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中学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调查研究 一百中学 杨宝祥

关于中学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调查研究

一百中学  杨宝祥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我们把我们的健康信托给医学家,那么,我们就要把我们的子女的道德和心智信托给教育家,把子女的灵魂,同时也把我们祖国的未来信托给他们。”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地位日益突显,教师职业的社会意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古今中外,关于教师的隐喻不计其数,人们用这种方式赞美和讴歌教师的伟大与荣光。“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些隐语暗含着人们对教育的看法,承载着对教师的殷切期待和要求。教师周身的光环,透过社会伦理的厚重幕墙,只留下狭窄的道德栅栏,依稀折射出教师灵魂的伟大。而人们却无法看清教师生命本体的幸福或痛苦。教师不仅需要美的赞誉,更需要心的关注、爱的呵护。长期以来,我们比较注重教师素质的提高,将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主要归因于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而往往忽视了教师主体自身的心理需求和发展需要,忽视了教师的生存状况和身心健康程度,对教师在职业生活中的情绪感受、投入程度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

20世纪70年代首开职业倦怠研究之门以来,职业倦怠的研究在80年代开始延伸到教学领域,直至90年代中期,倦怠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领域的突出问题。教师职业倦怠是有关职业倦怠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是近几年国内心理学界研究的热门问题。特别是近几年来,新课改的实行,人们原本认为教育改革能够减少教师的压力问题,然而,新课改似乎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压力。以倡导素质教育为主题的各类评估活动大大增强了教师的工作内容和时间;开展校本课程,研究性课题大大减少了主科的教学时间,教师则需在更短的时间内授完相同的内容,然而高考指挥棒仍在制约着学校发展,制约着教学的方向,影响着学生学业导向,加上课改后高考的形式、难度内容都在探索中,很难把握,为此,很多教师经常抱怨不知道课怎么上,觉得压力很大。另外,由于同类学校间的生源、师资竞争带来的社会舆论和家长反馈,对教师的努力更难认可,似乎只有当100%的学生都取得好成绩时,各方怨言才能消除,因此,教师的压力和倦怠越来越严重。

职业倦怠症并非因身体劳累所致,而是缘自心理的疲乏。一个人长期从事某种职业,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机械重复工作中,渐渐会产生一种疲惫困乏乃至厌倦的心理,总是难以提起兴致,打起精神,只是依仗着一种“惯性”来工作,全无主动性、创造性可言。这就是职业倦怠的典型表现。职业倦怠对教师的身心健康、教学质量和教师队伍的稳定构成了巨大威胁,对教师教学与学生发展造成了直接的负面影响。20058月,人民大学对8699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令人堪忧:超过8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较大;近30%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严重的职业倦怠,86%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一定的工作倦怠。其中,有49.7%的被调查教师有较明显的情绪衰竭,有68.2%的个人成就感低落。国内一项针对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研究也表明:中小学教师已经感受到了职业倦怠的影响,其中情感耗竭现象达到了较为严重的程度。这些数字告诉我们,我国教师现阶段职业生涯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已客观存在。因而,如何有效地应对职业倦怠的困扰,不仅是教育管理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同样也是每一个经受倦怠的教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具有职业倦怠的教师会对学生产生某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有可能会干扰学生正常的学习,动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削弱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发学生的厌学情绪。尤其是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其消极影响更是难以估计,因为中学阶段的学生在生理、心理上还未完全成熟,正处在青春期,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广大青少年是我们未来的希望,所以从这个角度来年,研究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具有更为重要和深远的社会意义。

二、一百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

1、我校教师现状

一百中学自2003年迁入新校址后,学生由原来的1000余人,增加到近3000人。在职教职工由原来的110人猛增到240人,包括新分的大学毕业生,后转入的初中校和职校教师,外省市聘任教师,师源复杂,层次不齐。其中,3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教师队伍的75%,参加工作不足三年的新教师占40%。校址的变迁、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教师队伍的剧增和重组,为学校的发展、教师队伍建设和学校文化建设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如何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如何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一百中学近期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职业生活中的情绪感受和职业投入程度直接影响到教育目标的实现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研究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探寻教师职业发展中的问题,对提高教师队伍的总体素质,减少职业倦怠,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学校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关心教师的职业倦怠,是对教师的一种人文关怀;帮助教师克服职业倦怠,对于促进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2、问卷调查和分析结果

