸侯国中也有这类武装,称为"旅贲",负责护卫国君。(参看《长安十二时辰》)

90.13《长安十二时辰》-旅贲军

学界关于西周夷隶兵的使用和地位存在争议。夷隶兵是由被俘获的周边少数民族人组成,这些人的身份属于官奴,大多数只能随军服杂役,但部分骁勇善战或有特殊才能的民族在军中受到特殊优待。

《周礼·师氏》有"使其属帅四夷之隶,各以其兵服守王之门外;且跸,朝在野外,则守内则"之说,即夷隶兵的主要任务是充当王室警察的角色。这种现象如今看起来颇为奇特,但有关材料表明,由奴隶(特别是异族奴隶)充当警察或护卫,在古代奴隶制社会普遍存在,如古希腊、罗马;封建王朝也有类似的例子,如汉武帝时的金日磾。

90.14汉武帝托孤重臣之一金日磾画像

而据师酉簋、询簋铭文所载,虎臣中就有部分西门夷、秦夷、京夷等族战士,甚至还有罪隶在内。所以关于夷隶兵的研究还有待加深。

《周礼·地官司徒·乡师比长》中有西周兵役的年限的记载:"国中自七尺以及六十,野自六尺以及六十有五,皆征之。其舍者,国中贵者、贤者、能者、服公事者、老者、疾者皆舍。"

90.15古代军中有老年兵卒十分正常

据此可知,则六乡国人服兵役的年限为二十岁至六十岁之间。但有些人可以豁免兵役,如贵者、贤者、能者、服公事者等等。

国人除服兵役外,还要承担一定的军赋负担。《孟子·滕文公》讲:国中什一使自赋;野人因不服兵役,所以其赋额要高,一般为九一税,并且要进献兵甲车马等武备。

三、西周军队的武备

西周的武器平时藏于官府,如《周礼》中有司甲、司兵、司戈盾、司弓矢等职,金文中还有司箙(箭袋)等。战时则授兵甲于七卒,如《左传·隐公十一年》:"郑伯将伐许,五月甲辰,授兵于大宫",大宫即祖庙,则授兵的仪式是很庄重的。

90.16古代武库复原图

军队所需车辆马牛由庶民按一定单位交纳,称为军赋。《周礼》:"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丘十六井,出戎马一匹,牛三头。四丘为甸,甸六十四井,出长毂一乘,戎马四匹,牛十二头,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90.17徐光启《农政全书》中记录的井邑丘甸

西周兵器仍用青铜制造,种类比商代显著增多,出现了多种样式兼备戈、矛功能的戟和可刺可斩、便于近战的短剑。据《诗经诗·皇矣》记,早在周文王伐崇时,已使用了钩援、临冲等攻城工具。

西周的甲胄、干盾用皮革制成,缀以青铜泡,更为轻便,并增强了防护力。战马也装备了护甲,还规定有战前检查武器装备的措施。

90.18西周武士复原图

商周时期,车战是主要作战方式。所以战车是西周军队最厉害的战争武器,又称攻车、兵车、革车、武车、轻车或长毂,一辆战车谓之一乘。战车一般由四匹马驾挽(民用车辆为两挽),车上有甲士三人,随车有徒卒十二人,车驰卒奔,簇拥前进。

商周时期车战盛行,是因为井田制的存在,各国在规划农田时,基本上一国采用同一个朝向,田垄之间的距离也有统一规定,这就便于作战时戎车进退。

90.19西周战车主要在井田上驰骋

比如《左传》中就记录了一个有趣的故事《齐国佐不辱命》,讲的就是齐国的田亩是南北朝向,齐在晋的东面,所以当时霸主晋国为了便于进攻齐国,要求齐国将田亩改为东西朝向,齐国使臣因此怒不可遏。

四、西周军队的军事训练

为了提高战斗力,又不耽误农事,西周采取"三时务农而一时讲武"(《国语·周语上》)的方式对庶民加以训练,或者采取田猎的方式习武,"春蒐、夏苗、秋狝、冬狩,皆于农隙以讲事也。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左传》,搜、苗、狝、狩指四季的狩猎方式)。

90.20曹操所用屯兵制就是周代兵制的改进版

庶民习武成绩优秀者可以上升为"士"。《国语·齐语》谓:"农之子恒为农,野处而不暱。其秀民之能为士者,必足赖也。"

不过根据历法研究,直到西周末,四季的划分法和相应的名称还未出现。所以《左传》、《周礼》等书记载的四季军训的名目,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但一种制度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西周时期也应该有类似的军训方式。

西周的训练和战斗中已采用旌旗金鼓指挥,要求行列整齐,攻伐协调,进退一致。军人不得轻易杀降和掳掠。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不仅对西周建立强大军事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对后世的军事制度也具有深远影响。

90.21畋猎是贵族保持战斗力的重要训练方式之一

贵族族兵的训练方式多采用畋猎的方式,他们一般不受农时约束,训练的机会要多一些。

西周的军事训练还带有炫耀武力的用意,《逸周书·世俘》记载武王伐纣,在战争过程中却举行了一次大蒐(即畋猎),获猎物甚多。此外,整顿军纪、发布文告等,也都在军训中进行。

周王的禁卫军虎臣属于常备兵。《周礼·保氏》记载:"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90.22西周贵族训练科目成为中华“君子六艺”

"国子"即贵族子弟,是虎臣的主要兵源;礼、乐、射、驭、书、数是国子学习的内容,这是一套文武结合的训练方式。

五、西周重野战轻守城

商代和西周时期,因为筑城水平有限,当时的君王普遍不重视守城之战,一般野战失利后,国家很快就败亡了,如牧野之战和犬戎破镐京。说明当时城池防御力不强,野战是保家卫国的主要手段。

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军事家们发现防守方的成本和死亡率会比进攻方低很多,因而开始加固加高城池,研究防御作战方式。

90.23犬戎破镐京(连环画)

后来中国历代王朝都会将京城、重要边塞城池修得坚固高大,也有了万里长城这样的宏伟建筑,围城数月的大战也屡见不鲜。

六、世界最早的军阵--西周军阵

根据《史记·周本纪》载:"今日之事,不过六步七步,乃止齐焉,……不过於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齐焉。"意思是:今天作战,前进不超出六七步就停顿下来、整理队伍,……刺击不过四五次、六七次,就要停下来齐整队伍。

90.24中国是古代军阵使用最早最多的国家

这是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的记载,这种队列的要求已经符合战阵的基本要求,可以大大提升军队的协同性和战斗力,在冷兵器时代简直是无往不胜的利器。西周战阵比古罗马方阵、马其顿方阵和秦军方阵早几个世纪,却甚少有人提起,甚为遗憾。

正是因为西周军队就有了这样的军事实力和军事素养,所以在随后的春秋战国时代,上演了智计百出、纵横捭阖的五百年争霸大戏,令人荡气回肠。

(文中图片均取自网络,如果侵权立即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周代有军一级编制吗?
西周禁卫军制度
上古时代军事体制发展——(西周)
夏王朝军队性质与兵源
西周的军队编制及作战形式——一起来看西周的军队到底有多强大
第21章 周幽王 忠勇郑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