097月,我们对150名学校在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主要是使用目前在职业倦怠测量中被广泛使用的MBI量表,根据一百中学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编译,并对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调查结果显示我校教师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其中,男教师的情绪衰竭程度和去个性化程度都高于女教师,特别是在情绪衰竭方面偏高,在个人成就感方面,男性低于女性,也就是说男教师的职业倦怠感也大大高于女教师;从年龄角度看,处在36-45岁之间这个年龄阶段的教师,职业倦怠程度比较高;从职称角度看,高级教师的个人成就感明显比较高。但是,高级教师在情感耗竭和去人性化程度上也高于其他职称的教师?对此我们认为,有可能是高级教师的专业成长水平,从发展阶段上看已进入“职业高原期”,专业发展处在停滞状况。个体获得进一步晋升的机会和可能性几乎没有,有一种“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感觉,接受更高层次的专业挑战的愿望和激情已匮乏。教师的职称角色,要求高级教师必须在学校同行中显示出高级教师应有的水平,这些因素导致高级教师并不轻松,甚至会感受到比以往更大的压力;从任教年级来看,高三年级教师的职业倦怠水平要明显高于其他年级,主要是由于高三年级更为直接地面临升学压力,无论是教师的心理压力还是工作负荷都非常高;从任教科目看,理综和文综学科的教师在情绪衰竭程度上远远高于语数外和其他学科,我们分析主要是由于这两类学科不仅同样面临高考的升学压力,而被重视程度往往不及语数外学科,三科综合评价也会造成压力或是努力与回报形成反差的问题;从婚姻状况看,已婚教师的情绪衰竭和去个性化水平都明显高于未婚教师,但个人成就感水平也高于未婚教师。这可能与教师在婚前婚后投入工作的时间以及情感有关系。婚姻意味着一种时间的占有和精力的投入,家庭生活和工作有时是一对矛盾,工作持续不断的高要求、高压力意味着时间的大量投入。很多教师描述自己的工作状态时都不无感慨“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工作时间的延长意味着家庭生活的时间被剥夺,当教师以牺牲家庭生活和亲子关系为代价投入工作的时候,如果工作本身并没有因自己的努力出现企盼的图景,教师就会陷于挫折的深渊之中而不能自拔,就会出现严重的情绪衰竭。而且在我们目前的学校教育中,我们在强调教师对工作投入的同时却很少关注教师的家庭生活需要;教师职业倦怠水平在教师工资差异上表现无明显区别;班主任的职业倦怠水平要高于非班主任,我们分析,主要是因为班主任在完成与其他非班主任教师同等的授课任务的同时,还担负着管理班级的任务。我校班级人数大都超过50人,有的班级已近70人,大大增加了班主任教师的工作量,在做好常规管理工作的同时,还要定期上交班主任个案、总结等一系列文字材料。无论是在工作时间、工作精力上,班主任都远远超过非班主任,加之我校生源复杂,也增加了班主任的管理难度,所以职业倦怠水平往往高于非班主任。

3、影响因素分析

我们还对我校教师职业倦怠八个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其中学生因素、工作负荷因素和人际因素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较大。

1)学生因素

学生因素对教师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都有显著的影响。众多的研究也发现,学生问题是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最强势的压力源。我校自搬入新校区后,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生源更加复杂,生源质量有所下降,给教育教学带来很多困难和问题。另外,学生大都是处在青春期的独生子女,这一时期的青少年脆弱、敏感、逆反心理严重,加之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据我校曾做过的一次家长教育情况调查问卷显示:我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家长在学生教育问题上往往是疏于管理和沟通,或是“棍棒教育”)和家长过高的期望都给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不仅如此,近几年离异家庭、单亲家庭子女增多为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学生群体中的问题行为如早恋、违纪、网络成瘾等问题经常使教师焦头烂额、疲惫不堪,另外由于土地整改,使原本困难的家庭一夜骤富,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的价值观都会受到剧烈的冲击,这也成为学生教育内容中的新问题。而学生学习成绩不高、学习动力不足使得教师常常感觉到教育的无奈。对教师而言,要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远比其它工作更易让他感到疲倦,管理学生的困难已经成为教师职业压力和倦怠的主要因素。

2)教师的工作负荷

作为示范校教师面临的工作负荷可能要高。教师在校时间平均达到9.12小时,班主任及早课教师则达到10小时,如遇到晚自习值班则要再延长3.5小时,这种不间断的超负荷工作对教师的身心健康影响极大。除管理学生因素之外,随着教师专业化的进程和职称评优晋级的需要,各类参评活动资料的撰写等也使教师在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之外承担了额外的工作。它们正在成为教师新的压力源,影响着教师的身心健康。

3)教师的人际关系因素

教师职业是角色模糊和角色冲突的一种典型情境。随着学校功能的日益复杂化和多样化,教师所要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多重化,既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既有认知方面的,也有情感方面的。教师扮演的角色介于校外环境与学校内部环境之间、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社会角色和自然角色之间。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的新角色与原有角色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这些角色在教育活动中常常错综复杂地交错在一起,如果教师不能正确认识自身角色并顺利地进行角色转换或角色调节时,角色模糊和角色冲突就会出现。研究表明,教师的角色模糊和角色冲突会导致教师的职业倦怠。本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

教育的变革使我们越来越懂得更多的应该注重学习的内容以及人们怎样学习。把智力的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的必要性已经变得更加明显,一方面是思维能力和表达思想的能力,另一方面是与别人一起工作被教育和商业认为对世界未来是很重要的。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并在组织的建设与教育活动的设计中将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发展作为重要的战略性的任务来讨论。而合作的发展取决于组织内的人际关系。人们之间由于缺乏必要和有效的沟通而带来的人际关系危机,正在日益严重的影响着人们的情感和工作的进程,成为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而现行的教育管理制度,对学生分数的追求和以学生分数为基础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并不是在引导人们去学会合作,建立共同愿景和学会团队学习。学校教育中引进的竞争机制、量化管理和“末位淘汰制”,使教师聊以自慰的职业稳定性受到威胁。教师为了获得竞争的优势,同事之间关系变得越来越冷漠、越来越相互孤立和封闭,教师的危机感和无助感日益加剧。一条隐形的教育生物链开始形成:量化管理——竞争上岗——末位淘汰制—下岗威胁—教师追求学生高分—不良人际关系产生(师生之间、同事之间、教师与管理者之间)—教师职业倦怠。这种恶性的教育生物链不仅会使学校的发展随时解体,同时也使教师的身心遭受巨大的伤害,选择离开或放弃他的岗位。

4)教师的专业发展因素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提出了Y理论,该理论认为教师内部的动机远比外部的压力更具有发展推动力。马克思曾经说过“人们一切行动的动力,都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愿望和动机,才能使他们行动起来。”在教师专业发展中,个体由被动走向主动的专业发展是一个质的飞跃。从本质上说,教师专业发展是非常自我的、内在的,所有的外力作用都必须通过教师内因发生作用。因此,教师个体能否具有自主发展意识、能否做到主动专业发展是实现其专业发展的关键。但研究发现:教师发展的动机主要来自职称评定、应对日益激烈的岗位竞争及行政命令,这些是教师认可的专业发展的外部推动力,而缺乏自主发展的内在动机。在平日与教师的交流中我们也发现,教师专业发展机会和资源的匮乏以及必要支持的欠缺,也是教师缺乏专业发展自主的原因之一。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目前主要表现为职称和学生学业成绩的奋斗,除此之外,几乎就没有其他的发展目标。从教师管理和评价的角度来说由于教师专业发展功利性目标(职称)的设计缺乏结构的合理性与系统性,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并没有被鼓励应不断地去创造新的教育服务标准和行业规范,提高教师教育行为的行业自我约束,不断地提高教育专业服务的质量,没有得到教育行政任何的实质性帮助和支持。由于教师缺乏专业发展的内动力、自主性,又缺乏相应的资源和支持,使教师长年累月的重复着简单、乏味、低效的工作,如同教育界流行的一句话概括的那样“12年的工作只有一年的工作经验”,工作的倦怠感就会产生。

 三、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和建议

倦怠本身是一个多维度概念,其形成可能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有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根源、教育改革的背景,也与教师个体素质以及对教育的认识、理想和追求有关。教师职业倦怠不仅仅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长期累积与发展的过程。要有效的控制和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就需要从组织层面和教师个体层面减少教师工作的压力源,根据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性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1、学校管理层面

我校十分重视教师存在的职业倦怠问题,多次就解决教师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和讨论,而且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下面,就把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试着做的一些工作和思考谈一谈。

1)创设“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氛围。北京师范大学董奇副校长在一次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会的课堂上,要求校长们用5分钟的时间,画出自己的学校,结果多数的校长画的是学校的建筑,很少有校长画学生,没有校长画教师。这虽然只是一幅画,但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它也能投射校长们的心理活动和传统“见物不见人”的制度管理模式。人是为了自身价值的实现才充当社会角色,担当社会职能的。然而,社会往往把教师职业的职能和手段价值看得高于其生命发展。我们习惯于以职业牺牲精神作为教师职业活动的显著特点加以弘扬,缺少对教师个人利益和生命本体的关爱。我校从2006年开始,把“微笑教育”确定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倡导“以人为本”的民主管理和偏平化管理模式。尊重、理解、信任、赏识教师,不定期通过问卷和谈话的形式收集采纳教职工的建议,并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完成一篇“教而思困”,对于共性问题在全体会上进行讨论,从而增强教师对工作的理性认识和实践能力,也提高了教师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参与度。2009年寒假,我们组织全体中层干部专门对收集到的全校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研讨,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以更大程度满足教职工的需要,这种做法也提高了学校管理的有效性。其次,我们实施年级管理责任制,实行偏平化管理,将年级作为管理的实体,三个年级分设党支部、工会、团总支、学生会,实行党支部监督下的年级主任责任制,年级主任全面负责本年级的教育、教学、管理等工作,与本年级教师更近距离接触,更有利用关心教师的工作和生活。

2)努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通过提高教师的专业理想、专业情操和师德水平可以有效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水平。心理问题与人的理想、道德有很大关系。一个教师道德高尚,在工作中有理想、有向往、有追求,就会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事业心、责任心就很强,工作的动力就很大。这样的教师在工作中就会情绪饱满、乐观,不良情绪就不容易被感染;反之,一个教师道德水平不高,在工作中没有理想、没有向往、没有追求,就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目前,我校35岁以下青年教师有120余名,占一线教师队伍的70%,年龄结构上,中年段出现断层,业务水平上,骨干教师短缺。为抓好教师自身队伍建设,我们建立了一百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成立不同级别的三个学习班,为教师建立成长档案,对青年教师进行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的培养和培训。通过开展系列培训和实践活动,促进教师专业理想和专业技能的不断提升,提高工作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从而缓解职业倦怠问题。

3)建立开放的教师心理咨询机构

我们也在思考,是否可以建立一个专门的教师“谈心室”,聘请校外的专家定期到学校来,倾听教师的心声,这样也可以使教师能够减少顾虑,敞开心扉,合理宣泄不良情绪,从而减轻职业倦怠感。同时,学校领导应主动地与教师进行交流,努力深入到一线,关心教师工作,更关心生活,给予支持和鼓励。也可以通过校长网上信箱等形式。

4)充分开展种类活动帮助教师释放压力

为创造教师释放不良情绪的情境,学校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安排各种文体活动,如经常在教师课余时间举办一些有益的比赛,如教师乒乓球比赛,以各组处为单位的排球、足球比赛等,让老师即能强身健体,又增加了同事之间交流的机会,丰富了老师们的课余生活,而不是每天在自己办公室的小天地里封闭自己。有的老师不会玩,就当啦啦队,他们说:“虽然自己不会玩,但跟着一起喊喊跳跳,心情好多了”;二是学校正在筹备建立教师的宣泄室。准备在室内设沙袋、压力墙等可供教师宣泄情绪的器械,教师们可以在这个特殊的房间里尽情释放自己的不良情绪,调节心态;三是,学校在每学期搞一两次心理沙龙活动,没有固定的主题,允许教师谈谈憋在心里的问题,也可以发发牢骚。目的是让教师放下情绪包袱,轻装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5)定期举办教职工家属座谈会

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很多教师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消极情绪带回家,如果家人不能给予理解,就很容易造成家庭矛盾,增加教师的心理负担。学校通过与家属一起交流,使教职工家属们加强对教师这一工作的理解,让教师有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从家庭中获得更强有力的心理支持。

2、个人调节层面

1)加强自身修养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要善于掌握自己,克制自己是一种最必要的能力,它既关系到教师的工作成就,也关系自身的健康。不会正确地抑制每日每时的激动,不会掌握局面,是最折磨教师心脏、消熬教师神经系统的事。”要防止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教师个人素质也是不可忽视的。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才能更好地顺应当前的“知识经济”,从而对未来充满信心。另外,当教师本人面对大量工作时,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定计划,把各种任务有条不紊、合理地分配到自己可以接受的时间范围内,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顺利地完成工作,而不是手忙脚乱甚至束手无策。

2)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在社会大系统中,每一个人都不是独立的个体。对于教师而言,无论是与领导和同事的交往,还是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都是人际互动的过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个体的支持是社会支持。这种社会支持可以缓解职业倦怠带来的不良后果,降低教师的压力感,提高教师适应各种压力和生活变迁的能力。其中,正确进行人际比较,是缓解职业倦怠的有效途径。教师在现实生活中定义自己的社会特征如能力、智力等,往往是通过与周围人的比较,在一种比较性的社会环境中获得其意义,而不是根据纯粹客观的标准来定义。心理学家将这种情况称为人际比较。在进行人际比较时,采取回避比较、降低人际比较的水平和数量、降低比较维度的重要性和选择新的比较维度都是很好的策略。

3)学会疏导情绪

人的基本情况情绪包括快乐、喜爱、惊讶、厌恶、羞愧、愤怒、悲伤。教师面对压力和挫折的不良情绪主要表现为容易激动、愤怒,常常压抑苦闷,情感减退等,这些不良情绪会影响到教师的正常能力表现,影响人际关系,影响身体健康。而上述的负面作用会诱引教师的心理走向职业倦怠。因此,教师要学会在厌恶、愤怒、恐惧的不良情绪严重偏离正常水平时,采取有效手段进行缓解。如合理宣泄不良情绪,或用转移法、幽默法等进行疏导都是适合教师疏导情绪的好方法。

4)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饮食和休息是人的生活方式中最基础的内容,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关注这两个重要问题,充分认识到它们的重要性。营养学家和心理学家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发现,食物对人的心理状态尤其是情绪状态有较大的影响。要想控制不良情绪,除了要学会疏导情绪,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外,还要关于选择能够改善低落情绪的膳食,让食物帮助自己打理不佳情绪,缓解倦怠感。另外,高质量的睡眠也可以提高个人的生活质量。由于职业倦怠、工作压力等问题引起的失眠必须被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睡眠质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薛文平:教师职业倦怠心理探因
教师职业倦怠的心理调适(专题二):调控倦怠——优化社交技能
教师职业倦怠的心理调适(专题二)
心态营造今天,激情创造未来——教师的职业幸福感随想
教师心理健康
职业倦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